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中国劣质MBA过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2 14:22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MBA需求的水很深,未来一定能出几个一流商学院;但关键是把自己的产品——学生做好”--胡大源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申水报道 中国的MBA教育历史并不长。然而短短的几年,笼罩在MBA头上的光环就已退去。高位高薪也不再是仅凭一个MBA就能换来的。当MBA的培训和招生广告爬上中国大街小巷的电线杆时,对MBA教育的批评和质疑汹涌而来。中国的MBA教育到底还 “中国情况与国际相反” 《国际先驱导报》:目前中国MBA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与前些年相比有没有变化? 胡大源:从需求上说,也许比起前些年有所不如,但整体基本保持稳定,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供给增长过快。 《国际先驱导报》:您感觉MBA今年的入学状况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胡大源:就同期来讲应该是差不太多的,商学院也在考虑定位的问题,而不是被动的一成不变,大家都在发展自己的特点,争取在细分市场上取得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对于MBA教育的需求,国际上的特点是在经济景气的年份,入学申请下降;经济不景气,入学申请增加,中国市场是否也存在这种趋势? 胡大源:国际上是有这样一个情况,其原因是经济不景气时,有些人失业了就去上学,经济景气时就去工作挣钱。但在中国要具体分析,中国的景气或不景气情况不是特别明显。比如说,现在是景气还是不景气?现在车、房的购买很热,一些行业投资也很热;但是另一些行业却很冷。中国一直保持一定的增长,这和美国不大一样。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读商学院的学生都是自己付费的,不景气的时候自己出钱去上学;但中国经常是单位或公司付费,在不景气的时候公司往往紧缩开支,压缩培训机会,但在景气的时候又未雨绸缪,出钱供高层人员读MBA。入学申请和经济景气的关系,中国和国际正好相反。 MBA商业化是国人之错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MBA教育的卖点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和国际大牌竞争? 胡大源:中国的商学院根本没法和国际知名商学院竞争。中国的商学院先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看看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就会明白,和美国的商学院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中国的商学院不可能吸引美国的优秀学生。当然了,中国的学生也很难到美国去。我们要清醒认识这个差距,正如中国人称北大为“中国的哈佛”,而美国人不会称哈佛为“美国的北大”。当然,中国MBA教育目的是培养出适合中国的人才,这点我们还有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您如何评价目前的EMBA教育热? 胡大源:中国正规的MBA有几个?在美国,EMBA是错过MBA教育的人的一种“补课”,它和MBA教育是不同结构的教育,适合不同人群,但在中国,EMBA被翻译成“高级MBA”,实在有误导消费的意思。 《国际先驱导报》 :作为最商业化的教育,MBA学院是否收钱后就不管学生成绩如何? 胡大源:是中国人把MBA搞成商业化教育了。其实,MBA是一种职业化教育,是相对于学术教育而言的。 中国的确有收了钱不管学习质量的情况出现,一些国外合作伙伴也在担心中国会出现“卖学位”的现象。然而,这与一些学生的心态也有关。有人交了钱,就以为能拿到学位。其实商学院是有比较、有淘汰的,不管学生成绩的商学院只能挣到一时的钱,是不会办好的。 美国标准+中国国情 《国际先驱导报》:MBA的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解决学术性和实践性之间的脱节? 胡大源:美国MBA教育已经发展了100年,开始时也被欧洲一些正统教育者认为“不伦不类”,但还是发展起来了。其实在美国,大部分商学院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中国要做的很简单:把美国的标准课程拿来,再加上中国“国情课程”就可以,比如北大国际MBA的基础课程,如管理科学等都和美国一样,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要比美国“重头”得多,因为中国企业更需要这方面课程。 《国际先驱导报》:您认为,MBA教育和薪水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胡大源:现在社会上常有一些MBA薪水下降或MBA难找工作等说法,其实这是MBA的问题,不是商学院的问题。有的MBA常说“我同学的薪水是××”,就认为自己也应该拿这些钱;但如果你没法给公司创造价值,根本是拿不到这些钱的。 现在过剩的,是质量不高的MBA项目。对商学院来说,关键是把自己的产品——学生做好,中国MBA需求的水很深,未来一定能出几个一流商学院,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