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风雨飘摇中的邮箱

http://www.sina.com.cn 2004/08/16 14:21  新浪教育

  《图穷对话录》的出版是在200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发仪式上,我曾用赞美诗一般的语调,告诉在座新闻界和知识界的朋友们:“我对本书的出版,寄予无限的希望……”。

  我以为,《图穷对话录》的出版,能够解决很多朋友的人生问题,从而减轻我的责任压力和咨询负担。《图穷对话录》已经打开我咨询经验的水库闸门,一泻千里,为学生送去了人生发展的“自来水”,我期待并相信它将流向无数学生读者的心田,滋润他们艰苦的
奋斗人生。

  生性懒惰的我,于是没事偷着乐,心想,从此可以轻松一下啦!上网聊天、下网见面、一头青蛙、两匹恐龙、哇噻、日子好愉快!

  我凭什么,不能把网聊进行到底?

  听小泽征尔、看大兵瑞恩——虽然都是盗版的;

  喝低五粮液、抽轻万宝路——尽管都是冒牌的……

  可惜,好景不长!

  《图穷》出版后,来自四面八方读者出乎意外的强烈反应,很快就把我卷入了一个又一个旋涡之中。从众多报社记者主编,到无数读者学生,人们对《图穷》的赞美纷至沓来,同时,也急风骤雨般地送来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我的邮箱,确实被打爆了——原来以为永远用不完的容量,远远不能承载读者殷切的求助。

  我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惟一能使我自卑的时刻,是听到大家夸奖我。每当人们对我说“小平真不错”时,我听到的总是“阿Q真能做”的弦外之音。我总是感到内疚,觉得无以消受人们的夸奖——因为我觉得我这个阿Q能做的事情,其实还可以更多更好。虽然对于人们的赞美,我心里其实很受用。但面对学生读者对我的期待,我知道我做得实在太有限。梦想与能力的巨大反差,常常使我中心如晦。

  写作《图穷对话录》时的那种冲动和压力,又重新向我袭来。当初折磨我的那些问题,开始变本加利地在我周边耳鸣。中国学生前程路上的困惑太多了!受成功愿望的烤炙而燃烧的年轻灵魂,太需要有源头活水的奋斗精神、思想、价值与方法的滋润与浇灌了!当青春遭遇急剧发展的中国社会,当欲望点燃纷至沓来的中国机会,当中国学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们仅仅由于思想与观念来不及更新,只是因为手段与方法跟不上升级,居然会感受或真的身受那么多失败与绝望!

  这是我在新东方的人生咨询工作中,最伟大也是最奇特的一个发现。我要改变这种状况,以我的绵薄之力与毕生之功!

  希望与绝望共存,机会与失败齐飞。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毫厘之差,只需掌舵者调节方向,千里之行,就会直达目标。南辕北辙,只要歧路人知途而返,人生渴望,就会如愿以偿。我的人生咨询的价值和力量,就在这里显现。

  《图穷对话录》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向社会发出了一种紧急信号——在教育与生涯咨询也就是青年人生发展领域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崎岖需要铲平,原来有这么多的误差要纠正!读者的热烈反响,呼唤的,发出的,就是这种相见恨晚的心声。这种心声,虽是对我的肯定,但对我,却是一种强烈的呼救,一个沉重的督促,它激发了我更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生的及时雨,何时能够降临?

  精神的“自来水”,哪里可以滔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我的邮箱,在学生读者急风骤雨的疾呼中摇曳呼啸,迅速涨潮。这些来信,虽然总是要先说几句读完《图穷》后的兴奋和激动,但真正目的都是为了提出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学生读者,向我发出无数希望、请求、甚至“逼迫”的信息,要我对他们的来信进行个别解析和答复。

  无数的来信,标以“求助、期待、迷茫、困惑、痛苦、绝望、紧急、救命、求求你、帮帮我、SOS、一个即将‘自杀’的青年请您答复、一个就要‘偷渡’的小伙等您回音”的主题……向我邮箱滔滔滚来。短短几个月,我收到了将近一万封读者来信。

  我感到,自己像一叶扁舟,刚刚穿越风雨,喘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但却被万里之外的波涛又一次推向了与当代青年对话的风口浪尖。我无法回避这些来信,我不能不履行自己一不小心自封的使命。既然我把自己的命运与新东方人生咨询事业结合在一起,与当代青年奋斗梦想凝聚在一道,我就必须投入我全部的力量,即使我不能呼风唤雨,我也必须风雨兼程,带着我生命深处最真挚的passion激情,冲向呐喊与呼啸最急迫的地方!

  于是,与读者朋友们通信,和新东方学生对话,追究人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拷问青春的烦恼到底是否真实;有错误则拍案攻击、有优点则击掌惊喜;描画学生成功的轨迹、解译人生幸福的密码……通信、通话、面谈、演讲。讲完了把信箱告诉学生、通完信约读者继续面谈、谈完了把信箱留给访客——“如果有问题,再给我写信”!

  来信,回信,再来信,再回信,直到“屏蔽该发信人”,或直到该发信人屏蔽了我!

  于是,我听见,邮箱里汹涌的浪涛,潮起潮落,慢慢在消退……

  于是,我看见,邮箱里微弱的渔火,忽明忽暗,渐渐在拧亮……

  于是,我想起,诗人郭沫若的诗句,如节日焰火,映红我眼前深邃的夜空——“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于是,我梦见:邮箱里的灯光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眼睛;朋友们的眼睛亮了,好像点燃天上的星星……

  这是无数热切而焦灼的眼睛。每一双眼睛后面,都是我最热爱的读者、我最喜欢的学生,也是我自己心中最最热爱的那个人——一想起这个家伙,我就激情万丈,我就工作欲狂——他,就是二三十年前那个欲火焚身但却身无分文,和今日许多陷入困境的学生一模一样的徐小平;就是二三十年后那个虽然事业有成但却年老色衰、幸福总在和他道一声再见的徐老师!

  (耳语:上帝是公平的)。

  啊,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哪里是我在帮助我的学生啊!其实,我是在用他们用殷切期待的眼神,照亮我自己从青春期以来就没有平息过的烦恼、就没有停止过的痛苦:寻找奋斗的成功、自我的实现、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人生,除了挣钱吃饭、渴望浪漫生活而永远不能实现之外,到底还有哪些意义?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早已不惑的我,即将逼近的天命是什么?

  于是我写,好像是为了我的读者,其实是为了我自己;尽管是为了我自己,但一字一句,一汗一血,无不关联着我的学生,无不牵涉到他们的命运。

  “十、九、八、七……四、三、二、一,点火……”,我的新东方人生通信集编《邮箱里的灯光》,就这样点亮到了读者们的书桌上!

  《邮箱里的灯光》的出版,则在我心里再次点燃了无限的希望。

  我希望,《邮箱里的灯光》能够举起《图穷对话录》接力棒——从技术和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当代青年,解决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奋斗问题。帮助他们,走出人心灵的困境、走出情感的绝望、走向奋斗的理性、走向人生的辉煌!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或多或少起到这个作用。

  我渴望,将不再有那么多的学生给我来信,因为,既然我已经在你的邮箱点亮了路灯,你的前路,至少已经被照亮一程……

  我知道,新东方只有成就了每一个学生,才能最终成就它自己。

  我也知道,徐小平只有完善了他的人生咨询,才能最终完善他的生命。我还得接着写……

  而上网聊天之类的事情,看来只能再往后推一推啦。

  恐龙美眉,等等我……

  大雪覆盖下的文章

  这是2003年元旦,我在加拿大西部爱德蒙顿(Edmonton)西城购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的一个旅馆里。早晨醒来,才六点多钟。窗外是茫茫的大雪,室内是在甜蜜睡着的家人。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广告说:如果把这些店并排连起来,可以构成55个街区(city blocks),假如在每个店只停留五分钟,你需要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除了各种商店之外,购物中心里面还有人造海滩浴场、溜冰场、装备着世界最大过山车的游乐场、以及一个人造海景,里面停泊着根据原样尺寸复制的哥伦比亚到达美洲时乘坐的“圣玛利亚”号航海船。围绕航海船不停地巡航的,是几艘载满游客观赏海底景色的游乐潜水艇。

  我感到一阵幸福。我想到1988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来到爱德蒙顿的经历。那时候,我是萨斯卡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音乐系的硕士研究生。第一次和朋友来到七百公里之外的这个商场,兴致勃勃地游逛着。但是,很快,一个小小的遭遇彻底打消了我的游兴。

  在一家电器商店,我在那里欣赏着电视机和录像机。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在电器柜台流连望返,我至今也保持着这个好习惯。但是,那次的我却没有得到多少快乐,因为一个亚洲人模样的店员走过来,问我:要买什么吗?我说不要。他突然转口问:Are you Chinese,你是中国人吗?我以为他要和我认祖攀亲呢,连忙兴奋地说是啊是啊!没想到,这个狗日的马上带着鄙夷的冷笑走开,就连起码的和我扯一两个“中国天气哈哈哈”之蛋的礼貌与耐心都没有。

  这使我立即感到深深的侮辱。在这个世界最大商场游逛的快乐心情,遭到了重创。心里于是立即就阿Q起来——妈妈的,我是中国人,你狗日的是什么人?你一定来自一个比我更恶心的地方……我在心里愤愤不平地侮辱他的时候,其实也把自己归类成一个“恶心的地方来的人”,只是你妈妈的来的地方“更”恶心……

  在那个年代,中国刚刚开放,中国人和世界隔离得太久,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自己固然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新世界而欢欣鼓舞、欣欣向荣,但新世界里的人们,却往往看到一个出土文物似的旧人类而心有疑虑、迷惑不解。我们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上和发达国家的人们,有太多的不应有的差异。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个人的举止行为上,而不是从语言对话中,看出一个华人来自于亚洲哪个地区。尽管中国的经济在令人惊奇地持续飞跃,但中国与世界虽然越来越小却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是不用掩饰的。

  当时我的心理反应,也许是有点过激的,但我的敏感却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伤痕。像我这样来自世界最穷国家最穷的留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在这里window shopping看热闹,那些靠销售提成过活的店员们,当他们在自己的晚餐都需要靠顾客的惠顾来解决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喜欢我们这样的人走进店铺——这个店员,可能是从我浮肿的脸上,想到了自己的饥饿。

  我讪讪地走到了另外一家店门口。这是一家水晶店。路边的玻璃展示柜里,陈列着晶莹剔透各种水晶造型,煞是好看。一个店员乘我不备偷渡到了我身边,我躲闪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和他招呼。他说:很美丽是吗?我说是是是美;他说:喜欢吗?我说喜喜喜欢。但立即郑重声明:I am just looking around, 我只是看看而已。别打我的主意,我不买。而且,最好也别问我是哪国人。

  没想到那个店员非常客气地说:“理解。这样,让我把展柜给你打开,你好好欣赏一番”。说着就拿钥匙打开了那个锁着的玻璃柜,非常友善地请我仔细观赏。

  刚刚受到伤害的我老人家于是非常感动。心里对这个店员充满了感激,心想:将来老子有了钱,一定来这个店里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买下!

  ……

  漫天大雪,掩盖了加拿大这个西部大城市的一切,却掩盖不住我对十五年前这些琐碎往事的记忆。我的心里甜蜜而苦涩。

  这件往事显然是小事,但对于一个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留学生来说,往往是终生难忘的大事。一滴水看大海——正是从这些零碎的“小事”中,留学生们也许敏感但并不脆弱的心灵,不断反光、折射着的,是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华人在国际间的形象、以及我们这些有幸受到中西方双重教育、了解中西方文化与发展差异的个人,在这个越来越小、越来越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上,我们对于家庭、社会、民族、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宿命与选择!

  谈爱国主义和华人地位,当然不是我这篇序言的主题。但多年的习惯,使我不能不以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来搜索这个大雪覆盖的元旦清晨我灵魂深处的感知。我感到,我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功与幸福,不管是在爱德蒙顿还是在北京,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飞跃,我今天播洒的一切激情与思想,都承载于中国社会的崛起——我在这本书以及过去的所有作品中宣传的所谓“留学模式”、“人生规划”、“中国机会”,假如没有邓小平提倡的改革开放,假如没有江泽民推进的“三个代表”,我所宣传的这一切,就立即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巨变,作为一个海外中国人,即使我侥幸在加拿大获得了巨大成功,依然可能会在爱德蒙顿西城商场里,感受着一种人格尊严和喜怒情绪被他人左右的悲惨状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盛衰,游子自知。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网,像往常一样,先浏览来自祖国的新闻,再阅读来自新东方的学生信件,并一如既往地进入了最使我沉迷的工作:给中国学生提供教育与生涯发展的人生咨询。

  就是在这个元旦的早晨,我连续写作了一万多字。本书最长的一封通信“思想敌杀死”就在这一天一气呵成。

  我必须写,我的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动我不停地写下去——我知道,在这个需要激情并且产生激情的时代,我的文字,既是这个时代激情的霞光映照,同时也是这个激情时代的烈火燃烧!

  新东方既然已经用培训事业,筑成了中国留学运动的钢铁洪流;而我,则梦想用心血和文字,浇铸一座青年人生发展的精神堡垒。霞光、烈火、洪流、堡垒……大雪遮不住,是我心里的那片国土,以及那片国土上,激情献演、竞比折腰的一代风流。

  把信送给当代青年……

  在被誉为“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聚会”——“中美大学校长会议”上(哈佛大学,1999年10月),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教授发表演讲,向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的中国同行们阐述了美国大学公认的原则和价值念。这些原则和观念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的绝对价值——教育能够使个人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在没有世袭贵族体制的美国社会,教育也是一般人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是教育的使命——保存知识、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陆登庭教授提请大家注意大学在实现其使命时可能出现的“诺贝尔奖综合症”:即像角逐诺贝尔奖那样以科研为重、以获奖为宗旨,从而忽视教学的现象。

  “三是大学教育不仅使个人走向成熟、获得成功,还会促进学校为社区作出贡献,与社区的价值观相融合。”

  (夏红卫,“梳理21世纪高等教育的关键词”,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使个人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社会地位”,高居美国大学公认的原则和价值观念之首。

  学生,而不是知识,是大学存在的主要理由。陆登庭校长之所以在教育使命原则中提醒人们要警惕大学的“诺贝尔综合症”,就在于大学的首要使命,还在于传播知识、侧重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社会地位”,是大学的主要使命。

  大学把知识传授给男女学生,从而赋予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这种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知识与理性固然是一个人追求并获得幸福的基础能力,但利用自己在大学(或任何学校)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一席“为社会服务”的位置,则是学校更加重要和直接的使命!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律师会计,无论是程序员还是医生护士,大学有责任为它所教育的学生,提供那种“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

  这个途径的终极目标,是就业能力,教育只是为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而提供的先行的粮草而已。

  没有人能够脱离“为人类服务”而活着,更没有能够脱离“活着”(make a living)而为人类服务。活着,就需要一份职业。哪怕是自由职业者,他的自由职业,其实也是一份职业。只不过他自己雇佣自己、经营自己,并自己剥削自己、压迫着自己罢了。

  在面对面接触了实在无法再多的学生并倾听了他们实在不能再真挚透彻的倾诉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极其重大的人生现象:所有学生的痛苦,几乎都是围绕就业困惑的痛苦,哪怕他的痛苦,看上去与就业毫无关系。

  再追问下去,我发现,这些围绕就业前途的困惑与痛苦,又与当代中国整个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的滞后有直接的关联。许多学生的痛苦,简直就是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造成的。

  制度造成的学生的痛苦,反过来成为学生自己的本质。许多人在万象更新的社会发展中惊醒过来之后,痛苦地发现,他们要更新自身,适应市场,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使命,至少也要面对脱胎换骨的折磨和可能导致人生既得利益灰飞烟灭的危机。

  批评我们的教育制度,并它不符合我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但如果说由于我们的大学对于大学教育在“使个人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社会地位”这个最高原则和价值的认可与强调不足,肯定是没有语病的。

  我知道,这个发现极其伟大。因为它可以配备打开人生心灵枷锁、解除人生困境的钥匙。

  作为古代“学而优则仕”传统的一个自然延续,“学位中心论”(以及其衍生物“留学无意识”),还在严重地主宰着无数当代青年的心灵。

  为了学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职业”和“职业资格”而学习,是导致中国家长和青年,陷入人生泥坑的一个最可悲人生错误。

  不经意中,我发现《邮箱》一书集中讨论的,就是教育与职业发展中心话题。在给每一个学生回信时,我并没有想到强调什么忽略什么,等到汇集起来一看,我才发现,几乎所有话题,都是围绕青年的就业、职业、以及事业这三个本质上是同一的主题,展开的思考。

  这是写完《邮箱》清点战场时,作为作者的我,对自己的一个崭新的发现!尽管我的社会形象,是新东方的“留学与签证”专家,尽管《邮箱》一书里,我主要谈的是升学、考研、留学、出国、代沟、金钱、奋斗方式、成功技能……但我发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文字,都指向人生一个最终极的方向——就业。

  听上去并不激动人心。但是,还有什么事情,比养活自己还更加紧迫呢?——为养活自己而工作,是就业。

  还有什么事情,比找到一生的出路还更加重大呢?——为一生出路而工作,是职业。

  还有什么事情,比发现生命的意义并竭尽全力地投入你的一生,则更加神圣呢?——为生命的意义而工作,是事业。

  就业、职业、事业。这是我自己归纳出来的“人生三业理论”。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笨拙的文字和概念游戏。但我欣喜地发现这个笨拙的游戏居然还有点用——因为我们的教育就连这样简单而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向我们的学生讲清楚。为什么?

  问天、问地、问鬼神,问上,问下,问苍生。

  学生问我,我问学生。

  无数问题导致了青年的困境。但核心的问题,是当代价值观的过时。传统意识形态正在发生剧变。产生于意识形态之下的过去生活的各种规范、制度、政策、习惯思维变化的步骤和意识形态相比,既滞后,更有害。

  学生与读者的问题、困惑、痛苦、绝望,很多都是不必要的。但青年人自己无法看清造成自己困境的原因。人类不能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但是起重机可以、大吊车可以、徐老师我也可以。

  《邮箱里的灯光》,就是为了让青年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让普通读者,自己能够把自己拔出困境而进行的一个尝试。

  于是我写……

  写作疲惫时,我也会揪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拷问:徐小平你这个家伙在做什么?你所谓的“理论、方式和价值”对中国学生起了什么作用?你的这些东西对当代青年到底有什么害处?写到这里,我又开始怀疑自己,反问自己。

  青年发展事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岂能捕风捉影、信口雌黄、人嘴里吐象牙,佛手上拈莲花……

  于是我想起,在《图穷对话录》发表之后,新东方研讨大会上我遭遇到的一次伏击。那次会议,集中了新东方所有的高层人物和精英教师。正在我被大家赞美得飘然之际,有一个老师站起来,用流利的英语质询我。他说:“徐老师,我刚从美国回来,在那里,并没有你标榜的人生咨询这个动物,我不明白你到底在做什么?”

  这个老师,因为刚刚来自美国,说话的口音,都带着热狗的气息。我听了大喜,感谢他美国式坦率的提问,并赐予我一个阐述自己的机会。我说:“谢谢提问。我做的工作,本来就不是‘人生咨询’。我做的工作性质,在美国这些教育先进发达国家,属于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ing,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

  “这两类行业,在美国非常发达,每个大学甚至中学,都有专职人员为学生服务。但不幸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理论与实践,都相当落后,非常薄弱。

  “落后于国外,我们需要学习。但是,对于在中国从事教育和生涯咨询的人来说,还有一个独特的使命,是美式专家无法解决的。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职业困境,往往不是来自他们知识或技术上的不足。他们的问题,更多是因为种种人生价值观扭曲而造成的绝望。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生活的精神明灯。在一个鄙夷金钱的环境中,人们不可能雄赳赳、气昂昂、气壮山河来挣钱;在一个压抑人性的社会里,人们不可能天苍苍、野茫茫、为了爱情去牧羊。价值观赋予我们人生的动力,活着的目的。

  “当代中国社会与人民,在价值观的许多方面,都处在摧毁与重建的历史关口。青年人所面临的教育的困境、就业的危机、考研的盲目、出国的疯狂,无一不与这个特定时代背景有关,无一不与这个新旧价值观交替所造成的真空相连。

  “所以,在中国做教育咨询和生涯咨询,你就不得不触及价值观的问题。事实上,做个青年价值指导者,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是我一直所做的工作!我愿在这个价值交替的时代,做一个青年幸福的吹鼓手:为新的价值观念抬轿子迎新,为旧的思想意识的吹喇叭送神。与时俱进,也是我的使命。

  “价值指导——在教育与职业咨询领域里,向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人生奋斗的价值指导,是我真正喜欢、也是我们的学生读者最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价值指导,指导的是什么价值呢?我想,可能就是鼓励我的学生,在追求教育的过程中,确立并追求“更多发展机会,发挥能力,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社会地位”人生目标吧!

  当时的我,还没有机会读到前面所引述的哈佛大学校长的讲话,所以也就失去了拉大旗作虎皮的权威性。但新东方前副校长徐小平的讲话,好像和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亭的思想不谋而合——原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位老师,以及新东方所有与会的老师,对我的讲话热烈鼓掌。我真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听到当时这个热烈掌声,一来可以增加我的追星族人数,二来可以理解我的工作对他们的真正意义并从中得到最有价值的内容。

  可惜,当时我的演讲,比上面的这段文字要迷人多了。上面的文字,只是当时我讲话内容的一鳞半爪。

  我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就是我在新东方和学生们的对话,就是这些对话所贡献的对于新东方品牌的那一小点光彩。而《邮箱里的灯光》,就是这些意义和内容的精炼和浓缩。

  寻找意义、寻找价值、寻找思想,寻找抽象,并让这些抽象的意义、价值和思想成为中国青年在寻求教育发展和职业规划时的一个价值参照和思想武库,帮助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再遭到无谓的挫败——这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最渴望我的读者和学生,需要获取、接受、并吸纳的心灵的滋养。

  上网,请点燃“邮箱里的灯光”!

  亲爱的读者,在你再次给我写信之前,把我为你点燃的《邮箱里的灯光》挑灯读透吧!

  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读《邮箱》……

  求求你!

  2003年4月28日写成

  2004年2月27日改毕

  徐小平著作读者感言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您的这本书,我失眠了。这是我26年来为数不多的失眠之一,而原因就是《图穷对话录》!因为它,我才知道我活了26年,竟然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可怕的混乱中度过的。原来还可笑地以为自己一直比别人清醒呢!

  看了您写的《图穷对话录》,在那书中,在那些人物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前人的经验,也看到了警示。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明白了出国是为了什么,留学是为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人活着怎么样才能幸福。

  如果早几年接触徐小平老师和书或听他的讲座,我的人生道路肯定是另外一种。书中的观点是现实的、清醒的、可行的。只要有可能,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周围走弯路的人、迷茫的人。

  《图穷对话录》是七月出版的,而我八月份在英国出差,九月回国一下就被你的书所吸引,今天晚上已经是第二遍看完了,而泪水总是不时涌出。:)不是因为你的书具有悲剧性,而是在于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却发现了太多无法弥补的遗憾。而我对于未来必须要承担责任,责任就意味着选择的重要和目的的明确性。

  在没有人理解,没有人鼓掌的时候,您的书陪着我度过了每个无眠的黑夜;在四处碰壁,遭人白眼的时候,您的书激励着我坚持走下去。

  现在是半夜,我正捧着您的《图穷对话录》疯狂地读着,可是夜太短,书太长,我读得太仔细,我看不完。刚读几篇,就有给您写信的强烈欲望,可是我又不忍放下手中的书,直到听到第一声早起的鸡叫,才忍痛放下书给您写信。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通读了你最新的《图穷对话录》,案例中每一个咨询人的身上好像都可以看我自己的影子:满脑子疯狂地想去美国;对于爱情的不屑一顾;没有目的地的工作……结果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在现实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盲目地游走(太痛苦的一件事),耗费自己的青春,这就是没有读《图穷对话录》之前的我。

  我昨天买了你的《图穷对话录》,这是我看得最急也是看得最投入的一本书。投入是因为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让我放不下它;着急是为我自己的处境着急,以前还不觉得有多紧迫,可看完书后,身上吓出冷汗,如果我再这样下去的话,就太可怕了。

  我用了四天的时间在网上看完了《图穷对话录》。看完最后一篇不知不觉眼睛已经湿润了,我真的很感动。您就像慈父般关爱着每一个求助于您的学生,现在的我已经是泪流满面……

  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书的前几页读完,虽然书一直被人追要,我却一直像疯子一样一头钻进书中,不管别人怎样大叫。有一种现象也是值得你骄傲的,你的书现在已经被当成了贡品。比如我看的书,虽然正值高潮,却不得不给主管助理,因为他要送给主管看。为什么不能人手一本呢?哪里能买到它呢?

  我从浙大毕业回北京的那年,无意间看到过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应该指的是想见韩愈的心情吧。 没有料到整整七年之后,这句话又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了。此时此刻,当七年的风雨泥泞过后,我确实是“生不愿封万户侯,只想一识徐小平”。

  前些天我看了教育频道您的访谈节目,虽然首播和重播都没看到开头,但我已被您的热情、活力、善良和智慧的幽默感动得涕泪一团了。于是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了一本《图穷对话录》,连夜看完了它。我的血都沸腾了,您的伟大让我感到有生以来前所未有的痛快!

  我男朋友看了你的书后跟我分手了,这种痛苦让我无法忍受,于是我拼命地跑到书店买来,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它。当我合上书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对你的信任。

  以上来信及网络发言,未征得本人同意,所以隐去了所有署名,请读者见谅。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