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考试课堂参考书 > 正文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4 11:00  新浪教育

  【考试大纲】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的构成。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 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3.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三、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1.时代主题的转换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全面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

  五、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六、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2.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历史教训。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七、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独联体成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基本完成。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俄罗斯经济、政治的转型。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本章在应试中的常考题型】

  第一章是课程体系调整后特别强调的内容,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它系统地介绍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个依据,后面各章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展开、具体化和新发展。因此,本章地位重要。

  第二章是学习本课程的一个纲,它介绍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与特点。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国际社会而存在。掌握了本章就能更好地把握战后各大力量相互关系的发展及各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整变化,形成对战后世界一个总体的正确的基本的认识。

  第三章中这是两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两个重大理论问题,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艰巨任务,又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马列主义、每学期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这两个问题极为重要,而这两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则需经过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尖锐复杂斗争才能够实现,忽视这两大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错误的,认为短期内就能够实现也是有害的。本章历年考试涉及不多,但如前所述,这是两个现实性、理论性都很强的问题,尤其是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也是两个很重大的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

  第四章在这门课程中是很重要的五音,怎样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大问题,需要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从具体内容来讲,它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力量,在国际舞台上都有各自的特殊的地位;从教学的角度讲,分量很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大家都很关注,和时事有密切的关系;从世界全局来看,每一方力量的影响虽有不同,但均不可忽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关系也很密切。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既是盟友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我们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历年来考试中本章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五章集中讲授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类国家占世界现有国家的3/4左右,人口也是3/4左右。以前讲“第三世界的白眉赤眼是当代世界的头等大事”。冷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类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对它们的地位作用有不同的评价,有的甚至完全否认这类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正因为如此,正确评价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是这门课程中全面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章,既有对官僚主义国家产生、发展和历史演进的系统了解,也有对官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正确认识,既有对官僚主义国家在20世纪对人类进步的贡献的介绍,也有对苏东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失败质变的原因和教训的总结,这些都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特别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信念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求得正确的认识。前苏联问题以前考题中有所涉及,对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们应该从理论的高度来总结其经验教训。

  第七章是2004年大纲新增加的内容,体现了教研考试与“两课”全面接轨的精神。从逻辑上看,本章是上一章的继续,讲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后的状况。在当今国际舞台上,这些国家的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形势,对世界格局的形成,都有重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这些国家的过去与我们有相似之处,目前又面对经济转轨等类似的任务,因而借鉴其经验教训有现实的意义。

  第八章是本课程集中讲中国问题的一章,主要包括中国的综合国力、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作用,尤其是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等,这既有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的问题,也有正确认识世界的问题,还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是十分重要的一章。历年考试都有涉及,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尤其应该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和如何正确分析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的五门课,其风格是有差异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最强,有许多费解的原理,所以,掌握它们的对策就是“搞懂”,即在理解上下功夫。倘若没有理解,其他皆无从谈起。相比之下,其他三门课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理论性则相对弱一些,理解方面的难度不大,所以,掌握它们应多在“搞懂”上做文章,即删繁就简,将内容简化、记住,尽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内容比较具体、实在、容易看懂,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但要把它学好,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也殊非易事。概括而言,这门课有三大特点:其一,多,即内容多。从时间上,看跨度比较大——自二战以来,有半个多世纪;从空间上着眼,范围比较广——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领域,如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二,散,即结构比较松散。大到整本书的章节安排,小到章节内部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都属于版块型结构,相互之间的逻辑关联不是很清晰、严密、紧凑,显得比较随意。其三,乱,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表述和解释。这门课本身是一门新课,并且所面对的问题不少都是新的问题,而它的作者主要是学者而不是政治家,所以,它的不少观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上述三个特点除了表明学习这门课需要下功夫外,也揭示了三个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提炼,即重点掌握那些骨架性的内容。比如,在历史资料方面,掌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史实,其他的作一般了解即可;又如,在论述性的内容文献,重点掌握论点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论据,对具体的数字、材料有个大体印象即可。其二,联系,即在不同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建议同学们采用画图表的方法,将每部分内容整理、梳理起来,界定好每个问题的地位并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有些内容在不同的章节都出现,要将它们贯通起来。其三,存同去异,即凡是各种教材说法相同的地方,要重点掌握;而说法不同的地方,则了解一下即可。

  分析题主要是考能力,具体而言,这种能力包括概括和演绎两方面。所谓概括,就是读一段材料之后,能够归结出它讲的是什么问题;所谓演绎,则是将某个论点展开并加以论述。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面对那些论述型的内容。同学们要在理解上下一些功夫。

  本门课程从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一共八章。前三章是总论,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中,第一章是讲经济问题;第二章是讲政治问题;第三章是讲时代主题和国际秩序。后五章是,按照社会制度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及由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演变后形成的独联体成员国和东欧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分别介绍它们的情况。由于是中国人写的书,所以将中国单列,最后讨论一下。从历年命题的情况来看,在总共八章内容中,前四章是考查的重点。

  【专家点评】

  与2004年《大纲》相比,2005年《大纲》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修订并不大。具体说,这次《大纲》的修订,增加了3个考点;删掉了3个考点;修改了8个考点。

  新增知识点:“世界经济的构成”,“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和“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修改的知识点:将“世界经济及其行为主体”修改为“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将“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修改为“世界经济的构成”;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修改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修改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修改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既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修改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20世纪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修改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将“经济转轨及其巨大代价”“政治转型过程及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确立”修改为“俄罗斯经济、政治的转型”。

  删掉的知识点:“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普京政府致力于振兴经济、加强中央权力和提升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

  总体上说,这次修订属于微调,尤其是删掉、修改的考点,大都属于知识性或技术性修改,使得《大纲》的内容更加完整,其表述更加科学。

  从以往出题的经验来看,每年新增考点往往会成为出题的热点;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新增知识点都是命题的重点。一般而言,那些具有较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新增知识点,往往是当年命题的重点。由此观之,今年新增的三个考点,“世界经济的构成”属于知识性的,考生一般了解即可;而“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和“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两个考点,既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后者,它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余年后,为了反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谬论、消解世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担忧而提出的,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十分重大,考生对此应该高度重视。

  【大纲解读】

  第一章第一节添加新的知识点为“世界经济的构成”: 就客观而言,世界经济主要包括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世界市场是指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地进行交换的场所、关系和机制。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从广度看,它经历了国内市场、区域性国际市场等阶段;就深度而言,它从主要进行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到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诸如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当前,世界市场已经成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成为世界经济的基础平台。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它是各国发生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由来已历史久远。当今的国际贸易,交换的物品更加丰富,交易的方式更加灵活,流通的渠道更加多样。

  国际金融是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周转和运动,它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商品交换是国际金融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际投资一般是指某国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以资本增值或其他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进行的超出本国疆界的投资。它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即购买外国的股票和证券;通常投资者对企业不拥有实际的控制力。直接投资是对外国经济实体的购买和控制;它主要有直接创办新企业和通过购买股票达到控制企业的效果等形式。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直接投资,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便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行为。当前,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是借助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等形式进行的。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缓和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第三节添加的新知识点为“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谓“全球性”,首先是指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普遍的,不是某个或某些国家所独有;其次是指这些问题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最后,是指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球的协调与合作。

  人口问题首先表现为人口的持续膨胀。1927年时,世界人口只有20亿,到1987年即突破了50亿,1999年达到60亿。根据现在的出生率预测,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20~140亿!人口膨胀已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人口问题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7%,即为人口结构老龄化。1998年,在全世界59亿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为5.78亿,占总人口的9.8%。据预测,在之后的20年中,世界老龄人口的年递增速度为2.5%,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人口的老龄化,将造成国家革新能力的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2.3%,而人口却增长了10%。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再发生粮荒,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目前世界上处于饥饿状态和营养不良的人数至少8亿人。

  目前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的能源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根据统计,在1995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石油所占的比例为39.7%,煤炭为30%,天然气为20%。按照现在的消费量和已知的储藏量,石油可维持20年,煤炭可维持111年,天然气可维持22年。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走高能耗的发展道路,人类注定没有前途。

  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显示,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占全球总人口40%的居民面临淡水资源的危机;发展中国家中有10亿人喝不上清洁水,并且这种趋势在可见的未来还将日益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困扰和阻碍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具体表现为:全球温度升高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蔓延、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未经处理的生产和生活垃圾以及农药和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等日趋严重。所有这些,正在动摇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污染导致一些宝贵的资源被白白耗费或无法利用;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提升而淹没田地和城市;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辐射增加,人类受到伤害;而土地的蜕化和沙化,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加剧了粮食的匮乏。自1972年罗马俱乐部推出了《增长的极限》以来,国际社会对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展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如《斯德哥尔摩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即《京都议定书》等协议。这些对问题的缓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国利益的分歧和观点的差异,国际社会联合一致以保护环境的努力依然步履艰难。

  第八章第三节添加的新知识点为“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他指出:“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五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四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三位。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逐步确立。近两年,中国对外贸易量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金额在增加。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五贸易大国;2003年突破8000亿美元(8512亿美元),超过法国而成为世界第四贸易大国,预计2004年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巨大潜在市场的优势正在显现,2003年一举超过法国、英国与日本,由世界第六贸易进口大国上升为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已是钢铁、水泥、手机等至少100种产品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不断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特别是中国“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升空与回收,标志着中国科技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被认为是“不仅提升了国家尊严,也代表中国政府决心将全球工厂转变为主要科技动力”。同时,中国在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重大突破,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在世界高科技产业领域中的地位。

  据2002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对“大中华经济圈”的研究,1998年到2001年,“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6.9%上升到9.6%,已超过日本;预计到2007年,该比率将达到13.7%,届时,“大中华经济圈”的进出口总值将达2万亿美元,是日本的1倍,达到美国的三分3/2,因此,“大中华经济圈”是“未来经济超强”。世界银行研究估计,未来五年(到2007年), “大中华经济圈”将拥有国内生产总值13万亿美元,从而取代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

  纵观近百年来世界强国的兴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通过战争、掠夺、强权等罪恶行径去损害别国的利益而获得自己的发展。从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到今天的美国,几乎都有着类似的历史记录。与它们不同,中国是靠着自己的改革与建设,在国际和平环境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走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平等发展”与不称霸的对外政策,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牺牲它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希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所以,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具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张,正在成为全球外贸扩张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银行信用分析家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5年至2002年主要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中国的贡献率达25%,超过美国的20%。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有美国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北美经济中心,有欧盟为载体的欧洲经济中心,相比之下,今天的亚洲尚不足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中国的崛起及“10+1”、“10+3”等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与发展,将促进整个亚洲的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推动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格局转换的新时期。在当今世界,单极势力与多极势力激烈角逐。美国凭借其明显超过其他国家的实力,试图建立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中国是霸权主义的反对者、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提倡者和多极格局的促进者,所以,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将有利于世界的均衡与稳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与发展一个都没有完全解决。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所以,中国的强大,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中国的和平崛起还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大与整体力量的崛起,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与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也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自己的发展。

  国际旧秩序是妨碍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拼命维护这一不合理的制度,严重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推动力量;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加快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进程。

  在本世纪头20年,中国面临了三大机遇:地缘政治环境机遇、新科技革命机遇和经济全球化机遇。只要我们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成为现实,中国一定会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是: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链条的重要一环。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国崛起的手段是和平的,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 分类信息 投资赚钱的秘密武器!攻克面瘫,遗尿症!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高血压人要“解放”! ·治疗皮肤癣的最新成果 ·治愈股骨头坏死新突破 ·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
·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好生意,一月收回投资!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光
·8800元投资!88万年利 ·小项目玩赚大市场 ·幼教新模式火爆全球 ·权威治皮肤顽疾白斑症
·让人人都有性感的家 ·投资几千元快活做老板 ·治疗肾病尿毒症新突破 ·当糖尿病患者“绝望时”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