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经费投入不足挡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8 11:50 中国青年报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建议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在贫困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崔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今天就《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情况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报告时说,从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国义务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仍不平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义务 今年4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对该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成为检查重点。 执法检查报告表明,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国家规定学生缴纳的杂费应全额用于公用经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财政预算内基本没有安排公用经费,连杂费收入也常被挪用于发放教师津贴、补贴和改造危房、偿还债务等,导致一些农村中小学无法正常运转。检查中有的校长反映,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只有几元钱,不够买粉笔和缴水电费。 ———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存在资金缺口,且没有稳定来源。要解决危房改造问题,资金缺口很大。检查组看到,有的乡中学破旧的危房用三根柱子顶着,仍在继续使用,师生安全受到威胁。 ———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基本上确保了中小学教师国家规定的标准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但仍存在拖欠教师津贴、补贴的现象。 ———“普九”欠债严重,成为县、乡政府和学校的沉重负担。这些负债中有70%左右是因新建校舍和“普九”达标形成的,负债形式主要是银行贷款、施工队垫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其中拖欠施工队垫款较为普遍。欠款问题已经影响到这些学校的正常运转,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债主封校门、校长被打等现象。 路甬祥说,造成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入机制不规范。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前支撑农村教育的两大经费来源———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被停止,结束了农村教育多年来“集资建校、收费办学”,靠向农民要钱来维持学校运转的历史。由于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弥补,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很大,并且一些地方对义务教育的支持不够,还有些地方用有限的经费搞不切实际的“教育形象工程”。 针对《义务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建议强化政府职责,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义务教育法》修订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检查组建议这个法律的修订核心是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规范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与投入职责;建议国家首先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议立法明确外来人口流入地政府的职责,确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且,建议法律中明确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年度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制度,以加强人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职权。此外,还要对审计监督、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作出更明确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