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制假贩假手段推陈出新 买方市场推波助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8 14:18 人民网-市场报 | |
9月10日,教育部、公安部对从事学历造假的五个学历查询的非法网站进行打击曝光。一直以来,国家对假文凭的打击就一直没有松懈过。但街头“办证”的字样仍随处可见,生意照样红火,价码也水涨船高。 制假贩假 推陈出新 早在2002年,教育部为保护广大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就全面实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网上查询制度。经注册的学历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中国大学生网”提供给社会查询。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刚开始的学历证书查询系统,反而成了假文凭的“官方广告”。 只能显示文凭上的文字信息,而没有图片信息。伪造者就利用这点漏洞,先将某一真实的学历证书内容(如姓名、出生年月、学习时间和所学专业、证书编号等)查明,在伪造的学历证书上,除了相片外,其他内容和实际存在的真实证书完全相同。如果将假证上的信息输入到查询系统,显示结果就是一张真实的文凭。有了“官方认可”,假文凭越卖越火,价码从之前的200元左右,涨到了500多元,而且有了“官价”。 后来,毕业生“彩照上网”,很多“假文凭”的购买者要求能在网络上“有据可考”。于是造假者开始“规模化”经营,索性自己创办起了“官方网站”,寄希望于鱼目混珠。主顾要求网上查询的时候,输入伪冒中国大学生网的网址,不细看,确实一般无二。记者在暗访中得知,目前,一张“看不出毛病”的假文凭,最高可以卖到1000多元。而且,由于政府打击力度大,假冒网站越打越少,假文凭的成本越来越高,价钱又有上浮的趋势。 买方市场推波助澜 为什么假文凭越卖越贵,买者还会越来越多呢?假文凭的“走俏”使我们不禁对当今企业的用人制度产生了种种质疑,当用人单位和应聘者都要体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时候,矛盾就会自然而生。小刘(化名)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体育师范专业2004届的毕业生,当记者在一次招聘会上遇到他的时候,正值他沮丧的从一家特殊教育幼儿园的展位里走出来。当记者问及情况时,刘苦笑了一声对记者说:“我本来的工作定位是重点高中的教师,后来降低到普高、初中、小学,现在竟然连特殊幼儿园都没戏了。”记者问:“你可以跟他们商量先试讲啊,没准他们听完后觉得不错呢?”“你不说这个我还不生气呢,那些用人单位一听你是本科生,连简历都不收,真是不明白,他们到底看重的是什么。”小刘的经历相信不少本科生都经历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假如小刘拿的是一张研究生学历(无论真假),受到的“接待”就会截然不同。 据记者调查,如今多数招聘单位一味的追求高学历的招聘制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助长假文凭“买方市场”的催化剂。 防假打假刻不容缓 面对假文凭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假文凭现有的巨大的需求市场,有关专家纷纷表示:文凭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林嘉副主任和刑法教研室韩玉胜主任指出,国家在法律上已有规定,贩卖假文凭等纯属违法行为,既然法律已有规定,就应该依法办事,加强执法力度,让法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其次,要加强特种行业管理,严格控制印章的镌刻。 北京市政府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韩庆林处长说,假文凭实际上是把学问庸俗化了。其实公司要验证是不是假文凭,打个电话向学校档案部门一询问就可以了,而实际上许多公司都免去了这道程序。据了解,北京体育大学接到的查询档案电话几乎都是私营企业打来的,而国有企业对此却很淡漠。“源”清方能流“洁”,学校的归档工作也是清除“假文凭”现象的重要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体系,让持假文凭的人没有空子可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此类“李逵与李鬼”难分真假的现象。(本报记者 王立嘉 张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