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习题及答案)(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5 21:23 双博士丛书 | |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1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1.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形式,其经济依据是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及发展要求 1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在生产过程中作出贡献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13.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A.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D.表明个人收入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三、辨析题 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其基本目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分析题 1.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 材料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3 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2,阐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 (3)结合材料2.3,说明实行市场经济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