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4北京论坛 > 正文

历史分论坛: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4 18:32  北大新闻中心

  8月24日8点30分,首届北京论坛历史分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此次分论坛研讨的中心议题为“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来自美国、荷兰、韩国、新加坡、缅甸、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历史分论坛为期两天,共安排了19个专题发言,分6场进行。每场会议按照主题发言、专家评论、学者讨论三个程序进行。

  24日上午进行了两场研讨会,第一场研讨会由著名汉学家、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包乐史和北京大学教授高毅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马克垚教授首先发言,题目为《论农业社会的世界史体系》,马克垚针对以往世界文明史的不同分类体系,建构了农业社会新的世界史体系。第二位发言的是纽约市立大学的李弘祺教授,他论说了后现代——后殖民注意的民族主义和中国史学,指出了后现代话语体系中中国史学研究中存在的悖论。金秋教授来自老多明宁大学,她以简洁的语言论述了全球化时代比较史学对国家和民族史学的挑战,提出各个国家的史学应该共通共融,她特别提到了中、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的书写问题。这一问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之后,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芝联教授对以上发言做了简明扼要的评论,与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上午第二场分会由张芝联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担任主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对现代文明的本质和历史进行了论述,指出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其核心价值是自由与平等。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安东尼·瑞德教授就《东亚的知识网络——断裂的历史》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说,突出了宗教、语言和文化在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晓瑜教授讲述了一个激进者——多萝西·戴的天竺教社会思想,指出多萝西·戴的人格和她在美国的影响透露出,在美国的民族遗产中有突出的热爱和平和社会主义的传统。如果忽视了美国民族性的这一特点,就构成了对历史和现实的不准确理解和再现。三位学者的发言异彩纷呈,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最后,香港中文大学的郭少棠教授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了评述,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观点。

  历史分论坛的研讨会还有四场,以后的四场将分别围绕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古代中西交流史、全球化、韩国的新儒教道路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新闻中心记者 杨虎)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