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立法促进就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0 11:03 解放日报 | |
昨天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传出好消息: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新增就业岗位62.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8万,比上年减少了3.3万;本市还将通过立法促进就业,目前立法草案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市政府法制办按立法程序正在抓紧做好草案的论证修改。 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发现,本市就业工作仍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万人就业项目”门槛高 实施“万人就业项目”是实现今年市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主要抓手,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们发现,截至7月底,在已推出的“万人就业项目”所招录的3.4万名就业人员中,低保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仅占60%。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市人大财经委在11个中心城区对3740名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后形成的《上海市失业人员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050”人员是失业人员的主体,大部分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无任何技术和职称的占73.5%,在就业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万人就业项目有一部分是社会管理类项目,具有一定技能要求,录用“门槛”较高。委员们提出“万人就业项目”必须找准定位,向困难人群降低“门槛”。还有委员提出,政府部门还应对用人单位进行跟踪问效,了解人员培训、日常管理以及岗位稳定等情况。 灰领培训少人问津 一些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本市年初推出的14个享受政府补贴的灰领培训项目少人问津,30多个指定培训机构大多门庭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实习、就业的结合度不高。首先,这些项目门槛偏高,14个项目中9个与IT有关,很多失业人员觉得“可望不可及”;其次嘌敌Ч驮て谟薪洗蟛罹啵嘌岛蟛灰欢芡ü盎伊臁敝耙底矢窦ā?BR> 委员们在调研中还发现,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障碍,出现这些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高校教学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有的学校盲目跟风赶浪头,致使一些专业供大于求;有的偏重于对即将毕业学生的职业包装,而对于市场需求的预测、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项目等研究得不深。 委员们提出,政府部门不能只偏重落实就业指标,还应在教育与就业如何紧密结合等问题上,加强政策研究,为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指导和服务。 违规中介屡屡得手 据委员们调查,全市经工商登记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有1800多家,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的57家和工会组织建立的带有公益性质的职业中介组织以外,其余的中介机构,其运作情况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此外,未经工商登记的非法中介,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拿到钱就走人。 为何这些非法中介能够屡屡得手?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公众对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政府培训项目知晓度不高,加上求职心切,因此容易上当。 大家建议,政府除加大监察力度外,还应给求职者提供便捷的政策、法律咨询服务,让他们求职有门。周文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