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今年9月教育部将公布实验省区高考改革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9 10:3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提要:本报昨日报道了高中课改今年秋天进行实验的新闻。课改使高中课程具有了多样化和可选择性的特点,需要学校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需要有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学分制即为其内容之一。

  随着高中课改的进行,高等学校招生也会有一些改变。教育部将于今年9月公布实验省区的高考命题、招生方案,改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考试形式。

  高中生怎么记学分

  省实验中学与济南九中、济南历城一中,同被列为我省高中课改联系学校。在省实验中学教务处,记者采访了正在电脑前浏览课改学分管理内容的刘允峰主任。

  刘允峰说:“多年来,高中生一般只能在文科与理科之间选择,文科或理科之内学生仍然齐步走。而课改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课改方案规定必修学分占80%左右,还规定了一定的选修内容,分选修I和选修Ⅱ,校本课程构成选修Ⅱ。”

  修习一个模块36学时,通过考核获2学分,学生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3年中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其中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以语文为例,语文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5个模块,学生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完成。选修课程的诗歌与

散文、小说与戏剧等5个系列分别设计若干模块。同时,将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学生修满必修课程的10个学分,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对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从5个选修系列中任选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获得1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深造的学生,可再从这5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6学分,共计获得24学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新课程将每学期分两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学生在每个短学期可以选择6~8门课程。据介绍,这样使课程设置相对集中,减少学生在每个学期同时学习的科目门类,学生不用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课。而且,学习内容相对集中,一门课程从过去平均每周学习2个学时,提高到学习6~8个学时,避免了因学习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遗忘的现象,也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将某一门课程讲授得比较透彻。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后,现行的“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会考→高考”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再适用。济南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万福成介绍,新的评价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包括模块学业成绩测验、过程性评价、学分认定等。第二层次是毕业水平评价,一是毕业水平考试,包括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及开放式考试;二是针对学习水平与过程的质性评价。同时,将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成长记录主要应用在课堂评价(日常评价)、学分认定、高利害评价(如高考)中。

  高考将进行较大改革

  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行,高考也都将作出较大改革。教育部将于今年9月公布实验省区的高考命题、招生方案。

  据了解,高等学校的入学资格将包括两部分成绩,第一是学科基础考试成绩,第二是学科能力考试成绩。学科基础考试对应于必修的内容,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本技能为主,用等级制记分,其成绩作为报名的资格。学科能力考试不局限于具体的哪个课程模块,而是综合考查学生在经过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对应于不同的选修方向,有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其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权重。

  各高等学校还要提前2—3年公布本校的报名资格要求,以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选课方向。高考将取消按总分排队和全省划

分数线的做法,改由各学校根据报名和考试的情况自定报名资格和
录取分数线
。改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考试形式,以考查不同的能力表现。准备升读大学的毕业学生都必须参加所有学科基础考试,同时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参加一种或多种学科能力考试,并根据考试的情况决定申报什么样的学校。(记者 王原 通讯员 王翔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