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花钱发论文帮你评职称 制假者自曝论文发表黑幕

http://www.sina.com.cn 2004/07/28 10:26  中国青年报

  本报福州7月27日电 近一个月来,本报连续披露了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育版原副主编张国銮非法出版省内外多种学术刊物用于有偿刊登中小学教师论文的事实。最近,张国銮两次接受记者采访,对自己的非法行为进行反省,并愿意通过媒体向受伤害的教师表示歉意。

  拥有副编审职称的张国銮是个资深的杂志编辑,按说对出版业的规矩并不陌生。那
么,是什么使他走上非法出版之路而不可自拔呢?

  张坦言,一是中小教师为评职称发表论文的需求旺盛,二是自己赚钱的欲望强烈。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教师评职称需要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而教育类期刊的容量相当有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张国銮说,“作为一个职业编辑,老师们发表论文的苦楚我是比较了解,也比较理解的。有些地方把评职称的论文分成正CN、副CN、增刊、省级汇编、县级汇编、校级汇编等不同档次,然后以微弱分差进行竞争。然而,就是这么个微弱的分差,有些论文搏杀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师可能要用好几年的工龄去换取。因此他们宁愿花钱登论文,以便在职称评定时占据优势”。

  受北方某假学术刊物的“启发”,张发现教师们的强烈需求是赚钱的好机会。他曾想和省内一些冷门的学术刊物合作,以出增刊的形式为教师们有偿发表论文。“如果当初规规矩矩地做,就不会有今天的错误了。”张懊悔地说。

  合作意味着利润分成,可张想的是独占。于是,他先是“套印”省内的刊物,尔后是省外的刊物。“那些‘套印’的期刊,居然让那么多的作者都能顺利通过职称评定,有人还因此评上特级,这个信息对于那些摸不着门的作者是个喜讯,因此要求我帮忙发表的论文纷至沓来,作者们认为反正去年都可以用,那么今年肯定没问题,况且那些版面费也就算送给我的改稿费、茶水费,不值一提。”张国銮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心理状态:“面对这些‘费’,我的确恐慌过,但是作者们使用起来没事,又都是他们之间相互托来托去的,彼此都信任。即使有问题,与编辑部都曾有口头约稿的意向,到时补开个证明也许能混得过去”。

  张出版论文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本人也因此越来越出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些中介人把稿件组织过来,有些人慕名而来,我也就顺水推舟地做了人情又收了钱,大家都高兴。”张告诉记者,“其实,这是相互需求构造的一条畸型生物链,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生拉硬扯在一块。有些作者明知自己的论文很水,听说有的刊物交了钱就可发表,等于找到一根救命稻草,怎么会不谢天谢地呢?有些‘热心人’也当起了掮客与枪手,帮助那些实在整不出‘论文’者操刀,拼拼凑凑,什么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中图分类号一应俱全。整好了论文,就找地方发表,发表了就找人评审过关,整个‘一条龙’服务。”

  更有甚者,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职称评审,有的人干脆将现成的刊物拿来进行“外科手术”。张举例说,将正规出版的CN刊物目录、正文拆下,换上有自己姓名的论文,这种把戏更难识破。

  作为一个为教师评职称提供有偿“服务”的“过来人”,张国銮深知这些论文是如何出笼的,又是如何骗过职称评审委员会的。“那些乡村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能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让他们撰写论文找门路发表简直是勉为其难。”张认为,要是教师的职称评定能换一种标准,注重教学业绩、讲课成效,而不以论文定终身,那么假学术期刊就不至于泛滥成灾。

  张国銮在给记者的一封题为“不必掩饰”的电子邮件中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问题:“从假CN刊物、假CN论文到正CN刊物假论文调包,再到论文枪手、论文掮客,这其中沉积着多少‘假’,派生了几多谋生职业,养活了多少人,又滋润着多少人?这陈年陋习何以难改?这陋习并不是造假者的专利,许多人也早有所闻,为何没人吭一声?打击造假有法可依,而这么多的‘假’竟然这么长时间‘蒙’着管理者,这到底是为什么?” (记者 陈强)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