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山西省招生办揭开高招七大骗术(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07/09 14:13  三晋都市报

  我省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已经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学生及家长不完全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基本制度,而又急于上大学的心理,借高考考试、招生之名行骗。近日,多名考生家长向省考试中心反映,他们已经收到一些能帮低分考生圆梦的信息,一些学校等公共场所也有人贴出“出售内部指标”的广告。为揭露不法之徒的骗局,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总结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考招生诈骗案件的种种表现,提供给考生及家长参考,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许诺上“重点”

  一些骗子对高考落榜生许诺,“只要交几万元,就包你上某某大学的热门专业,高考落榜甚至分数低于300分也没关系,照样可以上大学。我们与一些大学都签了协议,与校领导的私交也不错,是受校方委托正式招生,只要我们推荐,低分的考生照样可以上名牌大学、学热门专业。入学后与统招考生没什么区别。条件是,每个学生先交一两千元的代办咨询费,拿到通知书后再交X万元的咨询服务费”。

  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形式了解有限,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的区别,片面强调它们的一致性,强调这是在某某高校上学,发放的文凭国家承认等,而实际上是该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学院。

  骗术二:借“点招”名义,招揽考生

  2003年,一个号称某大学刘教授的招生骗子,说他手里掌握6个大学的扩招计划,分数够重点线的考生如果重点批次落榜,交两万元钱就可以“点招”,一般本科交1万元或1.5万元可以“点招”。然而,当家长将电话打到高校核实真伪时,得到的是学校明确的答复:绝无此事。

  所谓“点招”,是指高校在录取时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这是近年来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做法。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具体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绝非花钱可以买来。

  一些长期做招生骗子的通常做法:先是对某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装作高校招生人员的模样,在中学、当地招办附近招揽学生,如提供参与录取工作的证件、大学的委托信函以及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等。声称手中掌握部分机动计划,可以先交几千元订金,其余部分等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交。家长交上订金后,“招生人员”便不知去向。

  骗术三:谎谈可以“保送”

  2003年,某地一些考生家长接到一封电子邮件:“小弟不才,拿到武汉一些学校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的指标,是保送性质,不用高考。招生学校都是国家二类本科以上,每生报价7万元左右。高考后还将弄到更多学校或专业的招生名额,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专业,价格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因为不参加高考,费用自然要高。”

  自主招生是国家积极探索多样化选拔培养高素质及拔尖人才而进行的一项招生改革试验,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必须经教育部批准,招生计划不超过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今年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28所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程序是中学推荐,高校从德智体几方面综合考察后进行公示。被推荐考生必须参加当年高考,分数必须达到重点分数线,并经省招办审核备案,录取结果公开。去年经教育部批准的22所试点学校对自主招生都非常重视,成立专家组,对所考察的学生集体研究并进行公示。结果是22所高校在全国考察9200余名考生,最后仅录取1776名。

  实际上,无论是高校招收保送生,还是进行自主招生录取,对录取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并且要进行公示,绝无花钱能买的可能。

  骗术四:打着有“关系”的旗号,招摇撞骗

  这一类诈骗分子的共同点是,均为自己虚构了显赫的社会关系网。他们在对受害人自我介绍时,都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关系进行了吹嘘。有的骗子声称自己是某部长的亲戚、某院校校长的外孙女,或是招办某主任的亲戚等,只要掏钱就能如愿以偿;有的骗子的确认识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当着家长的面拨通电话,说是有个考生请关照,之后借机向家长索要钱财等等。要知道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透明、规范,请学生及家长千万不要轻信关系能打通一切的谎言。

  骗术五:利用“定向”招生可以降分录取的政策借机收取所谓的“定向费”

  一则街头广告这样写到:“萃萃(莘莘)学子,如果你的成绩较好而担忧不能去名牌院校,请不要担心,以下院校供你选择,它可比相应分数线低1-40分录取,且与正式录取生相同,请你在估计自己分数的情况下填报志愿时在‘定向’栏中填写上以下(42所院校名单)合适的院校名称及代码,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做,请在交志愿表前接洽、商谈。”

  这样一则骗人的广告,了解招生政策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国家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艰苦地区、行业和军工等高层次人才需求问题,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经批准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其特点主要是定向就业,而不是定向招生。招生必须面向全省,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这本来是一项好政策,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该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想钻空子,并借机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定向费”,有的高达数万元之多。教育部今年特别强调,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毕业后必须为考生安排工作。

  骗术六:以上军校为名,骗取钱财

  张某的儿子2003年报考了军校,由于担心孩子考不上,张某经人介绍认识了“能办事”的李某。李某称她可以帮张某的儿子上军校,但需要一笔“活动经费”打点关系。张某分两次给了李某2万元,谁知最后孩子的事没办成。张某一气之下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返还她已支付的2万元。李某在法庭上辩称,她拿到钱后的确为张某儿子上学的事四处活动,但因为张某儿子的考试成绩离军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她也没有办法。张某提出的返还钱款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她和李某之间是一种非法交易,因此不受法律的保护。实际上,家长掏了很多钱又办不成事,而且不受法律保护,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目前省招考中心已接到举报,有一些骗子声称有军校指标,分数400分即可,需交5-6万元就可录取。招生部门明确指出,这又是一大骗局。

  骗术七:抓住考生急于上学的心理编造不交钱不录取的谎言

  一些骗子谎称是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向考生家长索要5万元,并威胁如果不给,该考生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去年,毛某的儿子报考了天津某高校。录取期间,有个熟人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孩子分数偏低,要他拿3万元,不然学校不予录取。他只好将钱送了过去。孩子上学报到时才发现,凭分数完全可以被正常录取。毛某白白扔掉3万元,回头问那个熟人,熟人告诉他:“这还是少的,别人都交4万呢。”

  后记

  每年招生期间,都有骗子利用学生家长对政策的不了解,向学生家长收取“活动费”、“定向费”、“信息费”等等。对此,省招办的负责人表示:所谓“内部指标”、“低分录取高分线学校”等,都是利用考生和家长入学心切的心理进行的诈骗活动。高考录取的各项工作都是严谨透明的,各学校招生和录取情况、各批次的分数段等,省招办都及时在媒体上或各市、县招生部门向社会公布。同时,省招生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在招生部门公布的查询点或媒体确认真实的录取状态后,方可按有关规定缴纳学费,入学报到。每位考生均可通过168信息台或凭准考证到各市招办(大同、阳泉、晋城、忻州、吕梁、晋中的考生到各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若查询结果为“录取”,且查询的录取高校和学历层次穴本科、高职高专雪与录取通知书一致,表明考生经过省招办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若查询结果为“非录取”状态的,则表明该生未经省招办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这样的考生,即使入了学,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会为其注册学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