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与名校无缘 北大谢绝游客有悖名校胸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08 09:35 红网 | |
北大东校门大门口,5名保安把守,查问每个人的证件。见到无证游客就说:“北大有规定,从10月4日起谢绝游客参观。”结果,导致不少远道前来感知名校氛围的中学生和游客败兴而返。 一位被拒的游客未免表示了不满:“百年北大象牙塔尖,难道已经高贵到对众多平凡仰慕者都不屑一顾了吗?” 东门负责人,称所以如此是因为进来参观的人太多不便于管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决定从4日起谢绝游客参观,包括组织名校游的旅游团。可是,令记者不解的是,只要交纳十元钱,就可以让票贩带入。 (链接:北京大学谢绝游客 “票贩”生财有道10元带入) 名校成为游客观览的热点,似乎并非北大独享的殊荣。之所以如此,除了名校的自然地理景观,独特的建设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景观,是它悠久的历史文化科学传统,是它的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曾经阐述,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我以为,这种大爱就不仅是对于本校师生之爱,更是对于社会公众的爱,对于平凡普通百姓的接纳和宽容。这种爱至少应该表现为,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敞开胸怀,通过定时的开放和有组织的观览,满足社会认知的需要,并真诚服务于社会需要。不但要让人们走近自己,更应该让人们通过亲近,走进大学的文化大学的传统,感受大学之大,大学之美。 对于那些正在读中学,渴望将来能考进名校的孩子们来说, 这种亲近就是一种励志,就是一种心理的靠近。其实,即使普通的百姓,一生都未能与名校有缘,通过节假日参观一次,同样会是一种心理的安慰,还可以缩短一些优秀人才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差距,确是值得一为的好事。不瞒大家,我一有出差的机会,常常会不自觉地到当地的大学校园参观。甚至会在梦中亲近大学校园,皆因为咱这辈子就没能正儿八经地读过大学,更别提名校。从黑龙江过来的15岁男孩李翰超作为绥化中学的优秀生,考北大是他多年的梦想。特别想感受一下北大图书馆里的氛围,应该算一种基本的心理期待。可是最终他只有遗憾地和家人一起离开,这对于孩子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游客们被拒后,仰慕之情渐渐变成怨气和怒气,很多人只能在门口照相留念,默默离开,我自然很能理解这种不平心理。再说,从法理上北大不是北大人的北大,而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对于名校的大额投入,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作为纳税的公民来说,想参观一回名校都不能,也实在叫人想不通嘛。 当然,名校开放与否并非“国际通行惯例”。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是不让进的,而且管得很严,而哈佛大学每道门都没有人把守,莫斯科大学也让外人参观。美国的康乃尔大学不但校园风景如画,让人游览,而且图书馆也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查阅、复印资料极其方便。美国的西点军校不但不是“军事重地”,反而有一整套旅游的服务和设施。(2004/10/6新京报)但是,我认为开放应该是一种大势所趋。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名校资源与山川名胜一样十分稀缺,对游客开放理当是国情所需,是中国的特色所在。当然,这种开放应以经济、安全为基准,应以不损害在校学生的权利为基准,应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为其准。但我想,只要组织得好,措施得当,做到在时段上合理分流人员,在区域和功能上游客有序流动,辅以导游等服务优化,就足以克服人多秩序容易乱的弊病。但愿北大能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作者:刘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