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商学院巡礼之二: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访谈(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5 18:10 新浪教育 | |
张书新:北大有两所商学院,一个是北大国际MBA,一个是光华管理学院,您能不能描述一下这两所商学院各自的特色?我接触很多人他们分不清这两所学校。 杨壮:北大国际MBA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他们的存在反映了中国整个发展的现实。就是说在中国改革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有一种模式,我们应该有多种模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北京大学下所设的一所商学院,它原来的学生都是要通过北大的通考而进来的,通考就是全国通考,这样学生的智力素质各方面都是很高的。北大国际MBA不通过通考,通过的是考美国的GMAT,美国的 另外一项区别,我们商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在师资方面不太一样,光华管理学院的师资是原来北大的很多师资,有在中国受教育的,有在国外受教育的,有在国外招的、聘的,不是像我们的师资,国外的师资来自外方26所院校,中方的师资来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也是一个特点。在办学理念方面,我们的项目可能相对来讲比较小、比较专注,我们的项目更加重视人文和国际化。在国际化方面,我们的毕业生要在美国毕业,而且26所院校经常跟我们讲英文的常规班的学生共同做课堂练习、课堂谈判和咨询活动。另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跟欧洲、日本、亚洲等其他学校进行联络,还跟北京的跨国公司的联系也比较紧。据我所了解,光华管理学院也有国际化的项目,但是,我们国际化的重点在我们这个项目中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和差异,在这里我就不多谈了。 主持人:北大国际MBA最近获得了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的EMBA中外合作项目第一名的荣誉,您觉得北大国际MBA它凭什么获得这项荣誉呢? 杨壮:关键是谁做这件事情,怎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对评比的事情,历来就比较心平气和,我们觉得它是个重要的指数,当把你评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你应该有个平常心,你还有差距,当你没有达到这个角度的时候,也不是说你做得差。我们按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做,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按照我们的理念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尽管前面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什么这次获得?主要原因,据我所了解,它的调查方法并不是到院校做的,而是通过社会,通过我们的招聘者,通过我们的工作机构进行的。另外,最近《财富》杂志对我们这个项目也进行了综合的评测,我们排在第二名,它找的是一些用人的老板。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的毕业生虽然跟清华等来讲我们还算小的项目,但是我们的毕业生已经遍布中国很多著名的企业,特别是我们的很多毕业生遍布在主要的跨国公司领域。简单举个例子,我们最近中方院长胡老师带着暑期班的一些人到微软参观,到了那边才发现微软的公关主任是我们2000级的毕业生,财务也是我们的人,微软的人说怎么回事儿,北大国际MBA都到我们这里来了。再去一下摩托罗拉、思科、IBM、惠普,中高层管理层中我们的毕业生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口碑很好。这是我简单举的例子,就是说他们调查一定要调查口碑,可能跟我们毕业生的质量有关系。因为我们EMBA的时间比较短,2000年才开始,2002年才有第一届EMBA的毕业生。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在关注我们EMBA毕业生的情况,我们的期望值是他们来的时候是最好的,他们走的时候是更好的,而且他们来的时候是副手,走的时候是正手,来的时候是正手,走的时候有更大的责任,而不是说来的时候很重要,走的时候退休了。所以,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并不是招很老的、马上就要退休的,我们招的是具有潜力的职业经理人和领军人物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将来会升职。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中国商学院的学生有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背景可以明显的分三种,有些人来自外企,有些人来自比较老的国企,还有一些来自新兴的民营企业,这三种背景的人,我们在一些写商学院的书里也看到一些描写,不知道您对这三种不同的学生有什么看法?对这三种不同背景的人进行统一的管理教育,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杨壮:这三种人的特点极为明显,但是有些人的特点在两种之间。来自国有企业的人,一般情况下,综合素质要高于来自民营企业的人的素质。这点比较好理解,因为国有企业在审查、调动干部的时候,往往对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水平都比较重视。在国有企业这个机构做事的人,我们感觉我们的学生在很多问题上,比如说他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问题的判断上想得相当周到和周密,很多情况下不仅仅在商业上,在政治上也想得周密,这跟他们的环境训练很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愿意说话,都在观望,但是很多情况下自己经常善于总结。但是,来自国有企业的人的弱点,好象我们说的一个人应该有学识、胆识、远见卓识,他们在胆识方面不如民营企业家,我们见到的民营企业家的感觉是敢说敢做,很敏感,对很多事物抓得很快。民营企业家来了学习之后发现遍地都是黄金。但是,民营企业家我们发现一点,像浙江一些民营企业家想上我们这个学校,但是进不来,因为是高小毕业的,但是他们确实做得很大。而且民营企业家基本上文化水平比国有企业的文化水平略微低一些。但是,有些民营企业家的缺点是,包括我刚才说的从团队意识到综合意识到人文的修养,比起跨国公司甚至国有企业的人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敢想敢干,比较敏感。 跨国公司的人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人学习最认真,而且考虑问题也从职业的角度考虑,其他的问题想得不多。在小组作业的人,我们发现跨国公司的人做得更多一些。跨国公司的学生来这儿以后是心理伤受到最大创伤的,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国有企业,国企都是老板,他发现自己只是挣一块位置,没有掌握国有企业这么大的资源。所以,很多跨国公司的人毕业之后就开始跳槽了。第二,他觉得我旁边的人的财产有那么多,我到这个地方学习,对我来讲,也是开了眼。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跨国公司开始上EMBA的人多了,一种是继续提高自己的位置,一种是感觉自己在跨国公司再往上走肯定走不上去,辞职以后跟民营企业家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民营企业家。 这三部分人确实有时候不太好管,在这个过程中谈到第二个问题。有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一部分人和另外一部分人的思维是冲突的,一部分人是创业者,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一部分人是职业经理人,要注意道德准则,在职业上不能违规走纲丝。在这个问题上,你看到了挑战,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在中国教EMBA的乐趣所在。因为到国外去,尤其是在美国,到这个时候越教越无聊,因为大家的想法和环境太固定了,大家都一样了,所以挑战性不多。在这种人群中,到底谁是主持,在我们2000班,民营企业和大量的国企占主峰,但是2001班,个体和跨国公司战主峰,主要是看人群群体到底怎么样。但是,到最后毕业的时候,这三种群体都在互相影响,更加像谁,我们没有统计,我只是说双方从对方的身上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是我认为前我们办学过程中,比如说把一个电讯班放在一块儿,医院班放在一块儿,或者是房地产班放在一块儿进行学位学习,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进行学位学习,最好把民企、国企和跨国公司的人放在一块儿,最后出来效果最好。 网友:长江商学院曾提出过要为中国打造世界品牌服务,也就是说要培养能为中国创造世界品牌的企业家。我们都知道世界前500强中前100强美国占了68家,而中国仅仅占了1家。我想问杨教授,在振兴中国经济方面,国内的商学院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杨壮:作为商学院来讲,帮助企业打造品牌,但是品牌的核心是人。当前,中国企业家进不了世界100强或者是500强或者在10强中根本没有,原因何在?原因多了,一个是我们的市场行为只有20年的时候,到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大型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事实。但是,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一群既懂中国又懂国外,既懂经济又懂企业,既具有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群群体,我自己认为企业的微薄数字反映了现实,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在中国没有这么一个人群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一个特别根本的治学理念问题。北大国际MBA不是像其他MBA的学校办学这样,我们办学的出发点是使得学生既有知识,又有视野,既有技巧、技能,又有品德和人格。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在品牌问题上,除了技术原因、战略原因和知识层次原因赶超不了国外,还有一点是人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中国的很多很多企业家,包括国营和民营的企业家,他们做得很大,但是他们做得很不规范,他们做得很大,但是企业家中的有些人不具备国际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理念。说得更白一点,因为我在国外经常开会,我们的企业家有些人在国际上没有信誉,没有信誉的企业家和打造品牌实际上是两个矛盾体。我们要打造品牌第一件事情就应该考虑到我们商学院不仅仅在中国当前的发展环境下、中国这种特殊的人文环境下,我们应该先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我们北大国际MBA第一不是马上招聘大批的政府官员到这儿来,因为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政府决策过程中绝对不仅仅是政府,因此商学院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培训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人的基本素质,他应该是真正有信誉、有信仰,而且别人对你有诚信的人群群体,才能真正利用学到的知识。我最近到国外参加一个会,是中国、日本、美国一块儿开的会,谈的都是一个问题,中国要打造国际品牌,如果没有一批真正在国际上让别人信赖的企业,没有一批真正在国际上有诚信的人,很难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提到打造品牌的时候,非常重视商业操作、重视技术传播、重视硬件的打造、重视某种比较空的理念的传播,而没有重视在整个理念中人的塑造。 回到北大国际MBA的核心竞争力和北大国际MBA的特征,我们重视人文,我们要培养出一群人、一批人,这群人既有理想,又有知识,既有远见,又有胆识,既能够在国内竞争,又能在世界范围内跟世界上的老板进行竞争。 还有一点,很多现在国内的老板、国内的企业现在打不出去,这些国内企业都是相当不错的,除了我们说的海尔打出去了,其他的企业没法打出去,为什么?财务一打开,发现一笔假帐,怎么办?这个假帐谁做的?人做的。所以,在制度的问题下,我们首先想的是怎么样把人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商学院任重道远,绝对不能把商学院当成摇钱树,绝对不能把商学院当做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的。 网友:世界知名企业来华投资的非常多,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透露给咱们的,长期发展下去,对国内企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杨壮: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有些东西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在吸收美国经验的问题上,采取的是一种拿来主义,然后进行消化,在一个问题上它做着严格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行为。现在有很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我们一般强调的都是国外企业到中国来它的技术垄断,而我们自己没有真正的从外国人的手里拿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我的感觉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在合资企业中,我调查过大量的中国合资企业,由于我们内部机制、体制问题没有捋顺,我们在合资过程中的时候,内部人就“同床异梦”,什么意思呢?就是如何吸取外国的经验,如何短期内把外国的经验拿过来,不像日本人,在学习外国经验的时候,企业内部有一个政策,从政府到企业,怎么样一步一步把经验拿过来。中国合资企业没有这样,结果在五六年合资企业解聘之后,外国人拿了中国大量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拿到外国人的东西。我们很多国有企业在跨国公司的问题上、在产权转让的问题上,反映的问题是外国的知识我们拿不到,问题的背后是国有企业问题的延伸。国有企业问题的延伸是什么呢?由于在国有企业这种体制理念,我们还没有捋顺,我们还没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的激励机制,因此当我们需要枪口一致对外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把精力放在内部问题上,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真正的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我们的民族企业、发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点是我自己感觉相当痛心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大国际MBA跟其他MBA院校不一样的特点,我们现在是要塑造一大批人,这一大批人不仅仅有这种综合素质,他还有一种很强的民族意识,将来他们在一批人中,MBA人多了以后,包括《精品购物指南》,包括新浪网,MBA人多了以后,他们具有这种素质以后,就会有一种平台,这种平台就会使我们的企业真正向一个方向走,就会集中起来研究怎么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怎么去应付,怎么去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