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2 15:52 新浪教育 | |
林茵 英国小镇的杂货店里,有意无意中,总能见到一角蜡烛。蜡烛或细长如剑,或圆厚如竹,或方正有棱,或圆滚呈球。幸运的话,还可能找到栩栩如生的向日葵或圣诞树,或者一杯极让人迷惑的透明果冻。嫌白色单调,粉蓝绿紫排到了架前;嫌蜡烛无聊,描上几个神秘的图腾,又是一番风景。 不仅仅是商店里,屋前院后的窗台上,透过夜晚的薄雾,窗台上的烛光明明灭灭。搁到烛台上,重现出古老的辉煌;漂到水盘里,增添了现代的浪漫;甚至仅仅是点缀几颗透明的石子,也透出了一片空灵。 我到过的地方也不少,初见英国的蜡烛,没有美洲印地安商店的震撼,没有马来纪念品店的纷繁,于是并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但不止一次看到窗前的烛光,不止一次收到蜡烛作为礼物,到最后连我自己也喜欢在日落后点上一柄蜡烛,这小小的神奇造物便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啊,为什么偏偏是英国,如此偏爱蜡烛,甚至让匆匆过客的我也陷入其间? 历史上常常提及钢铁之城或丝帛之乡,但似乎还没有听说过盛产蜡烛的地方,因而无法考究英国普遍的蜡烛源于何处。也许像蜡烛这样的细屑家常,不足以改天换日,更不值得并入历史吧? 显然,在电力普及的现代,蜡烛几乎失去了它原本照明的用处,成为了纯粹的装饰品。但是这细小的蜡烛,作为非必需品,竟然能够渗透大家小户、圣殿教堂,竟然能够在种种古老的东西遭受摒弃的时代独存一角,必定有着它独特的的力量。 是英国的守旧精神保存了蜡烛吗?英国人或许还留有历史的芥蒂,或许还扳着严肃的面孔。在世界新潮流的冲击下,他们尽管略显步伐缓慢,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铁路还是旧的,可是在铁轨上奔跑的列车,开门仅仅需要轻轻按一个开关;信仰还是旧的,但教堂却能够造得像个蓝色调的现代音乐厅。为什么一根古老的烛头,会胜过许许多多的现代艺术品,独占雨后窗前? 也许仅仅盯着英国,并不能够解开这个迷。我尝试把点燃的蜡烛放到其他地方,一个答案便轻轻浮现。 蜡烛的光,在炎热的东南亚,如同火上浇油,只能带来烦躁;在阳光的加洲,如同白天的星星,近乎火一样疯狂的文化冲刷掉了蜡烛淡淡的光;在凛冽的东北,名副其实的风中残烛,烛火过于柔弱;在繁忙的城市深圳,流光溢彩的天空,难得有蜡烛缓缓燃烧的清闲。只有在这里,这个常常被云雾覆盖的灰色国度,这片久久被雨雹侵袭的潮湿冻土,这个严谨而深沉的民族,把蜡烛的光长长存续。蜡烛不再是照亮空间的工具,而是驱散云雨灰色压抑的妙方。蜡烛走过了它在读书人案前的时光,在迷茫的现代人的窗前继续发放光彩。 古老的蜡烛,在杂货店里,静静等待寻找无声慰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