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让生命沐浴彩虹--高考后注意心理调适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0 11:56  燕赵都市报

  十二载寒窗苦读,三天考场炼狱,当同学们在交出最后一份试卷时,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这种轻松与解脱仅仅是暂时的;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消失,相反高考之后发榜之前,许多考生,尤其是期望值过高而又自以为考得不理想的考生,都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我们把这种心理困惑和压力称作“考后困扰症”或者叫“发榜恐惧症”。

  这种症状主要有以下心理和行为表现:

  1、失落心理:高考结束后,有的考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空荡荡的,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整天等待、企盼、六神无主。即使是一些考得比较好的考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放纵心理:一部分平时学习较差,自知高考无望的同学,会利用这段特殊时期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紧张了这么多年,也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这是他们的真实心态。

  3、怨责心理:高考后,很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责、悔恨倾向,比如说,“我要是不看错题就好了”、“以前我要是用点功该有多好”等等。终日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中,从而造成极大的情绪障碍。

  4、内疚心理:高考前,考生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得到老师无私的帮助和激励,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以示报答,结果心想事不成,而产生了愧对家长与师长的内疚心理,从而形成了严重的孤独心理。

  5、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一般都把高考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自感上大学无望,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他们整日长吁短叹,愁眉苦脸,反复咀嚼自己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建议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调节:

  1、提高认知水平,把高考当做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经历。回望高考的前前后后,同学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高考真正教会大家的是对于成败得失的一种气度,一种心态。对于同学们来讲,“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考使同学们成长,高考让同学们长大!经历了高考,人生多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生命经历了完整!

  2、正确评价自己,愉快接纳自己:无论对待任何事情,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对于高考的成败得失,他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怎样看自己。高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竞争,对每一位考生来讲,不仅是对智力的检验,更是对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的检验。如果你能面对挫折而充满信心,那你总有一天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而无须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也许明天会有奇迹出现。榜上有名,春风得意;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健康的心态。

  3、宣泄情绪、自觉解除心理的压力。有苦你就诉、有泪你就流,放松自我,千万别憋着。或找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向朋友、师长倾诉衷肠,或者干脆把苦恼、愤恨统统写在纸上,然后撕个粉碎。不要过分担心、揣摩考试的结果,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4、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注意力。可以有目的地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比如,在等考分之际,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去郊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使精神得到充分的松弛;如果得知考分不理想,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去社会实践,或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拜访亲戚朋友,分散转移对挫折的注意,使考试失败的阴影逐渐淡化。充实的生活会消除失落和无聊。

  5、十字路口,学会选择和放弃。如果高考没有发挥好,就应该为下一步的行动早做打算。复读还是求职……可以降低目标,可以进一步积聚力量,也可以调整方向……只要不停止追求,永远都会有希望。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选择。学会选择也是一种成长。

  当然选择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随意和盲从。如果你因发挥失误而挫败的话,可以考虑重考;如果你的成绩一贯如此,而你的志愿太高,不妨调整目标;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没问题,读“民办”也未尝不可;如果你相信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能成材,那么工作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积极暗示。倘若你总是贬低自己,骂自己无能,应该放松微笑,勇于承认现状,每天从一睁眼就开始对自己说:我今天的心情很好。还可以用“胜人者智,自胜者强”等能激励自己的话时刻鞭策自己。

  除此之外,在等待发榜的日子里,考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外出、游泳都要当心;另外,要注意饮食,否则会更加影响自己的情绪。(

石家庄一中 米秉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