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题库》 > 正文

第六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9 01:09  新浪教育

  


  

  第六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作用

  所谓言语理解与表达,指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许多种途径,其中言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言语活
动是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符号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

  言语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在言语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言语的理解有不同的水平。词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是借助于词来表达的。言语的理解必须以正确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因此,对单词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若不理解就谈不上言语的理解。但是,对各个单词的理解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由个别单词所构成的短语和句子。短语或句子不是个别单词的简单堆砌,它在言语交际中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而被使用着。句子的情况更为复杂。它不仅有一定的语法关系,语法关系不同,语义也不同;而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较高水平。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对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图的理解。与前两级水平相比,听出言外之意,难度要大得多。绝大多数时候,这种理解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言语能力,还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甚至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言语的表达是由思想到说话或写作的过程。不论是口头言语的表达,还是书面文字的组织,都反映了一个人运用某种语言形式来达到其预定的目的和意图的过程。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应试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

  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它要求应试者正确理解字词、语句、段落、全文的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应试者必须有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才能在测验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近年来测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共有四种题型,分别是: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应试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

  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应试者在强化训练和正式考试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形式和考查题型。根据近几年来在该项测验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形式,应试者应当在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中提高其在言语的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只有当应试者在真正获得了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之后,才能在变化多端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就以下四种题型(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适当地分析,并尽可能地为应试者提供丰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 词语表达

  1. 词语替换

  词语替换的目的是考查应试者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即应试者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进行替换。出题方式通常是给定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该句子里比较重要的一个词下画一道横线,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选出一个与句意最为接近的词语来替换画线的词语。

  解答词语替换这种题,首先需要应试者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画线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求准确分析所给词语的含义,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句意的词。

  作为应试者,应清楚做这类题是有一定技巧的。一个原则:用所选定的词语替换画线之词语后,句子的含义基本一致。基本要求: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境。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的考试题目中,词语替换题越来越少,可以预见,未来的题目中也许不会有此类题目。但词语替换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基础,应试者还是应将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提高自己语感与理解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词语替换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考题中画线部分指定的词语,同时能够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语义和不同语义,然后迅速选定一个进行替换。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具体分析一下词语替换的要求与方法。

  (1)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

  A.动人B.和谐

  C.风趣D.可爱

  【解析】句中的“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

  (2)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们又连夜(采访)了几位知情者。

  A.拜访B.寻访

  C.访问D.走访

  【解析】几个选项中都有“访问”的意思,但只有“走访”更符合原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是D。

  (3)领导的心理是想让人(尊重)他,特别是在一些大众场合,领导者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A.崇拜B.敬仰

  C.佩服D.尊敬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崇拜”和“佩服”都不恰当,“敬仰”又有些太夸张,只有“尊敬”和“尊重”的意思最接近。

  其实,在做词语替换题时,关键是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每一个选项的词义。一般来讲,不管同义词还是近义词,四个选项中要么其中3个意思接近,另一个词汇的意义相应突出一些、与原句中的词汇意义接近,而这种题做起来容易一些;要么四个选项各有各的意思,这种选择难度就稍微大一点。这种题型主要是在词义的相互干扰上做文章。只要应试者不被这种词义干扰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去伪存真,识别真相,能够在读懂语句的同时找到较好的第一感觉就行了。如果实在是拿不准的话,不妨把每个选项都逐个放到语句中去,然后用心去念每一个句子,或许就能找到感觉。虽然近年来这种题型很少在考题中出现,但从应试者在言语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的角度来看,还是应当把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基础,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应试的基本技巧。词语替换练习,解答的关键是用你所选定的词语替换原句中画线部分的词语之后,原来句子的意思能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不仅要求原句中的词语与用来替换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即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而且要求两个词语所适用的语言环境也尽量一致。

  2. 选词填空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公务员考试中已较少见到这类题目,但应试者仍然应练习。选词主要是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从所给的几个词中找出一个和所给句子句意符合的词。填入空格的词,必须使句子看起来完整,句意表达清楚。如“我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四个给出的词为A:不知所措;B.不知所云;C.忘乎所以;D.不辨东西。根据句意,选A可使句意完整。应试者应注意,答选词填空这类题目,一定要提高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分析、辨别能力。它采取的是虚空待填的考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要大于词语替换。

  对待选词填空这类题,关键点在于应试者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对常用词的词义、词的用法、词的结构、词的惯用句式应了如指掌。其次,应试者应将每个词和句意环境联系起来,即在句子中分析、理解词义,这样才能对词义把握得更准确一些。第三,应试者应加强自己的语感练习,可通过多读、多写来达到这个目的,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讲的是语感增强后,含义便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同第一种题型相类似,选词填空题也是考查应试者因词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中对不同词汇的辨析能力。只不过因为缺少了句中的参考词汇,难度稍微大了一些。我们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个词只有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确切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一个词汇理解得准确、具体、透彻。因此,对付这种题型的一个关键是应试者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对常用词汇的词义、用法等等都是比较熟悉的;关键之二是应试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语句试图表达的意思,也即应当有比较好的语感才行。解答选词填空,应试者一靠理解句义、词义,二靠语感,三靠尝试,即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将每个词都放在空里尝试一下,默念一番;看哪个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如果一个词放在空里看着别扭、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这种逐一尝试的方法,也可称作排除法。

  在这种题型的训练中,语感的强化主要是靠诵读来获得,也就是把每一个词汇放到句子中去,然后默默地诵读一遍或几遍,直到找到语感为止。这是解题的技巧之一。同样重要的是,对每个词汇的准确理解是准确答题的基本条件。如果连词汇的意义都把握不准,是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因为对词义的正确辨析必须建立在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的理解基础上。当然,在本测验中,出现的词汇都将是一些主要的常用词,而不会出现偏僻的词汇。词汇量的增加与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尤其是语感,必须靠日常的训练和积累。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选词填空这种题的解答思路

  例题1:中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的。

  A.首屈一指B.屈指可数

  C.空前绝后D.史无前例

  【解析】此题的题意指中国古塔各方面在古建筑中都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答案A“首屈一指”可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其他三个答案都与题意不符。

  例题2: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的美景。

  A.美丽B.奇丽

  C.艳丽D.绚丽

  【解析】此题只有选择“奇丽”才能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完整、连贯。虽然美丽、绚丽、艳丽都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或景观,但绚丽是灿烂美丽的意思,艳丽为鲜明美丽的意思,用于此处均不够贴切。若用美丽,则最后一句话就变成“处处有美丽的美景”,更不合适,所以只有“奇丽”最准确。

  例题3:如果你不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得意洋洋的姿态,很容易引起旁人的嫉妒。

  A.故意B.刻意

  C.决意D.有意

  【解析】在所给四个选词中,似乎都可以填空,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A“故意”一词有些牵强,C“决意”并非一个常用词,D“有意”流于口语化,所以权衡的结果,应该用B,“刻意”一词。

  (二) 语句表达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根据近年来出题的实践,最近几年语句表达主要有3种出题方式。

  1. 病句判断

  这种题型通常是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话正确,其他三句都存在着语病,要求应试者找出正确的一句话来。综合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语病有:

  (1) 用词错误

  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用词不当,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弄错对象、风格色彩不协调、搭配不当等。

  例题1: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已经把他改造成一个冷血动物。

  【解析】在此句中,“改造”一词通常指将习惯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人,用在这个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将这个词改成“扭曲”或者“变成”,更符合题意。

  例题2:小王这个人为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但也有粗心马虎的特点。

  【解析】“特点”在形容人时一般是褒义,“热情大方”,“不拘小节”都可以说成是特点,但“粗心马虎”只能说成是缺点。

  例题3:年轻人应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开拓自己的视野。

  【解析】“视野”用“开拓”一词是不合适,如果把“开拓”改为“拓展”、“拓宽”等词更为合适。此病句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题4: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

  【解析】“有种”感情色彩不对,“有种的勇士”可以改为“英勇的战士”

  例题5:千年桐树树型高大,抗虫抗病,但有产量低、质量差等特点。

  【解析】“特点”往往指特殊性,而“产量低、质量差”是缺点,所以“特点”要改为“缺点”。

  例题6: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将会应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解析】“应用”的对象是原理、原则、方法、理论等,对“资源”来说,要用“运用”。

  例题7:太阳和月球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星星也会东升西落。

  【解析】有风格色彩不协调的毛病,“月球”用在书面语中,“星星”口语词。为了做到口语化,“月球”可改为“月亮”。

  例题8:这种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句中的“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例题9:农民起义军割断了北京的交通,扳住了明朝统治者的咽喉。

  【解析】“割断”同“交通”不能配合,可改为“切断”;“扳住”同“咽喉”也无法搭配,“扳住”可改为“卡住”。

  (2)语法方面的错误

  语法方面的错误种类很多,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归类进行列举:

  1) 词性误用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形容词当动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副词当动词用等,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语病。可通过以下例子体会一下词性误用的错误。

  例题1:网球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会喝点水,吃点香蕉,以强壮他们的体能。

  【解析】此句中的“强壮”一词本应是形容词,如“身体变得强壮了”,一般不用作动词,句子中应当找一个能与“体能”搭配的及物动词,因此“补充”最为合适。

  例题2:姐姐生了个孩子,才三个月,总爱冲着人笑,真是惹人可爱。

  【解析】“可爱”只能做形容词,句子中应当使用一个动词,所以改为“喜爱”更为恰当。

  从以上两例看,形容词和动词之间误用的情况很常见,考生应加以注意。

  例题3:他学习别的功课都不开窍,只有学习计算机课程很悟性。

  【解析】“悟性”是名词,这里在“很”后应用动词,可以在“悟性”前面加个动词,变为“很有悟性”。

  例题4:她的这个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

  【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例题5:吃进去的食物足以保证补充由于运动而消耗的能量,并用来发达我们的身体。

  【解析】“发达”是形容词,这里当及物动词了,可以把最后一句改为“并且用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例题6:粘结法有胶带贴补与胶水修补两种,两种都必须先将薄膜表面清洁、干净。

  【解析】“清洁”是形容词和动词的跨类词,在这里当动词用是可以的,但是“干净”只是形容词,就不能当动词用。把“将”改为“使”,“清洁、干净”就都成了形容词,可以合用。

  例题7:我们北部山区蕴藏的这种矿产确实是十分丰富的,但如今都在睡眠着。

  【解析】“睡眠”是名词,不能当动词用,可改成动词“沉睡”。

  例题8:他对别的事不太了解,对学生却很有理解。

  【解析】“理解”是动词,这里当名词用了,可删去“有”。

  2) 代词使用不当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错了代词,一种是代词使用指代不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即使你的上司在工作上有什么失误,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们的上司。

  【解析】在此句话中,出现了代词前后使用不一致的问题,使整个句意前后矛盾,正确的应为“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的上司”,属于错用代词。

  例题2:丽丽一向是个注重仪表的女孩子,可是昨天下午,他却蓬乱着头,满头大汗地冲进了教室。

  【解析】在此句中,“丽丽”是一个女孩子,正确的指代关系词应该是“她”而非“他”,此句犯了指代不清的错误,应将后面的“他”改成“她”。

  例题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话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才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例题4:齐晓霞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他很用功。

  【解析】“齐晓霞”是女生,用“她”不用“他”。

  例题5:几次投篮失败,体育测验不及格,他的心情是什么呢?

  【解析】“什么”是问事物,这里是问情况,可以把“是什么”改为“怎么样”。

  例题6:这些军人,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的情绪却十分乐观。来到我们军校进行军训,谁都会被他那种不怕艰苦的作风所感动。

  【解析】前头用“他们”,后头用“他”,在数目上不统一,“他”也应改成“他们”。这是用错了代词的例子。

  例题7: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人吃人的旧世界。

  【解析】“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例题8:李政委来到七连后,时间不长,就发现这个连队的实际情况与原来自己以为的有利条件有差距。

  【解析】“自己”似乎指“李政委”,又似乎指“这个连队”,也有歧义。

  例题9:《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解析】“编辑部”是一个词,而“他们”不能代替其中的语素“编辑”。“他们”要改为“编辑们”。

  3)介词使用不当在所给题目当中,介词使用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包括用错介词和介词同宾语配合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此句中介词使用错误,即“对……上”有误,属于错用介词,应改为“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起了重大作用。”删掉介词“上”或者也可改为“这篇文章在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例题2:临出发前,局长语重心长地向每一位同志握手。

  【解析】此句中的介词“向”属于用词错误,可以说“向人打招呼”、“向每个人问好”、“向每个人敬礼”,故应将介词“向”改成介词“和”,或者也可以改成“跟”。

  上述两例都属于用错介词的情况,下面再看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

  例题3: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小康的大道上迈进。

  【解析】此句的介词“向”与其后的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在小康的大道上迈进”。将“向”改为介词“在”。这样通顺一些。

  例题4:小明恭恭敬敬地跟俞老师敬了一个礼。

  【解析】“跟”应当是“对”。

  例题5: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

  【解析】“向”应该是“同”。

  例题6:这样写,不仅为人生道路的探索打上了宿命论的印记,而且也给人一种荒谬、神秘的感觉。

  【解析】的“为”应当是“给”,这是用错了介词的例子。

  例题7:现在的中关村,在向现代化的大道上迈进。

  【解析】这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向”不能同“上”配合,可改为“在”或者删去。

  例题8: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配合,可删去“上”。

  4) 连词使用不当这里说的连词,包括关联词语。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请看连词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题1: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并且缺乏实际意义。

  【解析】此句中的连词“并且”,使前、后句意思出现了不连贯的问题,不能准确表达句意,应将这个连词改为“但是”或者“可是”。

  例题2:至于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连词“越”,作为一个连词,“越”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即“越……越……”成对地出现,此句之错误即缺少一个“越”字,应改为“至于越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例题3:只有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解析】该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例题4: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更是错误和有害的。

  【解析】“越”应当成双出现,开头可以改为“至于越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

  例题5: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呵!

  【解析】“不仅仅”要同“而且”相配合。

  5) 句子成分欠缺句子中最容易欠缺的成分是主语和宾语,尤其是主语的欠缺,表现得很隐蔽,难以察觉。现举例说明:

  例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这样的表达,在很多人的言语中和文章中都见过。仔细分析,“使”在句中作谓语,“经过”之后是状语,因此缺少主语。有两种修改方式:删去“经过”,让“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做主语,或删去“使”,让“成绩”做主语。

  例题2: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

  【解析】这样的一个句子,有明显的缺陷,即缺少宾语,使句意残缺不全,正确地应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这些困难。”

  例题3:看到农村里还有这么多的人靠卖血来维持生计这种现实情况,使我的内心变得沉重起来。

  【解析】这个句子中,“使”作谓语动词。句子缺少主语,使句子变得不通。有两种改正的方法,一是删去“看到”,让“现实情况”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一是删去“使”,让“我的内心”作为句子的主语。

  例题4: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解析】“使”作谓语动词,缺少主语。可删“经过”,也可删“使”

  例题5: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视片,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

  【解析】可删“看了”,也可删“使”。

  例题6:剧中周副主席挥毫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时候,利用幻灯打出了气势磅礴的十六个大字。

  【解析】“利用”之前也少主语,似乎是“周副主席”在利用幻灯,实际上不是。可在“利用”之前加上“剧组人员”作主语。

  例题7:人民没有在恐怖的现实面前一蹶不振,而是要战胜。

  【解析】没说“战胜”谁,缺少宾语,作者应当把宾语加上去。

  例题8:听了张海迪同志讲述她身残志不残,努力学好各种知识,治好了许多病人,我们很受教育。

  【解析】谓语“听了”,宾语应是“张海迪……病人的事迹”,这句宾语不完整。

  例题9: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人民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

  【解析】宾语不完整,句末要加上“的情形”。

  6) 搭配不当词与词之间搭配不当是常见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一种是动词与宾语搭配欠妥,造成句子意义有误。搭配不当最容易出现的是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一个人如果保养好的话,他的寿命能活到一百二十岁。

  【解析】此句中的后半句的主语“寿命”与句中谓语“活”并不是正确的搭配,正确的应为:一是删去“的寿命”,让“他”作主语;一是将谓语“能活到”改为“有”,这样主、谓语就搭配得当了。

  例题2:看完这篇描写农村悲惨状况的报告文学,我的心灵不能平静。

  【解析】此句的后半句“我的心灵”与后边的“平静”一词属错误搭配,正确的应为“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搭配不当很多都是因为措词而造成。

  例题3: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到国外旅行的人数越来越增大了。

  【解析】“越来越”后面应当搭配一个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所以,最恰当的表达是把“增大”改为“多”。这个病句同时也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

  例题4: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伸长1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解析】后一句主语是“它的寿命”,谓语是“能活九至十年”,寿命只能论多长,谈不到“活”,所以主谓语搭配不当。可删去“的寿命”,让“它”做主语;也可以把“能活”改为“有”,让“有九至十年”做谓语.

  例题5:就这样,知识补上了不少,也提高了不少。

  【解析】主语是“知识”,同后边的“提高了不少”不能搭配,因为知识是谈不到提高的。“提高”可改为“增加”。

  例题6:一些做题的学生,他们解题的能力往往生搬硬套。

  【解析】主语“他们解题的能力”只能论强弱高低,同谓语“往往生搬硬套”不能搭配,可删“的能力”。

  例题7:养鸭三载,王双贵已经积蓄了一些养鸭的经验。

  【解析】“积蓄”,一般当名词用。作动词时,对象是“钱财、物品”之类,因此它同宾语“一些养鸭的经验”无法配合。“积蓄”可改为“积累”

  例题8:义和团的斗争打破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企图。

  【解析】“打破”同“企图”也不搭配,可以把“打破”改为“粉碎”,也可以把“企图”改为“美梦”。

  例题9: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挑起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伟大事业,战胜一切困难。

  【解析】“挑起”同“建设……事业”不搭配,“事业”后头应加上“的重担”。

  例题10:在夜里昏暗的条件下,猫的瞳孔可以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解析】这是定语和中心词配合不当,“昏暗”不能修饰“条件”,应当是“在夜里光线昏暗的条件下”。

  例题11:这一看似可笑的举动,包含着她心中的多少痛苦、孤寂和辛酸。

  【解析】定语“多少”可以修饰“痛苦”和“辛酸”,但是不可以修饰“孤寂”,可以把“多少”删去。

  7)句子次序颠倒句子次序颠倒分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语词的次序不正确,另一个是句子间的次序不对。

  请看以下例子:

  例题1:虽然她只有七岁,但是对于父亲的死,她格外显得冷静。

  【解析】此句中的“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用来修饰形容词,因此,应把“格外”和“显得”之间次序颠倒,变成“她显得格外冷静。”

  例题2:公安战士毫不费力地按照线人的指引找到了被绑架的小女孩。

  【解析】此句之问题也在于词序不对,“毫不费力地”作为副词应置于动词“找到”之前,因为“毫不费力地”是用来修饰“找到”,而不是修饰“按照”。

  例题3:老张进了村子,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村子里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

  【解析】此句之病在于句子顺序安排不合理,第一句与第二句应交换位置,改为“老张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走进村子,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

  例题4:花木兰在困难面前格外显得坚强。

  【解析】“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放在形容词“坚强”前头,说成“显得格外坚强”。

  例题5:经过文人删改过的民歌,有些可以从遗诗中找到,至今被删后而无法在遗诗中找到的民歌,还不知道有多少。

  【解析】“至今”要移到“而”后头。

  例题6: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枪猎手。

  【解析】“顺利地”应移到“找到”之前。

  例题7:有的猴类比较聪明,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会用过去的方法试探着去做。

  【解析】“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应当交换位置。

  例题8:我们进山以后,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走山路十分不习惯。

  【解析】“因为”一句要放在最前边,“我们进山之后”要同它交换位置。

  8) 杂混所谓杂混即将两种格式混淆起来。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病句,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其中一个格式。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这栋建筑有三十层组成。

  【解析】这个句子的问题出在将“有三十层”和“由三十层组成”两个格式杂混起来,因此,即可以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栋建筑由三十层组成”。

  例题2: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老张的体重比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

  【解析】这是在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病句。此句之病在于将两个格式“与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与“比四年前减少了20斤”相混杂,把原句可以改成两个格式中的任意一种,但后一种格式更为简练。

  例题3:太阳是一种炽热的气体大火球,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组成。

  【解析】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由3层组成”。

  例题4:我们厂年产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

  【解析】两种格式是“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和“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3倍”。

  例题5:鲁迅的《祝福》通过一个身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这个典型,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解析】两种格式是“一个身受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的祥林嫂”和“一个在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

  例题6: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解析】两种格式是“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和“他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3) 修辞错误

  言语表达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句子生动、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因此,正确地使用修辞手法,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能力。修辞方面的错误,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比喻不当句子使用的比喻不贴切、不恰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小王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他经常对同事们讲,要像发疯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

  【解析】热爱事业属于理智的行动,而喻体“发疯”常指人丧失理智、不能正常做事,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例题2:我们要像驴子一样勤恳地工作。

  【解析】此句中的喻体“驴子”,通常情况下都含有贬义的色彩,将人比喻为“驴子”,隐含了人蠢的意思,所以比喻不恰当,应将“驴子”改为“老黄牛”。

  例题3:这几天,王书记忙得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

  【解析】王书记之工作忙,并不能用“陀螺”这样的喻体,因陀螺是在被抽打的情况下旋转,用在这儿,显然不够恰当

  例题4: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巨大扇面。

  【解析】本体是“烟幕”,要形容它怎样黑,应当用形容黑的喻体,可是这儿的喻体讲的是形状,这个比喻就不恰当了。

  2)重复多余这里的“重复”是指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词语,为使句子简练,就应删掉多余而又重复的词语。但句中的反复修辞方法不属于多余重复的情况,对此应认真分析。

  请看以下例题:

  例题1:我们十分、十分地热爱伟大的祖国!

  【解析】此句中连用了两个“十分”,并不属于重复多余,而是一种表达充沛感情的、一种必要的修辞方法。

  例题2:面对洪水,吴镇人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团结。

  【解析】此句中的“从未有过”和“空前”就属于多余的重复,可删去其一,使句子表达更加简洁、有力。

  例题3:只有不断的努力,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的顶点。

  【解析】此句中的“最高的”和“顶点”两个词即意义重复,可改为“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峰”。

  例题4:海水不断地掀起了前仆后继的巨浪,看得人们心惊肉跳。

  【解析】此句中的“不断”和“前仆后继”属于重复,可删去其一,改为“海水不断地掀起巨浪”。

  例题5: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了大量活生生的作品。

  【解析】此句中“进行”一词属于多余,可删去,改为“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写生”。

  例题6:电影院是影片制作的归宿,影片要在这里同观众见面。

  【解析】“制作”多余,不用也完全可以。

  3)过简该写的不写,过分简略,也会造成病句。过分简略句子必要成分,使句子出现意思不完整,造成了病句。

  请看下列例题:

  例题1:五中教师座谈会,教师们提了许多条意见。

  【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逗号前后两句话不能有效地衔接,应将第一句话加上必要的成分,改为“在五中教师座谈会上”,这样才能前后连贯起来。

  例题2: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做好这个工作。

  【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造成句意不完整,应该在句末加上一个“的”字,这样与前边的“是”协调一致。

  例题3:他没有意识到,仍然一意孤行。

  【解析】此句之问题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使句意不完整。“意识到”后缺少宾语,应改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例题4:万物的生长,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

  【解析】“万物的生长”同后头没什么联系,前后脱节,把逗号改为“使”,就没这毛病了,可见这里少写了一个字。

  例题5:北京大学教师座谈会,两小时之内老师们就提了几十条意见。

  【解析】逗号前后不连贯,前头改为“在北京大学老师座谈会上”,加上点儿词语,前后就连贯了。

  例题6:如果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搞好“四化”建设,不可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强国。

  【解析】句末缺少一个“的”与“是”相呼应,句子不完整。

  (4)逻辑错误

  因为逻辑问题而出现的病句、错句、问题句,在实践中非常多。此处逻辑方面的病句,仅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病句。常见的逻辑方面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错用概念一般情况下,错用概念表现为错用实词,因为实词通常都能表达概念。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黄河谣》里有不少民歌,它大胆地吸收了民间音调中一些积极的因素。

  【解析】此句中“音调”一词外延太窄,不能表达句意,应将其改为外延大一些的词,诸如“音乐”、“曲调”等。

  例题2:他这个人一向为人忠诚、老实。

  【解析】此句之病在于概念使用不当,其中“忠诚”一词使用不当,应将其改为“诚恳”。

  例题3:写文章时,有些句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

  【解析】说“句子不知该怎么形容”,“句子”的概念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语言使用单位,没有什么必要对语言单位加以形容。需要形容的是“事物”,因而这里用错了概念,应当改用“事物”这个概念。

  例题4:为什么一月正是严寒之时,而七月正是酷热的岁月呢?

  【解析】“岁月”指很长的时间,用在这里指一月,太大了,可改用“月份”。

  2)偷换概念也称暗换概念,暗换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了某一个概念,实际上暗中用了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暗中更换概念。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陕西李自成的起义,均田免粮,英勇抗击明军的围剿。

  【解析】此句中的“起义”这个概念,本是一种行动,不可能有后面的行为,有行为的是人,所以“起义”已经暗换成“起义军”的概念了。

  例题2:陕西省渭南地区农民在夺得今年棉花好收成的基础上,不断掀起采棉、售棉高潮。

  【解析】既然已经夺得了好收成,为什么还要“采棉”呢?这种自相矛盾是更换概念造成的。写“棉花好收成”时,“棉花”这个概念指已经采摘下来的“棉花”,到了写“采棉”时,“棉(花)”指尚未采摘下来的棉花”,写“售棉”时又用了前一个概念。这句后头可以删去“采棉”和顿号。因为既然已经“售棉”了,那棉花就必定采摘下来了。

  3)大小概念并列句中将外延大小不一致的概念并列起来,大概念包含了小概念,有了大概念,小概念就不必要了。请看下列例题:

  例题1:剧团演出了文艺节目、耍狮子、表演轻功等。

  【解析】此句中的“文艺节目”是属概念,而后面的“耍狮子、表演轻功”为种概念,是不能并列的。

  例题2: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妇女、大学生、中学生。

  【解析】此句犯了将大、小概念、交叉概念进行并列的错误,应改为“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女人,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中学生”。

  例题3: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人、好男人。

  【解析】此句将种属概念并列,应改为“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男人”。

  例题4:当时一些中学设在各个工厂、企业、单位里。

  【解析】“单位”包括了“企业”,“企业”又包含了“工厂”,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了。可以略为“设在各个工厂、农场或村子里”。

  4)主词宾词不相应主词宾词不相应这是判断当中的毛病。一般情况下,主语相当于逻辑中的主词,谓语(包括宾语)相当于逻辑中的宾词。一般判断采取“主词十系词十宾词”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词和宾词必须相应,能一起构成一个判断。主词和宾词不相符合,造成病句的出现。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幼儿教育是开发人的智力的最好时期。

  【解析】此句中的主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跟宾语中的“时期”不是一类概念,用系词“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属不当判断,应把主语改为“幼儿教育时期”。

  例题2:壮阔的天安门广场,真正成了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

  【解析】此句中的主词“天安门广场”和宾词“盛大节日”不匹配。应将宾词“盛大节日”改为“欢乐的海洋”。

  例题3:十月的长安街,真正成了无产阶级的盛大节日。

  【解析】主词“十月的长安街”是街道,同宾词中的“节日”也不相应,把“成了”改为“体现了”,勉强可通。

  例题4:免疫是身体的防御系统。

  【解析】主词“免疫”是能力,不是什么系统,主词可改为“免疫系统”,才能同谓词相应,构成一个判断。

  5)逻辑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即违背逻辑规律,语句中常出现前后说法不一,后边否定前边的错误,即自相矛盾。

  请看以下例子:

  例题1:整座大楼漆黑一片,只有小王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解析】此句中“漆黑一片”与句尾的“灯火通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应改为“整座大楼其他的灯已经灭了,只有小王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例题2:他跑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所有的山川河流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解析】此句中的“跑遍”、“所有”与“几乎”属于前后自相矛盾,应将“几乎”删去,以使句意逻辑关系前后一致。

  例题3:运动之后,我们总会感到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解析】此句中“特别”一词与“一些”自相矛盾,可删去“一些”。

  例题4:学校里的人数增加到差不多2 000人以上。

  【解析】“差不多”同“以上”自相矛盾,可依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6)否定不当在表达否定的句子中,应当清楚,一次否定是否定,两次否定为肯定,三次否定又是否定。一般情况下,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进山之前,导游小姐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意外。

  【解析】此句意即“不要发生意外”,但多用了否定词“不”后,反倒成了要发生事故,应删去否定词“不”。

  例题2: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不承认我们国家还很贫穷、落后。

  【解析】此句子中有三个否定词,其结果是表达的否定意思,与句意不合,应将“承认”之前的否定词“不”删去,以符合句意。

  例题3:我们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体队员不高兴呢?

  【解析】此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再加上一个表示否定的反问句,整句的意思变成我们不高兴,这不合原意,可将两个否定词“不”删去一个。

  例题4: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解析】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反问,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就是不高兴,两个“不”要删去一个。

  以上,介绍了可能测验的病句的一些类型,为了让应试者更好地提高诊断病句的能力,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些诊断病句的方法。

  ①语句紧缩法

  查找病句最好的方法是“语句紧缩法”也叫“主干枝叶梳理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把句子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和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如果是一个复合句,除了一个单句一个单句地检查外,还应把单句配合起来,看看整个句子意思是否连贯,是否符合逻辑,关联词使用是否得当等等。

  要做到能识别病句,提高识别病句的能力,就应当具备有关词、短语、单句、复合句等各项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事理知识,汉语表达习惯的知识,文体和语言风格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识别和修改病句。

  ②语感分析法

  在判断是否是病句的过程中,可借助于阅读中培养出的语感,运用直觉来判断是否存在语病。语感分析法也叫“语感审读法”,即在分析过程中,借助阅读中的语感,从感性方面观察语句的毛病在哪里。一般说来,感觉到哪儿别扭,问题也就出在那里。另一种方法是大家都常用的“排除法”,也就是当语句之间各不相同、病句类型无明显暗示、难度较大时,就从感觉问题最多的语句入手,一个一个排除掉,最后剩下的一个语句就是你的选择。阅读过程中,但凡别扭、不顺、拗口、扎眼的地方,就有可能是有问题之处。当所给句子各不相同,病句并不明显时,可运用语感,逐一排除,找出感觉中有问题的那个句子,这也可称之“语感排除法”。

  ③逻辑意义分析法

  所谓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句子本身所反映的事理上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不合理者即病句。分析判断时,从其概念使用是否恰当、判断推理是否准确严谨、前后是否呼应、句间关系是否和谐,句子所反映的“理”是否严谨、完整等方面考虑。

  ④造句类比法

  造句类比法,即仿照所给句子的结构,造一些常用的、准确的句子,将两者进行仔细地比较、分析,看所给句子是否有语病,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把握不了是否有语病的句子。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仿照原句的结构来造一些平时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后,问题就清楚了。

  ⑤对号入座法

  首先将句子进行归类,看其属于自己所掌握的病句的哪一类,然后对号入座,照方抓药。

  这种方法,要求应试者将功夫用在平时大量记忆并类分病句上,这样在应试时才会“对号入座”。对号入座法在复习阶段,可以记住本书和其他书上列举的病句类型,每类记住一个病句。这样做,就是在脑子里分门别类地储存了各种病句。以后在什么地方见到一个句子有毛病,就会较快地看出其毛病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属于哪一类病句。例如,脑子里记住了“缺主语”这一类,记住的一个病句是“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座位”,并且有了“缺主语”这个代码。以后见到了“通过这次宣传,使我们区的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这样的句子,你会立刻看出其毛病所在,同时也给这个病句编个“缺主语”的代码。当然,判断病句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应试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技巧。

  2.歧义辨析

  在语句表达中,由于词汇的多种意义,一词多义是非常普遍的,这就使语句的表达因为结构顺序、理解者所站的角度不同,造成同一个句子却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些不同的理解中,有些是歪曲了原义,有些是误解了原义,造成理解的歧义。这种题型也就是先给出四个句子,其中一句有歧义理解的可能性,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题目要求应试者或者把四句中有歧义的语句找出来,或者把没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歧义辨析的考查目的,是使应试者在能够准确地把握词义的基础上,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的意思。

  在语言实践中,造成句子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有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不明确

  在实际的词语运用中,多义词是歧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题:她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解析】上句中的“走”既可以当作“行走”讲,也可以当作“离开”讲。

  (2)层次不清

  句子的概念层次之间交待不清,让读者产生歧义。

  例题: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解析】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共同的“部分地区”。

  (3)句法结构不固定

  实际中,由于句法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亦很容易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题: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边都写得清清楚楚。

  【解析】不知道句中的“领导群众”是指领导了群众(动宾关系),还是指领导与群众(联合关系),无法让人弄清楚。

  (4)指代不明

  句子中经常会出现代词和指向不明确。

  例题:关心的是她的母亲。

  【解析】原句中既可以理解为“母亲关心……”,也可以理解为“关心母亲”。

  解答歧义辨析这类题目,应摸索出答题的窍门。只要掌握有关的方法,此类题目不难解答。那么要怎样来对歧义现象进行辨析呢?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供应试者参考。

  ①联系上下文法

  利用上下文也就是充分利用句子的语言环境。是否产生歧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看出来。

  例题:我父亲第一次见到我母亲时才十二岁。

  【解析】这是一个让人产生歧义的句子,可能是“父亲”十二岁,也可能是“母亲”十二岁,此时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底是谁十二岁。

  ②当觉得一句话有歧义时,应试者不妨用适当的词来替换句中的词语,看能否通顺。

  例题:我们要重视古代医学研究。

  【解析】或者是,我们要重视古代的医学研究。或者是,我们要重视古代医学的研究。

  ③语序安排法

  有时可以用重新安排语序的方法来辨析和消除歧义。当觉得一个句子可能有歧义时,应试者不妨将原句子的语序重新加以安排,来检查是否真有歧义。如: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不清楚,因为说起这事的这个人谁也不认识。可将其语序重新安排:“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这样很清楚地看到这个句子存在着歧义。

  例题:那次火山爆发相当于投在广岛的3 500颗原子弹。

  【解析】重新安排语序:那次火山爆发相当于3 5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④句式变换法

  当觉得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时,可通过变换句式的方法来确定,如:我看见你时正在跳绳。

  将句式予以变换为:“我正在跳绳的时候看见你”,或“我看见你时,你正在跳绳”,很明显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

  例题:我看见你那年才6岁。

  【解析】或者是,我那年看见你,你才6岁。或者是,我六岁那年才看见你。

  ⑤加置标点法

  有些句子产生歧义,是跟句子标点符号不正确有关,其实是应该使用标点的地方没有使用标点,只要标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即可避免歧义。如“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如果没有合适的标点,即是一个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加上标点后即“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或者“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

  例题: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解析】或者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或者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⑥功能辨别法

  不少语言单位有多种含义,可是用在句子中,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产生歧义。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不同的功能之中。功能不同,在句中的地位也就不同,所以一望便知究竟用的是哪种意义。有些词语的多种含义,用在句子中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在理解时就会产生歧义。如“准备了三个月的煤都烧完了”。此句即“准备用于三个月烧完的煤都烧完了,”或“用三个月时间准备好的煤烧完了。”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所谓阅读理解,即给应试者一些书刊文章及应试者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根据所给题目做出正确判断。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首先必须对整段短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这段话的主题。因为后面设计的问题往往与主题有关。此外,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有些问题的设计与关键词有关,以此来考查应试者阅读的准确性、细致性。

  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加工,也就是概括具体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与升华。在抽象概括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文字简明而不拖沓。

  另外,在解答时还要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注重辨别筛选信息。

  分析作者观点也是解答这类题的另一种方法,作者的观点,就是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在公务员考试中,文章阅读主要是说明文阅读,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是解答好阅读理解题的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阅读理解已成为公务员考试内容必出题目,而且题目内容复杂,分量很大,题目类型多样,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材料中的信息。要获取其中的信息,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要读懂;二是要正确地领会,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材料信息。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材料之间的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是一个积极、主动开发思维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体应完成两个层次的任务:一是识别,即弄懂材料的字面含义,完成浅层次的理解;二是解释,即理解表面含义下的信息内容,完成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两个层次,读者应基本把握原材料的含义。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视觉、感觉、知觉的完美结合,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原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

  作为应试者,应在平时加强对阅读理解的练习,在练习中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练习

  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有自己的一些关键的字、词语,所以对这些字、词语的理解就成为理解材料的一个突破口。对于意义明显的词语,要结合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把握;对于意义不太明显、隐晦的词语,则需要应试者仔细、认真地予以分析,这就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进行判断并最终予以理解。

  2.加强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理解练习

  一篇文章离不了关键句,关键句是理解材料含义的枢纽,应试者只要把握了一篇材料中的关键句,也就理解了材料的60%。

  3.加强对文章中关键段的理解练习

  一篇文章由若干段组成,其中就有对整篇材料含义总结的段落,即关键段。应试者可通过分析关键段来掌握材料的基本思想。

  4.加强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即对材料的一种提炼,应试者应具备这样的概括能力。

  5.把握作者的写作动机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有目的而为,善于发展、寻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应试者来说是理解材料的一把钥匙,只要你把握了这把钥匙,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阅读理解有两种情况,一是片段阅读,一是文章阅读。

  1片断阅读

  片断阅读,一般情况下每道题都包含一篇短文。在短文后面有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应试者从所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来完成这一陈述。

  这类试题,要求应试者对整段短文有准确、完整的理解,并要找出这段话的中心主题,另外,应试者一定要把握短文中的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往往跟短文的主题有关系。

  关于片断阅读,一般常见两种题型:一是给出一段陈述有关事实的短文,应试者从题后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支持前面材料的论点或观点的正确答案;二是从短文后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最能准确复述该短文的一个句子。不管是哪种题型,应试者都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意思,尤其是短文中那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词。

  2文章阅读

  阅读文章,是要考查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它包括对文章中语句的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文章中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看法的理解,对文中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有诸多因素影响下明晰字词句义,准确地筛选并吸收信息。

  文章阅读的题型,主要形式即给应试者一篇400~600字的小文章,在文章后列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选择出正确答案。

  近几年来,文章阅读已成为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重点内容。作为应试者,一定要加强文章阅读的练习,培养自己理解、分析材料的综合能力。在练习中应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梳理出有关规律。

  第二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样题解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样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论现被称为宇宙学的标准理论。支持该理论的主要有以下三大观测事实:

  第一件观测事实20世纪20年代哈勃关于星系光谱“红移”的重大发现。红移,即星系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星系离我们愈远则红移值愈大,红移值的大小由哈勃定律描述。怎么会发生这种红移的呢?我们知道,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很高(声波的波长短),但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声波的波长变长),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有多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的音调会变长,我们就称谱线红移了。

  第二件观测事实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量某一区域星系发出的射电波强度。出乎意料的是,在7.35厘米波长上他们收到了相当大的且与方向无关的微波噪声。在随后一年里,他们发觉这种微波噪声无变化。进一点的研究表明,这种热辐射就是宇宙早期原始火球高温热平衡辐射留下的遗迹。这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证据。

  第三件重要观测事实是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在地球上元素序号为2的氦元素很少,但在宇宙中,其含量高居第二,仅次于1号元素氢。宇宙中,氢约占3/4,而氦约占1/4,其他所有元素的含量还不到2%。若认为氦是由于宇宙中通过恒星内部核反应产生的(4个氢原子聚变形成1个氦原子),我们可以估计一下银河系自诞生以来一共产生了多少氦。计算表明,它仅提供了银河系中现有氦的1/10都不到,这说明氦不可能是在一代代恒星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只能是宇宙形成时的原始物质组成的。根据大爆炸宇宙理论推算,现今宇宙中,9/10的氦都是在宇宙诞生后最初3分钟内形成的。

  1.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把测量天线对着宇宙的哪一方个向,都会接收到这种辐射微波

  B.这种辐射微波,波长和强度都是稳定不变的

  C.这种辐射微波来自于宇宙原始火球,“火球”不灭则此种辐射微波也不会消失

  D.这种辐射微波发现虽属偶然,却成了“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关键证据。

  2.宇宙中氦的大量存在可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下列陈述,与这种“证明”无关的一项是()

  A.在地球上所有的元素中,氦元素的数量很少

  B.宇宙中氦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氢,高居第二位

  C.恒星的生生灭灭,以其内部的核反应可以产生氦,但数量有限

  D.氦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只有宇宙的“大爆炸”才具有生成如此大量的氢的条件

  3.对于“谱线红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星系光谱不是稳定不变的,星系的谱线波长不断在变长

  B.星系离我们越远红移值越大。这是因为,红移值是由星系间的距离本身决定的

  C.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红移现象,假如我们登上其他星系,也能观测到

  D.从谱线红移的现象可以判断,宇宙目前仍在膨胀之中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宇宙仍在膨胀,这膨胀的动力就来源于最初的宇宙大爆炸

  B.宇宙微波背影辐射证明有“原始火球”的存在,所以能成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C.宇宙中的氦主要不是靠恒星的生灭产生的,这个结论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推测出来的

  D.大爆炸宇宙理论因为有三大观测事实做证据,所以已成为宇宙科学家的共识

  短文二:

  飞鸟号最新发现:宇宙X射线源首次观测成功。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发现,他们利用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观测到了银河外X射线源。科研小组认为,此种X射线是从遥远的星系中心酷似黑洞的地方放出来的,大约经过了100亿年才到达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宇宙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利用飞鸟号X射线望远镜,对室女座北侧、后发座的灵敏度高出百倍以上。科研小组对观测到的X射线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那些短波长的X射线,结果表明宇宙X射线是距我们所在银河系几十亿乃至百亿光年的天体里放射出来的。这种天体有近百个之多,有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亿倍。这些天体都与附近天体组成一个中心存在黑洞的星系,X射线就是从黑洞中放出来的。外星系每1 000个星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星系。观测结果还表明,在大约100亿年前,每10~100个星系中就有一个。

  外星系X射线源是现代天文学一大科学之谜。1962年6月18日,美国和意大利科学家观测到了天蝎座一个X射线源,并命名为天蝎座X-1,这是第一次发现太阳系外的X射线源。197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宇宙X射线爆发现象,并按其特征划分出I型,Ⅱ型和奇特的X爆发源,但对它们的方位和本质一直不了解,因而称之为“宇宙背辐射”。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为弄清100亿~150亿年前的宇宙,星系黑洞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线索。

  1.第一段提到了“遥远的星系”,下列对它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室女座,后发座,天蝎座都归属于“遥远的星系”

  B.后发座,天蝎座属于“遥远的星系”,室女座不属于

  C.后发座属于“遥远的星系”,室女座,天蝎座不属于

  D.室女座,后发座,天蝎座都不属于“遥远的星系”

  2.对科学家1962年的发现,1975年的发现和“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这三次发现的异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次推测都是对河外星系X射线源的探测,都取得一定成果

  B.1962年的观测还没有超越银河系,其他两次则超越了银河系

  C.1975年的观测并没发现X射线源,其他两次则发现了射线源

  D.“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超越前两者,解开了一个科学之谜

  3.下列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首次观测到银河系外的X射线在天文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科学界观测到宇宙X射线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但飞鸟号首先观测到银河系外放出的X射线

  C.宇宙X射线源是距银河系达百亿光年的,质量很大的若干天体组成的星系的中心——黑洞

  D.河外星系因有黑洞,能放出X射线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大约100亿年中减少达九成以上

  4.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发现,获得这项发现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

  A.选择了对室女座北侧、后发座周围天体观测的正确方位

  B.在20天的时间内对有关天体做了周到、细密、反复的观测

  C.所用的X射线望远镜安置在卫星上并具有高度灵敏性

  D.对观测结果特别是短波长的X射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短文三:

  美国和乌干达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能够用前肢攀援的类人猿早在2 000万年就出现在非洲大陆上了,这一时间早于古人类学家以前的估计。

  据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报道,1961年到1965年间,古人类学家在乌干达距今大约1 000万年到2 500万年的两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面骨、牙齿和椎骨化石,这些化石都属于体型较大的类人总类。经初步研究,古人类学家们发现很难确定这些化石在分类学上属于哪些动物,因为面骨和牙齿很像灵长目动物,而椎骨则像属于现代类人总类的动物。

  以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迪卡尔布分校的格伯为首的一组科学家在1994年至1995年对乌干达的这两个遗址又进行了考察,发现了这类动物的后颅骨化石。格伯等人综合分析这些化石后指出,这些动物生活在距今2 060万年前,虽然它们在地面上可能依然用四肢行走,但很可能是最早有肩膀的动物,它们可以用两个前肢进行攀援。这些类人动物很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至少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非常接近。他们认为,这些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总类动物化石,但具体将这些动物归入古人类学分类体系中的哪一类还存在争议。

  1.对第一段中这一时间早于古人类学家以前的估计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一时间”指的是距今2 060万年,它早于古人类学家在1961年至1965年考查乌干达后得出的结论

  B.“古人类学家以前的估计”指的是1961年至1965年间,古人类学家们在乌干达考查得出的结论

  C.类人猿出现在非洲大陆上的时间是距今2 000万年以前,早于科学家们在得出此结论之前的估计

  D.“这一时间”说的是距今1 000万年到2 500万年的两个遗志,它早于古人类学家以前的估计

  2.文中出现了四个画横线的概念,对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个“这些化石”意思相同,后一个“这些化石”与“这些化石”意思相同

  B.前三个“这些化石”是同一个意思,后一个“这些化石”与它们的意思不同

  C.前两个“这些化石”意思不同,后一个“这些化石”与“这些化石”意思不同

  D.前两个“这些化石”意思相同,后一个“这些化石”与“这些化石”意思不同

  短文四:

  按照计划,到2000年时,陆基卫星发射器将把三个“太空帆船”送入轨道,这些太空帆船在轨道上“扬起帆”并只依靠阳光作动力朝着月球方向航行。太阳帆是靠光子在帆的发光表面反弹所发生的力推动的。在地球表面,这种推力作用很小,但在太空中,在一个巨型帆上能产生足够的前进推力。

  一个剑桥科学家小组在建造欧洲参赛太阳帆船的挑战中因为设计独特而处于领先地位,它设计的太阳帆船将在竞赛中同其他太阳帆船一道,在一个载荷舱中由一个卫星发射器送入大约1万公里的轨道上。进入轨道后,它将展开成为2 787.16平方米的帆,并环绕地球许多圈,速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摆脱地球引力并进入月球轨道的速度。

  太阳帆船可以用同风筝相似的方式来通过改变形状(从锥体到平板甚至是鞍形)而加以操纵。与雨伞的脊相似的灵活的金属脊决定着帆船的形状,而且根据地向指令,金属脊还能受热变弯,从而改变帆船的形状。因此,帆船的某些部位要接受更多的光照,以便让某一侧获得更大的冲量并改变航行的方向。成功的关键是位于帆船中部的一颗小型太阳能通信卫星。该卫星为地面的导航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帆船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安置在卫星内。

  1.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帆船的运行方式同风筝相似

  B.操纵太阳帆船同放风筝的原理完全一样

  C.太阳帆船的形状变化与雨伞相似

  D.地面指令通过金属脊操纵太阳帆船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空帆船”只要进入太空就能“扬帆远航”

  B.“太空帆船”一旦展开巨帆,就将最终摆脱地球引力

  C.金属脊在太空中必然受热变弯,从而自动改变形状

  D.“太空帆船”不用燃料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

  3.对“太空帆船”航行的推动力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进入轨道后,阳光是其惟一的动力源

  B.推动力的大小与帆的面积成正比

  C.太阳帆必须用反光材料才能获此推力

  D.“太空帆船”只有在太空中才能获得光子推力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太空帆船”将在2000年被送入太空轨道,飞向月球

  B.剑桥小组设计的太阳帆船以其独特的造型处领先地位

  C.调整帆船某些部位的光照,可以改变帆船航行的方向

  D.帆船中的太阳能通信卫星是“太空帆船”成功的关键

  短文五:

  美国能源部长比尔·理查今天宣布,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将会使柴油发动机以更加清洁有效的方式工作。

  这项实验室新技术产生于两年来对一种能同时降低碳氢化合物浓度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的机车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它还能提高发动机功率。

  柴油机是效率最高的内燃机,但它们也是严重的污染源。传统上控制柴油机内碳氢化合物微粒浓度会导致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增加,反之亦然。

  但是,阿尔贡联邦科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在通用汽车公司电动部以及美国铁路协会的协助下,能够同时减少烟气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氮氧化合物是破坏臭氧的原始物质,也是引起烟雾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发现,改变燃料、氧气浓度以及柴油机工作状况最终改善了燃烧过程,并同时降低了两种物质的排放量。

  通用汽车公司电动部工程师凯利·琼斯说,这项新技术可以在卡车和汽车上使用。

  阿尔贡联邦科学实验室主管发动机和排放研究工作的沙伊·谢卡尔说,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预处理方法,而不是后处理方法。它处理发动机内部的空气”。

  1.对文中“反之亦然”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降低碳氢化合物微粒浓度,就会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B.提高碳氢化合物微粒浓度,也会增加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C.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就会减少烟气排放量

  D.增加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也会增加烟气排放量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预处理方法,是对提高发动机效率而言的;后处理方法,是对减少污染而言的

  B.预处理方法是想解决污染问题,后处理方法是想解决发动机效率问题

  C.是一种能同时减少烟气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而不是只能减少一种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方法

  D.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而不是对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的方法

  3.对这项技术突破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柴油发动机能以更加清洁、有效的方式工作

  B.使柴油发动机成为效率最高的内燃机

  C.能同时减少烟气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D.能更主动、更有效地加强环境保护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未能广泛使用于柴油发动机主要是因为它的效率不高

  B.污染严重是柴油发动机未能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

  C.降污技术的突破将使柴油机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D.这项技术尚未能应用于卡车和汽车上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样题解析

  短文一:

  1.C。

  【解析】宇宙中的这种辐射线微波只是“原始火球”留下的遗迹,“火球”本身在“大爆炸”后即已“灭亡”。

  2.A。

  【解析】地球上氦元素少不能证明大爆炸理论。

  3.B。

  【解析】星系相距越远,“退行”速度越大,因而红移值越大。红移值不取决于“距离本身”,而取决于退行速度。

  4.D。

  【解析】大爆炸理论目前并非所有宇宙科学家的“共识”,只是“大多数”的认识。

  短文二:

  1.D。

  【解析】“室女座、后发座、天蝎座”都是肉眼可见的,都是银河系的星座。

  2.A。

  【解析】1962年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的X射线源。1975年观察宇宙X射线爆发,并对爆发源作了分类。这次发现银河外X射线源。

  3.C。

  【解析】A、B两项“飞鸟号”发现的是X射线源;D项“因”,“逐年”都不正确。

  4.C。

  【解析】消息导语要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参看导语可知。

  短文三:

  1.C。

  【解析】1961年至1965年间的考察,古人类学家们很难确定这些化石在分类学上属于哪些动物,因而没有得出结论。

  2.A。

  【解析】前两个“这些化石”,指的是“1961年至1965年间,古人类学家在乌干达距今约1 000万年到2 500万年的两个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动物面骨,牙齿和椎骨化石”,是同一意思;后一个“这些化石”与“这些化石”指的意思不同。

  短文四:

  1.D。

  【解析】A与画线第一句不符,B“完全”错,只能说相似,C与第二句不符。

  2.B。

  【解析】A项太肯定,不符实际;C项“必然”一词与文中“金属脊还能受热变弯”相矛盾。D项“目前”错误。

  3.D。

  【解析】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本题答案。

  4.B。

  【解析】“独特的造型”应为“设计独特”。

  短文五:

  1.C。

  【解析】由“传统上……增加”和“能够同时减少烟气……排放量”可知答案。

  2.D。

  【解析】“它处理发动机内部的空气”中“内部的空气”是烟气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3.B。

  【解析】“成为效率最高”与文中的减少环境污染不符。

  4.A。

  【解析】文中并未涉及此说法。

  第三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一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在采访一位著名的长跑老教练时,他谈了这么一件往事:有一次,他到某市去物色新苗子,其中有个男孩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他叫那个男孩当天下午给他打那个专用电话。

  电话铃响了。可是响了六下就没了。电话铃又响了。可是响了七下又没了。第五次,电话铃只响了一次,教练就把电话拿起来,一听,果然是那个男孩打来的。教练问前几次电话是不是他打的,他说是。于是,教练决定不招这个孩子做自己的队员。他说电话铃一般是响十五下之后才断,可那个男孩拨了五次电话,前四次都是半途挂掉,再重拨,很没有耐心。头几次,教练故意不急着接,就是想考查一下对方的耐性。结果他很失望,因为耐性对一个长跑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其实,何止是这些运动员需要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执著的人,他一定会比一个因心急而半途而废的人受人欢迎。有了时间和耐心,桑叶就会变成丝绸裙。

  1.老教练对一件往事难以忘怀,是因为()

  A.那个男孩是他寻找多年的长跑苗子

  B.好的长跑苗子,因为缺乏耐心,没有培养的价值

  C.男孩连打电话都不会

  D.教练一直没有接到男孩的电话

  2.电话铃响了,教练却不急于接电话原因是()

  A.他来不及接电话

  B.教练想考验一下男孩的耐心

  C.他不知电话是否找他

  D.小男孩半途挂掉了电话

  3.小男孩打通了电话,响了几声,没有人接,又重拨,是因为()

  A.他心里非常着急

  B.他害怕失去这次机会

  C.他认为教练不在房间

  D.他缺乏耐心和耐性

  4.耐心和耐性是人们可能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

  A.它能防止做事半途而废

  B.耐心和耐性反映人的执著和毅力

  C.它是体能和智能的表现

  D.它决定了人的信心和力量

  5.选拔人才,不仅要从才能上,而且还要在品格上进行选拔,是因为()

  A.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品德

  B.人才应该各方面都是优秀的

  C.优秀的品格是才能不断完善的保证

  D.品格优秀的人更容易培养

  短文二:

  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每天都要与人交往,经常会遇到些别人对自己无礼、无理的事,碰到些别人需要自己理解、帮助、支持的事。在这些事情面前,是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还是小肚鸡肠,与人为恶,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高低的表现,而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善良推崇为美德,并且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名医张景岳就曾说过:“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这是很有道理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良好情绪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机能,引发各种疾病。而善良是美好心境的“兴奋剂”。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曾对7 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的,其死亡率明显偏低;而与人不睦,遇事斤斤计较的人,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心理紊乱,出现变态心理,而且会引发失眠、健忘、不思饮食、精神恍惚、胸闷、头疼等病症。有关长寿老人的研究也表明,长寿者多是敦厚、善良的人。

  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一个人内心充满善意,多行善事,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在世上于他人有益,是他人生活的支柱,这就会成为鼓舞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

  这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意义。”这种富有意义的“善行”,不仅是完善自我的“催化剂”,而且是养生健身的“营养素”。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十分注意加强这方面的道德修养。

  1.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碰到对自己无礼、无理的事情,处理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一个人()

  A.文化水平的高低

  B.道德品质修养的高低

  C.是宽宏大量,还是小肚鸡肠

  D.是与人为善还是与人为恶

  2.中国人历来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是因为()

  A.乐善好施会使自己产生良好的情绪

  B.帮助别人会带来好运

  C.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D.乐善好施能让自己少遇到麻烦

  3.一个人坚信自己活在世上与他人有益,是他人生活的支柱,这会产生鼓舞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因为:()

  A.人活着需要目标

  B.人活着要有自己的理想

  C.为他人幸福而活着,才使生命更有意义

  D.为别人有用会使自己产生自豪感

  4.“善行”是养生健身的营养素,这说明养生的根本在于()

  A.多吃有营养的东西

  B.多为他人做好事

  C.完善自己的生活信念

  D.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5.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相反,恶劣的情绪则会使人生理功能降低或破坏,以致引起疾病。这是因为()

  A.人的身体功能会产生作用

  B.人的心理和生理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C.心情好有助于消化

  D.情绪稳定会使睡眠质量高

  短文三:

  微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和系统。微小型化电路简称微电路,是一种结构上比最紧凑的分立元件电路小几个数量级、重量轻几个数量极的微结构电路。

  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指标之一是集成度。所谓集成度就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这个芯片的尺寸比小拇指的指甲还小)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也有的用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门电路(一个标准的门电路是由一个或几个晶体管组成的)来衡量集成度。集成电路发展的初期①能在这个小面积上制造十几个或几十个晶体管,②其电路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到60年代中期,集成度水平已经提高到几百甚至上千个元器件。我们把集成100~1 0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是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 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这期间已出现了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的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仅是元器件集成数量的增加,集成的对象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也可能是一台整机(如单片计算机)。80年代可以看做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达10万以上,而且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

  生产集成电路的原料是硅、铝、水、某些化合物和一些普通气体,这些材料都不昂贵。③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却相当复杂,对所有的设备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而芯片价格的下降,④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④能达到。

  在硅片上制造微电路是成批地制造,在微小的面积上制出晶体管、电阻、电容而且按要求连成电路已属不易,而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就更加困难。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多是从硅片制备开始的,硅片的制造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条件。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为了保证工艺质量需使用大量昂贵的设备。而且,对生产厂房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集成电路的生产一般都要在超净车间中进行,这种厂房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大大地高于一般生产厂房。

  1.对集成电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种微小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B.包括微电路,结构上比最紧凑的分立元件电路小几个数量级、重量轻几个数量级

  C.以集成度作为水平指标

  D.由基片、晶体管、元器件、互连线组成

  2.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集成度越高,晶体管也就越多

  B.集成度同晶体管的尺寸成反比

  C.集成20多万个元器件属大规模集成电路

  D.集成对象是元器件,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部件或单片计算机

  3.选择正确的一项()

  A.芯片的原料是硅、铝、水,某些化合物或普通气体

  B.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巨大,产品价格昂贵

  C.集成电路元器件存在于半导体晶体材料内部

  D.集成电路制作精细,材料昂贵

  4.芯片价格下降,只有依靠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A.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相当复杂

  B.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制造出性能一致的芯片非常困难

  C.建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巨大

  D.生产集成电路设备要求高,材料价格昂贵

  5.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如果/那么/但是/只要……就

  B.只要/就/于是/如果……才

  C.仅/因此/然而/只有……才

  D.仅/因而/但是/只有……才

  短文四: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从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了。可是,龙门太高使他们一个个累得精疲力竭,摔碰得鼻青眼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您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他们都兴高采烈地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到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龙王答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们要想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1.鲤鱼整天都想跳过龙门,把自己变成龙,是因为()

  A.龙具有超凡脱俗的本领

  B.龙能兴风降雨,统治天地

  C.龙力大无比,能飞能走

  D.龙既有角,又有鳞

  2.鱼一个个跳得精疲力竭,碰得鼻青眼肿,却跳不过龙门,是因为()

  A.鱼不可能成为龙

  B.龙王不想让鱼跳过

  C.龙门实在太高了

  D.鲤鱼的弹跳能力太差了

  3.龙王不愿意答应鲤鱼的请求降低龙门,是因为()

  A.龙门不可能降低

  B.龙王不想让鱼变成龙

  C.龙门降低了就没价值了

  D.所有的鱼都会变成毫无实际本领的龙

  4.鲤鱼变成的龙发觉自己跟过去没有两样,是因为()

  A.鲤鱼虽然变成了龙,但没有龙的感觉

  B.大家都成了龙,没有什么区别

  C.这种变化毫不费力,也就没什么意义

  D.龙的地位和身份随着龙数增多已经消失了

  5.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是因为()

  A.龙门是神圣的

  B.龙门是变成真龙的标志

  C.龙门降低后跳过去的就不是真龙

  D.龙门降低就毁坏了

  短文五:

  由高能加速器或对撞机产生的新粒子用大型粒子探测器来观测。将探测器安装在对撞机的粒子对撞区,尽可能把对撞点包围起来,以得到最大的接收立体角。

  所有大型粒子探测器都是多种探测器的组合体,原理相似,结构各异,规模不等。各种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使带电粒子在穿过物质时,由于电离效应、辐射效应等留下径迹,①电子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捕捉这些信息,②加以放大、分析处理,③得到粒子的能量、速度、动量等。

  探测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粒子的分辨率。通常是由测得的粒子能量、速度、动量等得到粒子的质量,或根据不同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来确定粒子的类别。当今的探测器都充分利用大型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随着能量的增加,探测器更加庞大和复杂。对撞后产生的粒子数增多,对触发速率、数据获取率、电子学和探测器计数率、探测器的抗辐照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电子对撞机上的探测器大多是对称的,而在德国的HERA作的探测器则前后不对称,以适应电子、质子能量不同的要求。

  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粒子探测器,是国际上在该能区工作的最先进的探测器之一,运行3年来获得的物理结果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1992年,完成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对过去的结果修正了7.2兆电子伏,将精度提高了10倍,为解决分枝比与标准模型框架之一的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问题起了关键作用。该结果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上宣布后引起普遍的重视,专家们认为这是近几年高能物理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此外,它还在J/4、粲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一系列的成果已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同行的承认,说明我国在τ轻子和粲夸克领域的研究方面已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占有一席之地。

  1.对探测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安装在粒子对撞区,尽可能把对撞点包围起来,以得到最大的接收立体角

  B.其探测方法是用电子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捕捉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留下的径迹

  C.探测器能测得粒子能量、速度、动量等来确定粒子的类别

  D.各种探测器原理相似,但结构不同,安装位置也不相同

  2.高探测器的粒子分辨率与下面哪一项无关?()

  A.触发速率

  B.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C.探测器对称安装

  D.探测器抗辐照能力

  3.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探测器前后不对称,扩展了对不同能量的电子、质子探测的能力

  B.HERA与BES都是性能先进的探测器

  C.从粒子的能量、速度、动量可以推知粒子的质量

  D.τ轻子是一种粒子

  4.画线处“这一系列的成果”指的不是下列哪一项()

  A.完成轻子质量精确测量

  B.有利于解决分枝比标准模型框架之一的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问题

  C.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上引起普遍重视

  D.在J/4、粲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

  5.文中①~③处应填入的词是()

  A.拿/于是/从而

  B.用/再/以

  C.以/再/于是

  D.用/以/不填

  短文六: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

  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10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有它的固定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时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由密码控制的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

  对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键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积累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之后,再进一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者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长寿基因”,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1.作者问“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的呢”的理论依据是()

  A.10万个基因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

  B.生命是在DNA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C.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有可能是生命死亡的关键

  D.DNA上的基因很多

  2.对“死亡可以控制”的主要前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找到“死亡基因”

  B.“死亡基因”被确认是关键

  C.不让死亡基因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

  D.DNA上有死亡基因

  3.对一些学者假设存在“长寿基因”而又不能作为这一假设依据的是()

  A.昆虫中的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抑制幼虫特征的出现

  B.人类中出现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

  C.人类弄清了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

  D.随着“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的出现,就产生了“长寿基因”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DNA能控制生命,那么,DNA上就有“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

  B.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基因所决定的

  C.“死亡基因”问题正处于研讨之中

  D.从昆虫有保持幼虫状态和有的老年人更新复壮的现象也许可以找到保幼、葆青、复壮一类激素

  5.以下选项中最适合本文的标题是()

  A.DNA秘密初探

  B.人可以活过190岁

  C.关于“长寿基因”

  D.人类的某些特殊基因

  短文七: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土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了海拔7 000米以上的高峰。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天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减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者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1.对下面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

  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

  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

  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

  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

  A.人体血液中的ACE

  B.人体内ACE基因存在的形式

  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

  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AN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

  B.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

  C.所有被试运动员和75名士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

  D.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成人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的运动能力与体内的ACE基因的存在形式有关,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无关

  B.人体内拥有I基因不能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惟一标准

  C.人体内分别拥有I、ID、双D基因时,其耐力依次递减

  D.对ACE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对中风或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5.对文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讨论了人的耐力维度

  B.关于人的耐力与基因的关系

  C.体能素质超群的原因的探讨

  D.ACE的发现及功能

  短文八: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就可随维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

  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在体内转移与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限短。两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分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并给无土栽培做出了榜样。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性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应部位反映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化学结合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剂,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

  1.“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有哪些?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②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③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④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⑤农用药剂进入植物体,可经维管束传布周身。

  A.①⑤B.②⑤

  C.②④D.③④

  2.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说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B.前者针对“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针对“内服”而言

  C.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操作

  D.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3.“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C.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4.“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中“生理变化”指的是()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息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5.文中“信使”的功能和特性有()

  ①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

  ②化学结构复杂

  ③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

  ④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

  短文一:

  1.B2.B3.D4.D5.C

  短文二:

  1.B2.A3.C4.D5.B

  短文三:

  1.D2.C3.A4.D5.D

  短文四:

  1.A2.C3.D4.D5.B

  短文五:

  1.C2.C3.B4.C5.B

  短文六:

  1.B2.C3.D4.A5.D

  短文七:

  1.B2.D3.C4.A5.B

  短文八:

  1.B2.B3.A4.D5.A

  第四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二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和进行中的每个阶段,都应对世界上现已达到的最先进水平、发展趋向、存在的矛盾和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使我国的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同长远目标紧密结合,避免走发达国家在其历史中难免走过的弯路,从而较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我国有关决策者、执行者、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实际操作者充分了解当今世界上信息基础设施(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所用,不仅有益无害,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新闻媒介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作充分报道,就是未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因此,实事求是报道信息高速公路实属必需。

  现代化信息传输技术,当然有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但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服务地区和服务对象的扩大、服务项目的增多、服务技术难度的提高,而主要不表现为由低速到中速到高速的过程,也就是说,①开通了服务项目,它①是高速的。因此,在描述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循序渐进时,以不用“信息低速公路”或“信息高速公路”之类的语言为好。

  1.对“实事求是报道信息高速公路实属必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应该实事求是

  B.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实属必需

  C.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实事求是实属必需的

  D.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实属必需,但应注意实事求是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现代化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与速度无关

  B.报道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对我国有益无害

  C.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吸取国外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

  D.只要新闻媒介做到尽职尽责,对世界上信息基础设施的宣传就会实事求是的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而不应照搬发达国家的一套

  B.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一开始就应同长远目标紧密结合

  C.在描述我国信息设施的循序渐进时,不宜涉及速度问题

  D.宣传信息高速公路应符合我国国情,报道热应该降温

  4.这几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

  A.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地报道世界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情况

  B.应该实事求是地报道世界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情况

  C.实事求是地报道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D.在报道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时应注意的问题

  5.文中①处去掉了一对关联词,请选择正确的词填入()

  A.如果……就B.只有……才

  C.只要……就D.如果……才

  短文二:

  宇宙大爆炸后1秒钟时,宇宙的温度为100亿开。如果再上溯到百分之一秒,温度将上升到1 000亿开,相应的能量为1 000万电子伏;也就是进入了高能物理学领域。这一时刻以前的宇宙称为极早期宇宙。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的努力在这里会合了。70年代以来,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者联手勾画出的宇宙演化史是:宇宙发端于距今10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起初不仅没有任何天地,也没有粒子和辐射,只有一种单纯而对称的真空状态以指数方式膨胀着(这种膨胀比后来弗里德曼模型中的膨胀剧烈得多,称为暴胀)。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即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那时是不可区分的。随着宇宙的膨胀和降温,真空发生一系列相变(如同水在降到零摄氏度时变成冰那样):在大爆炸后10秒,发生超统一相变,引力作用首先分化出来,但强、弱、电三种作用力仍不可区分,夸克和轻子可以互相转变;到大爆炸后10秒,大统一相变发生,强作用力同电、弱作用力分离,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即质子、电子等这类物质多于反质子、正电子之类反物质的现象)开始出现;10秒以后,弱电相变发生,弱作用力和电磁作用力分离,完成了四种相互作用力逐一分化出来的历史。从3分钟以后经过约70万年,宇宙的温度降到3 000开,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稳定的原子(这个过程称复合),光子不再被自由电子散射,从此宇宙变得透明了。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为原星系,原星系聚在一起形成等级式结构的星系集团。与此同时,原星系本身又分裂形成千千万万的恒星。恒星的光和热是靠燃烧自己的核燃料提供的。其后果是合成碳、氧、硅、铁这些早期宇宙条件下不能产生的重元素在恒星生命即将结束时,它将通过爆发形式抛出富含重元素的气体和尘粒。这些气体和尘粒又构成新一代恒星的原料。在某些恒星周围,冷的气尘会坍缩成一个旋转的薄盘。这些尘粒通过相互吸引碰撞粘合,最后形成从小行星到大行星的形形色色的天体。

  1.“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的努力在这里会合了”意指()

  A.人类进入了高能物理学领域

  B.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要在极早期宇宙中进行

  C.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的研究都必须把眼光放在大爆炸后百分之一秒

  D.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的研究都要共同探寻大爆炸后1秒钟

  2.不属于“一系列相变”的一项是()

  A.质子多于反质子

  B.强、弱、电三种作用力不可区分

  C.引力作用分化出来

  D.弱电相变

  3.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的一项是()

  A.引力、原子、铁、原星系

  B.引力、电磁力、硅、恒星

  C.夸克、原子、铁、小行星

  D.夸克、轻子、恒星、小行星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极早期宇宙实际上是高能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B.恒星周围的旋转的薄盘大体上由富含重元素的气体和尘埃组成

  C.原星系在大爆炸中产生了小行星

  D.从产生的时间看,引力早于强力,强力早于弱力,弱力早于电磁力

  短文三:

  1993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九清早,辽宁省新民县境内,以时速95千米奔驰的77次特快列车将一辆满载乘客的个体大客车撞成无数块碎块。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在一瞬间发生了,事故现场血肉横飞,尸首遍地,惨不忍睹。共死亡65人,伤29人。

  据权威部门介绍,这是迄今我国发生的道口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A.两列火车相撞

  B.两辆汽车相撞

  C.汽车与火车相撞

  D.汽车和电车相撞

  2.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是()

  A.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铁路线上

  B.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高速公路上

  C.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公路上

  D.辽宁省新民县境内一个铁路道口上

  3.这是一起“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恶性”指的是()

  A.事故的结果极为严重

  B.故事是一种罪恶

  C.事故是有人破坏而造成的

  D.故事给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很大

  4.“血肉横飞,尸首遍地”说的是()

  A.大客车被撞毁的严重情况

  B.事故现场死亡人员的情况

  C.现场抢救人员向上级报告的情况

  D.现场抢救受伤人员时的情况

  5.这起交通事故引起全国震惊,是因为()

  A.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员最为悲惨的交通事故

  B.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恶性交通事故

  C.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道口交通事故

  D.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公路交通事故

  短文四:

  黑猩猩是智力很发达的高等动物,它向幼仔传授生存的技能也反映了这一点。苏黎世大学的波斯教授在科特迪瓦原始森林中,详细观察了黑猩猩如何教导幼猩猩砸开一种名为“熊猫核桃”的坚果。通常幼黑猩猩的学习方法只是模仿母亲或其他年长黑猩猩的动作。然而熊猫核桃不仅外壳极坚硬,且壳内有三粒互相分隔开的核桃仁,要想吃到很困难,简单的模仿是不够的。黑猩猩的剥壳方法是,利用一块木头或石头充当“锤子”,然后把核桃放在一个可作为砧板的石头上,用力砸开。动作之娴熟令人惊异。波斯在一次观察中看到,一只仅6岁的小黑猩猩成功地从壳里砸出了第一粒核桃仁,但搞不出第二粒。它妈妈见状就把核桃在砧板上转动了一下,于是小黑猩猩就把第二粒核桃仁也砸了出来。波斯在另一次观察中还发现,一只5岁的雌黑猩猩因为用的锤子形状不规则,无法砸开核桃,这时它的妈妈接过锤子,在女儿面前有意慢慢地把锤子旋转到最合适的方位,然后砸开几个核桃,随后又把锤子还给女儿。令人惊讶不已的是,这只幼黑猩猩竟模仿着它妈妈的方法砸开了核桃。

  1.黑猩猩是智力很发达的高等动物,是因为()

  A.它能模仿人的动作

  B.它会学会简单的词

  C.它知道使用工具

  D.它懂得给幼子传授生存技能

  2.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是()

  A.生下来就会的

  B.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的

  C.通过黑猩猩父母学会的

  D.为了生存自己摸索的

  3.黑猩猩发达的智力在砸核桃中表现得很突出,它知道()

  A.核桃皮是很紧硬的

  B.用锤子和砧板才能砸开

  C.必须掌握用力的大小

  D.核桃里面的东西能吃

  4.黑猩猩妈妈教育幼仔的方法是得当的,它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自己先干

  B.关键时刻亲自示范

  C.帮助幼仔砸开核桃

  D.仔细观察找出幼仔的毛病

  5.从黑猩猩给子女传授生存技能看出,动物()

  A.也是很聪明的

  B.为了生存也得学习

  C.也懂得教导后代

  D.母爱也非常细腻

  短文五:

  人们①将核反应堆形象地比喻为核电站的“锅炉”,在这种“锅炉”里烧的是铀、钚核燃料。②,在核电站“锅炉”这个家庭中,有一个特殊成员——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现在已成为核反应中的佼佼者。在一般锅炉里的燃料如煤、燃油等都是越烧越少,而“快堆”的“燃料”却越烧越多,③成了魔炉。④,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增殖就是指能增殖燃料。

  那么,“快堆”为什么会有这种本领呢?这里,先要介绍一下同位素和核燃料。

  铀-235和铀-238都是铀的同位素,它们的质子数同为92,而中子数分别为143和146。

  而235和238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天然铀中,约有99.3%的铀-238,铀-235只占0.7%。在核反应堆中,铀-235如同优质煤,遇到中子就会产生裂变反应;而铀-238却像煤矸石,遇到中子大都不发生裂变,通常作为核电站的废料处理,积压量很大。

  在“快堆”中用的核燃料是钚-239。钚-239发生裂变反应放出来的快中子,会被装在反应区周围的铀-238吸收,又变成钚-239。就是说在核锅炉中一边“烧”掉钚-239,又一边使铀-238转为成新的钚-239,而且新产生的钚-239比“烧”掉的还多。这就使“快堆”的燃料越烧越多。“快堆”增殖核燃料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60倍。一座快堆核电站,在5~15年的时间内可使燃料数量翻一番。“快堆”正好解决了热中子核反应堆产生的大量铀-238废料堆积问题。通过建造快堆核电站,既能用铀-238发电,又能增殖燃料。因此“快堆”被人们称为“明天的核电站锅炉”。

  1.本文主要说明的对象是()

  A.核反应堆B.锅炉

  C.“快堆”D.铀

  2.快堆的燃料能越烧越多的主要原因是哪个?()

  A.由于铀-235遇到中子就会产生裂变反应

  B.由于钚-239能发生裂变反应,而产生大量的铀

  C.由于钚-239裂变反应放出的快中子,能被铀-238吸收而变成新的钚-239

  D.由于“烧”掉的钚少,而新产生的钚多

  3.下面的说法中符合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快堆”得名的原因

  B.铀、钚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增殖

  C.“快堆”因其增殖迅速而得名

  D.第二自然段中的“这种”指代增殖反应

  4.下列说法中全都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组是()

  ①铀-238根本不能裂变,因而是废料。

  ②在“快堆”中钚-239被置于反应区中。

  ③“快堆”的增殖功能主要靠裂变反应。

  ④变废为宝是“快堆”的功能之一。

  ⑤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数量多的铀同位素,产生的能量也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⑤

  5.文中第一段①~④空中应填入的词是()

  A.一般/因此/以至于/实际上

  B.通常/所以/甚至/其实

  C.不填/但是/简直/于是

  D.通常/然而/简直/其实

  短文六:

  ①垃圾处理愈来愈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未来的垃圾处理将从地面转入地下——也就是说,利用地下的空间,建立垃圾输送管线网,用压力密封输送的方法将垃圾运送到设置在地下的垃圾焚烧装置中进行处理,并可利用焚烧垃圾的热量获得热水,再通过地下管道网络向千家万户提供热能。

  ②如果把实用化算做100的话,那么目前的开发研究只处于10的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年才能实现实用化。当今国际上对该技术的研究,日本刚刚开始,而美国、欧洲尚未起步。

  ③预计到2020年实用化时,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市场规模约300亿日元。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实用化,将给供热产业,焚烧生产厂的发展注入活力,还会给空调设备生产业、建筑产业、管道生产业和运输产业带来有利影响,但是它将对电力和燃气产业构成竞争。

  ④要使垃圾地下处理系统实用化,需解决一系列难题:例如低成本的地下掘进技术,特别是管网的输设技术,密封输送技术,贮热、输热技术,复合焚烧炉的研究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推进该项技术。

  1.以上四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2.下面是从本文中选出来的短语,可做文章标题的是()

  A.垃圾地下处理系统实用化

  B.垃圾地下处理系统

  C.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D.垃圾处理

  3.选出下列不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A.管网B.管道网络

  C.管线网

  D.管道生产业和运输产业

  4.文中第③段中的“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A.垃圾地下处理系统

  B.市场规模

  C.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实用化

  D.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市场规模

  5.“如果把实用化算做100的话,那么目前的开发研究只处于10的起步阶段”用的是哪一种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

  C.打比方D.引用

  短文七:

  多媒体(multimedia),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名词,它将改变90年代的人类世界。多媒体,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以前的个人电脑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单媒体。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个人电脑不仅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也就是说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如电视、立体声音响最大的不同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且采用比传统的连续信号处理方式更为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可代替目前的多种家用电器,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将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场变革。

  多媒体技术可使通信更加方便。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有了多媒体,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同自己的亲友、客户通话。两者之间不仅能闻其声、见其面,而且还可以把图像保存下来,大大缩短了时空的差异。对方虽远在天边,但却给人以近在跟前的感觉,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多媒体技术还可大大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分别购置电视机、录像机、个人电脑、电话、收录机等家用电器,而只需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即可。它还具有声像图书馆的功能,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阅读到各种图、声、文并茂的电子杂志。

  1.多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是()

  A.多媒体传送信息快

  B.多媒体可以传输图像

  C.多媒体具有声像处理技术

  D.可以实现人机相互交流

  2.多媒体的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场变革,是因为()

  A.它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B.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

  C.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它将多种家用电器功能集于一身

  3.多媒体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功能效率高,是因为()

  A.它可以实现人机交流

  B.它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

  C.它能一机多用

  D.它不受任何信号干扰

  4.多媒体使通信更加方便,它可以()

  A.当电话使用

  B.它有传真机的功能

  C.它可以接受图像

  D.它使通信双方能闻其声、见其面

  5.有了多媒体,人们等于有了自己的声像图书馆,是因为()

  A.它可以传送各种报刊杂志的消息

  B.在多媒体上可以随时查找所需资料

  C.它使人们在家中看到各种电子杂志

  D.它可以储存各种书籍的信息

  短文八:

  天文学家发现①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1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文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纳克亚天文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历经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

  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从而否定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年或更小的年纪。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②含有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沙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③还要大于150亿年。这一结构与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计相等。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④有160亿年。

  1.文中“在此之前”的“此”指代的是()

  A.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

  B.发现名叫“8C1433+6”的星系

  C.1991年之前天文学家的发现

  D.8C1433十63星系充分形成

  2.文中画线“年迈”的意思是()

  A.年龄至少有150亿年

  B.年龄大于150亿年

  C.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D.年龄大于160亿年

  3.不能作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这一推论的依据的一项是()

  A.凯克望远镜发现8C1433+63星系距离地球大约150亿光年

  B.8C1433+63星系的光信号要历经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C.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是错误的

  D.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凯克望远镜发现8C1433+63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恒星

  B.1991年天文学还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而1991年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者更小

  C.沙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据8C1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做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大于150亿年”这一推测的

  D.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这一估计纠正了沙隆·斯客拉德教授的推测

  5.文中①~④处中应填入的词是()

  A.可能/至少/似乎/迄今为止

  B.迄今为止/似乎/可能/至少

  C.似乎/可能/至少/迄今为止

  D.迄今为止/可能/至少/似乎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

  短文一:

  1.D2.C3.D4.B5.C

  短文二:

  1.C2.B3.C4.B

  短文三:

  1.C2.D3.A4.B5.C

  短文四:

  1.C2.C3.B4.B5.D

  短文五:

  1.C2.C3.A4.D5.D

  短文六:

  1.C2.A3.D4.C5.B

  短文七:

  1.D2.D3.B4.D5.C

  短文八:

  1.B2.B3.C4.C5.B

  第五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三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原子的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在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和原子核质子的数目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铀-235有一个特性,即当一个中子轰击它的原子核时,它能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释放出约200光电子伏特的能量。

  如果有一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轴-235原子核,便引起新的裂变。以此类推,这样就使裂变反应不断地持续下去,这就是裂变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核能就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

  通常由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把水加热为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发电的发电厂叫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是反应堆,反应堆工作时放出的核能,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由一回路系统的冷带出,用以产生蒸气。因此,整个一回路系统被称为“核蒸气供应系统”,也称为核岛,它相当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但工艺技术复杂得多。由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也称为常规岛。

  以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核蒸气供应系统(一回路系统)主要由反应堆、蒸气发生器、主泵、稳压器和冷剂管道等组成。汽轮发电机系统(二回路系统)主要要汽轮发电机组、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等组成。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它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带出核燃料放出热能,冷却剂流出反应堆后进入蒸气发生器,通过2 975根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之沸腾产生蒸气发生器,通过2 975根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气,冷却剂流经蒸气发生器,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如此循环不已,不断地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入蒸发器。凝汽器由海水循环水加以冷却。这三个回路是完全相互隔离的系统。

  1.“裂变链式反应”指的是()

  A.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时所产生的裂变反应

  B.一个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个铀-235的原子核所引起的新的裂变的反应

  C.能连续不断地释放能量的反应

  D.能持续不断进行的原子核裂变反应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有“核蒸气供应系统”,所以蒸气由核反应堆直接产生

  B.常规岛主要由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等组成

  C.核岛的结构、功能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相同

  D.根据秦山核电站的原理流程,蒸气由一回路直接进入二回路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的结构像太阳系,它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B.原子是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环绕其周围

  D.原子是中性的,因为中子不带电

  4.末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分类别、举例子

  B.作比较、列数字

  C.举例子、下定义

  D.下定义、分类别

  短文二: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 848米,堪称世界之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 000~5 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做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一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 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一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5厘米不变,②不用25 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1.对第二段前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B.条件

  C.转折D.解释说明

  2.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3.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一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一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一万米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一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 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

  5.文中①~②处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短文三: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的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到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经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型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一个词语()

  A.相信B.确信

  C.信任D.否认

  2.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

  B.北半球从199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

  C.大气环流型式的自然变动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

  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3.第二段中华莱士所说的“这种变动”,具体是指()

  A.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所造成的气温的变化

  B.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和月温差的变化

  C.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上的气温变化

  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

  4.华莱士这里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

  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

  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5.从全文看,华莱士等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是()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

  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C.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D.人为的“温室效应”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短文四:

  从远古的有机分子的海洋中发展了植物、动物、人类和全球生态系统。是什么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呢?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震动科学界和整个社会的《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讨论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生物是不是由进化而来的?生物是怎样进化的?他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但是,达尔文不可能预见到自组织的力量。自从达尔文以来,生物学家一直把自然选择看做是有序的惟一来源。自组织是最近发现的某些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即某些非常无序的系统自发地“结晶”成为高度有序。当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时,无序的非平衡态的稳定性并不像在近平衡条件下那样有保证;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当外界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无序有可能失去稳定性。其中的某些涨落可能被放大而使系统达到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是自发出现的,故称自组织。自组织是生命世界的重要性之一。计算机模型正揭示这类复杂系统如何能自发地自己组织起来以实现稳定的基因活动循环——所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人类基因库也许是个自组织系统。这样,有机体之所以具有某些特征,也许并不是因为自然选择造成的,而是因为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具有自组织特性。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进化是自然选择和自组织相结合的产物。

  1.自组织是指()

  A.某些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

  B.有序的另一来源

  C.某些非常无序的系统自发地“结晶”成为高度有序

  D.一个开放系统在近平衡条件下达到的新状态

  2.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原因是()

  A.有机分子的活动

  B.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自组织相结合

  D.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具有自组织特性

  3.形成“自组织”应具备的条件是()

  A.无序的非平衡态

  B.系统的某些涨落被放大

  C.无序系统发生“结晶”

  D.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讨论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B.生命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稳定的基因活动循环

  C.由于没有预见到自组织的力量,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站不住脚的

  D.有机体具有的某些特征,来源于“自组织”

  短文五: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这项技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它主要研究怎么样能使计算机能做原来只有人才能做的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所谓智能工作是指人在认识或者实验活动中所具有的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心理机智;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人的脑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探索途径来实现对人脑智能的模拟:一是通过仿生学手段,从结构上进行模拟,以达到功能模拟,目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面;另一个是直接通过启发式程序模拟人脑能力,从博弈机、数学证明到已经取得较大成功的各种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工程研究都取得了很实质性的进展。

  人脑功能模型的关键是对人的自然智能逻辑进行形式化的问题。传统计算机是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其特点是建立在加法和移位基础上的各种计算能力;另外对确定性问题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并且可以比人有更高的速度、精度和效率。①这样的计算机并不具有人脑那样灵活处理信息和像人一样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事实上要用二值逻辑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能的。这是②目前的计算机的理论依然是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即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为基础的,③已经引进了概率统计等随机数学方法,④仍不能解决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信息进行处理的问题。这就不能模拟人的模糊化思维的逻辑机制。所以要让计算机进一步模拟人思维的特点,就必须在计算机中引进模糊逻辑,用来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事物和现象从整体特征上把握它,勾勒出事物的轮廓,估测出事物的进程趋势,做出灵活而有意义的结论。而模糊思维恰恰是人的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差异的关键之一。这也正是解决人工智能困境的一条途径。

  1.对“智能”的含义解释恰当而且全面的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逻辑思维能力

  D.人脑的活动能力

  2.作者认为不能用二值逻辑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的原因是()

  ①二值逻辑是以非此即彼为基础来分析判断事物的。

  ②客观普遍存在模糊的事物和现象。

  ③二值逻辑对确定性事物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④目前的计算机的理论依然是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

  ⑤二值逻辑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比人有更高的速度、精度和效率。

  ⑥二值逻辑不能解决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信息进行处理。

  A.①③B.②⑤

  C.④⑥D.③⑥

  3.“解决人工智能困境的途径”是()

  A.使计算机能模糊思维

  B.在计算机中引进模糊逻辑

  C.使计算机能创造性思维

  D.使计算机能灵活处理信息

  4.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

  A.人工智能B.边缘学科

  C.人脑功能D.计算机

  5.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因为/不填/尽管/也

  B.但是/因为/即使/但是

  C.然而/由于/不论/然而

  D.然而/因为/即使/但是

  短文六: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①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②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为0.635厘米。③,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过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几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④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1.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2.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由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古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近代史中的一项空白

  4.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于是/由于/因此/随后

  B.从而/因为/于是/然后

  C.随着/如果/此外/于是

  D.从而/因为/此外/然后

  短文七: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的①板块⑤有陆地⑤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的②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③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的④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⑥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⑥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⑦因剪切而形成断层,⑦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1.“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2.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3.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俯冲带

  D.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4.文中有四个助词“的”,不可以去掉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文中⑤~⑦处被去掉了三组关联词,请将正确的关联词填回原处。()

  A.不但……而且/只要……就/不是……就是

  B.既……又/如果……才/不但……而且

  C.不仅……而且/如果……就/因为……所以

  D.既……又/如果……就/或者……或者

  短文八:

  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比火电站大一些。衡量电站的经济价值,还要核算电站运行后消耗的燃料、设备折旧、、运行管理等费用。30年来,国际上对煤电成本与核电成本所作的等值比较,显示出修火电站实际出现的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修建核电站则正好相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建成300余座核电站,总功率达2亿千瓦左右,绝大多数核电站已使核电成本降至煤电的60%左右。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从核反应形式看,原子弹可以和核电站类比,但原子弹所用的铀-225浓度在弹体中高达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低于4%的铀-235,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从实际情况看,任何形式的电站,只要设计管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竟使1.5万人丧生,当然这不是说切尔诺贝利核电让核物质外泄夺走了人的生命就值得庆幸。值得庆幸的是核电站系统工程技术有了新突破,核电站安全保险系数优于火电站。说到环境保护,最先进的火电站也难以让人作乐观的承诺,而核电站则别具优势。

  1.文中画线的地方填入一个适应的词语是()

  A.修理B.维修

  C.维护D.呵护

  2.文中“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是指()

  A.低投入势必造成高成本

  B.低投入造成的成本逐渐增加的趋势

  C.煤电成本低的优势难以持久

  D.煤电成本高于核电成本

  3.“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是指()

  A.大量建成的核电站取得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B.核电事业的发展检验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C.现代经济价值观保障了核电事业的发展

  D.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在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再次得到证实

  4.“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含义是()

  A.核电站具有可控性,原子弹具有不可控性

  B.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原子的核链反应是不可控的

  C.核电站采用燃料铀-235的浓度低于4%,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

  D.核电站采用的铀-235浓度远远低于原子弹中该核物质浓度,已不具有危险性

  5.根据题意,能准确概括核电站特点的一组是()

  ①高投入、高质量、低消耗

  ②经济价值高于火电站

  ③使用寿命高于火电站

  ④每度核电成本仅仅相当煤电的60%左右

  ⑤安全性强,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B.②③⑤

  C.②⑤D.①④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

  短文一:

  1.D2.B3.C4.A

  短文二:

  1.D2.C3.A4.C5.D

  短文三:

  1.B2.C3.A4.A5.D

  短文四:

  1.D2.C3.D4.C

  短文五:

  1.D2.C3.B4.A5.D

  短文六:

  1.B2.A3.C4.D

  短文七:

  1.D2.B3.C4.C5.D

  短文八:

  1.C2.B3.D4.B5.C第六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四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遗传性疾病是因体内某种基因缺乏、基因缺欠或突变所引起的。如果能对其中病态基因,进行补偿、替代或修理,就能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

  因此,现代医学诞生了一个新科目。目前可行的是将患者细胞所需要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重组,转移于受体细胞(靶细胞)内转移基因使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它也为基因替代与修复奠定了基础。将生殖细胞(受精卵)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有根治效果,可在当代及患者后生殖的后代中免除遗传性疾病。但目前不能应用于人类,因为它能抑制某些基因遗传,一旦失控,哪怕只有一例,也为传统的人伦观念所不允许。将无遗传观念的体细胞作为靶细胞则是可行的,但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更重要的是选择目的基因,它是补偿缺欠基因的外源正常基因,通常取自正常供体细胞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DNA的片段。供转移的目的基因必须结构完整,转移后能随细胞分裂而复制或分裂。这个选择是治疗遗传疾病的第一步。

  1.文中“一个新科目”是指()

  A.基因替代B.基因治疗

  C.遗传治疗D.遗传替代

  2.准确概括目前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新作法及其目的的是哪一项()

  A.用正常基因修复病体基因,以改善变异基因的功能

  B.用正常基因替代变异基因,以改善遗传基因的功能

  C.将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以补偿缺损基因的功能

  D.将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功能转移到靶细胞内,以替代缺损基因的功能

  3.“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的重要原因是()

  A.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病态基因的遗传

  B.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后代的病态基因

  C.这种治疗不能对后代的病态基因进行改造

  D.这种治疗只能对患者的病态基因产生影响

  4.文中这“这个选择”是指()

  A.选择转移基因与供体细胞基因组

  B.选择载体重组与正常基因

  C.选择体细胞和外源基因

  D.选择靶细胞和目的基因

  5.第二段中“它”指代的是()

  A.外源性基因B.受体细胞

  C.转移基因D.载体重组

  短文二: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这种系统把用户终端(计算机和电话机)通过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与图文信息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向公众开放信息服务,使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这个系统亦称为可视数据系统。用户在家中只要通过操纵终端设备,就可以方便地向图文信息中心检索所需要的各种可视图文信息。各个用户可在电视机屏幕前分别与图文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对话”,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信息系统又称为交互(交互就是有问题有答案)可视信息系统。它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手段。这种可视信息系统自从197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普及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已开通了可视图文通信业务。在可视图文系统中,用户与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直接通信,成为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它也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交互电视信息系统使有线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增加到一二百个,而且各家庭(个人)同发射台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联络,用户不仅可以点播节目,还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可视图文系统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它给教学活动、生产管理等带来极大的方便。

  可视图文系统最有效的领域要算是购物和预约订货了。顾客不出家门就可通过可视图文终端进行购物和款项的支付结算。

  1.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指()

  A.可视数据系统

  B.计算机和电话机的组合

  C.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

  D.人机对话系统

  2.对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B.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一种

  C.用户利用计算机在家中就能购物

  D.用户操纵计算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已有十几年历史

  3.图文信息中心是指()

  A.有线电视发射台

  B.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

  C.是相对于用户的一台计算机

  D.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既可接受信息,又可输出信息

  B.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在购物和预约订货中利用最多

  C.通过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D.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

  5.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A.可视图文信息系统

  B.数据通信

  C.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

  D.购物和预约订货

  短文三:

  经过历时一年的技术鉴定,法国热尔省农产品储藏中心最近确认,由法国和美国两家企业联合生产的强紫外线发生器对农产品保鲜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建议予以推广。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人体内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导致人体罹患皮肤癌。法国卡莱纳公司和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科学家正是由此得到启发,决定联合生产强紫外线发生器,利用紫外线能够改变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特征,对农产品进行强紫外线照射,通过破坏残留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而达到杀灭它们的目的,使农产品得以长时间储存、保鲜。

  据介绍,强紫外线发生器的关键技术是要使用氙灯发射出紫外线占20%的强光,强度比自然光高出两万多倍。与普通的热处理和电离处理方法不同,紫外线光照处理不会使农产品出现氧化和变色。另外,由于光照只能达及农产品表面,对深层没有任何破坏作用。

  据悉,法国已决定在农产品加工、储藏领域中广泛使用强紫外线光照保鲜技术,首批强紫外线发生器将于近期在部分企业中正式投入使用。有专家表示,除用于农产品保鲜外,强紫外线发生器还可进一步推广到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其他领域。

  1.法国决定广泛使用强紫外线保鲜技术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卡莱纳公司的技术鉴定

  B.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技术认定

  C.法国热尔省农产品储藏技术中心的技术鉴定

  D.法国卡莱纳公司与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科技实力

  2.强紫外线发生器使用农产品长时间储存、保鲜的途径是()

  A.对农产品进行强紫外线照射,进而破坏农产品中的微生物

  B.对农产品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照射,破坏农产品中所含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

  C.利用高强度和紫外线照射来破坏残留在农产品表层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

  D.利用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改变残留在农产品中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

  3.选出下列有关紫外线保鲜技术优点叙述有误的一项()

  A.让农产品在不发生氧化的状态下长时间保鲜

  B.让农产品在原有营养成分不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保鲜

  C.让农产品的储存、保鲜时间较之其他保鲜方法更长

  D.不会改变农产品的原有外观色彩

  4.下列有关文意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在农产品加工、储藏领域中已广泛使用了强紫外线光照保鲜技术

  B.强紫外线发生器使用氙灯能发射出纯度很高的紫外线强光

  C.首批强紫外线发生器将于近期由法美两家企业联合开发出来

  D.强紫外线发生器除能保鲜外,还能进行空气净化,处理污水等工作

  5.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A.法美两公司研制出新的保鲜方法

  B.法国推广强紫外线保鲜新技术

  C.保鲜技术通过鉴定

  D.紫外线保鲜方法简介

  短文四:

  ①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与地球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为科学知识的球状结构。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结构从外到里则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③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的知识组成,如海王星、电磁波、中微子这类现象的发现均属事实性发现;知识幔层由定律性知识组成,如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定律均属定律性知识;知识内核由原理性知识组成,即能揭露相对深刻的本质,如氧化说、进化论、相对论等原理知识。事实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定律性知识说明“怎么样”,原理性知识说明“为什么”。

  ④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从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从科学知识外壳部分通过幔层而向内核逼近的。例如,在天文学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解决了“是什么”,即确认了我们这个恒星系统中,地球、火星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继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描述了“怎么样”,即确立了地球等行星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探索了“为什么”,说明太阳是以某种特定的力作用于行星,从而使行星按开普勒发现的三大定律运行。

  ⑤上述过程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⑥科学家则根据各自的发现的深刻性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样,科学界在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声誉的金字塔结构。处在塔顶尖的是那些因为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拉瓦锡为现代科学之父,维萨留斯为现代解剖学之父。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是那些因为提出重要的定律性知识而得名的科学人物,如开普勒、哈勃、孟德尔等。相比之下,聚集在金字塔下部的通常是那些有重要事实性发现的科学家。

  1.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一段的横线处()

  A.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B.能够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C.能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D.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2.据文意,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由外向里,由知识外壳、知识内核和知识幔层组成

  B.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率、万有引力定律原理均属定律知识

  C.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由外向里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D.处在科学声誉金字塔尖的科学巨星由于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比其他科学家伟大

  3.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下定义、举例子

  B.打比方、作比较

  C.举例子、分类别

  D.分类别、下定义

  4.第五段中的“过程”是指()

  A.人对知识领域的认识

  B.人对宇宙的认识

  C.人对科学体系的认识

  D.人对“日心说”的认识

  5.第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下定义、举例子

  B.打比方、分类别

  C.下定义、作比较

  D.打比方、下定义

  短文五:

  日本和德国科学家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说,他们发现了这种生物化学酶在把氧气和食物转变成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种生化酶名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在他们各自的研究中,日本的科学家小组是借助聚焦于牛心脏组织的复杂三维立体X光成像仪器获得其形状图像的,而德国科学家小组则是从一种土壤细菌中制取的酶蛋白晶体中分离得到其结构的。

  “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小到微生物、大到大象的所有动物的所有细胞中。在人体内,氧气进入肺叶后,被红血球吸收,然后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内,由“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来自食物的氧气组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最新研究显示了铁原子、铜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排列分布状况,①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细胞内某些新陈代谢过程发生差错的原因,②找到治疗过早衰老、神经系统功能衰退,③肥胖等相应疾病的方法和药物。

  科学家认为,以生命能量逐步丧失为特征的衰老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效率下降的结果;而以能量积聚过多,脂肪细胞数量以及体重超出正常水平为特征的肥胖则可能是“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效率过高的结果。

  1.第一自然段横线上的,应填入的一项是()

  A.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的基本结构

  B.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酶

  C.一种名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基本结构

  D.一种名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2.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小到微生物,大到大象的所有动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微生物以至大象的所有动物中都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

  B.所有动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无所不在

  D.所有细胞都存在着“细胞色素氧化酶”

  3.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是()

  A.生物化学酶

  B.细胞色素氧化酶

  C.生命能量

  D.新陈代谢

  4.下面哪些说法符合原文文意,并能说明“生物化学酶”对人体的重要性。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通过生物化学酶的作用才能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转化为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②生物化学酶在把氧气和食物转变成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③借助某些元素在“生物化学酶”中排列分布状况,帮助科学家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和药物

  ④“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效率下降,将导致衰老

  ⑤肥胖是因为能量积聚过多,脂肪细胞数量超出正常水平所致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⑤

  5.文中①②③处应填入的词是()

  A.所以/因此/以至

  B.由于/所以/甚至

  C.因此/随后/以至于

  D.因而/进而/甚至

  短文六: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五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而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1.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3.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B.③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4.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美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B.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所以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可能用这个波长

  C.37个讯号中所有的都很强烈

  D.至今已发现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

  短文七:

  改革开放14年来,我国女职工人数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递增,快于男职工的增长速度。到1992年底,我国女职工人数已达5 600万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38%,比1978年提高5.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情况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女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妇女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女职工比例已超过半数;在居民服务业及商业行业中,女职工所占比重均在45%以上。全国一亿多乡镇企业劳动者中,女性有4 000多万;城乡200多万个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中,女性超过百万人。

  1.改革开放14年来,我国女职工人数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递增。“递增”的意思是()

  A.每年都增加

  B.越来越减少

  C.每年增加量相同

  D.每年都以一定的比例增加

  2.到1992年底,中国女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是()

  A.32.6%B.38%

  C.45%D.24%

  3.中国女职工的增长速度比男职工的增长速度()

  A.慢B.快

  C.一样D.不能确定

  4.在哪些行业中女职工比男职工多?()

  A.乡镇企业

  B.城乡企业

  C.商业和居民服务业

  D.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5.女职工人数不断增加标志着()

  A.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生活

  B.女职工的地位提高了

  C.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D.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新趋热:女职工将超过男职工

  短文八:

  综合考查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凯库勒关于苯分子C6H6环状结构的重大发现,也不是一下成功的。

  他受到幻梦中被蛇缠绕的启示而产生了灵感,诱发了对苯分子结构为环状的假想,后经多次核验、修正,才得出今天所见的环结构图。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问题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人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表现在灵感思维上,因为灵感在发生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失准,其结果就难以精确。要精确,就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因为失去创造性功能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①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讲得很明白:“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了,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1.文中“与之相伴”的“之”指代的是()

  A.科学的深入化

  B.科学的复杂化

  C.科学的整体化

  D.科学的精确化

  2.填入文中①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由模糊到清晰,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B.由模糊到清晰,用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C.由模糊到清晰,由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D.由清晰到模糊,由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3.下列几种理解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灵感思维的发生过程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和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三维的

  B.灵感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模糊性,本质特征是它的独创性

  C.灵感维往往不易精确,这是与不带模糊性的抽象思维活动相比较而言的

  D.诗人的“神来之笔”、军事家的“奇谋”、科学家的“顿悟”都说明灵感思维有特殊作用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四参考答案短文一:

  1.B2.C3.A4.D5.C

  短文二:

  1.A2.B3.D4.B5.A

  短文三:

  1.C2.D3.B4.C5.B

  短文四:

  1.A2.C3.C4.A5.B

  短文五:

  1.B2.C3.B4.C5.D

  短文六:

  1.C2.B3.D4.C5.B

  短文七:

  1.D2.B3.B4.D5.C

  短文八:

  1.B2.B3.C

  第七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五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士的研究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①这些行为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光照长短等,①一些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二,需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的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的,史蒂夫·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研究小组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的同时,幼草便可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介于21~28小时。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时)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物钟基因的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1.第一段中提到“植物生物钟”,第二段提到“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和“异步个体”,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概念完全相同

  B.四个概念各不相同

  C.前两个概念相同,后两个概念也相同

  D.最后一个概念不同于前三个概念

  2.对科学家鉴定出生物钟基因的前提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已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

  B.用生物技术移植萤火虫的发光基因

  C.有办法检测植物生理节律

  D.找到了被检测植物的异步个体

  3.以下四项是检测的四个过程,对过程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发光基因和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

  B.受检植物萌发后喷施能发光的化合物

  C.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幼苗开始发光

  D.检测出受检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

  4.从全文看借助萤火虫的基因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了解植物内外界变化的因果关系

  B.检测植物的生物钟基因

  C.绘制植物的遗传图谱

  D.断定生物种基因的确切部位

  5.文中①处缺了一对关联词,请选择正确的填入()

  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虽然……但

  D.如果……那么

  短文二: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的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①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②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③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翠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翠”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翠堵坡”而形成的。

  1.以下不属于中国建筑中“塔”的特征的一项是()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塔修成高耸入云的建筑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2.以下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翠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的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翠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建筑

  3.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砖石建筑物,最主要的是塔

  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为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

  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从“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

  5.“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一句应填写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短文三:

  经过1 600年努力,数学家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几周前,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宣称,他已破解这一猜想。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1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六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几何图形。

  人们一直存有疑问,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隔墙为什么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但如果多边形的边是曲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陶斯认为,正六边形与其他任何形状的图形相比,它的周长最小,但他不能证明这一点。而黑尔在考虑了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是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都证明了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他已将19页的证明过程放在因特网上,许多专家都已看到了这一证明,认为黑尔的证明是正确的。

  1.文中画线句中“破解”一词的意思是()

  A.弄清了蜂窝的优美形状为什么说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

  B.证明了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

  C.了解到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位置

  D.解答了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问题

  2.下列与黑尔所作的研究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A.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

  B.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

  C.证明周边是曲线时,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

  D.论证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1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学家经过1 600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B.“蜂窝猜想”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的认为蜜蜂是用最少量的蜂蜡建筑蜂窝的推测

  C.由于蜂窝中的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所以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

  D.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已将其破解“蜂窝猜想”的全过程放在因特网上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原因是为了用最少的蜂蜡建筑最大的蜂窝

  B.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已于1943年寻找到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正六边形

  C.佩波斯提出的“蜂窝猜想”,最终由不同时代的数学家陶斯与黑尔共同完成了其证明过程

  D.当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许多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总是最小

  5.文中末尾“这一证明”指的是()

  A.陶斯关于正六边形周长的证明

  B.黑尔在考虑周边是曲线的情况下,对为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的证明

  C.在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最小

  D.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短文四:

  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火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以外,还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以达到时速500千米为目标。

  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做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在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它还将给传统金属材料业等行业赋予新活力,也将会对航空业构成威胁。

  1.文中“相对阶段”指的是()

  A.按各国开发研究的平均水平,已完成实用化技术的80%,有的国家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B.按世界最高水平,实用化技术已开发完成80%,接近于实用化阶段

  C.有80%的国家已经进行开发研究

  D.80%的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超导磁浮列车因其高速,一般用于远距离交通运输

  B.目前研究开发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需要开发列车高速空气力学的技术

  C.目前研究开发的目标是时速500千米

  D.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普遍导电材料的

  3.对“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高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的特点

  B.具有能源费用低的特点

  C.使用高温超导材料

  D.使用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动力

  4.对文章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所必需的关键技术

  B.概述了超导列车的技术和特点

  C.说明了超导磁浮列车对其他产业经济的不同影响

  D.文章使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

  5.实现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需具备的条件为()

  ①开发高温超导材料

  ②探究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

  ③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技术

  ④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④

  短文五:

  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这三者是怎么成为同义词的?中国人的根源在哪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考古学者对这两个问题总算找到了解答钥匙。

  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仅是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在桑乾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二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西部)发现的。近年来那里发现了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烽群,其中有玉雕猪龙人、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这些距今不晚于五千年。玉雕猪龙放在男性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配置在积石烽四周——以龙和花(华)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结合成了共同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

  距今四五千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所代表的古文化,人们已经使用大石磐与鳄鱼皮鼓随葬,这反映出社会发展到了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的小口底尖的罐,也包括源于红山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还包括长江下游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一种“L”形石推刀。这反映出他们的文化面貌已具有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

  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生活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所以史称舜即位要“之(到)中国”。后人解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即“帝王所都”。而中原仰韶文化的花(华)和北方红山文化的龙,甚至江南的古文化都相聚于此,这倒很像车辐聚于车毂,而不像光、热等向四周放射。这样,我们所讲的“中国”一词就把“龙”和“华”总揽到了一处。距今四千至两千年间,经历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到秦朝时实现统一。《史记》说:“秦以兵灭六国,并中国。”这个“中国”不同于舜之中国的那个“中国”,从词义上讲,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同了。

  1.第二、三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

  B.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C.两种古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

  D.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

  2.第四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结合的地点、时间

  D.近年来后期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

  3.第五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面貌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性质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发展

  D.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综合

  4.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是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

  A.祭坛B.女神庙

  C.朱绘龙纹陶盘D.“L”形石推刀

  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是与以花为标志的与文化有关的器物?

  A.玉雕玫瑰

  B.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

  C.小口尖底的罐

  D.玉雕猪龙

  短文六:

  ①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质,在道德上历来是备受推崇的。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常常相互背离:当道德对诚实给予高度肯定的时候,它从政治或经济方面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定性的。伽利略捍卫、宣传“日心说”,塞尔维特提出“血液循环说”,都是诚实的表现,他们也因为这种深刻的诚实而为当代和后世所景仰,但他们的诚实却动摇了上帝的地位从而得罪了教会,因此在受人尊崇的同时,不是被烧死就是禁闭。对诚实的否定固然令人遗憾,但尚可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诚实的人面对诚实给他带来的困境时,他可以从中引发出一种做人的高贵感、豪迈感、庄严感,也可以自足、自愿、自我平衡。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了,人们已不必再担心因为说真话而衣食无着、走投无路。但诚实的人们却发现:当诚实在政治上已大体不成问题的时候,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庇护,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大面积地蚕食着人们的灵魂,金钱标准居然已成了不少人衡量一个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的重要标准,大把的票子不仅可以将一个人塑造成能干人,而且会将他包装成高尚的人。至于他的金钱来历如何,一概无须过问。人们只看目的和结果,而不在乎原因和手段。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其重要表现就是现在的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的宽容。相形之下,诚实的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诚实所做的种种努力,就显得软弱无力,可怜无助了。面对两种品格的大拼杀,“道德”不仅没有给挣扎中的诚实者助一臂之力,甚至将他们嘲弄一番:它不是让不诚实者为他们的不诚实而内疚自责,却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竟然不能放弃自己的诚实而自惭形秽。

  ③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曾经备受压抑的自然本性,而市场经济本身却没有也来不及为人们自然本性的弘扬勾画一个界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诚实的堤岸以日甚一日的速度被一段一段地冲决了。比如笔者有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填写副教授申报表的“外语水平”栏时,不按照统一口径填写“熟练阅读”,却据实写了“略知一二”,但“略知一二”却不符合副教授的任职条件,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被淘汰,直到次年填了“熟练阅读”,才获取了副教授的头衔。相对于大多数教授们的外语水平来讲,“略知一二”本来还是他的优势,但能否评上副教授,主要并不在于你的外语程度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说。至于那些经验材料、报告之类的公文里有多少水分,人们早已不想去辨别。

  ④现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和精神产品生产领域的“打假”活动声势正旺。但我总怀疑这类活动能否取得什么大的成效。产品假不过是心灵假的一种外化和物化形态,心中缺少了诚实,假冒伪劣产品能少得了吗?

  1.第①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A.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格,在道德上历来备受推崇

  B.诚实的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相互背离

  C.当道德对诚实给予肯定时,从政治或经济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定的

  D.对诚实的否定可以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

  2.第②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A.当今社会,对诚实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

  B.当今社会,诚实在政治上大体不成问题时,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失去庇护

  C.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大面积蚕食人们的灵魂,金钱已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

  D.实用主义的处世观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对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3.对“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的实质阐释,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道德的标准被扭曲了,衡量一个人只看金钱和包装,不看品格和灵魂

  B.社会道德的观念改变了,衡量一个人可以只看目的和结果,不看原因和手段

  C.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D.社会道德对诚实的人的自持和挣扎,不仅不助一臂之力,反而予以嘲弄

  4.第③段作者列举某教师填写申请报表的事例,在文中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阐释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对不诚实的行为表现了宽容

  B.人们保持自己的诚实软弱无力,可怜无助,最终受到嘲弄

  C.市场经济未能为诚实的张扬划定一个界限

  D.现实无情地将这位教师的诚实的堤岸冲决了

  5.对“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一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说真话不必担心遭到火刑的下场

  B.社会可以接受为了生活而不诚实

  C.为了实话实说而丢失工作,失去教授头衔

  D.小孩向妈妈撒谎要钱买玩具

  短文七:

  来自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地面望远镜和在太空轨道上的哈勃望远镜,在附近星系中发现了3个黑洞,并对其他可能存在黑洞的星系进行了进一步观测,最终找到了宇宙大部分星系中存在黑洞,每个黑洞大小与它所在的星系大小成正比的证据。

  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家小组通过观测附近30个左右的星系,新发现了3个质量相当于5 000万个太阳到5亿个太阳的黑洞,其中两个位于狮子星座,一个位于室女座。哈佛-史密斯索尼天体物理中心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多颗X光卫星观测了9对比较特殊的双星系统,每对星中都有一颗普通星所含物质被附近另一颗密度极大的天体吸引过去。在X光图像中,9个普通星体中所含的气态物质都被吸引到高密度天体①外呈螺旋型按一个方向向中心靠拢。高温星体气体接近高密度天体②时突然消失,其X图像表现为发亮的碟型中央有一黑点,而在接近高密度天体③时,高温气体会与天体发生碰撞,在X图像上表现为发亮的碟型中央有一个更亮的往外发射的亮点。研究人员认为:其中4个黑点代表黑洞,而另外5个亮点代表中子星。

  1.对第一段传达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望远镜发现了附近星系中的3个黑洞

  B.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附近星系的3个黑洞,其中两个质量相当于5 000万个太阳;另一个相当于5亿个太阳

  C.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找到了宇宙中确实存在黑洞的证据

  D.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黑洞时并没有借助地面望远镜或哈勃望远镜

  2.第二段中加横线的“其X图像表现为发亮的碟型中央有一黑点”一句中的“其”指的()

  A.高温星体

  B.高温星体气体

  C.高密度星体

  D.高温星体气体接近高密度天体时突然消失

  3.对第二段中3个“高密度天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各不相同

  B.①②③相同

  C.①②相同,不同于③

  D.②③相同,不同于①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佛研究小组观测黑洞的手段不同于密歇根大学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的手段

  B.哈佛研究小组观测的9对星中,每一对中都有一颗普通星被附近的一颗密度极大的天体吸引过去

  C.哈佛研究人员观测到,高温星体气体在接近高密度天体时,有时会和天体发生碰撞,有时则不会

  D.哈佛研究人员认为,X光图像中4个黑点代表4个黑洞,5个亮点代表5个中子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歇根大学发现了4个黑洞,而哈佛发现了3个

  B.高温星体主体接近高密度天体就消失,因为遇到了黑洞

  C,黑洞与它所在的星系大小成反比

  D.宇宙所有星系中存在黑洞,已被密歇根大学证实

  短文八: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氦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的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①在太阳中产生了中微子,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③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④,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中微子的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作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作修正。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1.对文中“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与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有关

  B.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

  C.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D.中微子会不受任何阻碍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2.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而不是其他物质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微子是太阳热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副产品

  B.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

  C.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D.如果在太阳中心产生一个中微子,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3.对文中“原则上”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从实践的角度看

  B.从科研的角度看

  C.从理论角度推论看

  D.强调除两个途径外,别无他途

  4.“太阳中微子之谜”指的是()

  A.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

  B.中微子的探测极为困难

  C.观测到的中微子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

  D.通过中微子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5.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只要/即使/也/所以

  B.只有/既然/就/因此

  C.如果/尽管/但/因此

  D.如果/不管/也/于是

  短文九:

  人类学家伍兹把创新作为文化变迁过程,经济学家熊彼得等人认为创新是把新函数引入生产的过程。依据这些研究,笔者认为: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产生的过程。主要有六种方式:(1)推行一种新制度、新体系或新教育模式;(2)采用一种新教育观念或新理论:(3)开发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领域;(4)发现并应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5)发现或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手段;(6)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投入体系。教育创新引发教育进步。研究表明,一种教育创新至少要引发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与文化包括经济作用方式的演进,或在作用方式、方向以及作用的水平上的转变或变革;二是教育内在结构的演进,如教育制度、专业结构等作用方式的转变;三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学生和学业方面的转变。

  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文化创新但与其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首先教育创新来源于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培养更多更好的新经济要求的人才,这就必然导致教育创新。因此,教育创新首先依赖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要求和为教育创新所提供的必要条件,如新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在教学上应用的适合性、便利性等。其次,教育创新对技术创新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为新的技术进步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并积极营造适应技术进步所需要的人文条件。如前所述,任何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创新,都必须在教育创新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发生,过于超前是很难成功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才和知识已成为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创新已逐步走出先前那种单一适应社会需求的模式,各国开始制定宏观教育发展战略,对长远发展做出整体策划。这样教育创新就开始成为有力地促进科技进步、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下列各项中,能填入文中空缺处的一项是()

  A.文化变迁

  B.三个方面的变化

  C.进步性结果

  D.积极或消极变革

  2.下列各项是对作者谈“六种方式”和“三个方面的变化”的意图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教育创新的外延、功用等方面界定教育创新

  B.顺带论述教育创新的外延及功用

  C.前者进一步揭示教育创新的外延及功用,后者为下文论述教育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联系作铺垫

  D.两者均是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读者尝试教育创新而谋求其功利的

  3.原文第二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B.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被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局面改变了

  C.教育创新在今天已经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D.“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文化创新但与其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句是本段论述的中心

  4.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研究教育创新的基本定义是受了伍兹、熊彼得等人相关研究的启发的

  B.历史上的班级授课制的确定、公立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等革命性的教育变革,均应属于教育创新

  C.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均属于文化创新范畴

  D.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正是本文所论述的基本问题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五参考答案

  短文一:

  1.D2.A3.B4.B5.C

  短文二:

  1.C2.A3.D4.C5.A

  短文三:

  1.B2.D3.D4.A5.B

  短文四:

  1.B2.C3.C4.B5.C

  短文五:

  1.A2.A3.C4.C5.D

  短文六:

  1.C2.B3.B4.A5.B

  短文七:

  1.C2.D3.A4.B5.C

  短文八:

  1.A2.D3.C4.C5.C

  短文九:

  1.C2.A3.D4.D

  第八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六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当你站在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水和一层一层涌向岸边的浪花,是否会有一种舒畅、开阔、生气勃勃的感觉?

  俄罗斯生物物理学家阿拉巴特日独辟蹊径,观察研究了这一现象。他注意到,当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海浪时,会产生人耳听不见的频率为8~13赫兹的次声波。该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知晓。但是阿拉巴特日感兴趣的是,在我们人体内部究竟是什么东西能与来自大海的次声波频率相一致呢?当他注意力转向生物医学资料时,马上发现了自己想找的答案。原来,在人的大脑里存在各种不同的生物电流,它们可以通过电脑图记录下来。科学家们对记录下来的脑电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类。已知的几种生物电流节律无论在频率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有很大差别,其中一种节律的频率为8~13赫兹。真是惊人的巧合!也许,海洋次声波能在人的大脑里引起某种共振,节律能使人们表现出正常精神饱满的状态。只要人稍微紧张、疲倦,节律便会减弱,这时大脑中具有其他频率的一些节律就会开始占上风。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大脑中的天然节律具有某种对大海生活的遗传生理适应性呢?或许这种遗传生理适应性正说明人类远古祖先起源于大海吧。阿拉巴特日认为,人为激发频率为8~13赫兹的次声波完全能使人处于并保持不眠状态,这也许是生理学上又一新课题。

  1.频率8~13赫兹的次声波产生的条件是()

  A.海水B.风力

  C.海岸D.海浪

  2.阿拉巴特日认为人在海边感觉心情舒畅的原因是()

  A.大海能给人一种舒畅、开阔、生气勃勃的感觉

  B.海洋次声波能在人的大脑里引起某种共振,在人的大脑里存在令人兴奋的各种生物电流

  C.生物电流节律在频率,强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D.生物电流节律在频率,强度上都有惊人的巧合

  3.在画横线的地方填一个正确的词()

  A.镇静B.安静

  C.宁静D.清静

  4.选出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

  A.人类开发、利用大海次声波是生理学的一个新课题

  B.人大脑里频率为8~13赫兹的节律能使人精神饱满

  C.人类大脑中的天然节律或许具有某种对大海生活的遗传生理适应性

  D.人脑中节律减弱时,常常也是人在紧张和疲倦的时候

  5.适合本文的标题是()

  A.人类利用大海次声波指日可待

  B.人类在海边找到精神饱满的原因

  C.奇妙的大海次声波

  D.人为激发次声波可以使人不眠而精神饱满

  短文二:

  篆刻欣赏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享受。篆刻创作中,不论哪种风格,都必须通过“篆法”、“章法”、“刀法”来表现。

  欣赏篆刻作品,首先要看“篆法”。篆法是三法中的基础。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章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变化须合六书,切忌生编滥造或任意增减。那些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并非都是古文字家,但必须搞清楚文字的源流演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篆字“丰神流动,(a)”,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来,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b)的境地。

  其次是欣赏“章法”。章法是三法中的重点。章法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多看、多摹、多揣摩、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进一步门庭,(c)。篆刻章法应以秦汉古印为准绳,精通六书八体。字有字的章法,全章有全章的章法。尽管方寸间字有多寡,文有朱白,印有大小,笔画有疏密、增损、参差、平衡、呼应、挪让、轻重、离合、方圆、巧拙等,应当全局考虑,使方寸印章“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通而不悖”。欲臻章法之妙,就要符合美的规律,或寻工整端庄的风格,或求参差古朴的情趣。

  1.“以篆为宗”中的“篆”指的是()

  A.篆刻B.篆法

  C.篆字D.书法

  2.(a)(b)两处,恰当的措辞是()

  A.庄重典雅、出神入化

  B.出神入化、庄重典雅

  C.尽逞其妙、随心所欲

  D.随心所欲、尽逞其妙

  3.第三段(c)处恰当的措辞是()

  A.十分添春色B.春色添十分

  C.添十分春色D.添春色十分

  4.第三段加点词语中,应该删掉的是()

  A.尽管B.等

  C.应D.或

  5.第三段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A.循序渐进B.准绳

  C.臻D.寻

  短文三:

  在5 000万年到7 000万年前,一类或几类陆生哺乳动物第二次入水,其中有些还适应不了淡水生活。由它们逐渐形成了进化树上的新分支——鲸目。它分为三个亚目:古鲸亚目、齿鲸亚目、须鲸亚目。其中古鲸亚目的种类于新世纪晚期灭绝。白垩纪末期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类全部灭绝,原始的哺乳动物,特别是真兽类繁荣起来。其中有蹄类由其祖先踝节类演化而生。

  第三纪初期,有些动物特别是其中的与猪、鹿、骆驼相近的有蹄类中的部分种类返回海中生活,逐渐产生最早的鲸类:古鲸亚目。研究者们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由陆生向水生演变的鲸类过渡中Panicusinachus化石。它们生活始于新世纪早期,是一种在古Tethys海域浅水中捕鱼为食的水、陆两栖的动物。由它再发展成为完全水生的古鲸类。到这时,古鲸类与其祖先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些科学家认为古鲸亚目不是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的直接祖先,一般认为后者来源于前者为较满意的推论。齿鲸类和须鲸类均来源于被认为是与古鲸亚目中古鲸科同源的祖先。齿鲸类起源于3 000万年前崭新世界早期,而须鲸类在2 700万年前的中期出现。

  现代齿鲸类和须鲸类是其祖先以两种不同途径进化的产物:一类保留牙齿,并进一步向单根、圆锥型的同型齿演化,并逐渐增加牙齿数量。另一类失去了牙齿,而发展成了鲸须。

  1.第一段所说的“5 000万年到7 000万年前”,指的是()

  A.白垩纪末期

  B.新世纪早期

  C.新世纪之前

  D.新世纪中期

  2.第一段:“这类动物特别是……”中的“特别是”强调了()

  A.有蹄类动物演变为鲸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史实

  B.某些有蹄类动物的入水与鲸类的产生有最为密切的关系

  C.返回海中生活是鲸类之所以产生的重要的环节

  D.进化为鲸类的是猪、鹿、骆驼相近的有蹄类

  3.以上四段文字内容概括起来表述为()

  A.齿鲸类和须鲸类的进化

  B.原始哺乳动物再次进入水之后

  C.鲸类的起源和进化

  D.古鲸类的分支及灭绝

  4.以下几种说法中符合上文意思的是哪一项?()

  A.新世纪在白垩纪之后,正好是哺乳动物返回水中生活的时代

  B.齿鲸类起源于古鲸亚目灭绝之后

  C.发现Panicusinachus化石,是在新世纪早期

  D.鲸类的形成,历经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演化

  5.文中第三段少了一组关联词,应填入的一组是()

  A.不仅……而且B.尽管……也

  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短文四:

  吃鱼为什么使人聪明呢?这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鱼之中DHA高,特别是鱼头、鱼眼中的DHA高达40%~70%。DHA对神经细胞,特别是轴突之生长、网络之形成极其有益,因此对健脑益智有明显作用。据专家研究报告,婴儿在出生后不久脑细胞即达140亿个,此后无论脑细胞的数量及体积都不再增加。这些突起在脑神经间形成细密的网膜,而这些网膜主要由脂肪构成。人脑的脂肪占脑的60%,这就是鱼油、核桃、芝麻的不饱和脂肪酸健脑益智的道理。大脑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谈共性,即它需要各种营养素,除了高不饱和脂肪酸外也需要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但它需要的脂肪酸不足,则影响智力的,不能从儿童的大脑转变为成人的大脑,其智力将停留在儿童的阶段。所以泡饭加咸菜的早餐既不能满足儿童对热量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儿童长身体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儿童发展智力的要求。

  1.在画线的地方选择填空的一个适当的词()

  A.发展B.开展

  C.发育D.提高

  2.吃鱼能使人聪明的主要原因是()

  A.鱼的DHA的含量高

  B.鱼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C.鱼饱含着大量的脂肪酸

  D.鱼有各种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决定人的智力高低的人脑构成部分是()

  A.脑轴突B.脑细胞

  C.神经细胞D.脑神经细胞

  4.儿童大脑和成人大脑的构成部分,其本质差别是()

  A.儿童大脑比成人大脑的细胞少、分量轻

  B.儿童大脑的脂肪含量比成人大脑低

  C.儿童大脑的轴突和神经网络不如成人大脑细密

  D.儿童大脑的脑干比成人大脑小

  5.泡饭加咸菜不能满足儿童发展智力的要求,其主要因素是()

  A.缺乏蛋白质

  B.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C.缺乏必需的脂肪酸

  D.缺乏身体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短文五:

  在慕尼黑大学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捕获光束的办法,他们可以把光束存储一会儿,然后把它们放走。

  这是一种绝妙的方法并且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在现有的计算机中携带和传送的电子有其局限性,它们会互相影响。它们需要电线才能运动,并且它们传送信息的速度慢。

  而光束则具有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理想特性,其信息载运能力非常巨大。一束激光脉冲一秒钟可传输整部《不列颠百科全书》。光束还能轻而易举地分成很多单束光束,使其成为并行处理的理想媒介,而人们广泛认为并行处理是高速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当然,光束还具有速度快的优点,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比光束更快了。

  虽然光束运动速度快而且携带的数据多,但它正如一辆刹车失灵而失控的邮政列车。如果你想获得数据,必须让它撞上什么东西使它停下来。近年来,物理学家己设计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墙壁供光束撞击,这些研究称为光电子学——这是把光束携带的数据转换成普通机器所使用的电子形式的技术。

  光电子学使你能够把信息以光速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在越洋电话线缆、电视遥控器等各个领域都可见到光电子设备的身影。但归根结底,你仍然要把光束的惊人速度和传输容量转换成缓慢的电子流,从而受到导电物体变幻莫测的电学现象的限制。如果你能够使用光而不是电子,那么就有可能建造超高速的设备——如光学计算机。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设法让光束在某些地方滞留一段时间以备使用——实际上滞留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光束能够充当光传导数据的存储器。

  1.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光学梦想

  B.光学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

  C.电子与光束

  D.使光变慢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一项是()

  A.光学计算机技术也属于光电子学的范畴

  B.必须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才能应用到计算机上

  C.光学计算机需要使用存储器来延长光束停留的时间

  D.目前的越洋电话和电视遥控器还只是使用电子传递信息

  3.对文中第三段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传递速度快而且携带的数据多

  B.光束携带的数据不容易捕获

  C.文中提到的“墙壁”,实际上是指光存储器

  D.减慢光束传递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它转换为电子信息

  4.根据文意对未来光学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比较,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光学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得多

  B.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需要电线,而光学计算机不需要

  C.只有光学计算机才能处理并行数据

  D.电子计算机携带和传送的数据量远远低于光学计算机

  短文六:

  妇女的出路问题,是这几年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中国妇女》杂志对10城市2 000余市民的调查,81.2%的人在“女人应该参加工作还是回家做家务”中选择前者,赞成妇女工作;即使丈夫的收入足够维持家庭开支,也有75.7%的丈夫选择让妻子参加工作。70%的女性和62.5%的男性都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相信妇女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女性占78.1%,男性则达80.7%;持相反意见的女性占3.4%,男性为3.2%。

  中国社会目前男女平等程度如何?71.7%的人认为比较平等或非常平等,19.5%人持相反态度。

  1.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A.男女平等问题

  B.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C.中国妇女的出路问题

  D.中国妇女地位逐渐在提高

  2.对妇女参加工作,很多人的看法是()

  A.比较支持妇女参加工作

  B.绝对支持妇女参加工作

  C.认为妇女应该做家务

  D.反对妇女参加工作

  3.对妇女能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正确的看法是()

  A.妇女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B.妇女的工作会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

  C.妇女的工作成绩是不能与男性比的

  D.大多数人认为妇女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4.被调查者对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的看法是()

  A.认为已经实现了

  B.还不认为实现了男女平等

  C.认为中国男女平等逐渐地在实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平等

  D.男女之间永远也不可能平等

  5.被调查者对工作和家务对女性的重要性的看法是()

  A.都认为同样重要

  B.大部分人认为同样重要

  C.大部分人认为不是很重要

  D.被调查者中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的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

  短文七:

  不能说生活有条理就产生记忆,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譬如想记住某些数字、名称或一个故事,必须选择一定的顺序,然后始终按照顺序去记忆。

  在回忆时,仍然必须按照同样的顺序。如果每天养成把经常用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地方的习惯,能避免浪费时间。井井有条是我们在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优点之一,人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然而,随着人变老,许多高龄人有严重的精神错乱趋向。这是因为,老年人和疲劳过度的人感知迟钝,脑子不好使;思维活动困难,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及判断能力差。另外,他们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出现局部定向障碍,表现冷漠或情感不一致,甚至大脑出现某种迟钝现象。由于上述情况,记忆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专家界有许多记忆能手,了解这些杰出的人物如何取得惊人的记忆效果非常有益。例如,伊诺迪是最著名的记忆专家之一,他研制出一张很大的方格数字表,把提出的问题同方格中某一点联系起来,从而能够立即回答有关规则最难的问题。

  亨利·埃曾在他的一本关于记忆的论著中讲到了这些记忆能手的一系列奇迹,其中出类拔萃的是吕克博士(C·E米勒的研究对象)。这位专家只听一遍,经过一百六十七秒钟的“沉思”,能重复出一串六十位的数字。他只思考一百三十七秒钟,就能倒背出一串五十二位数字。他本人解释记忆数字的诀窍,例如,回忆86219数字时,他立即想到219是73的三倍,而73的对数则是1.86。因此,这些记忆专家运用事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有条理的规则,怀着对这类活动的极大兴趣,并不断训练这种独特的高超技艺,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应该指出,正如亨利·埃所说,这些记忆奇才在智力发育正常的人中间极为罕见,并使人目瞪口呆,而对智力发育迟缓的人来说则更是难以想像。亨利·埃在他的著作中列举了一系列的病例,有些人的智力程度低得吓人,以致被视为傻瓜和白痴。因此,人的记忆程度与智力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但是,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记忆,绝对需要井井有条,要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并且始终如一。能使用我们上面讲的记忆方法吗?当然能。但要充分认识到,这仅仅是一种方法,无论怎样,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敏捷的思维能力绝对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1.为什么说“井井有条”是人们的一大优点?选出理解不当的一项()

  A.生活中养成“井井有条”能节省时间

  B.“井井有条”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C.“井井有条”便于回忆或记住某些该记的东西

  D.生活有条理可以产生记忆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三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老年人记忆力差,而“井井有条”则有助于记忆

  B.一位老人出门买菜,回家时找不到家门了,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很可能是他在时空概念上出现了局部定向力障碍

  C.伊诺迪、亨利·埃、吕克这三位都是记忆能手

  D.倒数第二段的“智力”实际上指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适合判断能力等

  3.第四、五两段的例子不能说明的一项是()

  A.记忆需要训练并有其独特的训练方法

  B.记忆需要井井有条

  C.记忆的技艺神奇高妙

  D.记忆与智力有关

  4.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井井有条的习惯的培养对任何人都是有好处的

  B.井井有条的训练方法对提高思维能力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C.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白痴,他们的记忆程度与智力并无关系

  D.记忆有条理的规则、保持兴趣、不断训练,是记忆专家成功的秘诀

  5.下列哪个题目最适合本文()

  A.亨利·埃关于记忆的论著

  B.井井有条

  C.记忆与智力成正比

  D.记忆专家伊诺迪

  短文八: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的世界,在它同爱的世界之间断绝交通的时候,便失去了它的平衡。于是我们就不得不为极低廉的东西,付出灵魂的代价。而这种事情只能发生物的监狱以其铜墙铁壁永远牢不可破威胁吓唬我们的时候,于是就引起了可怕的战斗、嫉妒和压迫,争夺空间和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有限的。我们痛苦地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邪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在一个残缺不全的真理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这种努力导致失败。只有他帮助了我们,他以他的一生给我们证明:我们有个灵魂,它的住所建筑在爱的王国里,当我们达到精神上自由的境界,物就无从以其虚假的价格霸道欺压我们了。

  1.这段话的主题是()

  A.我们的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应该珍惜

  B.人们应该有一个爱人的心,去抵制物质所带来的诱惑

  C.人应该有感情

  D.物质是战斗、嫉妒和压迫的来源

  2.文中“断绝交通的时候”的意思是()

  A.两个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

  B.物的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

  C.物的诱惑使人们失去理智而做出不应该的事情

  D.人们以后不再被物质所诱惑了

  3.在文中“吓唬我们”指的是()

  A.因为犯罪而受到身心上的惩罚

  B.有人威胁他们

  C.他们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谴责

  D.大众舆论让他们很难受

  4.本文中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指的是()

  A.因为不合实情而做出调整

  B.因为范围空间太小而做出调整

  C.人类狭窄的认识范围内不断吸取教训而不断进步

  D.真理很狭窄,需做出调整

  5.本文中作者强调的是()

  A.物质很重要,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物质

  B.真理的世界要不断地开拓

  C.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是残酷、漫长的

  D.人们应该有一颗爱心,去爱这个世界,它将让人们不再局限于物的世界,让世界更加美丽

  短文九:

  一份关于三个古人种曾经于同一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新报告,从理论上阐明,曾经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现代人祖先的,在70~50万年前消失的直立人,实际上在2.7~5.3万年前仍然生活在亚洲。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负责人类起源研究的波茨说:“多年来,人类学家把人类进化树看做是一系列阶段,这个树形图只有树干没有树枝,进化过程是从底部较接近猿类的动物进化到顶部的现代人。”但是现在,科学研究已经真正充实了人类演化过程完全是一种灌木的观点。即使在人类系谱图上,也没有趋势表明大自然创造的仅仅是我们自己。人类的进化过程没有单一的临界。新的发现可能意味着,虽然人类现在是惟一的人科动物。但却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这可能是个例外而不是常规。

  本世纪30年代,在爪哇梭罗河岸边,人们发现了十几个无法辨认的头盖骨,在这个新发现的基础上,确立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存在时期相重叠的理论。这份新报告说,那次发现的头盖骨被错误地认为分别是虎、猿、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头骨。

  1.对人类的进化过程没有单一的临界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所有古人种的存在时期都是相重叠的

  B.人类的进化并非只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C.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系列化的阶段

  D.人类作为惟一的人科动物只是个例外而不是常规

  2.从全文看,三个古人种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尼安德特人,智人,现代人

  B.接近猿类的动物、尼安德特人、现代人

  C.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现代人

  D.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份报告推翻了本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人类进化经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三个阶段的理论

  B.这份报告认为人类的演化过程完全是灌木形,是多人种交相发展纵横交错的模式

  C.这份报告提出了在距今2.7万年前有另外一个或两个古人种生活在地球上的新看法

  D.这份报告对科学界围绕人类定义所展开的争论将产生新的影响

  4.文章最后一段实际上要说明的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A.梭罗头盖骨是虎、猿、现代人和直立人的头骨

  B.梭罗头盖骨不是虎、猿、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的头骨

  C.梭罗头盖骨是直立人的骨

  D.梭罗头盖骨是虎、猿、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头骨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六参考答案

  短文一:

  1.D2.B3.A4.A5.C

  短文二:

  1.B2.C3.C4.A5.D

  短文三:

  1.B2.B3.C4.B5.C

  短文四:

  1.C2.A3.D4.C5.C

  短文五:

  1.A2.A3.C4.C

  短文六:

  1.A2.A3.D4.C5.B

  短文七:

  1.D2.C3.D4.B5.B

  短文八:

  1.B2.C3.A4.C5.D

  短文九:

  1.B2.D3.B4.C第九节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

  线性和非线性本来是数学名词。所谓线性是指量与量之间的正比关系,用直角坐标形象地画出来,是一根直线。在线性系统中,部分之和等于整体,描述线性系统的方程遵从叠加原理,即方程的不同解加起来仍然是解。非线性则指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叠加原理失效,非线性方程的两个解之和不再是方程的解。对于处理线性问题,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等。然而对于非线性问题,长期以来科学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统一方法可循。

  线性和非线性物理现象的区分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从运动形式上有定性区别,线性现象一般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并可用性能良好的函数表示。而非线性现象则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的转化和跃变。其次,从系统对外界影响和系统参量微小变动的响应上看,线性系统的响应平缓、光滑,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影响成比例的变化。而非线性系统中参量的极微小变化,在一些关节点上,可以引起系统运动形式的定性改变,在对外界激励的响应上,则表现为出现与外界激励有本质区别的行为,比如周期驱动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可以出现驱动频率的分频、倍频形式的运动,而不仅仅是重复外界频率。第三,反映在连续介质中的波动上,线性行为表现为色散引起的波包弥散、结构的消失,而非线性作用却可以促使空间规整性结构的形成和维持,如孤子、涡旋、突变面等等。

  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线性作用其实只不过是非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1.对“线性”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线性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根直线

  B.线性是非线性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

  C.人们通过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来解决线性问题

  D.线性作用在自然界中极其少见

  2.对非线性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对非线性来说,量与量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

  B.对于非线性问题,科学家完全没有方法可言

  C.非线性作用包括孤子、涡旋、突变面等

  D.非线性系统对外界的响应,既不平缓,也不光滑

  3.不能用来区分线性和非线性物理现象的一项是()

  A.参量的极微小变化,在一些关节点上,可以引起系统运动形式的定性改变

  B.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并可用性能良好的函数表示

  C.出现驱动频率的分频、倍频形式的运动

  D.量与量之间成反比关系

  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线性和非线性是数学概念借用到物理现象上

  B.叠加原理不能应用于非线性方程

  C.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都是数学方法

  D.非线性现象是线性现象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

  5.下列描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非线性系统中参量极微小变化,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影响成比例变化

  B.线性行为可以促使空间规整性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而非线性却表现为色散引起的波包弥散、结构的消失

  C.线性现象一般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非线性现象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的转化和跃变

  D.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作用

  短文二: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即便是关掉电源以后,该记住的也不会忘记,这是芯片的功劳。但是,有了瓦伦的发明,电子配件也可以有计算机芯片一样良好的记忆能力了。当然,现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和数码摄像机等电器中已经配有非易失性芯片,但是,制造成本非常昂贵,同常规芯片相比,速度也很慢。瓦伦的芯片制造成本和平常芯片的一样低廉,速度也同样快。1998年4月,第一批新型芯片正式问世。同计算机芯片相比,电子设备上的芯片显得大多了,所以瓦伦戏称他的发明为“大象芯片”——他的发明和得奖完全是“意外之财”:他们做试验时一时疏忽,把电路上的一个晶体管通了电,关掉电源后,晶体管内还带电。以前从未注意到硅片做的晶体管还有这个特性,即便是注意到了,肯定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几周以后,在某次电子会议休会时,瓦伦提到了他试验室里好玩的事,有位同行脱口指出,那很可能会解决非易失性记忆问题!瓦伦才真正意识到,好玩的东西有好大的市场潜力。

  1.瓦伦发明的“大象芯片”,规范的称呼应该是下面中的哪一个?()

  A.电子芯片

  B.非易失性记忆晶体管

  C.瓦伦的芯片

  D.非易失性芯片

  2.“这个特性”指代()

  A.晶体管内带电

  B.硅片做的晶体管带电

  C.晶体管烧热后带电

  D.烧热后的晶体管,停电后还带电

  3.“好玩的东西有好大的市场潜力”意思是()

  A.计算机芯片与电子芯片比较,有其显著的优势

  B.非易失性记忆游戏终于成功地付诸生产

  C.瓦伦的新型芯片以价格低廉、速度迅捷赢得了市场

  D.电子设备上的芯片比计算机芯片的优势明显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常规芯片”与“平常芯片”的含义不尽相同

  B.文中的“新型芯片”“电子设备上的芯片”与“大象芯片”是指同一事物

  C.新型芯片的成本与速度是瓦伦发明的意义所在

  D.成功孕于偶然,创造会在不经意中光顾,计算机芯片的发明就是这样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取决于芯片

  B.瓦伦的发明并不能获奖,所以获奖是一项“意外之财”

  C.瓦伦在实验中把晶体管烧得过热是出于一时疏忽

  D.瓦伦认为这种实验很好玩

  短文三: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幻想研制一种航空航天运输工具,它既能从机场跑道起飞,又能以高超音速穿越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完成航天任务后再进入大气层,在机场水平着陆,而经过简单维修后,短期内又能重上蓝天,重复使用几十几百次,这类既具有高超音速运输机功能又具有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功能的重复使用有翼飞行器,被称之为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它是一种新型运输工具,具有一般飞机和航天器所没有的优越性。首先,与普通运输客机相比,它能够以更高速度在大气层上层(或近宇宙空间)机动飞行,从而大大缩短远距离运输的时间,如德国桑格尔空天飞机(第一级改进型)由法兰克福经洛杉矶飞至东京仅需3小时15分钟,美国“东方快车”由华盛顿飞至东京仅需2小时,而由欧洲飞至澳大利亚仅需1小时。再者,与以往的一次性使用飞船和多次部分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相比,它在重复使用性、机场水平起降能力、利用大气层能源、灵活机动性、发射操作费用、可维修性和复飞间隔时间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改进。如其重复使用次数可增至50至数百次,发射(运输)费用仅相当于运载火箭发射费用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大型航天飞机发射费用的五分之一,比起用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的费用也要降低10%~30%。再如复飞间隔时间,空天飞机一般在着陆后数小时或略长时间内即可重新起飞。这是航天飞机所无法做到的。因此,空天飞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不仅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高超音速运输,而且可以完成各项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航天运输使命,为空间站往返运输人员和货物,执行各种航天军事任务,展望21世纪,它必然会成为遨游于大气层中与宇宙空间的骄子。

  1.空天飞机是指()

  A.兼具飞机与火箭功能的运输工具

  B.能从机场起飞,穿越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输工具

  C.具有高超音速运输机功能,又具有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功能的重复使用有翼飞行器

  D.是航天飞机的一种,使用费用较低

  2.空天飞机的优越性表现在()

  A.机场水平起降能力超过飞机

  B.灵活机动性超过飞机

  C.大大缩短远距离运输的时间

  D.能够在大气层上层机动飞行

  3.空天飞机发射操作费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发射费用的三分之一

  B.是大型航天飞机费用的五分之一

  C.是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的费用的10%~30%

  D.完成任务各项成本较低、效益较高

  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普通飞机从华盛顿到东京将会超过2小时

  B.空天飞机主要以载人运输为主

  C.航天飞机也能完成天地往返,但完成下一次航行,要进行大量部件更换

  D.空天飞机的成本及用途,决定了它在21世纪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5.根据空天飞机的特点,它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为空间站运送氧气

  B.进行军事侦察

  C.紧急药品输送

  D.进行天气预报

  短文四:

  据今天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说,由于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人类永远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得多。英国东部伊普斯威奇市的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称,由于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营养的血管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这些研究人员称,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即充其量达到处理能力的20%之内。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新科学家》杂志上作了报道。脑的体积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智能的指数,但是神经元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极为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的脑子在动物王国中是最复杂的;具有多达1万亿个神经元同100万亿个联点,即突触相连接。动物中的复杂性可以与人相比的只有鲸和海豚。英国电信公司高级应用和技术部的彼得·科克伦和他的同事,对人脑用于开展处理更多信息或提高工作效率的不同方法作了研究。他们判断,有一个大一些的脑子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要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的话,类似电缆的神经细胞轴突将必须加宽,才能使得它们传输信号的速度加快。

  反过来,这就要求沿着轴突增加绝缘材料的数量和更好的血液供应,这样将要占据额外的空间并使得有较少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轴突。此外,对脑子的设计使之尽可能快地把化学信号从一条神经传递到另一条神经。脑子长得越大,效率变得越低。英国电信公司小组的成员克赖斯特·温特对《新科学家》杂志说:“对于脑子,没有递增改进的道路,这使得生长很困难。”

  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

  A.人类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

  B.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已达到极限

  C.脑子长得越大,效率变得越低

  D.没有递增改进脑子的途径

  2.第二段“由于人脑……是不可能的”一句话的意思是()

  A.人脑中的神经元不可能变大变多

  B.脑血管不可能变粗变强

  C.人脑的神经元与血管不可能单方面改善

  D.人脑的神经元与血管不可能共同有大的改善

  3.“对脑子的设计”指的是什么?()

  A.加宽神经细胞轴突

  B.沿轴突增加绝缘材料

  C.增加血液供应

  D.对人脑处理更多信息的研究

  4.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鲸和海豚有着同样复杂的脑子

  B.科学家有能力使人的脑子变得大一些

  C.血管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神经元与血管在大脑中存在微妙的平衡

  D.脑容量大的人反而比脑容量小的人工作效率低

  5.文中“在这个基础上”指的是()

  A.神经元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智能的指数

  B.脑的体积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智能的指数

  C.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D.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新科学家》杂志上作了报道

  短文五:

  美国两个研究小组最近分别设计出了简单的“基因开关”和“基因钟”。两项成果给生物工程操作提供了新的工具。

  两小组设计出的“基因开关”和“基因钟”,都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建造成功的。其中,波士顿大学加德纳及其同事制造的“基因开关”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找到控制基因在开、关两个稳定状态间转换的办法。该“开关”由一对互不相容的基因构成,两基因各自产生的阻遏蛋白,能分别将另一个基因“关闭”。也就是说,当基因中有一个被激活时,另一基因则失去活性。

  加德纳等在研究中发现,采用短暂的化学或温度信号刺激,即可使“基因开关”在“开”、“关”状态间跳转。他们还发现,由此获得的基因“开”、“关”状态最长能分别稳定保持20个小时以上,并能遗传给细菌后代。研究人员指出,虽然这一结果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但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包括人体细胞在内的其他生物体。该“基因开关”经改造后有望制成可调节的生物传感器,从而能够做到以定量的“编程”方式控制基因的激活或抑制。这样的生物传感器在糖尿病等的治疗上将有用武之地。譬如说,借助此类生物传感器,可在血糖升至特定数值时,自动促使人体合成胰岛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也在大肠杆菌体内利用装配出的一个简单网络,成功地使大肠杆菌具备了计时的功能。该基因钟由三个基因构成。这三个基因之间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工作,每个基因能按次序控制下一个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员将其中一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质结合后,最终获得了按一定周期、有规律闪动的绿色荧光信号。该基因钟的寿命长过大肠杆菌细胞的分裂周期,再遗传给下一代后仍能继续“滴答”走动。

  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指出:虽然新设计出的基因钟精度远远不如生物体内天然的生物钟,但他们的研究证明,人为地在生物体内建造具有计时功能的基因网络是可能的。科学家们认为,设计和研究类似的基因钟,将有助于加深理解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基因网络的工作方式。

  1.对基因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钟”的设计原理是在生物体内装基因网络,使其具有记忆时间的功能

  B.“基因钟”的工作方式是基因网络的三个基因循环控制下一个基因的活性

  C.“基因钟”的工作特征是,三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按周期、有规律地运转

  D.“基因钟”研制的目的是,与生物体天然的生物钟共同工作,改善适应能力

  2.对“基因开关”与“基因钟”的特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是控制基因的活性,只不过一个是以“开关”的方式,一个是以“定时的方式”

  B.都是大肠杆菌体内试验成功的,但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生物体

  C.都可以遗传,因为它们的开关或定时势稳定保持期超过了细胞的分裂周期

  D.都具有“自控”的功能,但一个是开关控制,一个是定时控制

  3.基因的开和关理解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用短暂的温度或化学信号方式同时刺激两个基因

  B.一个产生阻遏蛋白的基因关闭另一基因的活性

  C.一个基因被特定的信号方式刺激所产生的结果

  D.两个基因各自产生的阻遏蛋白分别关闭另一基因的活性

  短文六:

  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无论大的还是小的,人类①找到了操作它们的合适方法,利用起重机可以移动成吨重的货物,使用光镊可以拨动分子和原子等等。最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又有了新的发明,那就是通过模仿生物大分子的融合装配,使微米级的物体能够自己装配自己。

  众所周知,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都能依靠形状的互补或分子间的作用力(如氢键和疏水作用力)来进行分子间的牵引。因此,多肽能在被基因表达后自发地折叠成有功能的蛋白质,DNA也能在扭曲成双螺旋后继续缠绕成短棒形状的染色体。②对于比生物活性分子稍大一些的物体来说,这种作用力方式同样有效吗?

  为了得到答案,哈佛大学的怀特赛德和他的学生开始模仿蛋白质的融合装配,用被称为二甲基硅氧烷的疏水材料制作了一些六角形的小物体,这些小物体虽然只有几个微米大小,但怀特赛德却设法将它们中的数个黏结在一起,并在个别面上涂上了亲水物质,做成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模拟“蛋白分子”。把这些“蛋白分子”放入水和油的混合系统后,亲水部位结合到亲水部位,疏水部位结合到疏水部位,他们③按照设计的意图完成了自组装。科学家认为,这项新近发明的技术可以在一些微小物体的精确安装中发挥作用,例如制造电脑芯片和微型机械。但在获得最后的成功之前,还有一个必要的步骤需要完成——把这些自组装好的小东西焊接起来。④目前里面的黏合力是如此的小,一旦从液体中拿出,它们就会像豆腐一样地散架。

  1.与第一段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人类又找到了操作自然界微小物质的新的方法——微米级物体自组装

  B.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能够使微米级物体自组装

  C.微米级物体自组装是通过模仿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原理来完成的

  D.生物大分子的融合装配给科学家完成微米级物体自组装以启迪

  2.下列对“这种作用力方式”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都能依靠形状的互补或分子间的作用力来进行分子间的牵引

  B.氢键和疏水的作用力

  C.微米级物体组装时物体间的结合

  D.多肽能在被基因表达后自发地折叠

  3.根据第三段文意,与怀特赛德实验具体情况不符合的一项是()

  A.实验是模仿蛋白质的融合装置进行的

  B.实验时,小物体的自组装是在水和油的混合系统环境下进行的

  C.实验时,将六角形小物体黏结在一起并在上面涂亲水物质,做成模拟“蛋白分子”

  D.实验时,“蛋白分子”自组装是按照设计意图进行的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验证明,对于比生物活性分子稍大一些的物体可以进行自组装

  B.微米级物体自组装还需要解决组装好的小东西的黏合力问题

  C.哈佛大学的新发明在微小物体的精确安装中发挥作用,制造出了电脑芯片和微型机械

  D.微米级物体的组装是按照科学家的设计意图自己来组装自己

  5.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可能/虽然/必然/因为

  B.似乎/然而/果然/因为

  C.好像/但是/显然/因此

  D.几乎/显然/最终/所以

  短文七:

  人们应该记住,①在把文明人与动物界相比时,好似一个阿尔卑斯山上的旅行家,看到那高耸云霄的山岳,不知道那暗黑色岩石和蔷薇色山峰到何处是尽头,天空的云层从何处发生。地质学家告诉他说:这些巍峨的山岳归根到底只是原始海洋底部的固结的黏土,或是从地下大熔炉中喷出的冷却了的熔渣,与那暗黑色的黏土原是同一物质,但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力量而上升到壮丽和显得高不可攀的位置。诚然,这位惊异的旅行家,如果在最初拒绝信任地质学家的这番话,那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地质学家是正确的。②适当地思考他的指导,不会减少我们的尊严和我们的好奇心,反而可以在未来教育者的单纯审美直观之外,增添各种崇高的知识力量。③在激情和偏见消失以后,关于生物界里的伟大的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脉——人,我们从博物学家的指导中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们并不因为人在物质上和在构造上与兽类相同而降低了人类高贵的身份。因为,只有人具有能创造、可理解的和合理的语言的天才,就凭这种语言,在他生存的时期逐步积累经验和组织经验,而这些经验在其他动物中当个体生命结束时就完全丧失了。因此,人类现在好像是站在大山顶上一样,远远高出于他的④卑贱的伙伴的水平,从他的粗野本性中改变过来,从真理的无限源泉里处处放射出光芒。

  1.与后文联系起来看,画线句①说明的内容是()

  A.比喻对问题只满足于了解其表面现象,并不想探求其根本原因

  B.指一般人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茫无所知,只看到些表面现象,却不知其如何发展而来

  C.指一般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真正了解

  D.比喻一个人对所面临的世界感到惊异、好奇

  2.对画线句②有四种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适当地思考进化论学者的观点,不但不会有损于人类的尊严和好奇心,反而可以使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还不了解的人,不再受经验、直觉和虚荣心的影响,用科学眼光来看问题

  B.所从进化论的指导,可以增加我们的尊严和好奇心,增添崇高的知识力量

  C.接受进化论学者的指导,会使人不仅仅从直觉思考问题,还能增长科学知识

  D.思考进化论,不会减少人类的尊严和好奇心,反而可以使人受到教育

  3.联系前文,画线句③的语意是()

  A.如果放弃偏见,不感情用事,那么,人们从持进化论的博物学家那里会得到有关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真理,就像旅行家能从地质学家那里得到阿尔卑斯山形成的真正原因一样

  B.如果人们没有激情,也不心存偏见,就能从博物学家那里得到有关人的正确解释

  C.如果放弃激情和偏见,我们会同博物学家一样得出有关人的结果

  D.在激情和偏见消失以后,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像阿尔卑斯山一样高大的人,才同博物学家得出的结果一样了

  4.画线的④处“卑贱的伙伴”和“他”分别是指()

  A.前者指猿类,后者指文明人

  B.前者指还没有进化成文明人的人,后者指文明人

  C.前者指猿类,后者指还没有进化成文明人的人

  D.两者都指猿类

  5.本文没有用到的写作方法有()

  A.打比方B.作比较

  C.举事例D.引用

  短文八:

  基因是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孟德尔证明,遗传因子并不相混,但他的学说当时还未被接受。达尔文相信获得性可以遗传,他提出体细胞产生的泛生子可经血液至生殖细胞并得以传至下代。魏斯曼则反对获得性遗传,而主张只有性细胞携带全部遗传决定子,在胚胎发育期中这些决定子逐步分配到各种体细胞中去,只有未来的性细胞还保留全套。

  摩尔根等人的果蝇实验证明了早期的推断: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行为与孟德尔定律所预期的表现完全相符。他们还发现,同在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这个互换的发生几率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可以根据互换重组的几率推断基因间距离来绘制遗传图。以后发现染色体畸变既伴有基因改变又可在显微镜观察,于是又得以绘制出细胞学图,来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种图并不完全一致,说明互换几率与基因距离并不成准确的正比,但两者都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线性排列。现在已知,基因既不像念珠相连,也不是一个连续体中的片断,而是介乎两者之间。但基因的位置效应说明相邻的基因间有相互影响。

  1.根据文意,对“早期的推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尔的证明,即遗传因子并不相混

  B.基因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遗传因子并不相混

  C.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遗传因子并不相混

  D.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遗传因子并不相混

  2.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绘制细胞学图的目的是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相邻的基因间有相互影响,这可由基因的位置效应来说明

  C.从遗传学与细胞学的图像显示来看,小部分基因在染色体间的互换几率与基因距离并不成准确的正比

  D.摩尔根等人证明了基因是世代相传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又是基因的载体

  3.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是直线性的

  B.得以绘制出细胞学图的条件是发现了染色体畸变既伴有基因改变又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C.达尔文相信获得性基因可以遗传,魏斯曼则持反对态度

  D.遗传图可以根据小部分基因在染色体间互换重组几率来绘制

  4.文中第二段“它”指的是()

  A.染色体B.基因

  C.载体D.果蝇

  短文九: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简短的句子来表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显然,能量守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守恒,是运动的结果——能量虽然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人们力所能及的操作是实现这个转化,这就是说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焦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

  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却转化为热量,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烯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储量的两倍。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有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合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室。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底泥土中蕴藏的非化石能源储量丰富,具有极大的应用背景

  B.海底能源总储量约为已探明的化石燃料部储量的两倍,不是定论

  C.采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会引起环境变化,有可能造成灾害

  D.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海底非化石能源的根本原因

  2.对第一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了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物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能源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3 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的积物

  3.对第二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D.科学家们看到海底非化石能源的巨大应用前景也遇到了开采这种能源的巨大风险

  4.对第三段中“双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海底能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风险性研究

  B.海底能源开发前景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C.海底能源开发发理论与开发实践的研究

  D.海底能源开发技术与开发风险的研究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之七参考答案

  短文一:

  1.B2.B3.D4.D5.C

  短文二:

  1.B2.D3.C4.D5.B

  短文三:

  1.C2.C3.C4.B5.D

  短文四:

  1.B2.D3.D4.C5.A

  短文五:

  1.B2.D3.C

  短文六:

  1.C2.A3.C4.C5.B

  短文七:

  1.B2.A3.A4.C5.C

  短文八:

  1.C2.D3.B4.A

  短文九:

  1.D2.B3.C4.D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 分类信息 投资赚钱的秘密武器!专治面瘫遗尿尿失禁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高血压人要“解放”! ·治疗皮肤癣的最新成果 ·治愈股骨头坏死新突破 ·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
·你知道干啥最赚钱吗?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好生意,一月收回投资!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光
·8800元投资!88万年利 ·粥全粥道,赚钱之道! ·普通人,百万富翁的路! ·权威治皮肤顽疾白斑症
·让人人都有性感的家 ·投资几千元快活做老板 ·治疗肾病尿毒症新突破 ·当糖尿病患者“绝望时”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