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中国网上媒体山东行 > 正文

烟台--半岛城市群的璀璨明珠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4 02:1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去年9月,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在烟台召开。又是一年秋色美,烟台再展新画卷:上半年,全市实现GDP714.06亿元,增幅18.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32.46亿元,增长30.41%,高出GDP增幅11.81个百分点;1—7月,省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宏观在胸 微观在握

  如何在搞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快发展?烟台市的决策者这样把握:宏观在胸,微观在握。

  烟台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等多角度分析形势,统一思想,使大家认识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微观发展得更全面、更协调、更健康;宏观调控的眼前“困难”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未来的“灾难”。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宏观调控的决策心心相通,服从大局,宏观在胸把稳舵,微观在握求突破,该停的主动停,能上的积极上。八角港的启动需要同步引进临港工业大项目,但市里洽谈两年投资过百亿的钢铁项目和临近市区50亿的木浆、造纸项目被果断叫停,而世界IT业排名第八的台湾鸿海集团投资7亿美元的烟台鸿富泰项目、以研发中心为转移的大宇数控机床、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正海磁性材料、浪潮LG新厂等一批强势项目悄然崛起。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30.4个百分点,而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08.8个百分点,实现了“既快又准、既快又好、既快又稳”地发展。

  控的是“草” 促的是“苗”

  近两年烟台发展较快,一些自满情绪露头。今年宏观调控环境趋紧,又有畏难思想当头。市委、市政府纵横对比,鞭辟入里,如果在“还账式”成就、“补差式”速度面前停滞不前,只有倒退落伍!突

  破烟台,就要大破“畏首畏尾畏难,自满自足自负”,正确处理调控与调整的关系,在实施调控中加快调整,在加快调整中推动调控。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打了个比方:就像农田撒除草剂,控的是“草”,促的是“苗”。绝不能“苗草”共荣。

  思维辩证,调控得道。烟台经济建设呈现三大变化:

  ——产业结构更优,运行质量更高。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去年销售收入10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57%,今年头7个月又达683亿元,同比增长48.4%。去年,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20个,今年有18个企业7个月就过了10亿元。1—7月,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60.5%和65.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9和22.2个百分点;上半年,两税占GDP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资源利用率更高,产出效益更好。1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外资项目被否决,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新增44个。1-7月,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90.1%和86.9%;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5.4%和271.2%,出口额增长39.4%;土地投资强度每亩超过100万元,同比提高1倍多;全市仅用去年同期1/4的土地承载了去年全年1/2的项目投资。

  ——城市建设丰富内涵,港城烟台更有魅力。“卡脖子”道路整治和公益事业改造占城市建设总量的85%。在去年对老城区两个办事处、18个社区整治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投入6000万元对奇山、向阳2个大型社区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4亿元的南大街中心街区改造、投资7亿元的滨海景区广场,去年现场会期间动工,今年8月全面竣工开放,市民游人乐在其中。

  稳定是“砣” 发展是“秤”

  烟台百姓说:政绩行不行,发展是杆秤。干部几斤几两,用发展的秤钩一挂就知道。

  烟台干部说:稳定是“砣”,发展是“秤”。秤砣虽小坠千斤,稳定大局无小事。

  言之切,行之诚。烟台市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持稳定,在稳定中促进发展;转变执政方式,情注弱势群体,调节民心平衡,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城市,送钱、送房、送岗位。在连续两年爱心捐款9000万元,救助2万多个家庭、3万多名学生的基础上,今年又组织捐款5800多万元,并确立了从爱心捐助、市财政、福利彩票中各出一部分建立专项救助基金的长效机制;400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对1902个困难户重点帮扶,772名处级干部与774户困难家庭“结贫亲”;政府拨款每年建设1000套经济适用房、100套廉租房,困难户、无房户分批安居乐业;1-7月,城镇就业再就业7.1万人,其中再就业2.52万人,占年计划的71%和84%。

  在农村,减负减压奔小康。市县万名干部下农村,与基层党组织合力为民造福。公益金、特产税全面取消,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财政支农预算增长46.7%;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10.7个百分点;12个县市区中进入“全国百强”和“全省30强”的各有5个,横跨8个市区200多公里的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迅速崛起。

  在发展社会事业上,安排24亿元专项资金向科教文卫倾斜。全市博士后工作和流动站发展到9处,其中去年以来新增3处。投资数亿元的体育公园成为国家级训练基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设施一流的毓璜顶医院,令国内外同行羡慕。

  烟台,正在成为胶东制造业基地的强势板块,半岛城市群的璀璨明珠。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