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2 11:46  双博士丛书

  


  答案(2)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多样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8页知识点一、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四个选项涉及面广,跨章跨考核点,是综合性的选择题。经济基础是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哲学是意识形态,属思想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不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所以,A对B错。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体决定政体,都是直接联系。

  2.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页知识点一、3.世界的永恒发展

  [解析]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通过艰苦的斗争不断壮大并逐渐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但由于条件的复杂性,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这是从内容上看事物的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进也有倒退,这是从形式上看事物的发展的,A.B是正确的,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是直线论的观点,C是循环论的观点,直线论和循环论都是片面的、错误的。D是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答案是ABD。

  3.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质量互变原理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二、1.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解析]题干中的“危亡”是质变,是因奢靡这一量变而导致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本质,故应选C、排除A。奢靡和危亡是两个过程,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尽管这个过程中都包含有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但这句话体现不了这个哲学道理,所以不选B。

  4.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互变原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二、1.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解析]该题虽然联系实际但并不复杂,难度也不大。题目问的是由量变而引起的质变,即发生质变的现象。A.D都未发生质变。事物因量的大小不同而形态、体积不同不是质变;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质变;许多小河汇成大河更不是质变。而B.C 不同,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即根本性质变了);种子由于内部矛盾运动和外部适宜条件长成禾苗是辩证的否定,当然是质变。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内容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4页知识点二、2.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解析]这一知识点是2003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但当年没有出题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应重点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维持自身存在的肯定因素和促使自身灭亡的否定因素,两种因素的斗争,此消彼长,使事物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特征。选项A.B.C.D都正确的说明了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为正确答案。

  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4页知识点二、2.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解析]备选项中的A.B.C.D都是辩证否定观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只有根据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去看待和处理中外文化遗产、新生事物及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给我们的实践以正确的指导。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肯定包含否定,否定包含肯定,既没有纯粹的肯定也没有纯粹的否定,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不能相容的。

  7.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规律的含义和联系的多样性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页知识点一、5.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这样或那样的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并且联系形式复杂多样、各具特点。但题干中作为科学现象之间的这种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则是指B“内在的联系”和D“本质的联系”,而不是A.C所说的联系。因此本题应选BD。

  8.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页知识点一、5.(1)现象和本质

  [解析]这是马克思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由题干可知,正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合二为一,所以才需要科学,明白了这一题意,便不难看出它说明了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决定并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选ABD,而C是错误的表述。

  9.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一、6.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此处参考书有误,5应为6)

  [解析]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这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主要表现在: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还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则是二者对立的焦点。A.B.C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至于D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是一回事。

  10.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5页知识点三、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在三大规律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实质作用,选项A.B.C.D都正确说明了其原因,为正确答案。

  11.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同一性的正确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5页知识点三、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根据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含义可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因而C.D是正确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但不等于斗争性,B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是错的;A项否认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矛盾的同一,明显是形而上学观点在现实中的表现,自然也错。

  12.ABD

  [考点点拨]本题通过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协议这一事实,考查考生对对立统一规律所包含内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5页知识点三、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这是2001年文、理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6题,用哲学原理去说明国际事物中的事例,是近几年考研命题的一大趋势和特点,考生应予重视。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中美双方最后能达成“双赢”的协议,通过矛盾双方“共存、斗争”而达到统一的形式,也就不存在谁克服谁的问题,这样,就将干扰项C给排除掉,而选ABD。

  13.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一些观点进行判断的能力。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7页知识点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它们的辩证关系还可以表述为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等,依据这样的理解,本题中的A.B.D符合题意,因为它们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C项体现的是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故选ABD。

  14.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一般与个别辩证关系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7页知识点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一般与个别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任何事物都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体,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而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个别除具有一般的特征外,还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色,是一般所包含不了的,依据以上分析可选BCD。A项没有看到个别与一般的区别,是错误的表述。

  15.AB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8页知识点三、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解析]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矛盾的相互转化思想,事物无限分割的思想等。题干所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辩证法观点。A项是说“天地变化”是由矛盾双方斗争引起的;B项是说事物的变化是由内因所决定的;C项是说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项是说矛盾由两个方面构成;所以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16.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5页知识点一、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这是中国宋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一个论断。如果考生知道张载属于哪一个哲学派别,则会很快的将A项排除掉,而选BCD。张载的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直接引用某一名言来作题干是近几年考研中对哲学命题的一大特点和趋势,考生应予重视。

  1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其现代意义。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8页知识点一、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矛盾规律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各选项。选项A、B、C、D命题本身都是正确的;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达到统一是矛盾解决的一种形式,而矛盾解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相异者相互为“它”。“以它平它”,即会合相异之物而使之均衡,才可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即“和实生物”。如果以同一物相加,则没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即“同则不继”。

  18.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思维方法中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1页知识点四、1.(3)抽象与具体

  [解析]此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这是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内讨论问题。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的具体或理性具体是指在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由“规定”为起点,“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因此,ABD为正确选项。

  19. A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若干观点的综合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2页知识点一、6.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此处参考书有误,5应为6)

  [解析]B项是把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混同的错误观点,A.C.D三项是正确的,其中A项是说明,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认识运动也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要求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C项是对立统一的观点。D项则涉及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20.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新增知识点可能和现实。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1页知识点一、5.(4)可能和现实

  [解析]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要区分两种(好或坏)可能性。B为干扰项,故选ACD。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