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挡不住的春光外泄--从屡次漏题看考试制度的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3 10:50  钱江晚报

  ●中考高考,还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属于地区或全国性统考,是意义严肃的国考

  ●考试与作弊是一对孪生兄弟

  ●许多考试是鸡肋,考生侥幸心理堆积成大错

  ●在小县城特别盛行,是因为农村考生出路比城里人少

  ●应试教育仍是观念主体,社会公共政策误导教育评价体系

  ●尚未找到新的替代方式前,只能采取更大范围内的防范

  从6月10日以来,连爆作弊丑闻,就像推倒了一个多米诺骨牌,让我们媒体声声追问:到底怎么啦?我们的诚信体制?我们的考试尊严?象征着公平、公正、权威的国家统一考试不仅没有因为有关部门预防措施的严密、惩治办法的严厉而销声匿迹,反而发展至公开叫卖和集体舞弊,更为嚣张,仅仅是偶然吗?还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必然?

  新颁布的《国家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加大了对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教育部在高考前宣称要重点打击集体舞弊,然而要发生的事还是会发生!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高考全体考生首次签订承诺书,承诺在考试过程中诚实守信。这本身就颇具非议的举措,无异于给了纯洁的考场当头一闷棍。

  许多考试是鸡肋

  “如果考试失败,还有补考机会;如果考试作弊,你将失去学位。”这是昨天记者在浙大校园看到的一条横幅,横幅下是大学生埋首复习迎接期末大考的背影。

  浙大一位在读博士生对记者说,只要有考试就有作弊存在,就像有买卖市场就必有小偷出现。他认为从人才选拔角度看,考试本身出了问题:“博士的学位考试,特别是英语统考,考还是不考是一种鸡肋。因为博士生专业英语很厉害,但普通英语水平就差一些,博士生学位英语考试要求听力(25分)中必须拿到15分才算及格,要不然你其他部分分数考得再高也通不过,我的一些同学年纪较大,英语听力很难通过,无奈为了拿到学位相互抄袭,有些还是为人师表的大学老师,但没有博士学位他没法评聘职称。监考老师也充满同情心,绝对监督不严。”

  作弊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实为常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的刘正稼同学说,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有类似的想法:平时考试作弊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反正最后的高考是不能作弊的,也就算了。而正是这种想法的存在,导致学生侥幸心理的堆积。另外,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导致很多人将考试当成龙门,跃过去似乎就能“成龙”。


英语考试一定要与学位职称挂钩吗?就此问题发表您的看法

  问题出在执行制度的“人”身上

  像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类的国考,由于全国考点众多,做好保密工作难度比较大。然而从保安到武警,从口口相传到电脑控制,国考的运输、交接、保管过程一年比一年严厉,漏洞何以年年还有?

  杭州二中叶校长说:“从已发生的几起舞弊案看,小城镇为主,以前农村考生高考落榜后出路还有当兵,现在当兵条件不再诱惑人,出路只有进城当农民工,所以他们会处心积虑地想出种种歪招,当地教育部门甚至就是同谋,还美其名曰:关爱考生。”

  杭州市招办主任杨能耿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严密的制度,如果人不执行,就形同虚设。”高考明确规定,学生离开考场时不得携带任何纸张离开,包括草稿纸,然而却有学生能将试题抄好带出门;高考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入场,然而却有众多学生能堂而皇之地在考场看手机短信。纵观媒体曝光的几起国考试题泄密案,无一不是被个别事先有机会接触到试题的人监守自盗,窃取了属于国家绝密的试题,然后进行传播。法律规定得再细,还是有人犯法,“问题还是出在执行制度的‘人’身上。”


怎样建立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证考试制度的严格执行?就此问题发表您的看法

  个人多为考试经济谋

  重庆大学女教师孔某利用监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机会,伙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屡次贩卖四级考试答案,非法牟利20万元。有人说,考试和作弊就像是孪生兄弟,只要有考试存在,就有作弊。更何况这些考试涉及到考生的重大利益——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关系到考生将来的工作、收入及社会地位。正是由于这些考试对考生的重要性和由考试带来的“考试经济”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会有人铤而走险,破坏竞争规则。

  也许这些人起初并没有心存牟利之心,不过是碍于亲情、友情,禁不起软磨硬泡,或一时意气用事,把考题透露给了个人。而后有人“知恩图报”,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也有利可图。于是一而再,再而三,把试题当作发财的聚宝盆。


“考试经济”的利益驱动力有多大?就此问题发表您的看法

  精英主义:社会公共政策的误导

  个人泄题如此,集体舞弊又如何解释?“部分地区现行评价体系给部门和学校带来的压力!”杨能耿一语道破。一些地区完全以升学率为指标,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带来巨大压力,在无法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的情况下,提高高考上线指标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松一点儿,再松一点儿”,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杭州市教科所主任施光明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社会公共政策的一种误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本地又引进留学生多少名,给予怎样的优惠待遇,如何破格提拔等等,这是一种精英教育,它暗示并鼓励人们,让自己的孩子考上著名大学、出国,就有了光明大道。管子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于是就有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铤而走险,堵不胜堵。而作为生活在其中的教育部门、主管的决策行为也同样受到这种公共政策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作弊自古有之。唐代刚推出科举制度之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作弊,而到明代中后期以后,群体舞弊愈来愈嚣张。作为一个制度,它已经走到了顶峰,无论如何完善都无法革除自身的弊端,必须有新的形式来代替。“我们尚未找到新的替代方式,随意更动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也许在这场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观念和政策的改变到来之前,我们只能采取更大范围内的防范。”


现代科举制度:我们的教育为何如此功利?就此问题发表您的看法

  经济转型中的必然问题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在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和经济转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在他们世界观和道德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这个道德真空年代,一些家长本身在公德方面就存在偏失。而他们的孩子又是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幼儿园、小学、高中到大学,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们打点、走后门,这对孩子的心理有很大影响,有钱什么买不到?”

  “市场经济也冲击了高校的神圣性。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本身在学历、学位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专升本、在职研究生班到处泛滥,一些人从来不上课,考试时找个枪手照样拿文凭,这对高校老师也有腐蚀作用,用钱买试题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吗?就此问题发表您的看法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