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如同高中教育的GDP--高考刺痛南京追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30 12:15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南京7月29日电 南京一位叫徐飞飞的中学老师看了本报7月23日的报道《高考刺痛南京》后给记者发来邮件,发表他对南京高考排名倒数的见解。他说“高考崇拜”要不得。高考成绩不是判定一个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惟一标准;不是衡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惟一尺度;也不应当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追求。 他说,从制度安排来看,高考不同于科举考试。它并非直接为社会遴选人才,而是
就目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而言,高考仍不失是一种合理、公平、高效的制度,但它的弊端是难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杨振宁曾说,按照中国现行的高考进行评价,他肯定是不合格的学生。要克服高考的这一弊端,一要靠行政推动高考改革,二要靠民间的理性认识和理智对待。如果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因为一时的“高考之痛”而“痛改前非”,把应试作为重中之重,非理性地估量高考和考分的价值,必定会恶性地放大高考的弊端,而我们面临的必将是长久的“教育之痛”、“人性之痛”。 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高考分数就像高中教育的“GDP”,是衡量高中教育水平的重要而非惟一的指标。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过于崇拜高考分数,难保不会上演现代版的“范进中举”,难保不会滋生又一个“马加爵”。 徐老师接受的是江苏南通的中小学教育,也曾在江苏南通教过书。他说,南通、南京的教育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高度负责。此外,两地分别根据本地学生、区域的不同特点、需要,有着不同特色,但南通教育的特色绝不在于“学生每天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我认为这是对南通教育的贬低),南京教育的特色也不在于教与学都轻松,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实质。用苏(州)、常(州)、(南)通的高考成绩来贬低南京的基础教育,和用上海、北京的高考成绩来抬高南京的基础教育都是没有意义的。南京教育之特色在于其学生身上透射的城市性格:知识广博但不够扎实,兴趣广泛但不够勤奋,选择多样但不够执著。南京学生的发展之长与“应试”之短庶几与此相关。 作为南京一名教育工作者,徐飞飞深切盼望南京在坚持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和区域办学特色的同时,在高考成绩上也能实现突破,从而做到熊掌与鱼兼得。他希望南京教育界同行能够在探索素质教育、南京特色、应试能力三者的最佳结合点上取得成就,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记者 郁进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