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高考金刊 > 正文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试题评析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0 15:07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作者:江苏省阜宁中学 姜有荣 刘晓晔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在扑朔迷离的光环消退之后,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如期面世,高考作文试题也以其朴实而不失个性的面目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

  一、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

  从2001、2002年对诚信与道德的期盼,到2003、2004年对情感与本我的思考,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2004年的高考作文人情味浓了,其导向在于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检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强了,对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操作平台使他们有了一显身手的余地。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作文若能挖掘到一定的深度,应当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拟以全国Ⅰ、Ⅱ卷为例来作一点分析。

  二、操作空间呈现立体与多元

  从表面上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这两道文题朴实平和,但就其内质而言,深刻的思辩性而富含的张力,应该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多元化操作空间。

  1、情感倾向的立体性

  前两年,文题材料所暗示的情感倾向是平面的、单一的,或选择诚信,或选择救人。2004年的话题则摆脱了往年僵化单一的思维模式,“相信自己”是一种情感倾向,“听取别人”则是另一种情感倾向,它们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可能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而遭遇挫折所带来的痛苦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因此,考生有着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

  2、话题内容的多元性

  (1)全国Ⅰ卷的话题

  其一,“相信自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生旅途中,丧失了自己也就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但丁的话是有着深刻道理的。其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必然的。因为一个人的视野终究狭窄,一个人的认识终究有限,过于相信自己就可能陷入刚愎与武断。这是材料中另三则提示语给我们的启示。其三,话题的前后内容存在着辩证关系,这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倘若能把“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起来理解,多作联想、想象,努力挖掘话题所包蕴的不同层面的含义,是能写出好文章的。或通过议论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或借助记叙赋予话题以独特的思想意义,或写作一篇寄寓某种思想倾向的寓言……都是可行的。

  (2)全国Ⅱ卷的话题

  其一,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是必然的,有所失去也是必然的。因此当你“遭遇挫折”时应当有一个自己的认识与态度,而这认识与态度中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二,“痛苦”又是可变的,放大是一种认识结果,缩小则是另一种结果。其三,话题的前后内容存在着辩证关系,“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并非必然的对应关系,不存在由此及彼的唯一选择。对挫折的认识、态度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考生在行文时,正面叙写、反面阐述都是可行的。善于思考的学生一定能游刃有余,一展才华。

  三、审题的难度相对淡化

  2004年的

高考作文继续走着去年关系类话题的老路,与去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比,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2004年的话题更直观些,更切近些,更好把握些。再者,经过一年有针对性的“修炼”,考生这方面的能力应该有所提高。倘若没能很好地把握话题,没能注意到话题前后内容的关系,仅将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或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或一头钻进“放大痛苦”中出不来,思维就未免太狭隘了。说到底,只因为自己的功力不够。淡化审题,让考生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命题者的意图是很明晰的。

  四、评分标准的重大改革

  2004年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如下表。

  一等(20-17分) 二等(16-12分) 三等(11-7分) 四等(6-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文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很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2004年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与去年相比,有两大方面的重大改革:一是两大等级分值的调整。去年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分值比例为50:10,2004年调整为40:20。二是评分重点的明确、细化和调整。这两大方面的改革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华和个性创意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1、做好四种储备,积淀丰厚底蕴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积淀的考生是无法写出情文并茂、大气磅礴的华章的。就应试作文而言,如下四个方面的积淀显得尤为必要:

  (1)素材积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应该关注和留意生活中的鲜活素材。

  (2)情感积淀。“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考生应该蕴蓄真情,才能打动读者。

  (3)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考生应该多读课本名篇、经典名著、名人名言。

  (4)理论积淀。“理性阐发可以使文章染上浓烈的思辩色彩”,考生应该多掌握理论武器,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思想上高人一筹。

  2、强化五项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是两个渐进式的写作标高。广大师生应该在如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对接:

  (1)审题训练——立足准确,追求深刻

  话题作文历经六年的发展完善,试题结构已逐步定型为四大板块——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针对话题作文这一设题特点,审题训练需要着力解决好“怎么想”、“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2)拟题训练——立足醒目,追求夺目

  “题好一半文”,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动评卷人,考生可以拟出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

  ①改装名作,如《道德苦旅》《诚信漂流记》。

  ②嫁接术语,如《吴良心病历》《心灵比色卡》。

  ③援引佳句,如《问世间情为何物》《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

  ④妙用修辞,如《飘落心灵的秋叶》《天平和七弦琴》。

  (3)表达训练——立足通畅,追求文采

  高考作文在审题难度降低以后,语言表达已成为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尺。语言表达的训练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正确,组合得当,上下衔接,语意通畅;在此基础上再追求一点灵动的文采。

  (4)书写训练——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文面是给评卷人的第一印象,为此应试作文的书写训练要着力注意卷面清洁,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不乱写乱划。

  一年一度的夏季高考就像每年除夕夜的春节晚会一样,都是一部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戏,而作文则是这部大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出压轴戏,我们能更好地直面现实,更深刻地思考本我,思考生活。而这,恰恰是大语文的根本!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