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十大商学院巡礼之二: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访谈(3)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5 18:10  新浪教育

  张书新:大家都知道,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国内也是国际上一流的经济理论研究机构。北大国际MBA怎么利用这种研究的优势,或者怎么把研究上的优势、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MBA的教学和管理的优势?

  杨壮:这是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在国外好的商学院和好的经济学院合并办学的案例屈指可数,几乎没有。唯一几家,芝加哥的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对芝加哥的影响很深,他们都是研究经济事务和管理事务,但是他们的理念和方法不太一样。我们的经济研究学院不仅仅是简单的研究机构,也不仅仅是在世界范围内能够提高自己理
论的知名度,创新出一种新的理论,也不仅仅是创造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经济中心的很多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很关注,而经济改革中有很多企业改革的事情,企业改革构成了经济改革的核心。所以,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我们的林毅夫教授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我们的教授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学生在中国高度变化的环境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住、把握住宏观大局的发展,掌握住、把握住今后未来利率和就业的发展,在其中找住机会,发展自己的微观企业。所以,我们这些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之后,尤其是我自己感觉到我们的林毅夫教授等讲的中国经济制度、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三门课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好处,他把经济学中很多烦琐的理论变成一种现实的对于管理学极为有影响的指导,使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好象我的基本素质、对问题的判断素质、对中国宏观发展的前景更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从这点上来讲,也就是说经济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成为我们的瓶颈,而使得我们能够继续发展。我要讲的是这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挖掘在什么地方呢?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提出的假设、解决的问题和管理学确实不太一样,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经济中心的优势,发挥出我们自己的特色。

  张书新:杨老师,MBA的教学还是一种案例教学,像美国、像哈佛、像沃顿,他们都有比较强的案例。在中国,一个是缺少案例,第二个是缺少高质量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北大国际MBA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杨壮:案例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两年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案例,还出现了一些案例书。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少有比较深刻的像哈佛这样的案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北大国际MBA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让所有的老师必须用哈佛的案例,所有的老师必须案例教学,所有的老师必须用中国谁谁做的案例,没有,因为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每个教师有他自己教学的自由。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跟外国老师和中国老师的讲义,就是学国外老师的案例可以,但是在学国外案例的过程中,比如说哈佛的戴尔是在美国成功的,戴尔在美国成功了,但是一半还没有起来,可以在中国做。讨论这个案例到后面,美国的案例只是到戴尔在美国成功之后就结束了,我们要继续讨论,戴尔这个案例是不是世界普遍的,为什么到中国他没有得到注意,戴尔的目标曾经是中国第一,要达到中国第一的目标,但是至今为止它是第四,一直在联想后面,为什么?我们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中国国情、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和戴尔所遇到的瓶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把中国的部分和国外的部分结合起来。

  第二种解决方法,我们充分利用北大国际MBA另外一个优势,是什么呢?北大国际MBA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我们教课的时间不是四天教一门课,四天教一门课案例来讲对老板、对老师都有好处,成本好控制。因为我们是ACSB下属的商学院,就是在任何教学中四天教一门课它不认为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以我们的课程,一般都在五周到六周上一门课,我们的很多课涉及到管理、涉及到市场营销,我们学习美国的案例、学习西方的案例、学习中国的案例,但是我们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行业做案例。我们有的学生的案例做得相当不错,有的写了自己企业的发展,有的写了中国的企业如何发展。

  第三种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还有借助外界的力量,现在正在做一些尝试,把一些案例变成中国的案例,外国的思想中国的案例。我们的卢峰老师已经出了一本案例集,基本上集中了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讲的案例。

  这三方面做起来,总的感觉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怎么样把中国的案例很快的像哈佛案例写作的方式和方法走去,我觉得还会有一段距离。

  张书新:北大国际MBA其中很重要的特色是和美国合作,外方教学比较多,大家都知道,外方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都比较高,他们怎么和我们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方面北大国际MBA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杨壮:很高兴张总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一共经历了六年,我们发现很有趣,即便你来自美国一个大的名牌学校,或者来自一个很好的学校,一个大牌教授,到中国来教学,也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有的老师很有教学经验,针对中国的变化很快,很快就适应了学生的要求,而且能够把中国的情况和国外的情况结合起来,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对国外的情况很懂,也有很高超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中国的情况不太清楚,不太清楚怎么样把国外的高超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太清楚怎么样和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结合起来。我们在五六年的过程中也是个磨合的过程,我们要做到这点,需要在几方面做工作。

  第一,老师在来中国之前,在美方有个专门的协调员,还有中方的教学服务部都要给老师发教学手册,就是在中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情。老师来到中国之后,教课之前,也要有学生和老师对这类老师的教案进行审阅,提出意见,在第一堂课和第二堂课之后,如果突然发现问题,学生感觉不满,我们马上要跟老师谈话,如果第三、第四堂课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就考虑对老师的课程进行补充,比如说在市场营销课上,如果老师讲的东西不能被我们接受的话,我们就要找到在中国市场营销方面的经营专家来进行讲座,对老师的课进行一些补充。五六年中,也有一些及个别的老师,他的思维和理念实在适应不了我们的教学方案,这种情况下,在两三次、三四次谈话不行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换老师,这种情况对我们的耗费也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觉得学生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不应该让学生失望,但是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举个例子,中国人最喜欢的课之一是人力资源,外国人在教人力资源的时候,把美国的那套人力资源拿到中国来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学生不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谈的那些问题,包括妇女歧视、种族歧视,他们都不是很接受,说不是中国的问题。我们有个老师,在美国是个专家,60多岁,到这儿来教不好,教了两堂课,还有八堂课,我们花钱让他每堂课三个小时讲两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由我们请来的人力资源专家讲,学生感觉很好,下来之后老师也觉得感觉很好,而且从中还学到了东西。原因是到中国来,把美国的东西完全带到这儿来不行,这样对他下次再有机会到中国来的话,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的来讲,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经验,有很多摩擦。

  张书新:最近几年,EMBA开始热了,但是EMBA都是一些高层的管理人员,或者我们叫“老板”,北大国际MBA怎么对高层的老板的教学、学习进行管理?我也知道北大国际MBA非常严格,每门课都要进行考试,如果这些老板考试不合格怎么办?

  杨壮:我们对老板和对普通的学生有所不同。其中一个不同,我们的老板上课是用中文授课,而常规学生上课是用英文授课,这是对老板的一个特殊待遇。第二,老板的经验比较足,但是他没有时间去考统一的GMAT考试,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数学逻辑和案例分析考试。除此之外,在基本原则上,我们对待老板和对待其他学生是一致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跟老板说上课不要迟到,这点对常规的MBA也讲,做作业不许剽窃,考试不许舞弊,对老板和对常规学生都是一样的,没有说是老板就可以不同。因此,我们在招聘老板的过程中,也对老板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我们在招聘过程中拒绝了很多人,因为我们发现一些老板自己把资产说得很大,我们一调查资产没有那么大,一些老板在写他自己的入学申请书和他在面试过程中,在很多理念上都发生冲突,我们发现他在欺骗,这样的人不行。所以,我们对老板的素质要求很高。来了以后,老板毕竟年龄有点大,我们有自己的班主任,经常给老板就一些问题提供一些服务地让这些老板能够在数学,还有一些其他领域能够跟上,因为我们第一门课就是统计和经济,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我们也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协助。但是,我们在上课期间发现一些现象也要知出来,比如说有些老板来了一段时间,他很忙,说一次课上不了可以请假,两次课勉强可以过去,如果我们一年有八次上课,两次不来勉强过去,三次不来这个课就不要修了。另外,在老板的方面,有时候在课程管制上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有的老板比较忙,上课带着自己的秘书,我们规定不许带秘书,而且老板的作业不许抄,如果剽窃的话,我们有个规定,老板的作业和把自己的作业给老板抄的人,两个人的作业都要受影响。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人文理念,这几年对我们的老板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一块儿,在两年的过程中,实际上在逐步的调节,而且改变一些老板的行为、举止。简单举一个2000级班的老板,这个老板是个大款,大做得很好,但是他来的时候谁也看不起,目中无人,他认为自己是最强的。但是,在这儿呆了半年之后就发现班上的人个个都很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开始在行为上有所改变,每次别人发言他都不服。但是,后来我们分组之后,老板只是当了一个组员,他们群策群力,在整个脱产过程中得了第一。在最后讲解的过程中,他说我们这个组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说一句话,原因是我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我不是决策者,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就得了第一名。这个例子给我们什么道理呢?就是EMBA的管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EMBA到北大有一个平台,平台本身是生产力,平台本身是塑造企业家、提高人格魅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合,上EMBA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两年跟大家沟通、磨合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优点,把自己身上的那些非职业经理人的弱点,那些不好的行为举止和习惯去掉。这样的话,在毕业的时候,我们看到几个班,2000、2001、2002、2003班我们都看到了,很多人的团队能力增强了,很多人的心胸变大了。一个人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情,这点上也是我们北大国际MBA对EMBA培养很重视的人文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