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花瓶式的自杀学硕士并不是救世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6:31 信息时报 | |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透露:近一两年内自杀学硕士将在中国出现。日前,澳大利亚某大学已与该中心签订协议,合作培养自杀学专业的硕士,以应对“每年有28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的棘手问题。 时下在某些“问题行业”中似乎流行着一种“硕士崇拜症”,就是把本领域问题的“难解”归咎于“本行业现有的学问层次”太低,如果跟国际接轨,把这门学问提升到“硕 可残酷的事实显示,“硕士崇拜症”的蛋壳中横空出世的硕士们从来没有“扶大厦于将倾”过,笑柄倒是留下了一堆。说相声不行了,好,培养相声学的硕士,冯巩第一个拿到了这个学位,可相声好起来了吗?没有,似乎越来越衰越来越低俗了;说足球不行,好,引进留洋的足球硕士,吴金贵之辈执教鞭了,可中国足球牛起来没有?没有,越来越臭不可闻了——还有民俗学、周易学、篮球学等等,都走过这条路。 毋庸讳言,硕士不是救世主,病急乱投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确实,自杀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都很严重。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相关数量的专业研究者。可研究浮躁不行,应该从基础做起的。可看看我们的情况,没有自杀学本科专业,没有自杀学研究传统,没有扎实的中国自杀现状的调查数据——在这个基础个直接空降几个孤零零的“硕士”,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再者,从中国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更需要的是社会行动意义上的“自杀干预”——社会并不缺少防预自杀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当一个人走在自杀边缘的时候,向他传授这些知识的人,即缺乏自杀救助义工。政府与其培养花瓶式的“自杀硕士”,不如多培养义工。 据南京媒体报道,一个叫陈思的自杀救助义工,常扛着自制的标语牌到有“自杀圣地”的长江大桥上去劝阻自杀者,仅仅在最初的20天里,他就把11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样的义工要比什么“自杀学硕士”务实百倍。(文/曹林 媒体评论员) (编辑:漠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