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移民海外 > 正文

老“海归”支招:如何避免“海待”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4/07/30 10:41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如何成就国际化人才2004专题论坛》现场。单衍春摄

  近年来,“海归缩水”成了社会的一大现象,富有想像力的国人,更是讥讽地用“海待”二字概括。上周日,由本报主办的“如何成就国际化人才·2004专题论坛”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他们疾呼:“所谓海待现象,不过是个暂时现象。直面少数‘海待’,再放眼整个‘海归’群体,反思留学的真正意义,找准未来的方向,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16万留学生回国工作。

  “‘海归’在过去之所以被狂热追捧,是整个社会不成熟的表现。”雅思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涌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过留学三次浪潮,影响最深远的,是第三次浪潮———上世纪90年代中叶萌发的自费留学热。如今,“留学潮”的回声开始响起———据国家人事部最新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8万人,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已接近16万人,成为传媒热点、公众焦点。

  另一方面,从2001年开始,国内外的网络和高科技技术发展趋向同步,至少就刚毕业的“海归”而言,优势已不再明显。而很多企业和投资人在经历了新经济泡沫的挤压之后,对“海归”的评价与使用也逐渐趋于理性。可以说“海待”的出现,多是自身原因造就。留学不理性,人生规划不科学、过高估计自己、实践能力缺乏……

  青岛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耿立龙先生也表示,将少数“海待”过度放大,也只能反映我们所处社会的不宽容心态;如果将少数“海待”归结到“留学有罪”,则更反映出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通病———浮躁和肤浅。

  良性留学很重要

  “但是,应当清楚地看到,‘海待’不过是留学者中相当少数的一部分。”周涌强调,“同时,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和投资,需要用一生来收获。”

  尹学军,隔而固(青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一家知名大学的工学博士,毕业以后放弃了国外就业的机会,回到青岛创业。目前,他的公司在全国减振技术方面小有名气,尹博士目前担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减振控制委员会副秘书长。这仅仅是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一个典型缩影,与此类似的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公司在岛城还有很多,几百名留学生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日前谈起过一个有趣的“50%现象”: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50%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归国留学人员;在政府科技部门司局级领导中,有50%以上的是归国留学人员。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六十多个,留学人员在国内创办的企业达五千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对此,周涌提出:一、我们应该留学;二、我们应该理性选择留学渠道和方式;三、我们应该良性留学!出国深造应“以终为始”

  周涌认为,留学出国深造应“以终为始”。而实际上,在做着留学梦的众多“准留学生”中,更多人是“以始为终”,盲目乐观。出国前,他们怀着对海外生活的憧憬,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签证,他们就长舒一口气:我成功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签证就意味着成功了吗?事实上,当他们走下国际航班,踏上异国土地时茫然的感觉早已取代了初到异国的欣喜。学习上、生活上、文化上巨大的差异让他们手足无措。一年的英国大学硕士生涯转瞬即逝,等到他们适应过来时,已临近毕业,两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又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他们的头上。“如果说出国留学好比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有人虽然跑完了所有的路程,却忽略了两旁的风景。”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作为早年的“海归派”,周涌先生讲述了一段自己难忘的留学经历。

  他曾在一家高级餐厅打工以支撑学业,有机会接触到了英国一著名上市企业的CEO。周涌向他请教是否有必要继续攻读昂贵的MBA课程时,那位著名的企业家回答:“年轻人,你肯定应该继续深造,当您有了这个文凭的时候,才有资格来敲我的门。不过当你进门后,我会随手把你的文凭扔到窗外去,不管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接下来,我会根据我们的交流来决定是否让你留下来。”

  周涌先生向家长们建议,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那样简单,而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凭本身仅代表获得了某些专业知识,不代表你就有多大的能力。而现代社会往往更看重后者。此外,留学国外应学习先进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需建立良好的国际化关系网络、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等,都是需要他们在今后的留学生涯中吸收的宝贵财富。主动接触当地社会

  据了解,由于部分留学的学生过分盲目乐观、缺乏留学准备,在国外很少同当地社会的各方面进行交流沟通,基本上生活在校园的“孤岛”里,甚至仅仅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活动。

  周涌建议留学生们,多参加一些文明、先进的学校和社会团体,不要只留在校园的“孤岛”里,应主动去接触当地社会,融入当地的文化,甚至可把寝室、公用厨房等作为自己的社交场所。

  周涌先生介绍,国内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但在自我表现表达、交流技巧、创新思维等方面比较欠缺,所以更应该主动地接触当地社会。

  从近年来的“海归派”看,有部分学生通过海外深造后,在思维方式、工作能力、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职业化、规范化。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没有什么变化,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国外的经历不同,前者能够较好地领悟到留学的本质,并积极吸收西方教育的精华,通过自己融会贯通不同文化的特质,最终成为时代的优秀人才。

  留学,是要用一生来收获的。

  记者单衍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留学出国 新浪招聘

  欢迎进入出国论坛:留学考试 奇闻狂贴 出国心语 远足 热点留学




评论】 【出国通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