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三年改两年高歌猛进 会否降低硕士含金量(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9 10:50 南方日报 | |
【议论纷纷】部分高校降低教学要求? 事实上,两年制硕士的“含金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制缩短会否进一步降低硕士的‘含金量’?”“会不会制约学生的 据一些高校硕士生导师反映,两年制硕士生与三年制硕士生最大差别,仅仅在于学分的减少,课程的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等基本没变,部分高校甚至降低了原来的要求,取消了“大硕”的“发表一定数量论文”这一“质量关卡”。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部分持着“学术是研究生的生命线”的大学老师由此担忧:照此下去,会否导致“小硕”理论不深,技能也不足,只是“大五”或“大六”生,丢掉研究生的“研究”名分。 教育专家指出,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尽管与学习年限无必然联系,但根据专业特色科学设置课程、规范考核标准、优化培养过程,已显紧迫、必要。目前看来显然是滞后了。据了解,部分高校已迈开试行的步子。今秋试行弹性学制(2-3年)的南京大学,为确保教学质量,两年制硕士生的课程体系乃至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都必须经过专业学术委员会论证确定,教师不能任意选择教学方式,该校还将通过专门教学督察委员会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估。调整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小硕”的课程也细分为三个类别,其中方向课和选修课就占了近一半。 个别社会人士还表达了这样的忧虑:两年制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无可厚非,但对于一所将大部分专业都改为两年制的大学来说,单一地输送这类人才是否可行?另外,“小硕”中不乏选择了应用型学科但有志于走学术研究路子的学生,“一刀切”很可能会扼杀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对此,马秋枫教授认为,培养目标的调整不应该采用一套模式,在一个专业里同样如此。高校可以按专业类别区别对待,实行分类培养教育,提供不同要求的多种教育形式,让学术型和应用型的研究生各得其所,实现个性化发展。 “大学学制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两年制硕士的推行是必然趋势,关键是配套的改革措施要跟上,并革新硕士培养模式,否则学制时间长短只停留在数字的增减层面。”马秋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