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3)

http://www.sina.com.cn 2004/08/31 10:42  双博士丛书

  


  答案与解析部分

  一、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过去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对比中来明确重大突破是什么。过去我们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今天,我们的认识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同
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采用。因此,我们不再把市场经济看做是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这是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或转变。A选项是过去的错误认识。题目中的B.C各选项都是对市场经济具有的特征的客观描述,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涉及到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果没有从题干上指出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来分析这些干扰项,那么,其干扰程度确实是比较大的,因为从这些干扰项本身来看,都是正确的。

  2.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曾经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答案选C。

  3.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解析]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4.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解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作为国有经济的代表和企业之间具有清晰的产权关系,拥有出资者所有权,企业又可以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所以选C。

  5.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解析]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控制经济运转的节奏和方向,或改变经济运行状况和方式,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物价基本稳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分配公平、国际收支平衡等。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握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理解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所以A不正确,应选BCD。

  2.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知识点在1996年、1998年曾以不定项选择题形式考过,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选项C是“产权清晰”的具体形式,因此不选。

  3.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产业优化,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实体,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不足以突出国有企业的性质。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是ACD。

  4.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它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A是不对的。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和计划调节一样都是经济手段,可以共存与互补,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

  [解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有关内容命制的一道知识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权益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出资者作为股东可以领取股息收入,即享有资产受益权。出资者作为股东还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还可以参加董事会,享有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也就是说出资者的所有权益也包括选项A.B.D的三项权力,所以ABD是正确选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选项C属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所以不符合题意要求。

  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其一般特征有五个方面,即选项ABCD。注意,本题还可以以题干为基础,变换备选项命制辨析题。

  7.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比较中来把握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以行政手段为主。由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直接调控必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是以各种经济手段为主。这时的行政手段已不再作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行政手段,而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采用的一种调节手段。根据上述的比较,就能够准确地从各选项中选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D。这说明他们对间接调控与行政手段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区别是在于行政手段已不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即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间接调控并不完全与行政手段对立,在间接调控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仍然是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但只限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看到间接调控,就认为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了。

  8.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

  [解析]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它一般由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几个方面组成。

  9.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

  [解析]A.B两个选项指的是两种基本企业制度,C、D两项才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公司制,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典型形式。

  二、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十分关键。它要扮演以下几个角色:国有资产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政府要转变职能,要具体做到:(1)实现政企分开,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2)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制职能。(3)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

  2.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解析]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它有传递信息、调节供求、刺激生产、调节收入的功能。我国目前价格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是价格形成的主体,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供求,价格形成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定价,而价格机制运行的基础是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开竞争的市场秩序。

  3.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解析]这道单选题是根据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有关内容命制的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认知。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所以,正确选项是A。这个知识点的内容,1995年文科第7题、理科第8题作为通用考题考过,2000年再考,个别选项有调整。所以考生对此要特别注意。

  4.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应选择B。AD两项内容应该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关于C项,价格的形成机制也主要是由市场形成价格,这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核心,但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市场不是价格形成的基础。综上所述,ACD不是正确选项。

  5.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宏观调控。

  [解析]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二是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要以间接调控为主。

  6.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关系清晰,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都有明确的界定。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拥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7.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司制。

  [解析]公司制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它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公司制最核心的是其企业法人内部的治理结构,选项A.B.C只是其具体特点。

  8.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这些特点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

  9.B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认识。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改革,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正确选项。A.C.D是干扰项,排除。

  10.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解析]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五方面构成且具有不同地位。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和最基本的内容;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纲领;社会福利是最高纲领,其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社会优抚对象往往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劳动者,因而是特殊层次的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特殊纲领;社会互助是社会成员自觉帮助有特殊困难或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如希望工程、幸福工程等,可看做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纲领。对此,考生应有尽有明确的概念。

  11.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解析]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情出发,兼顾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只能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提高福利。B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内容。C和D不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故A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点。

  [解析]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ABCD是市场机制调节自身的弱点。如果此题改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弱点缺陷为”,则有:对微观经济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计划脱离实际;动力不足、效率低等。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体系。

  [解析]价格体系指由商品比价、差价等各种商品价格构成的有机整体。比价是同一市场同一时间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和工农业产品比价等。差价是同种商品由于流转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或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批零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D。

  3.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解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ABD选项均正确。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对高科技的作用不明显。

  4.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意义。

  [解析]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条件。选项ABCD是其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5.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解析]解题时要明确,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借助于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经济杠杆是一种调节手段,它采取了价值形式,是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D属于法律手段的范畴,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6.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机制。

  [解析]此题考查对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所形成的机制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形成机制表现为以政府实行为主,由政府来制定四个选项中,ABC为正确选项。E是错误的选项。

  7.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

  [解析]市场经济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前两种规模都比较小,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都采取公司制形式,公司制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8.BCD

  [考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解析]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长代表政府对企业往往是发号施令,是直接对企业管理与命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长作为政府的代表,他对企业的管理以宏观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手段管理企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逐渐扩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市长已没有关系,因此A不选。

  9.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解析]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从根本上说要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选项ABCD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答案全部正确。

  10.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解析]ACD三个选项正确反映了题目的要求,A项是基本目标,C.D两项是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原则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反对不劳而获。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要充分反映这一原则,真正体现效率优先。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在这个过程应尽量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这虽然和按劳分配原则相背离,但有利于社会安定。

  11.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的把握。

  [解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3)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4)提供社会互助;(5)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B.C.D是正确选项,在这五项基本要求中,体现不出“个人自愿”这一要求,所以A是干扰项,排除。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

  [解析]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规律和优胜劣汰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营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依法纳税,这就是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所以,市场经济的实行,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这表现在:一是市场机制调节价格,二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市场机制调节需求。这三方面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就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从而表明实行了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性: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完备的经济法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因而具有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是公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解析]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由此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回答此题,一定要指出二者之间的区别,还必须指出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共同点,这种共同性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决定着。这是分析思路、答题时倒过来回答。

  [命题探究]市场经济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并且题型多种多样,几乎可以用各种题型考查。今后以选择题或辨析题考查的机会会更多些,仍是考查的重点,因此考生仍要多加注意。

  2.[答案要点](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如自发性、滞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社会主义国家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一是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以间接调控为主。

  (3)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的同时,也不排除采取一些具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因为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保证法律、经济手段的正确实施或应付比较紧迫的状态,因而它是不可缺少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对国家职能的理解。

  [解析]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要辅以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大多数国家的一贯做法。在解答此题时,要遵循这样的思路:先答出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即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紧接着既然实行宏观调控,那就要具体答出宏观调控的具体手段有哪些;最后,再指出实行行政手段的必要性。

  [命题探究]本题是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宏观考查,在宏观考查时以辨析题、分析题的大题形式出题的机会更多一些。但在考查宏观调控的具体手段(比如经济、法律等手段)时则出选择题的机会较多一些。因此,考生要针对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复习。

  3.[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的约束。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保障问题。

  [解析]回答本题的思路:首先,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但同时指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次,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需要道德,这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人们遵循诚信的道德规范。二是法律的指定及实施要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最后,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命题探究]2001年初,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可以说,这是新时期我国治国方略上的一个重要思想。而“以德治国”又是2002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的知识点,结合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和考纲新增知识点,出了这道辨析题,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热点与考点相结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国目前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在大力提倡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一方针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变,所以此知识点也将是今后几年考查的重点。

  4.[答案要点](1)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有些确实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所诱发,如见物不见人、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纠正。

  (2)应该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腐败与市场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权钱交易行为,似乎是同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关,但如果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权与钱实质上并非等价的东西,权与钱的交易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换行为;这些往往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尚未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和机制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克服。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解析]本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解答,第一,腐败的根源是什么?第二,市场经济有没有消极影响?第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与腐败,有什么关系?第四,是不是发扬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腐败?

  市场有其弱点和消极因素,如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这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腐败从根本上是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道德建设来解决,不能因为市场经济存在弱点而放弃发展市场经济的计划。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结合起来,发展民主政治,反腐倡廉,杜绝腐败现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市场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但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克服市场的消极因素,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命题探究]本题是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两部分的交叉知识点而命制的一道题,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5.[答案要点](1)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时准确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缺陷,主要是它是“事后调节”,即市场经营者往往是在其产品生产后才收到市场信号,此时,往往容易造成损失。市场经济这种缺陷,需要依靠计划来纠正或弥补。

  (2)计划同市场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事前调节”,能从许多方面弥补市场的缺陷,因而,计划对任何国家也是需要,计划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指导性,它由政府来执行更为合适。”

  (3)从市场与计划的特点和国内外经济实践来看,市场主要管理资源配置,政府要管计划是合适的,但是,应该指出政府管计划也是在管资源配置,但是,它是间接地,通过宏观的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因而,确切地说,应该是政府主要管宏观调控。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和计划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辨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起的职能。

  社会化生产要求按比例配置资源,使社会生产结构和社会需要结构相适应或者基本平衡。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历史上有两种实现形式,即市场和计划。市场机制是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能够自发地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企业是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因而市场的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计划则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全局性的特点,它能够在全社会范围的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并通过经济预测,制定发展战略,在宏观上控制资源配置。但计划受认识和信息条件的制约,对微观经济活动难以发挥作用。综上所述,计划和市场,各有所长短,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职能应该从过去主管微观经济活动转变为主管宏观经济活动,主要进行间接调控而不是直接调控。

  [命题探究]在市场和计划的共同作用下,保证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十五”期间经济建设的着眼点。考生应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以应付出题的可能性。

  6.[答案要点]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应有的基本关系,对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中这方面弊端是否能正确认识。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对“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正确理解人手,进而分析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是怎样的关系。这里的“运动员”是对经济活动主体,即企业的形象比喻;“裁判员”是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者,即政府的形象比喻。显然,如果政府既直接经营企业,又负责经济的宏观调控,这实际是政企不分,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在对这一命题做出否定以后,下一步就应从正面分析政府与企业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动员”的角色应由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来担任。“裁判员”的角色应由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来担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应实行政企业职责分开,政府一般不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活动,即“裁判员”不能同时兼做“运动员”。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的目标是考生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制约有效需求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造成我国出口下降;也有国内生产过剩,缺乏投资热点,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造成投资不旺,消费不振。当前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全面的需求不足,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实施综合性的对策。

  (2)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扩大政府投资,同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放宽投资领域,积极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保持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

  (3)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措施,调整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和作用的理解。

  [解析]材料1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的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材料2主要阐述了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解答第2个问题时,必须与材料2和第1个问题紧密联系。找出导致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社会成员实行的津贴或补助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债。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由于当前的需求不足,消费低速,“十五”前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这就需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工资水平。

  [命题探究]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也就对该知识点进行考查的可能性加大。

  2.[答案要点](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本题结合邯钢内部改革的成功事例,要求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邓小平理论两门学科的有关知识,一方面对邯钢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谈一下邯钢经验的普遍意义。这样出题,特别能看出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个问题涉及材料1,首先要求概括总结出邯钢改革的主要举措,然后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依据,对依据的分析要紧扣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第2个问题涉及材料2,要求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之道。从材料2可以看出,邯钢的经验就是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适销对路;注重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第3个问题涉及材料1.2.3,要求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答案中说明只要紧扣材料,可以有不同表述。考生答题中只要能答出第1.2两个问题,把前两个答案重新组合一下,即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等等,就会有分。

  [命题探究]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深化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宏观而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行相关的配套改革,为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有企业本身在练内功上狠下功夫,进行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