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规划》前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09 15:22 新浪教育 | |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的未来,不仅是他自己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而他所从事的职业,不仅对他自己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讲,人尽其才,也对一个民族的兴旺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么,如何使每一个天生之材都有用?这便是本书--《学业规划》的来由。 大学问家胡适曾说过:今天做明天的准备,这才是真稳健;父母做儿女的准备,这才是真慈爱。那么怎样才算是为儿女做准备呢?我以为,为孩子谋划一条适于其发展的人生道路是最大的准备。也许有人要说此话很空,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只是面对现实,我怎么谋划呢?是的,在二十年以前,这种谋划是没有意义的,那时的学生只要考取了大学就万事大吉,青云直上。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第一,对于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工作,你有了择业的自由,更有了择业的风险;各类高校收取高额学费,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首先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第二,过去只有普高才能考大学的独木桥变成了职高、中专、技校都可以报考大学的立交桥,国家出台了报考大学没有年龄限制的政策,你甚至可以半工半读的完成学业。上面两类因素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为孩子筹划未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就一般人来讲,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的成长是不需过多筹划的,只须把文化基础学扎实便可。但到初二年级,孩子除了学习外,还应当认真谋划将来5-10年的发展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年以后,是继续上高中以至大学呢;还是由于自身因素及家庭经济条件,直接进入社会,学习一门实用技术;或者是进入职业中学,经过正规培训,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十四、五岁的他,或者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却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如此严肃地思考,确有一些困难。作为教师和家长、社会都要帮助他们,以期较好地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严重关切对孩子未来的筹划。在初中阶段,就要让他们明白人生设计、人生筹划的战略意义,从而决定:是让他按部就班的读书、就业呢?还是让他半工半读以完成学业?在学业选择上,是让他上大学成为研究型人才呢,还是让他上技术学院,成为技术人才?总之,做家长的,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及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孩子发展的人生之路。 笔者曾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一些有关职业规划的书籍及其他材料,其中对大学生如何找到称心的工作,它们都做了颇有见地的论述和说明,对于如何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其精益求精的程度无以复加。例如,穿衣化妆,待人接物,说话语气等等。但我以为,这些做法从整个人生的发展来看,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而要真正高效迅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则在初中毕业时就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规划。用军事术语来讲,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只是战术性的策略,而初中毕业后的谋划则属于战略策略。如果没有成功的战略规划,其战术策划再优秀,也是很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正如俗语所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里的一着,就是战略方面的策略。而初中后的人生发展规划,也就是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笔者称其为学业规划。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后面的职业规划。这正是本书探讨的主题。 就产业市场而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早已从计划经济的生产时代到产品推销时代以至到现在的战略营销时代。可对于人才市场的生产者——家庭及学生自身而来讲,多数人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其表现就是:不管怎么样,先让他考上大学再说。认识水平高一点的就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关注一下未来的就业情况,然后在毕业后设法把自己推销出去。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其实,自从2001开始,国家取消了对高考参加者的年龄限制,现实对人才发展规划的最后一个羁绊消失,人才市场的战略营销时代真正到来。本书则明确提出了人才市场的战略营销观念,那就是以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中心,在初中阶段就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使学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奋斗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座标。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编排。第一部分引子,是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的第一章是分析问题。第二部分的二、三、四、五章是解决问题部分。第三部分是学业规划时需要参考的部分资料。依笔者的观点,所学专业对就业的意义要大于所报学校,于是,本书对职业及专业的介绍比较详细,而学校的介绍从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