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08 15:25 新浪教育 | |
这是一个倾注了我几乎所有心血的网站,更是一段将永远铭刻我心的青春记忆,有过快乐,有过悲伤,一路风风雨雨走了过来,竟已5年。 下着雨的夜晚,适合用来回忆。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1998年下半年我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对于网络有着无比的激情而又茫然不知所 那个时候我参加了几次免费的考研辅导,这类辅导往往就是辅导班为了吸引考生参加他们的收费培训而举办的一些带有煽动性质的大型讲座,讲座的内容并不会涉及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但对于当时对考研一无所知的我来说,这样的讲座已经足以让我对这个将在今后许多年占据我几乎全部生活的考试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我很认真地做笔记,而这些笔记后来成了考研加油站最早的一批内容。 “考研加油站”一开始只是我的个人主页的一个栏目,专门用来放置我收集来的考研方面的内容。一直到1999年的7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个人也可以注册国际域名,而此前我是连想都不敢去想的,当时的网络世界最热门的主题就是免费,似乎一切都可以免费得到,甚至包括一个.com域名。当然,3个月后证明了这只是精明的域名注册商搞的一个小花样。 1999年的7月7日,我还是很幸运地注册到了kaoyan.com这个域名。当时,kaoyan这个词只是我在尝试了其他许多名字均无法注册之后才想起来的,没想到这一个无心插柳的事情会在以后彻底的改变我的生活轨迹。当然,我本来可以把与kaoyan有关的其它几个域名(.net,.org)一并注册了,但对于国际域名这个名词须仰望之的我却愚蠢地认为一个人只能注册一个域名,当时的我对于网络没有丝毫的野心,能拥有一个.com域名,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时的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至少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为我增添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并且至少为这个社会多创造了若干个就业机会。当然,这对于我来说并非坏事,在创业的初期,我得感谢kaoyan.net的朋友们的努力工作,因为他们使我有了压力并且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我自己的事情。 1999年的那个暑假完完全全的贡献给了我国的电信事业,那个时候上网还没有包月一说,上网的电话费也不像现在这样便宜,所以当时在家里拨号上网实在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但被网络梦想冲昏了头脑的我已经顾不了这么多。我给家里的电脑添置了猫,去电信局开了户,然后不停地做网页,上传,修改,再上传。在广州视窗申请了一个计数器,开始的那几天为了让计数器能有个说得过去的数字,我不断地刷新我那简陋的页面。慢慢的,计数器不再需要我的刷新也能有数字的变化了,那个夏天,kaoyan.com的访问量每天有300到400人,到开学的时候,这个数字变为1000多人。 正当kaoyan.com一天天成长的时候,在1999年10月的某一天,我发现我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个域名,换了机器直至换了网吧再试,还是一样。刚刚开始萌芽的网络理想,难道就要这样夭折了吗? 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互联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对于网络上的很多事情甚至是愚昧无知的,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些值得留存记忆之中的网友,虽然大部分都未曾谋面,虽然很多都已久未联系,但我永远无法忘记在我近乎绝望的时候他们给予我的帮助。那个时候我常去家乡漳州那边的一个BBS逛——也许那是在遥远的北国他乡感受故乡气息的最直接的途径。我在那发了一个帖子,把我遇到的问题描述了一下,本以为这样的帖子只会很快石沉大海,最多就是博取大家的一些同情,得到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而已,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有人回复了我的帖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回帖者是老家那里很知名的一个网友,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看到他的个人网站,以及论坛上版主位置的他的名字,就像在电视里头看到某某明星,是一种羡慕以及距离感。他的回帖让我受宠若惊,同时也给了我莫大的希望——那个时候的我在网络上无比的纯真,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当然,我的运气不错,并未因此而受到过多少欺骗——这在网络骗子满天飞的今天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我决定按着他的办法来做,但这个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我需要为这个域名缴纳70美元的注册费(这和现在60块人民币一个域名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并且需要租用一个虚拟主机,一共需要1500元人民币。这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以我的性格,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把思绪放慢,因为接下来要出场的,是我当时的女友————一个至今仍无法让我忘怀的女孩子。请原谅我在这里浪费一些笔墨来说些题外话。虽然分开已有多年,虽然已经音讯全无,但心中却始终无法抹去那份思念,不知道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我很感谢女友当时对我的支持,那是一种无私的单纯的支持,虽然早已远去,但我很庆幸我曾拥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正当我为了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她把存折中家里给的生活费取了出来救急,在那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1500元是足够一个学期开销的费用,她这样做无疑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而且,那时候她家里并不知道她有个男朋友。虽然我很快用kaoyan.com挣来的广告费还了她的钱,但是我依然很佩服她当时的勇气,并对她心存感激。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个适合活在过去的人,或者说是个经常活在过去的人,过往的一幕幕总是出现在我思维的最前端以至于我无法去面对现在,当我要用文字来记录这一切时,内心就如同厦门的美丽海边的波浪——虽然不够汹涌,但却能敲打岸边礁岩发出阵阵浑厚的鼓浪之声。我甚至觉得一说起往事我就会喋喋不休,就像现在一样,无法自拔。 很快,kaoyan.com又回归正常的轨道,域名转移至了一家国内的顶级域名注册商,还租用了一个速度不错的虚拟主机。网络上虽然免费的东西很多,但是当我为了某个东西付费而不再享受免费午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样的感觉在以后的网络生活中一再地出现。 只争朝夕:我的考研论坛 kaoyan.com一开始的时候就开设了考研论坛,最早是使用网络上一些免费的多用户论坛系统,最初的那些日子里,三天两头更换论坛,从最早的花斑猪免费BBS,到NETSH的免费社区,我逐渐接触到一些网络编程的东西,并开始疯狂地下载各类web程序并尝试着进行一些修改,然后在自己申请的国内国外这种支持cgi或者ASP的免费空间上测试,这段时期的我逐渐找回了上大学以前在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那种感觉——自从我上大学被调剂到市场营销系而非当初报考的计算机系以后,我几乎将之前所学的一切全都抛弃了。我一直在想,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当工程师的料,而并不适合从商,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我还一直保持着一种类似于程序员的生活状态,虽然我的社会角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被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考研论坛是整个kaoyan.com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将kaoyan.com与考研论坛直接划上了等号。而论坛也确实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 在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论坛程序有了较多的了解之后,我决定放弃使用那种通过申请而开通的一个版面来充当kaoyan.com论坛的做法,转而决定采用当时我最喜欢的UBB(一种用perl编写的论坛程序)来自己搭建一个论坛,只有这样,考研论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论坛一开始的时候放在一个叫做virtualvalue的免费主机提供商的服务器上,得到这样的免费主机的代价就是每个页面都会弹出他们的广告——当然,这样的弹出广告很快就被网友给破解了,我也很快地采用之。virtualvalue的免费空间有个好处,就是完全支持perl,速度也很快,虽然服务器在国外,但是访问起来并不会比国内的网站慢。论坛调试好以后,我开设了一些版面,并请来了当时很热心的几个网友来担任版主,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的就是当时的问题求解版版主rocky,他有过成功的考研经历,又很热心,因此问题求解那个版面人气上升得很快,可以说是撑起了考研论坛的半壁江山。虽然现在论坛版面扩充了许多,问题求解的相关功能也被分散到了各个版面,但是我依然保留了这个版面,其中的心意也许只有最早的那批网友才能真正理解。 我个人认为,从这个时期开始,考研论坛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 执著前行:网络令我着迷 那个时候,kaoyan.com除了自己租有虚拟主机之外,还利用各地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建立了很多镜像站,但唯独缺少教育网内的镜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互联网的严重缺陷,那就是各个网络之间的互通性实在是很糟糕——在当时,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教育网和公众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而考研的人群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校园,因此哪怕我在全国所有的省市的公众网都建立了镜像,其效果也比不上我在教育网内设一个镜像站。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但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在校园里的某条小道上偶遇了我的一个计算机系的老乡。我的大学生活相对是比较低调的,或者说是比较自闭的,除了每年开学初的老乡会以外,我只和少数几个老乡偶尔有来往,因此如果不是那天路上的偶遇,也许此后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老乡见面,寒暄几句,他说他在网络中心勤工俭学,顺便负责俱乐部一个小网吧的维护。说这句话时他一笑而过,而于我却是如一道流星划过,心里一下有种莫名的激动,我知道我也许可以离网络世界更近一些。我和他说我自己做了一个个人网站。那个时候网络是个时髦的词语,我们一下找到了这个共同的话题。我跟他提到我想到网络中心试试,看能否帮得上忙,他很快答应了。我给了他一张存有kaoyan.com整个网站静态页面的磁盘。于是在某个秋日的午后,我跟着他踏入了山东大学网络中心的那扇门。去之前那里的老师已经看过我的作品——在那个时候,能做出那样的网页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很顺利的被允许以后经常去网络中心看看。 在网络中心的那段日子,是我的大学生活最值得回味的时光。虽然我是网络中心里面惟一的不是来自计算机系的学生,但那里的几位老师还是非常地器重我,在我进入网络中心不久,他们就把重新制作山大网站首页的任务交给了我——从此我在网络中心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一台机器——这意味着我可以全天挂在网上——这曾经是那个时候的我的一个梦想。这个任务对我是个莫大的鼓励,当然也有压力。页面制作得很顺利,虽然因为某些中国特色的原因,整个首页无法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实现,但最终的作品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们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网络中心的老师在学校的UNIX和winNT服务器上分别给我开了个空间,这样我不仅把教育网的镜像站顺利地建立起来,还有了试用各类网络程序的很好的平台。那个时期我除了为网络中心帮忙做事之外,还有不少的时间和机会用来接触各类当时流行的网络技术,虽然都没有精通,但这已经足够为日后我做好kaoyan.com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厦门的一家网络教育公司向我提供了无限制的公众网的服务器空间供我使用,以此来交换kaoyan.com页面右上角的一个广告位置。这让kaoyan.com基本上摆脱了租用的虚拟主机的种种束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考研论坛再也不需要放置在别人的免费空间上了。 网络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着迷的东西,虽然考研已经一天天临近,我却依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kaoyan.com的维护上,依然坚持每天都更新一些内容,乐此不疲。但是理智告诉我,考研与做网站,我必须学会放弃其中之一,我不是什么天才,可以不经过努力就考取研究生;如果选择考研,那么我就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网络世界里拿回来。但我最终选择了网络,因为我实在割舍不下对kaoyan.com的那份狂热的爱,这个网站就像我的亲骨肉一样,深深地烙上了我的痕迹。 抉择抉择:我站在十字路口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0年的1月,那个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网站,陪准备考研的女友上自习,还有就是思考如何向家里解释为何要放弃考研。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考研的前夜,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所住的宿舍楼的某个房间的一场失火,导致了整座楼的同学都要在半夜捂着湿毛巾冲出浓烟的包围,在雪地上一起度过漫漫长夜。这很显然给了我向家里交待不去考研的最充分的客观理由。 就在我放弃考研的时候,在北京,一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并且因名字太像而经常被误认为是亲兄弟的同学则参加了这次考研。几个月后他顺利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他叫林毅强。 在那个网络疯狂生产泡沫的时代,身处中国网络泡沫集中营北京的林毅强自然比我多了许多新鲜的看法和想法。在一次书信交流中我和他提及了我的kaoyan.com,并说了我打算把kaoyan.com商业化的想法。后来小强和我说正是这封信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久之后开始帮我维护kaoyan.com。我觉得他正好弥补了kaoyan.com由于我放弃考研而带来的诸多不足。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我的这一看法。可以说,林毅强是kaoyan.com的商业化道路上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一直相信,kaoyan.com也承载着他青春时代的一个梦想。 2000年的3月,我到了一次北京。那次的北京之行,缘于一位同样做考研网站的朋友与263在线和大学生杂志社的一场官司——《大学生》杂志社认为由263提供空间的他的网站上的资料侵犯了其权益,因此起诉了263,而263又申请把我的那位朋友追加为被告。当时他们邀请我和kaoyan.net的站长一同前往位于嘉里中心的263在线去做一次嘉宾聊天。那次聊天让我们三个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站长坐到了一起,并因此而产生了一起创业的念头。在那个时候,对于大学生来说,挑战杯,创业大赛,风险投资,都是炙手可热的词汇。我们几个当然也不例外。在此后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kaoyan.com被打上了求索创业团队的标签。 2000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开始设计简历、打印简历、复印、装订,并计划着到各个招聘会上去试试。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机会同时找上了我。网络中心的主任开始动员我留校,而给我提供服务器的厦门的那家网络公司则希望我毕业后加盟他们公司并承诺给我市场总监的职位以及不低的薪金,甚至有个老师还问我是否有兴趣到新加坡去。 在经历了考研与否的选择之后,我再次面临就业上的选择。 当这么一些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再去参加招聘会的兴趣,因为这几个机会都有充分的理由吸引我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会是影响我一生的,只是当时并未有过多的这样的看法。家里的意见左右了我最后的选择——家里希望我的工作能离家近一些——就是这个简单而又有些沉重的理由让我选择了去厦门那家公司。事实上我更感兴趣的是留在网络中心,毕业后我也时常地在想,当时如果留校,又该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2000年的那个流火七月,我背起行囊,满怀网络梦想,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很快的,我开始了一段短暂的白领生活。 其实厦门是个更适合生活的城市,但也许并不适合工作。虽然老家就在厦门的隔壁,回家只需不到1小时的车程,在生活方面几乎跟在家里没有两样,但那几个月我依然感受到了迷惘和失落。也许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工作过早地结束了以至于我来不及去适应并喜欢上这个工作,那几个月简直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家公司在2000年的10月就宣告退出互联网行业,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这段经历说起来甚至有些不堪回首,我没能为我所加盟的公司创造出什么直接的价值,也没能从这个公司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甚至我对厦门原先的美好的印象也因为这几个月的不顺心的工作而变得有些糟糕。 这个时候离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其实在离开之前,我原本有机会搏一次。 上下“求索”:创业路上第一步 2000年的那个初秋,在酝酿了一个夏天之后,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求索创业团队正式组建,这7人之中4人来自南开大学,因此我们在天津报名参加了那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们完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顺利地通过了初赛。中秋节过后我请假去了一次天津,和团队成员一起参加天津市的决赛。准备比赛的那几天充实而且快乐,我们任凭激情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也许那就是年轻的资本。决赛那天我们发挥得很精彩,最终成功地夺得了天津赛区第一名。原本我以为我们有资格去上海参加当年的全国总决赛,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最终去参赛的并不是我们团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让我们7个人失去了一次更好地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使求索团队面临解散的境地——对于当时的创业团队来说,没有风险投资,便意味着死亡。虽然我参加过挑战杯,也得过奖,但我一直认为创业对于大多数在读的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非一个理智的选择,对于一个新生的企业来说,激情过后,更需要理智来把握前进的方向。 参加完比赛,我回到厦门,公司已经死气沉沉,老板找我谈了几次,问了我的打算,我把求索团队向其介绍了一下,但看得出来,老板只是礼节性地关心一下我而已,他对我们的商业计划并不感兴趣。而实际上他也失去了一次以最低的代价投资日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给我们50万,就不仅能开始实施我们的商业计划,还能盘活他的整个网络资产。但是现在回过头想想,那个老板的决定也许是明智的,因为这个7人的团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最致命的是,这个团队还缺乏一种核心凝聚力。所以,也许后来求索团队的命运其实是早已注定的,是一种必然。 离开厦门,回到家中。开始上网四处发简历,并因此而得到了一些面试的机会,但均因距离太远而一一失去。于是我决定再次北上,目的就是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2000年年底,我坐火车来到北京。毕业以来得到的工资到那时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当时我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甚至不够买一张厦门飞北京的机票。因此虽然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几次在回家或者回学校的火车上经历噩梦一样的非人待遇并且发誓永远不再乘坐长途火车,但彼时已经别无选择,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想再像大学时代那样依靠家里的资助。 当时小强已经进入清华读研,正好他有个同学所在的宿舍还有空床,于是我在北京的生活,就从清华的14号楼开始了。虽然宿舍的条件与清华这二字并不是很般配,但宿舍里可以免费上网而且速度非常的快,这大大地方便了kaoyan.com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在清华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又让我时常郁闷的。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清华的研究生宿舍会每天晚上按时停电,这样的强制手段倒是让此前习惯于昼夜颠倒的我在清华的那几个月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但郁闷的是,14号楼的楼长却似乎总是与我过不去,我上楼的时候经常被楼长叫住,让我尽快搬离,后来我才知道,外校来的人其实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住清华的宿舍的,只不过需要付出每天10元的代价。不知是当时的楼长羞于启齿,还是她以为我早已知道这一规矩,反正我住在14号楼的几个月里一直就只有被楼长驱逐的份。这样的代价就是,一直到今天,我一踏入清华14号学生宿舍楼,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总是习惯性的把头压低或者是朝着与值班室相反的方向。而当时我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不敢下楼,每天就吃由同学买上来的方便面——而即使这样也难以逃脱楼长的冷冷的目光——她时常会上楼来检查点诸如是否有人用热得快烧水之类的事情。实话说,我是住进清华以后才学会用“郁闷”这个词语,并且糟糕的是,当时尚未分手的我的女朋友非常反感我说“郁闷”二字,这让我更加郁闷。 女友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天津,在一家美资公司上班。在刚毕业的那几个月里我们天各一方,依靠着电话和email维系彼此的关系,这样的局面在我到了北京之后有所改观,我得以有机会每周都去天津看看她。我很小心地呵护着这份已经坚持了4年的感情,而当时之所以离开厦门来到北京,除了事业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离她近一些。 手足兄弟:难忘路上伙伴 我失去了在厦门的工作以后,惟一的收入来源就变成了一些美国网络广告公司不定期寄来的支票——在网络广告的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这是kaoyan.com惟一的收入来源。而由于我居无定所,这些支票都是寄到女友家里的。但是到了2001年年初的时候,网络广告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灭了,而当时正是kaoyan.com迅猛发展的一段时期,广告的点击数每天都在大幅攀升,但是这些点击已经无法给kaoyan.com带来任何的收入。我那个时候经常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研究网络广告,并经常惋惜于kaoyan.com的生不逢时,起步于网络广告的黄金时期,却又在自身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时候见证这一互联网神话的消失。这一时间差让我错失了积累第一桶金的一个绝好机会。 而当时女友的父母不肯接受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的事业不够稳定,在他们看来,我无法给他们的女儿一个他们所希望的稳定生活。我不是一个善于创造和使用一些概念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描述基于kaoyan.com的我美妙的事业蓝图。事实上当时的我也确实没有认为这个网站可以成为我的事业,甚至生活的全部。 在北京开始的那几个星期里,我有很多时间混迹于一些招聘网站和水木清华BBS的JOB版,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拥有稳定生活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让我去参加面试的公司肯定是出于对我创建kaoyan.com的这个经历的兴趣,而面试的主要题目也往往都是我将来如何处理好kaoyan.com与工作的关系这样的现实问题。我无法割舍对于这个网站的热爱,更无法因为工作而放弃对这个网站的维护,但我又不想因为这个而让我失去一些工作的机会。我已记不清我当时如何回答的,我只知道我并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所有回答肯定都是并非出自于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是含糊其辞的。找工作的进程并不顺利,也许是因为我不够投入,也许是因为我把自己看得太高。一些工作拒绝了我,而我也拒绝了一些工作,而随着kaoyan.com的迅速发展,我找工作的想法也逐渐地淡化了。 2001年年初,kaoyan.com从临时租用的福州电信机房的服务器上搬到了我们租用的北京世纪互联机房的服务器上,这让整个kaoyan.com的访问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服务器之后,kaoyan.com所有的应用平台已经都可以自己搭建。这个时候考研论坛的人气也在持续不断地攀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网友圈子,而后来举办第一次网友聚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时求索团队当中有个成员是专门负责考研论坛的社区建设的,他就是李伟国,网名叫铿锵白菜,是我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同样也是做个人考研网站的朋友。白菜是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并且时常能捣鼓出一些不错的文字来,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的那段时期,铿锵白菜成了考研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ID,而在他的周围,也聚集了一帮铁杆网友。这在无形之中为整个网站人气的迅速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考研论坛的发展史上,铿锵白菜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是值得怀念的。 仅从网站的人气上来说,当时kaoyan.com已经开始拉大与其他考研网站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这个网站,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 网友聚会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网站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形式,2000年年底的时候有网友提议我们举办一次网友聚会,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聚会的时间定在了2001年的2月,并命名为千年网友聚会。我到了北京之后,聚会的筹备工作也正式展开。此后李伟国也来到北京并住在北大里面的一间平房里,那里也成了那段时期我们几个人经常碰头的地点。 2001年2月24日,kaoyan.com千年网友聚会在人大附近的龙都宾馆举行。聚会办得很成功,除了北京本地的网友,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也特地赶来参加,这让我非常感动。参加那次聚会的很多人后来和我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朋友。聚会花掉了7000多块钱,这笔钱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是费了一番周折才从求索团队另外一名成员李志强的同学那里借来的,颇有几分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求索团队已经陆续有人退出,而这次网友聚会则成了求索团队最后的演出。聚会之后求索团队剩下的几个人开始思考未来的走向问题,但一次次讨论甚至争吵的结果是2001年3月底这个团队的解散。走了一圈,又回到成立求索团队之前的样子,这个网站依然由我和林毅强两个人来做。虽然我们当初构想的那些商业计划无一得到实施,但我觉得求索团队的建立以及其后将近一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几乎不再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但是我一直对所有曾经一同努力过的团队成员怀有敬意和感激。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受益匪浅。 破釜沉舟:挺过网络寒冬 2001年的3月,我把存放在女友那里的美元支票全部兑换成了人民币,并从清华的宿舍搬出,在德胜门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开始了一段迄今为止我认为我经历过的最穷但最具北京味道的生活。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屋里没有暖气,每个晚上都要在被窝里累积很久的热量以后才能睡去,但生活却并未因此而显得痛苦,相反的,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一个人独立地生活,自由而又充实,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平房里没有宽带网络,我只能用着从家里带来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北京度过了很长一段只能拨号上网并因此而对宽带网络无比向往的日子。此后我一直想寻找一个有宽带连接的房子,但这个愿望却一直到2003年我第N次搬家之后才得以实现。在这期间我几乎用过了北京市场上能买到的所有类型的上网卡并因此而每月需要为上网的时间缴纳至少300元的电话费。虽然这已经比1998年我刚开始上网那会儿廉价许多,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是一段穷得叮当响的时光。不只是我穷,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一夜之间变穷了。当时很流行一个说法,叫“网络寒冬”到来了。虽然kaoyan.com的人气在不断地提升,但当时人气已经和收入挂不上等号。 在短暂的眼球经济时代kaoyan.com获取的最后一笔广告费也即将用尽,我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林毅强已经考虑了许久,网上售书是考虑得最多的一个方案。到3月底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再去考虑这个问题。2001年的4月1日,我们推出了网上书店,我们与海淀图书城的一家书店合作,由我们提供订单,他们负责发书,利润双方平分。依托kaoyan.com的人气和网友们的信任,很快的我们就收到了第一张汇款单。这样的经营模式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很显然在那个时候,我们除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别无选择。我们在网上留了2个电话号码来作为客户服务热线。一个是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还有一个是我住的平房的电话。开始的那段时期小强同宿舍的同学几乎个个都充当过我们网上书店的电话咨询员。很显然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并未有怨言,也正是有着许多像他们一样的朋友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才会有kaoyan.com的今天。 书店前几个月的利润除了支付基本的运营费用之外,剩下的全部用来偿还包括聚会借款在内的以前所欠的钱。而当最后一张借条收回来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少了一个压在身上的石头,倍感轻松。从那时候开始,kaoyan.com逐步告别网络寒冬,虽然仍能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我知道,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 2001年7月底,我搬离了那间平房,住进了清华附近的一个小区的一套二居室的房子。生活条件比平房有了很大的改善,而我也开始了一段考研书店全职接线员的生活。我装了ISDN电话,可以同时上网和通电话,因此网上书店已经不再留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只留了我的。于是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电脑前接听电话。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不需要定闹钟,因为一大早就会有电话打进来,电话和电脑都在我床边的桌子上,而我每天听到第一个电话铃声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电脑并拨号上网。直到现在我都很佩服自己从睡梦状态迅速调整到工作状态的能力。 花开花落:我把爱情丢了 网站开始有了盈利,而我也得以鸟枪换炮。2001年年底我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二手笔记本电脑,总算是圆了大学时代就有的拥有一台笔记本的梦。但是就在我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我却失去了也许是这一生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我的初恋。地铁里有人拥抱,有人歌唱,还有人在哭泣。2001年12月1日,一段五年的爱情在北京的地铁里划上了句号。 是的,我们曾经共有过一段美妙的快乐的青春时光,纯洁,唯美,浪漫,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词语用在我们身上都不为过。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离我而去了,正如白衣飘飘的青春岁月一样,一去不复返。我用五年时间写下爱情二字,却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将其擦去。 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一段人生历程,原本我以为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写完这首诗篇,而今我却只能在无数个像今天这样的夜晚回味往昔,窗外是阵阵的雨声,而我分明听到了我的心在哭泣。济南,天津,厦门,北京,满世界都是你的影子,你明亮的双眸已经深深把我灼伤,当我想重新寻找爱情的时候,我却发现,原来我已伤得如此之深。 在这个夜晚,我是要来回忆kaoyan.com的,但我不得不一再提起我的爱情。对于我来说,回忆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一次面对失恋,我竟是如此的脆弱,那个夜晚泪如雨下,心中是无尽的遗憾。 彻夜的痛哭之后生活还在继续。我依然保持清醒地接听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用我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打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这次的打击甚至一直到今天还未完全缓解过来。而我似乎是个极度理智与极度感性并存的人,这让我的事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影响,但我的感情世界却从此一塌糊涂,这也许是我的优点,同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kaoyan.com也“遗传”了我的这一性格特征,这或许也是这个网站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一鸣天下:阳光总在风雨后 时间进入2002年,我的生活在一天天地变化着,kaoyan.com也在一天天地长大。2002年的3月我再次搬家,而与此同时kaoyan.com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杨海涛。他原来是一个海员,我们都习惯于叫他海牛。海牛在海上漂泊了3年之后决定上岸做点什么,而正巧他的哥哥与小强同在清华化学系读研并住同一宿舍,于是我们很快就熟识了。当时海牛在北京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太满意的,所以就开始来帮我们做考研书店。 当时卖考研书的网站已经有不少,并且打折得很厉害。出于扩大利润和提高服务效率的考虑,在海牛加盟之后,我们决定将考研书店的整个流程都转回自己来做。我们在清华东门附近租了两间平房当书店的物流中心,为了压低进货折扣,我们也不再追求完全的零库存,那两间平房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当时我们开始筹划着成立公司,把一切都正规化起来。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一鸣天下”。 这段经历一直到现在还为我和海牛所津津乐道,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打包到深夜,但那确实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也是考研书店做得最出色的一段时期。 2002年4月,林毅强选择了退出。这可能是一个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但对于我和海牛来说,这个决定实在是太突然了。小强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知道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尽管他试图罗列一些诸如计划要出国之类的理由,但却丝毫没有他惯有的清晰表达。这个决定对他也许是个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对我却绝对是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打击。我已经来不及去追问真实的理由,整个大脑完全被一种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占据。我们努力地挽留,但我知道以他的性格,这种决定一旦做出,便没有挽回的余地。 那个晚上我和海牛在五道口的铁路边上谈了很久,从开始的绝望到后来的又重新有了信心,那绝对是kaoyan.com的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夜晚之一。我甚至很佩服我自己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如此之高的效率。 接踵而来的,是那个平房要拆迁的消息…… 这两个事情大大地加快了公司成立的步伐。5月15号,我们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租下了一间50平米的办公室,并在北京科教园学校孙振国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以最快的时间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2002年6月22日,北京一鸣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有两个股东,我和海牛,而员工也是只有我们两个。这可能是全中国最小的公司了。 公司成立以后,恰逢kaoyan.com建站3周年,于是我们开始筹划第二次网聚。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们的准备充分了很多,还印制了T恤衫和海报,并且还有很多的网友热心地参与到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这使得2002年7月的这次聚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到这里,我发现从2002年夏天到现在的这段时期是那么的难以叙述,或许是因为时间太近还来不及去沉淀。两年的时间恍若隔日而已,也许这期间的故事,应该留待日后再来回顾。这两年来一鸣天下在稳步地成长,我们相继建立了购书网(goosoo.com)和报名网(baoming.com),而kaoyan.com也即将迎来她的五周岁生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一鸣天下以及一鸣天下旗下的所有网站都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鸣天下是我的一个梦,将要用我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而kaoyan.com则是梦开始的地方。感谢这一路上陪伴着我的每个人,正因为一路上有你们,我才可以如此真切地触摸到那看似遥远的梦。感谢一路上有你,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朋友们。 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这也许只是这五年来许许多多的夜晚之中很普通的一个,但我很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夜晚,泡上一壶茶,任凭思绪在五年间驰骋,并以我笨拙的文字将其中的一些细枝末叶记录下来。回忆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有外面的雨声伴奏,而此刻天已亮,竟传来几声小鸟奏响的晨曲,拉开窗帘,一缕朝霞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我亲密接触,一夜雨后清晨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妙。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4年5月17日晨于北京亚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