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高考金刊 > 正文

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发展方向及学习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4/07/21 13:28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作者: 王一帆(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

  炎炎烈日下,2004届的同学正焦急等待着录取通知书,而高二的同学则开始了角逐2005年高考的新一轮奋斗。为了让大家能更好适应高三的政治科学习,特撰文给予一点力所能及的指导。

  一、由近十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命题正朝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联系实际趋于面广意深。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时代性,高考试题必须反映这一特点。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国体、政体、国家职能、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我国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等都可以成为高考命题取材的范围。其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趋向于分析和解决我国国家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这表明,今后高考试题将会围绕这些深层次问题,向考生提供最新材料,展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新情境,巧妙地设计新的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想觉悟。

  第二,能力要求趋于全面深化。近年的高考题型尽管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试题结构逐步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全面考查考生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都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首先,要有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否则根本无法读懂题目所给的政治现象。其次,要有比较分析能力,否则就不可能从大量的、复杂的政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切合实际的政治观点。再次,要有综合评价、论述的能力,否则就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也不可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为更好地体现政治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今后高考将完全过渡到以能力立意命题。

  第三,检验觉悟趋于直接具体。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高考必须检验考生的思想觉悟,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高考检验考生的思想觉悟,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赋予了高考检验考生思想觉悟的任务。因此,历年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考生的思想觉悟,而且越来越直接具体。今后高考试题将更加注意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二、学习对策

  1、第一阶段学习应紧扣课本,以本为纲,辅之以必要的训练。学习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基本原理,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每一阶段结束后,必须对所学知识建立框架,形成知识链。

  2、积极关注时事政治。高考文综考试,特别是政治,大量采用时政大事为试题背景材料。因此,我们平时学习必须积极关注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对其有一定的了解。针对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建议进高三后养成习惯,坚持阅读《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半月谈》等时政杂志,对其中的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有所了解,必要时予以摘录。

  关注时政大事,开阔视野,对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据统计,近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科技说明文30%来自《参考消息》杂志,同时英语阅读理解材料也有不少出自《中国青年报》和《参考消息》。可见,关注时政对其他学科也有较强带动作用。

  3、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应试技巧。高考能力要求中,要求考生清楚明白表达答案。因此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是考生必备素质,这一点必须从平时的每一次作业和考试做起,持之以恒。同时,政治答题要逐步竖立要点意识,必须用不同符号标出(如①②③),作业、考试中最好先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再适当拓展。养成良好习惯,大型考试中必定优势毕露。

  4、把握难点重点,突破主观题。很多同学对主观题有一种恐惧感,主要是得意不得分,失分严重。这一点必须从平时训练加强。首先,要正视这一困境,认识到它在大部分学生中存在。因此作业、考试中不应回避主观题;其次,要掌握正确答题方法,要明白以何角度,用何知识点,并从分值中“度”出要点长短、详略;再次,认真分析参考答案,针对不足,加强薄弱环节。

  5、逐步培养学科间综合意识。高考文综主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但也有跨学科综合,需要对知识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思考其与历史、地理学科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构筑完整知识框架,为以后进行文综备考打下基础。

  上述几条,归纳起来就是“以课本为纲,加强主干知识,攻克主观题瓶颈,培养良好应试习惯,关注时政,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政治,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