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大学“掌门人”谈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06 12:17 解放日报 | |
解放日报特派记者诸巍 /驻京记者李文祺报道: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地”之一,上海的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的“掌门人”应邀参加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之一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会议间隙,记者就此采访了其中几位,体验他们与国际知名同行交流的感受,感悟他们对于中国“大学之道”的思考。 “大学建设也要有科学发展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晓明听了三位名校校长的报告后很有感触,“必须是软件重于硬件,质量重于数量,精重于全。现在国内有地方搞大学城,动辄5000、6000亩,但它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却越来越远。”沈校长告诉记者,这次与会的外国代表中就有伦敦经济学院的院长,那是一所只有5000多人的小学校,但它有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所以一味求大并没必要,要防止大学建设中的‘政绩炒作’。” 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告诉记者:“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所说,现代大学的校长不能再把眼光仅仅盯在日常事务上,而要在更高层面上做好资源的调配者、制度的设计者。”复旦的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很明确,“我们是要做强,而不仅仅是量的堆积”。因此,复旦已经出台了“五大战略”,以学科发展、人才强校、国际化、服务上海、品牌战略为突破口,抓住战略机遇期,以最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对剑桥大学校长提到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念念不忘:“我曾经去那里考察过,条件并不比国内某些大学好,但它却出了25个诺贝尔奖得主。差距在哪里?在于人的精神投入。”徐教授认为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观正确与否很重要,否则有再多的钱,也是高能耗低产出。“关键是通过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把教师科研人员的投入度大大增加。人家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教授都是拼了命、发了疯般搞科研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东教授对于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提出的大学校长应具备的“8种素质”很感兴趣,特别是其中“敢于冒险的勇气”。“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稳重和中庸的国家,但也因此丧失很多好的发展机遇。对中国大学校长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去实现我们冒险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