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时评:从“上不起北大”说到计划生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7 17:07  南方网-南方周末

  (浦江潮)今年高考,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刘晓强,以634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和他一起参加高考的姐姐也考取了吉林师范大学。因家庭贫困,学费没有着落,刘晓强打算先让姐姐上大学,而自己则选择复读。(《新闻晚报》8月10日)

  考上北大,不知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刘晓强考上了北大却因家庭贫困而起
放弃之念,令人同情和惋惜。可是再看刘晓强家庭的实际情况,一种“别样”感想又不禁涌上心头:刘晓强家住农村,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家庭一年收入仅有几千元钱。而他家竟有五个小孩,晓强是惟一的男孩子,排行老四,今年和他一起考上大学的是三姐,大姐还在上大学,二姐已辍学,小妹正在读中学。供养这么多孩子读书,别说一个收入很低的农村家庭,就是在较为富裕的大城市,又有几个家庭能供养得起呢?

  虽然家境贫寒令人同情,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许自然会联想到,刘晓强的父母早知现在,当初为何要生养这么多孩子呢?——这种“诘问”对于刘晓强一家人,也许是残酷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因为贫穷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多,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只生一两个孩子,他们现在断然不至于如此为难。而且这种“诘问”并非只针对刘晓强的父母,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因家庭贫穷上不起大学的贫困生,家中都还有很多兄弟姐妹,供孩子们上小学、中学已经让父母不堪重负,他们根本无力负担多个孩子上大学的开销。这在目前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孩子考上了北大却被迫放弃,是刘晓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当初生养那么多孩子,为的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恐怕很少考虑到是否有能力将子女培养成才,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是很少考虑孩子们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说得严重一点,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说得冷酷一点,现在他们一家人正在为父母当初的多生多养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并不是一项跟老百姓过不去的政策,而是一项切实为老百姓着想、对老百姓有利,同时有利于国家的政策。但愿那些还打算多生多养的父母们,能够从刘晓强上不起北大这件事情得到一些启示。笔者以上论述也许缺少了一些“人文”色彩,却是基于事实说话,并非夸夸其谈。而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希望包括刘晓强在内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得到社会的资助,都不会因为贫穷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北大新闻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