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聚焦2004高考状元 > 正文

新闻夜话:专访我国研究高考状元第一人(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06/30 14:23  CCTV12-新闻夜话


王极盛教授

  导语: 最近几天,是各省市公布高考分数的日子,除了应了那句老话“几家欢喜几家愁”以外,各地照例又都推出了自己的高考状元,和往年一样,这些状元们又马上成了媒体和商家的宠儿。那么,年年都评的高考状元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当这些状元们进入大学,甚至是走向社会以后,他们能否依然保持出色呢?下面我们就要专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
王极盛教授,他连续5年对全国3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研究,被称为是“中国研究高考状元的第一人”。

  标题:《高考状元分析》

  编导:曹琳 出镜记者:荆慕瑶

  播出日:2004年6月29日23:30分cctv-12首播

  嘉宾:王极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总导视:

  同期声:高考状元真有规律可循吗?状元上大学以后能否依然出色?

  王极盛:考试考的好是它综合能力的反映,我是这样看的。

  同期声:《新闻夜话》专访我国研究高考状元第一人,他将告诉您高考状元的真正意义.

  主持人:您认为这些高考状元们绝对没有一个是高分低能的?

  访谈:

  主持人:你在五年的时间里研究过全国300多名高考状元,如果现在用语言给他们画一个集体相,那么这个相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王极盛:都是有才能的、肯努力的、而且成绩优秀的一群青年孩子,非常可爱,和普通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们现在条件更好、更勤奋、更有学习方法而已。

  主持人:和性别没关系?

  王极盛:性别来讲总体上差不多,但是这两年女孩的升学率越来越高,女状元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主持人:前两天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像重庆出现了很高的、如此高的女状元比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王极盛:是的。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王极盛:因为它连续4年,8个状元(中)有7个女状元,这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但是我的研究,连续5年,北京大学连续5年所招收的全国状元当中,女状元比例远远高于男状元,比如说2003年为例,北京大学在全国招收35个省级状元,其中24个是女状元,11个是男状元,2002年、2000年也是如此,女状元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状元。

  主持人:这反映什么社会问题吗?

  王极盛:女状元、女孩子越来越自信了,过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女孩的智力不如男孩,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是社会因素的影响,男孩、女孩的智力是一样的。现在的女孩不一样,越来越发奋、越来越自信,因此她往往在高考的成绩不亚于男孩。以北京大学为例,2003年他录取的新生当中2880多人,其中女孩(占)46%,男孩(占)54%;北京大学医学部在2003年录取的新生当中332人是男孩,331人是女孩。

  主持人:基本上是一样的。

  王极盛:一样的,我就是说女孩要自信,男孩要发奋,大家都考的好。

  主持人:你总结出来这些状元的成功规律,根本规律就是实力加心态,但是这个规律并不是很新鲜的,因为我记得几年前我考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就这么教过我,我相信很多同学们都听说过这些规律?

  王极盛:也可能听说过,但是并不完整、并不系统、并不深刻。那么我是系统的、从理论上,而且用在实践上,总结一套,我的高考成功规律实际上是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是高考成功的技术,考生心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成功软件起调解作用,第二个层次就是高考成功中的硬件,学习实力和高考成功的软件心理状态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主持人:就是你临场的发挥跟你平常的学习的动力是一样的?

  王极盛:是的,一样的。第三个层次,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越关键,到5月底6月初,考生的实力已经定了,考好考坏就靠心态了,就靠你临场发挥了。我有一个调查研究,影响高考因素很多,经过大量筛选,最后找出20个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然后再进行研究、定量,看看究竟哪个是最大的,结果证明考生,考场中的心里状态,在高考20个影响因素中,占第一位。

  主持人:这是您通过300多名状元的分析当中,得出来的?

  王极盛:得出来的,那是有数据的,不是说我想怎么的怎么的,从大家评价当中最后得出来,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中占第二位,考生的学习方法占第三位,考生的学习基础站第四位。我的研究,有60.4%的考生,不会调解心态。

  主持人:那些状元们都是最会调解心态的?

  王极盛:相对来讲会调解心态。我看到的家长当中,有一个考生,9位家长来相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子,外加小姨,到了考场大门外,一个人对考生讲一下,“宝贝,你可别马虎,高考是大事,一定要考好,一个考生带着9位家长重托进入考场,他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吗?不可能的事情,他遇到困难他就想我对不起我爸爸妈妈,在炎热的夏天,唇焦口燥在外面等着我,他心里一酸,往往有的考生眼泪就下来了,他坐一会儿脑子一面空白,题答不下去了,年年都有这样的事例。

  主持人:我看过你的书上写就是调节心态的三部曲。主要就是考生在高考那天离开家之后,要跟谁打招呼;到了学校之后,然后要跟监考老师打招呼等,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如果您的这些说法成立的话,还有一些意见,就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高考状元们的经验,未必也会在其他学生身上生效,并不是这些经验放之四海皆准。

  王极盛:我们研究状元,总结状元成功规律让大家掌握、大家运用,并不是说让状元每一个具体方法都采纳,采纳他的学习方法、他的精神,比如说状元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每门课抓住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其次适当做题,这就是普遍新的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说状元本身,每年各地的高考成绩揭晓之后,当地的文科类,理科类,外语类的第一名就被人称为状元,但是有人认为这些状元只是高质量的考生,而未必是高素质的学生。

  王极盛:状元,什么叫状元,状元就是在某一年高考当中,是他省里分数最高的学生仅仅而已。

  主持人:仅此而已。

  王极盛:就是说在高考当中脱颖而出的高分者。

  主持人:他们只是考试考的好,未必其他能力也是很强的?

  王极盛:但是考试考的好是其它综合能力的反映,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他考的好,是他综合素质的反映。

  主持人:那从您实际研究的例子来看,这300多名状元是不是都是能全面发展的?

  王极盛:我的研究确实如此,这些状元在高中学习阶段,绝大部分,我不敢说100%绝对准确,几乎全部都是三好生,优秀生。

  分导视1:

  同期声:面对升学和招生的压力,高考状元是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王极盛:状元20年后、10年后、5年后,他们的总体成绩肯定会比同年龄的人水平高。

  同期声:高考状元能否应对商业炒作?

  主持人:您不希望这些状元过多的跟商家打交道?

  访谈:

  主持人:有人认为这些状元只是善于在考试当中考出好成绩,但是他们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不应该大力的宣传他们?

  王极盛:他们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至于说1999年以前,是不是应试教育产物,我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我肯定的讲,1999年以后的高考状元应该说是高考改革的产物。我觉得应试教育和应试能力是两个概念,考试是应试能力的反映。

  主持人:就是这些状元们是应试能力很强的人?

  王极盛:是很强,素质很高的人,只有素质高的人,应试能力才强,素质低的人他应试能力不可能强。

  主持人:那是不是矛盾的,就是我们现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素质方面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又在大力的推广这些应试能力强的这些考试的英雄?

  王极盛:应试能力强就是素质好的人呀,应试能力强就是素质好的人。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善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就一定是综合素质很强的人?

  王极盛:应该是,应试能力是综合能力的结果,特别是接受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反映。状元的产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必然性是技术,偶然性是机遇,我是这样看的。我每次访问状元之后,总结经验之后跟他们说,再考一次你们的状元99%不是状元,他接受我的观念,再考一次我也不是状元。

  主持人:状元自己能很清醒这是好事儿,但是也有人为他们担心,害怕若干年后,这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可能会平庸下去,甚至他们的发展跟成就会远不如那些不是状元的同学?

  王极盛:我1999年研究状元时好多人就有(这种)看法,我可以肯定的讲,状元20年后、10年后、5年后他们总体的成绩肯定会比同年龄的人水平高。我曾经在1999年他们刚入学的时候,我把状元进行一次心理水平测试,又找一些大学生新入学的大学生同时间的进行测试,结果反映状元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其他大学生。那我每年追踪他们,他们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

  主持人:1999年到2003年这是他们在大学里待的4年,你的结果呢?

  王极盛:我的结果,大部分在班级里头仍然是,在北大、清华不是在一般高校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还第一名呢。

  主持人:您研究的第一批状元已经毕业了,他们的出路也比其他同学要好吗?

  王极盛:我是这样看的,他们有不少人出国,有相当多的人考研,还有的人就业,就业待遇很高,比如说北大某某状元他的年薪刚就业时就是10万。

  主持人:您的研究等于是不用让大家担心了,这些状元们的出路都是很不错的?

  王极盛:肯定的,因为我相信他们素质好,绝大部分人会有成就的。

  主持人:每年的高考分数公布之后各地都会掀起状元热,有的状元甚至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是不是正常呢?

  王极盛:在某种意义上正常,但是宣传比较过分。

  主持人:谁在需要这些状元呢?

  王极盛:社会需要、媒体需要、商家需要,所以它是错综复杂的,那么高考宣传什么问题呢,那依着中国人的一个传统文化,状元情结好像在某种意义上自觉不自觉的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说高考谁考的最好,谁是状元,马上第一个公布一宣传,当然我觉得有一些商家利用高考状元作为商业炒作也是值得推敲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有一些状元自己也跟着去走穴,自己今天是在个商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天可能是他自己新出的签名售书会上,状元很忙?

  王极盛:状元很忙,但是状元不是他们自己出书的发布会上,是别人的书,新华社书店让他去签名。商家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事情主要看状元自己选择吧。

  主持人:我们看到大部分状元是很理智的,能够拒绝这种商业活动,有个别的状元是很热衷于这些商业活动的?

  王极盛:这就是各地情况不一样了。

  主持人:您觉得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王极盛:我觉得他应该就是把他们的经验总结出来,广为宣传,但是不要说他们的经验是万能经验,他们成功确实有成功经验,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特别在自己学校里头做一些报告,做一些宣传,和同龄同学,比下一班同学广泛的接触广泛的交流是很有益处的。我非常赞成状元考完之后,特别是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或者提前一点,回到母校去,和新的高三同学进行广泛的接触,多方面的交谈,对新的高三同学考好影响很大。

  主持人:您不希望这些状元过多的跟商家打交道?

  王极盛:我不大希望过多的和商家打交道,这是他们自己选择,但是你跟商家打交道也有利于宣传你的成功经验,也是可以的,不要过多的跟商品挂钩。

  主持人:商家可能是最愿意和这些状元们打交道的,甚至有商家打出广告说要一百万来重奖这些高考状元。

  王极盛:我觉得你说的商家对状元奖励是一方面,但是据我研究,有好多学校就是有布告公示给同学,你考上北大,三万块钱赞助费,你考上清华也是三万块钱赞助费。

  主持人:奖励是吗?

  王极盛:奖励,你成为状元五万块钱赞助费,所以有的学校公开贴出来,我在某某学校。

  主持人:这个做法对吗?

  王极盛:这种做法我觉得看怎么分析,从一个赞助角度,知识角度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似乎这样做法过分点。

  主持人:学校为什么这么做?

  王极盛:学校这么做是希望自己出状元,出状元对学校的名气社会知名度高,社会知名度高,招生好招这不是很明确的嘛。

  主持人:的确为了出状元,学校的老师校长会给学生们很多压力,而学生本身看到年年的状元能够得到名利双收,这样好的地位他们也希望成为状元,于是大家就担心会培养出来很多只认分数的那样,只为考试的英雄?

  王极盛:我访谈300多高考状元,好像没有一个人说我就是争状元的,他们就是说我能考上大学就考,我能实现我的愿望就行,绝大部分成为状元喜出望外,怎么我是状元,得出第一个消息以后。

  主持人:听错了吧?

  王极盛:听错了吧?让爸爸再问一遍吧,说自己挂电话还不敢打电话,是这样的心态,他没说他一定会成状元,所以他就感觉成为状元喜出望外,感觉很惊讶,甚至不相信。我觉得是你这种说法说成为状元之后,又有名又有利,所以引诱他们就为状元而奋斗,我在调查研究当中,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影子。

  分导视2:

  同期声:高考状元意义究竟何在?

  王极盛:研究意义就是掌握高考规律。

  同期声:研究高考状元是不是无奈之举?

  王极盛:高分低能我觉得这观点到现在站不住脚了。

  访谈:

  主持人:如果说高考状元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它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那您研究了这么多年的高考状元,到底它的意义在哪儿?

  王极盛:研究意义就是掌握高考规律。

  主持人: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他的同学看到这些状元的经验,自己能够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多考几分?

  王极盛:研究规律,规律是不断在深化的,各种条件都变化,把规律具体化、操作化、有效化这很重要,我觉得研究高考规律那是理论上研究,最终的目的还要根据这个高考规律,研制一些具体的人人可以接受的一些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它的学习方法,高考成绩,提高他的素质。

  主持人:提高素质很慢的一件事情,考生们更想知道的肯定是有哪些能够一下子提高我成绩的办法,比如说出现一点小意外在考试当中我该怎么样应付,最后让我的成绩好一些?

  王极盛:那也是一种应对困难的一种克服方法,我记得有这种方法,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很多考生,他拿了题之后就看看哪道题分多,就弄哪道题分,那有很多考生不是这种办法,我就把简单的题分拿到手,再把中等的题分拿到手,最后难题能做就做,不能做不做,这就是一种策略这也是一种素质,我这个很重要,你别看这些小技巧小方法,他就是注重具体规律。我觉得高考是中国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很大,涉及到千家万户,能把它研究规律,研究透,我也不敢说我研究透了,我只能说一步一步再深入,一步一步再,因为高考还在改革当中。

  主持人:您研究了高考状元的规律,然后介绍给大家,是希望大家能够提高素质,提高成绩,那我能这样说吗,您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王极盛:那就是在现在的情况条件下研究它的规律,那将来呢,考试的方法改革有变化,那它的规律也会有所调整,但总体上我们国家确定高考内容是侧重考核素质,侧重考核能力,那还是总的趋势,我觉得不会改变,但是每年具体的很多,比如说去年2004年中国高考改革,有11个省市自助命题,这就提出新的问题,这是提出新的问题。

  主持人:在各地的自主命题,或者发生了很多其他很多的高考当中的变化之后,那这些状元的经验还有用吗?

  王极盛:有用,有用,各地高考状元反映各地高考的结果。总之我说高考宣传的是素质,我个人体会坚持宣传素质好,考试好。

  主持人:素质好的人才能考的好?

  王极盛:才能好,我觉得这和我们素质教育方向是一致的,有人理解素质好不一定成绩好,成绩好就是素质不好,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高分低能我觉得这个观点到现在站不住脚了。

  主持人:你认为这个状元们绝对没有一个是高分低能的?

  王极盛:没有高分低能的。

  主持人:这三百多名状元没有一个是?

  王极盛:没有。

  相关专题:聚焦2004年各地高考状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