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教育时评:不要人为加大教育鸿沟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3 11:17  中国青年报

  江苏泰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实验初中”、天津的“公办民助校”和“民办公助校”都是当前全国各地“名校办民校”热潮的一个缩影。“名校办民校”一般都称是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目的是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我们不否认,在特定阶段里,“名校办民校”模式对于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可现在,“名校办民校”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癌细胞”,正在侵蚀教育肌体的健康,扰乱基础教育的正常气氛。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择校风盛行、乱收费屡禁不止等,都一定程度上和“名校办民校”有关系。不过,“名校办民校”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危害到教育公平,进而威胁到社会公平。

  名校办的民校一方面依托着公办重点学校、名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拿着国家的投入、过去几十年公办学校积累的资源参与教育竞争,另一方面又按民营机制运行,能够突破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限制,收取“赞助费”、“捐资费”、“择校费”,也就是说,把公办、民办的好处都占全了。

  因此,名校办民校的结果自然是义务教育资源出现贫富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在校际差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家长们当然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好”学校,择校热不断升温、择校费持续上涨也是势所难免。其不断循环的结果就是,孩子想要享受优质资源,其父母要么得有钱,要么得有关系,而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就要被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笔者以为,某些部门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人为地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制造教育鸿沟,加剧择校竞争,以扩大自己的“寻租”空间。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教育公平是社会正常流动的前提。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不仅仅是让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更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正因为认识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教育部一再强调,“进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体制改革的试验,应该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学校进行”。

  而在很多地方,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的恰恰却是重点校、优质校。

  当前,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确实越来越强烈,而且,学校之间客观上也必然存在差距,任何社会都会有一些高端学校。但是,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公立教育,应该主要保证公平,保证大多数孩子享受到基本的教育,而那些满足部分人群特殊需要的精英教育,可以交由社会资源举办。 (李丽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教育 新浪多媒体同学录开张 欢迎 网友投稿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