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14)

http://www.sina.com.cn 2004/08/30 16:22  恩波教育

  


  考试热点30题(2)

  16、中国共产党16届3中全会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
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建议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可以使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可结合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来考核。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和正确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奠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性质和实现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性质,人民是民主的享有者,是政权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的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民

  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领导方式的重点转变。因此,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实行法治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权利。

  17、结合哲学知识来分析“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分析题)

  (1)、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开拓创新。

  (2)、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深入,理论必须也与时俱进;

  (3)、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真理所体现的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认识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这也是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阶段、一个局部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近似的。第二,从认识的深度而言,任何真理都只能达到对事物的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18、“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及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辨析题、分析题)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熟练掌握)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法制健全、制度完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条件;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熟练掌握}

  一是技术进步、信息化、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口众多、需要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发挥劳动密集和工资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优势的关系。

  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19、对所谓“台湾公投”的认识(选择题、分析题)

  (1)、所谓公投是二战后殖民地国家、地区决定自己是否独立的一种权利,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台湾的主权已经被中国人民收回,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早已不是什么殖民地国际或地区,台湾公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2)、台湾的前途决定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以所谓“台湾公投”决定台湾的前途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

  (3)、陈水扁所鼓吹的“公投”违反了他在上台时所说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把两国论写入宪法、不推动台独及推动统一和独立的公民投票。一没有,没有废除国家统一纲领和国家统一研究会的问题。陈水扁的“台独”行为属于典型的背信弃义的政客行径。

  (3)、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地区的分裂势力往往以公投为名义分裂国际,结果导致的都是流血和战争,选择台湾公投就是选择战争,将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20、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

  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答案:此命题前半句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各个方面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到了建立在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历史进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个历史进程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现阶段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今后的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是( ABCDE )

  A、 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C、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为代价

  D、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

  E、 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社会形态

  21、2003年上半年在全球大面积爆发“非典”疫情,结合学过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来认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可以概括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2003年爆发的“非典”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人类应当从维护人居大环境的高度出发,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从根源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非典”的发生,将促使人类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彻底反思并加以规范。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资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以下是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材料

  材料1

  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 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危难之中见精神”

  材料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中国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疾风知劲草”、“时穷节乃见”等,就是对危难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概,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诠释着危难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1,从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联系观点,分析说明危难之中所体现的精神。

  (2) 依据材料2,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3) 依据材料3,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事物相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抗非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取得了抗非斗争的胜利。

  (2)民族精神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长期的斗争中磨炼造就的,并反作用于实践,在危难时刻,民族精神指导人民群众团结抗非。

  (3)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新的实践新的精神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证的统一体(辨析题)

  此命题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发展先进

  生产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

  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

  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关

  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内需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两个“毫不动摇”,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命题脱离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割裂开来,

  对立起来,是错误僵化的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就是要否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从而

  否定了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随着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阶级社会中,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思想和非统治阶级思想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主导地位,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反映在政治上必然是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

  “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同于指导

  思想,多元化否认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

  如果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那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完全迷失方向。

  25、“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

  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完全相同的理论基础。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完全一样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三个代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

  义发展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在时间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为我们不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继承了邓小平理论而且对其在新的时代背景做出了新的发展

  与创新,因此,“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6、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理解为全民(公民)党(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前半句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群众基础就是党的根基和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回答党的阶级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回答党的群众性问题,两者不能混同,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所谓全民的党,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而非全民党、社会党。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认识为“全民党”,实际上把无产阶级政党混同于一般性的群众组织,降低了党的先进性。

  27、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手段(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片面的。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手段。

  但社会主义民主同样是一种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内之义,是社会主义主义奋斗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而且也是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条件。

  因此,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三个代表”本身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时俱进的实质在于开拓创新,只有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不懈怠,不断进取。

  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马列主义思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9、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看法是不全面的。

  文化与文明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立的概念,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进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文化具有知识传承功能、教化和培育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的功能。

  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但是,文化与文明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0、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分析题)

  “崛起”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具有一定潜质的国家相对力量的迅速增长。与这种力量增长相应的是,国家间关系出现适应性变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是:

  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由上述内涵可以看出,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路;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

  概括地讲中国崛起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条建设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

  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

  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

  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文化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

  2020年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期。

  (1)地缘政治环境机遇。“九·一一”事件及之后伊拉克战争导致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不仅使得美国无法集中其外交、军事和经济资源对付中国,并且美国因此还有不少问题要有求于中国,这为中国和平崛起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市场对亚洲经济拉动作用的日益明显并已与日本匹敌,中国与东盟、中亚四国间建立的区域化体系及朝核问题上形成的北京六方会谈机制等周边因素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2)新科技革命机遇。世界范围内以电子技术和生命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这对于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十分有利。

  (3)经济全球化机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国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获得国际分工的重新选择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不必像历史上的后兴大国那样,通过战争掠夺别国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

  WTO体制为中国接受全球的市场要素转移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制度框架。通过参与这一框架下的合作和规则制定,中国与各国的共同利益将获得制度性保证,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摩擦也将获得制度性调节,这不仅是中国的巨大市场机遇,也是世界和平的重大机遇。

  徐明德:幽默的考研政治辅导专家。轻松通过律师资格、物流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硕士、博士考试,有对多种考试命题趋势独到的把握能力,有“考试机器”之称。全国唯一一位从内容和逻辑上彻底打通哲学、政经、邓论、毛概四门主课的老师。知识新,学识渊博,讲课思路清晰,考点突出,幽默风趣,押题精准。是当今最年轻、最具实力的优秀名师。主讲政经、邓论、世政、时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