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辩证看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2 10:19 中国青年报 | |
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透露,我国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今年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为世界规模最大;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已达到15%以上,2003年达到17%。(新华社8月27日)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30多年前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说: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标志着从精英型进入到大众型,超过50%便进入普及型。不过,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辩证地看待。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去年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时,曾提到北京市的毛入学率是49%,比平均数的3倍还多。事实上,北京还不是最高的,上海2002年已达51%,市长陈良宇在2003年初所作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07年要达到60%以上。相反,据云南省2002/2003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8.64%,内蒙古的规划则是2005年达到10%…… 严重的公平问题,在高等教育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中凸现出来。按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解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目标,含义为:反映相对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所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因此,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上述对比,看得人心里发凉———不仅因为北京、上海与云南有着6倍左右的落差,而且这种落差还有继续扩大之势;更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会令相应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与人际关系,埋下不可小觑的矛盾、冲突隐患。 同样的机会严重不均情形,也必然存在于城乡之间甚至性别之间。因此,倘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专指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众化、城市的大众化,自然非常乐观,但按地区协调、城乡统筹、全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目光投向经济落后地区、投向广大农村而看到强烈反差,则忧心更甚。 此外,在我看来,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意义也需要恰如其分地认识———如同GDP远不能反映社会进步全貌一样。时下,与由超过15%的毛入学率标志的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步入大众化阶段很不和谐的音符还有:按人均国民收入普遍难以承受的高等教育收费水平,市场化程度低与泛市场化倾向并存的失序的高等教育运转状态,数量、规模、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尴尬等等。 (祝俊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