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8)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5 21:07  双博士丛书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要点](1)“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概括地来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个大台阶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第二步骤,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三个”重大变化“是:①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第一,在生产力方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第二,在经济体制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第三,人口压力大,就业压力增大。

  (2)“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第一,把发展作为主题,是解决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发展中大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加大。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经济。特别是“十五”期间,正处于新成长的劳动力的就业的高峰期。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增加就业岗位,使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第二,把发展作为主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决定的。进入新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关系到能否实现党提出的这一目标。第三,把发展作为主题,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迎接国际竞争新挑战的要求。世纪之交,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力求在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决不能丧失发展机遇,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4)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下列两点:第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5页知识点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第205页知识点三、2.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依据主要有下列方面。

  ①科技进步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正在兴起一场科技革命,科学研究与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增长因素中生产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科技创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则在持续上升。

  ②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于技术结构升级,亦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③科技进步是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所在。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说,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④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6页知识点三、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在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冲破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2)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表现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较低,教育滞后。

  (3)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要与经济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开拓农村市场在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3页知识点二、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答案要点](1)材料1表明,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中,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因此,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依靠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材料2表明,农村是个国内大市场,未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由此可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长期的方针。

  (2)材料3表明,什么时候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市场就活跃繁荣;什么时候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市场就低迷疲软。材料4说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不利于农民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潜力在农村。总之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

  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有:①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②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③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④确保乡镇企业适度快速发展;⑤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⑥拓宽就业门路,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国家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应多用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关系着全局;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同时,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保持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还会增加我们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站在战略高度观察和处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开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内因。合理利用国外市场,参加国际合作竞争,以增加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7.[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方向和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1页知识点二、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要点](1)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2)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线,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①理论依据:第一,唯物辩证法关于质变与量变的原理还告诉我们,事物的结构形式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产业之间的比例和衔接,一个产业内部不同层次的结构,反映着不同层次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因此,发展经济,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要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入手,又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第二,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推动事物发展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进行解决。②现实依据: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其根源是经济效益较低,以粗放增长方式经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国际上看,当前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作全面的调整。

  (3)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是:①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工业改组和结构升级,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和规定的“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4)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③发展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