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小学奥数热:孩子各有天分何必硬攻弱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0: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本报记者 王倩 在成千上万被送进奥数班的孩子当中,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喜欢并跟得上奥数思维,这是值得打上一大串问号的!可怕的是,奥数让太多的孩子过早地成为“失败者”。 反复失败伤害儿童自尊心 10岁女孩区晴在市奥校考试结束后哭了,因为她估计自己只能考30分,这和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每次奥数考试的成绩差不多,她非常沮丧,特别是看到“陪读”三年的妈妈也流泪时,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中国社会调查所研究员何华彪指出,强迫数理逻辑智能不强的孩子学奥数,会破坏他们正常的思维,导致心理问题。何华彪近年来专门从事儿童学习和问题青少年矫治教育的研究,他发现问题青少年大多存在偏激、钻牛角尖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源于不断的心理暗示,比如“你不行”、“你应该可以做好的”、“你不这样将来怎么办”,这些看似合理的暗示却给青少年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年级的陈昭庆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今天又攻了一天奥数,好累啊……四道题我只会做一道,唉!这样日复一日,人生多少烦恼!”陈妈妈以为儿子的日记只是小孩子的夸张。孩子心里的苦,其实许多父母并不理解。何华彪指出,反复的失败会伤害儿童自尊心,继而产生自卑心理。 获奖比率只有约千分之四 令专家们担心的是,像上述这样的孩子在各种奥数班里并非少数。在一所全市招生的奥数学校一个班里,记者看到每次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一两个孩子,一问,原来每堂课都如此。看到自己的孩子总答不出问题,挤在教室后面“陪读”的父母们又急又羞。一位母亲忍不住去问那几个发言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能答出问题? 一个男孩狡黠地一笑:“我请家教提前做过。”据了解,许多学生在奥数课堂上听不明白,回家只好另请家教,学生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广州市奥校校长杨健辉告诉记者,奥数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功能重在开拓思维和选拔人才,奥数竞赛获奖的比率通常只有千分之四。然而,即使是这样低的获奖率,也没有阻截住报名读奥数的学生和家长,更没有控制住教育部门或机构争先恐后的开班风潮!这实在是耐人寻味的现象。 在奥数课堂里,常能看到打瞌睡、发呆、涂鸦的学生。原本抱着“即便得不了奖学学也没坏处”的心理逼孩子学奥数的一位母亲,在“陪读”两年之后终于失去耐心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用方程式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让用方程式?为什么将来上了初中自然会学到的知识一定逼着小学生提前硬啃?”而另一位大学毕业的父亲40分钟也做不出小学三年级奥数的一道题,最终不再强迫儿子进奥数班。 然而更多的家长仍然抱着一线希望,风雨无阻地陪伴着孩子,茫然苦闷地挣扎在奥数的路上。有人说,99%的孩子学奥数只是为能拿奖的尖子生做“陪读”。这话也许说得尖刻,但对于绝大多数无法获奖的学生来说,这却是事实。 强迫孩子放弃强项真愚蠢 事实上,在校园里,许多学生连基本课程的数学都难以学好,就更不要说奥数了。对此,何华彪解释,儿童的多元智能结构中先天地表现为不同方面突出,只有30%-40%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相对突出,而适合学奥数的又只是这一少部分人中的更少部分。其他孩子会在语言、文艺、运动智能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之间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强项而硬攻弱项,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原本旨在挖掘天才、培养兴趣的奥数竟然培养出那么多憎恨奥数、憎恨数学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导向难道还不值得反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