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成功之道 不可不察--谈填报高考志愿的战略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0 15:33  新闻晨报

  年复一年的高考填报志愿牵动着千万考生和家长的心。填报志愿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前人的成功,后者知其然,可提高成功率;前人“失足”,后者知其所以然,就可避免重蹈覆辙。正确掌握填报志愿的思路和技巧,保证自己决策的科学性,就能使理想变成现实。

  在填报志愿时,应采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所谓知己,就是要认
清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在高考中的位置;知彼,就要全面了解招生形势,详细了解报考学校录取情况。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知己知彼”是主要要素

  (1)认识自己的实力

  以模拟考试的成绩为主要参考,兼顾平时的学习成绩,综合评估高考成绩。

  根据估计的高考成绩确定自己报考学校的档次。

  (2)确定高考中的排名考生就读学校在全市高中所处的位置。

  自己在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3)三年来,本市高校的录取人数,招生规模

  根据自己预测在高考中的位置,初步确定报考学校与专业的类别。

  (4)查询所选高校近三年一二志愿的

录取情况

  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录取人数,关注二志愿的录取人数,与一志愿的分差等。

  (5)了解所选高校近三年来的录取人数,分析变化趋势

  所选学校平均录取分数。

  所选学校最低和最高录取分数。

  所选专业最低和最高录取分数。

  (6)全面了解所选学校的办学情况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等。

  师资、学位、专业名次等综合实力。

  相关专业限报条件。

  考生可根据就读学校在全市高中的位置和自己在本校排名情况,大致确定自己在高考中的排名,分析自己在高考中可能出现在上、中、下哪个位置。

  正确理解分数与名次的参考价值

  分数和名次作为两大因素,在填报志愿中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分数与名次的参考价值呢?

  高考必然要涉及分数,分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分数的参考价值较为直观,它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什么样的分数能进什么样的大学。但由于每年高考的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每届考生的实力、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也不同,所以每年各校的录取分数都是不同的,若以分数为参考的话,就应考虑多种因素,比较复杂,很难一下子估准。而名次不同于分数,你的实力确定了,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不论试题难易程度如何,你的名次在一个区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去年的第一名是500多分,今年的第一名可能低于500分,虽然分数不等,但第一名的名次却不变。我们可以把名次看作一个比较绝对的量,只需了解各高校招收考生的大致排名,再与自己的排名相比较,就能确认自己是否有实力进入该高校。建议考生在自我评估时,名次与分数同时考虑,但应更多考虑名次的参考价值。

  在知彼中,考生应掌握如下关键:

  了解本市近几年高校录取概况

  录取概况,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了解本市近年来的录取率及各批次录取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二是了解考生就读中学文理科分别在各批次中的录取人数及比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并根据自己在学校的名次初步确定自己可以有把握报考哪一批次的高校,重点将该批次高校的志愿填好。

  了解第一二志愿的录取率

  对于一志愿要报考的学校,主要是了解一志愿报考该校的人数及最终录取的人数,确定自己能被录取的概率。对于以第二志愿填报的学校,主要是关注该校历年来一志愿报考人数能否达到招生计划数,是否有招收二志愿的可能,第二志愿可能录取的专业以及第二志愿与第一志愿的级分差,如果该校有招收第二志愿的可能,并且专业也是理想的,则可将该校作为第二志愿报考。

  了解招生学校近年的平均分,推测变化趋势

  考生在关注各高校近年来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平均分。因为最高和最低分有其特殊性,不具代表性。考生可以利用平均分画出各校近年来录取分数曲线图,分析其每年的变化情况,推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决定报考与否。

  填报高考志愿对能否成功进入理想大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志愿填报得好也就相当于高考成功了一半。愿所有考生能在填报志愿时冷静思考,掌握信息,寻求规律,科学决策,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作出无悔的选择。(文/桑仁)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