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奔名校 求热门专业--高考填报志愿七大硬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9 13:44 海南日报 | |||||||||
编者按 正确地填报志愿,从而顺利地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就读一个心仪已久的专业,是每一个高考学子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填报志愿比高考本身还要重要。高考考砸了还能再考,志愿报错了对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如何正确地填报志愿?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祝全省的高考学子们都能如愿以偿地圆自己的大学梦! 硬伤一 不服从调剂 实例 考生:李兵(化名) 分数:737分(文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1995年 因为在高考志愿表专业调剂一栏填了“不服从”,李兵与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擦肩而过。 填报志愿时,李兵把第一批重点院校的目标锁定在中国人民大学。上一年人大在海南的录取分数并不高,李兵的737分与上一年被人大录取的考生相比,已是高分。踌躇满志的他在第一、二、三志愿全都选择了人大的经济类专业,并在志愿表上填了“不服从”专业调剂。 然而,当年人大的录取情况让李兵大跌眼镜,不少高分段考生都报了人大,而且都挤在了经济类专业,李兵所报志愿都有比他分数更高的考生填报。与此同时,由于他不服从专业调剂,尽管填报新闻、中文、档案等专业的考生分数比他低20多分,却无法将他调剂到这些专业。 最后,考了737分的李兵在第一批重点院校落榜了。看着比自己低数10分的考生迈进了心仪大学,李兵只能把苦水往肚里咽。 分析和建议 记者近年在高考录取现场发现,从历年退档考生的情况看,最多的是总分偏低者;其次便是所报专业已录取满额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者。 考生如果在自己所考成绩范围内要上好一些的学校,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这样被录取的机会多一些。 另外,填报志愿有一条“低分高报”原则。多数考生愿意按照自己的考试成绩填报志愿,而每一所高校所录取的新生总存在着最高、最低的分数差,如果考生填报比分数稍高些的学校,且服从专业调剂,也有可能被高校录取。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专业调剂并非无原则执行,如果你对一些专业缺乏学习兴趣,而在志愿中因服从调剂恰恰被调到这些专业学习,进入大学后,很有可能因缺乏学习兴趣而导致厌学情绪。因此,选择服从调剂时,应慎重考虑所调剂专业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悖。 硬伤二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实例 考生:陈强(化名) 分数:730分(理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2年 陈强在录取场上被工作人员称为“倔考生”。他一心只想上名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为此填报志愿时只报了两个志愿。 陈强仅有的两个志愿都集中在A段:第一志愿为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第二志愿他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一是电子信息工程,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调剂栏他都填了:不服从。陈强就像赌博一样,把“宝”都押在第一志愿上,第二志愿他并不放在心上。 尽管730分确属高分,但因第一志愿对手实在太强,第二志愿又已报满,而陈强又没报其它院校,这位730分的理科考生,非常遗憾地落选于第一批重点院校。不甘心掉到本科第二批院校,陈强最终选择了复读。 分析和建议 专业的冷热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永远冷的专业,也没有永远热的专业,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变化。从考生去年的志愿情况看,“人力资源管理”、“动物医学”等以往冷门的专业悄然升温;而往年的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不再非常热门,不再是众多考生首选的抢手专业。 偌大的中国有那么多重点高校,有那么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考生眼光似乎可以放宽一些。 硬伤三 家长老师一手包办 实例 考生:林灵(化名) 分数:560分(文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2年 常有人说,高考考孩子,志愿考师长。考生填报志愿时,冲锋陷阵的往往是家长、老师,甚至整个填报过程都由他们一手包办。而包办行为很有可能忽视了孩子的实力和兴趣,带来无法挽回的恶果。 林灵高考成绩是560分,够不上当年文史类本科第一批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但与本科第二批最低控制分数545分相比,考分还算“富裕”。填报志愿时,她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往年各高校在琼录取分数,第一志愿选择了中原工学院。该学校上一年的最高录取分为577分,最低录取分为548分。但林灵的选择不被家长、老师看好:父母觉得中原工学院在郑州,怕林灵不适应北方的生活习惯,而且这所学校仅在海南计划招生3人;老师认为中原工学院名不见经传,林灵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经家长与老师商议,他们给林灵确定了第一志愿———湖北工学院。湖北工学院上一年最低录取分是551分,2002年计划在海南招6人,胜算应该比中原工学院更大一些。 但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当年湖北工学院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是574分,林灵掉档了。而林灵自己选择的中原工学院,在海南的最高录取分才550分。 分析和建议 考生填报志愿,是全家人的大事,家长和考生要多交流和沟通。但家长不能将志愿的“主角”——孩子置之度外,而由自己一手包办。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他们心中的理想志愿会超出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带着这种思想去填报志愿,往往会增加考生报考的风险。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千万不要以自己过高的期望值代替考生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考生的水平。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志愿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千万不要替孩子包办,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免将来后悔。 硬伤四 一门心思奔名校 实例 考生:张跃(化名) 分数:670分(理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1年 上名校是大部分考生的愿望,特别是对高考成绩比较优秀的考生来说,与中下等考生相比,他们更有能力追求名校。但如果一门心思奔名校,而忽视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奔得越高,跌得往往会越惨。 对外经贸大学是考生张跃梦寐以求的大学。2001年我省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579分,张跃的高考成绩比该分数线高出近100分,他认为自己具备了报考对外经贸大学的实力。但学校老师认为,从往年对外经贸大学在海南的招生情况看,张跃填报该学校,危险系数较高,他们劝张跃慎重考虑。按照他的分数,想在第一批选择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不是难事。张跃听不进去,一心认准了对外经贸大学。家长也四处托人找关系,还找到一个对外经贸大学的熟人,说是可以帮忙。 结果并没有皆大欢喜,当年对外经贸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是673分,张跃以3分之差从本科第一批掉到了第二批。 分析和建议 名校因为其耀眼的名字、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往往备受考生推崇,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名校,每年都是高分段考生的报考热点。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千万不能被名校的光芒挡住自己的实力,忽视了自己的高考成绩。能够上名校固然好,但如果分数离名校有距离,放弃名校,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是正途。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家长迷信关系,认为找到熟人就能增加录取的可能性。实际上,高招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近几年的网上录取更是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考生若想通过熟人“钻空子”往往是空想。 另外,除了京、沪、粤三地的名校,像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也有类似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这些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教研、专业设置都在全国堪称一流,也是考生们不错的选择。 硬伤五 志愿没有梯度 实例 考生:张华(化名) 分数:700分(文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3年 许多中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报志愿时,也一再强调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梯度,但在实际报考时,有许多考生还是爱犯这一错误。 以张华为例,2003年文科本科第一批A段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679分,第一志愿张华报了中央财经大学,二、三志愿分别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山大学,结果第一志愿中央财经大学的最低调档线是702分,张华未能出档,而第二、第三志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山大学也是热门,一志愿生源充足,张华A段二、三志愿根本就没有机会出档。因此,尽管中山大学文科去年最低调档线只是629分,尽管张华的分数高出最低调档线71分,但同样落选A段。 参加B段录取时,张华所报的5所学校,竟然在A段已经全部完成录取,可见张华填报时,只想着上好学校,却完全忽略了“梯度”问题。因而他只能掉下来参加本科第二批录取,造成了一定的遗憾。 分析和建议: 海南的高考志愿分为7批,考生在志愿表上需要填写的所有学校往往在20个以上。而实际上,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所谓院校之间的梯度,一般是指学校录取分数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学校的办学实力、知名度、招生计划数、学校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往往没有客观的标准,但是,对报考志愿来讲又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不宜把办学实力、知名度、热门程度相当,且同处一地的学校填报在同一批次。 有些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往往心气很高,眼睛只盯住好学校,对稍稍冷门一些的地区和学校不屑一顾,觉得高分理所当然应该读好学校。实际上这是报考志愿的大忌。 建议考生在填报二、三志愿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所报的学校有无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能,如果该校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可能性极小,考生报了也是白报。再者,在选择地方上,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繁华都市,二、三志愿可适当选些冷门地区学校,这样的“梯度”才能减少报考风险。 硬伤六 放弃本地院校 实例 考生:小敏(化名) 分数:540分(理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2年 小敏的报考经历非常典型,受“过海”思想影响,2002年,在分数比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多18分的小敏,最终在第二批录取院校时填写了一些省外院校,海南的高校一概不选。最终,她上了湖北的一所名气不大的院校的专科。刚开始,小敏还不觉得什么,慢慢地静下心来想,她才觉得自己不值。 2002年,记者采访时发现,本科第二批录取,本省高校明显生源不足,有些甚至缺好几十个档。海南高校真的不值得报考? 分析与建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本省考生对海大、热农大、海师、海医、琼大等院校认识不足。上述学校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逐年增强,硬件设施相当不错,海大、海师开设本科专业已通过国家评审,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历史更长。 一些考生有很浓重的“过海”心理,认为不出岛读书,在同学亲友面前就抬不起头。其实他们对一些自己填报的省外院校了解也不多。有些外省第二批录取院校是地区专科院校刚升格而成,有的则是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成,教学质量不会比本省高校强。 建议一些分数不是太高的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时,不妨考虑填报省内高校。据记者了解,本省几所院校在外省生源相当好,考生上学后,可以和一批高素质的同学共处,也算是一笔财富。 硬伤七 报考受限院校及专业 实例 考生:陈卫(化名) 分数:590分(文科) 参加高招录取时间:2002年 陈卫的这一分数比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了45分,同时他也到了本科提前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身高1.75米、双眼都是5.0的陈卫,踌躇满志地报了提前批录取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档案投出之后,学校阅档时发现了问题:陈卫是红绿色弱,根据《公安现役院校招收考生体格检查标准》第三十条规定,陈卫遭遇了无情的退档。 分析与建议: 除了陈卫,事实上每年都有考生根本没有通读《填报志愿指南》,就稀里糊涂地报了志愿。每年都有“报了白报”的考生。比如有些人身高不够、有些人色盲色弱,也照样填报体检受限的专业。 在考生人手一本的《2004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咨询 填报志愿指南》中从第1页到第14页,都是有关院校体格、心理等方面的要求,详细阅读这些文字,对考生报考志愿非常重要。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忽略了这些规定中的一些条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