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香港不应仅仅引进内地尖子学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7 10:49 南方都市报 | |
香港特别行政区近日提出一套“输入儿童”的构想,冀望借此舒缓因为低出生率而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旦这一方案得以运行,广东的学童将是重点吸纳的对象。这种通过直接引进年轻人口来矫正本地生息循环的考虑与做法,事实上已经越来越成为移民地区的共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之处是如此,日本、新加坡等地窄人稠之处亦如是。香港地区近十年来持续从内地吸收各方面的出色人才,使之或者以殷实的资产,或者以出类拔萃的专才,为特区的经济活动力与文化创造力注入新血。而此番提出放开中、小学, 真正值得讨论,或者说需要更进一步谋划的是,在这一轮也许涉及内地学童人生际遇转折的互动中,是否有更多值得考虑与关照的社会价值应当被兼顾。显而易见,香港回归之后,着眼于内地的人口引进,目的明确而价值单一,往往依本地的诉求敲定标准——财产的额度、才干的力度,莫不如是,这次提出“尖子学童”的概念,同样如此。这样的局面,使得香港作为中国的辖区与繁华的大都市,却只是单纯地向内地“挑剔性索取人口”,而无京沪穗等内地都市那般责任对等——在吸纳全国人才的同时也承担提供大量低层次劳工就业的机会。 当然,香港是特别行政区,自然有其特殊性;对于成年人口的输入,也自有其相互自主选择的合理性。但这一次拟输入“尖子学童”,并以儿童带家长来港的计划,如果无所侧重,则难免会令人生出些许“自私自利”、“与内地争夺优质人口资源”的指责。 人口移民专家汤姆·肯特在指导加拿大政府制定移民政策时曾经表述:人口引进,尤其是针对孩童的吸纳与接收,不仅要考虑如何帮助自己,更需要考虑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肯特建议加拿大政府侧重选择那些家园毁灭、亲人离散的小孤儿。而长期以来,加拿大政府也恰恰是踊跃地接收了来自科索沃、卢旺达和越南的大量难民,为数不少的加拿大国民还自发地前往贫穷战乱的国家与地区寻找孤儿收养。加拿大无疑也是一个需要引进年轻人口缓解老龄社会危机的地方,但按照肯特的解释,“我们希望解决方案同时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 香港面向内地的人口引进,尤其是“尖子学童”的输入,其实是被期待在这个方向上能够多有作为的。无需讳言,香港特区的社会状况、经济水准、教育质量、国际化程度,在中国依然屈指可数,对于绝大部分内地学童家庭来说,获得一个在香港就读定居的机会,当然会令人生质量上升而命运改观。而对于中国内地而言,教育问题也依然是一个并未获得皆大欢喜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这样的教育机会,同样的财政支出,如果能够落在内地教育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寒家庭,于受惠个体、于社会整体,才最能显出雪中送炭的价值感与责任心。内地中小学教育环境不善的地区,远未消绝,贫寒困窘而送读艰难的家庭,也时时触目惊心,因此即便是要考虑水土相近、言语相通,而划定广东为重点,香港特区也不妨将眼光投向粤西、粤北等经济落后地区——那里经济虽然落后,但聪慧的学童想必一样可以满足港府提升人口素质、化解老龄社会危机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