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自考生,我在参加高自考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学,他们尽管平时很用功,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还为此“悲伤不已”。这原因何在呢?我觉得这主要是学习“不得要领”的问题,也就是说,相当部分的功夫使用不当,成了“无用功”。举例来讲,有些同学在学习复习中,总是抱着本什么“练习册”看个不停,而教材却被扔在了一边,这种“亲习册、远教材”的行为只能让你功倍事半。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出题的人是根据教材出题呢?还是根据那些版本各异的练习册出题呢?高自考就是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把书都扔在一边,那你准备的又是什么东西呢?当然了,你如果说某些课程,比如像《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之类的需要实践练习的科目,多看看练习册为好,我还真不和你“抬杠”。不过这些也终究只是例外,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练习册还是只起辅助作用。在自考中,教材是中心,可以说是“太阳”,那些练习册,充其量只是些“陨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围绕着“太阳”转,哪有围绕着“陨石”转的道理?
也曾有同学向我问起,为什么他自己经常一上午做了百十道题,可最终还是考不过呢?就我而言,我对这种“题海战术”颇不以为然,这也是属于“不得要领”的一种表现,这样做十有八九是“傻卖力气”。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要知道,所有练习题中,存在着一种“等价类”效应。所谓“等价类”,就是指针对同一知识点(比如某个公式)进行练习的同类型的一组习题的集合,用这一组习题中的一个或几个来练习,与用类中其它题练习,所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说,一般你“蹭蹭蹭”地不加选择地做了上百道题,其中难免有不少同类重复的题。可实际上,你每一类题抽几道做就可以了——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记住习题所表达的知识点,说白了,就是为了背公式。而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复习时间已不够用了),你甚至都可以直接只背公式,而抛开习题这个工具。就是说,掌握了公式、要点,自然就会一大批题,所以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枝节,不能舍本求末。
自学考试是一项考验人毅力的挑战,所以说,自考的同学们树立坚定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树立信心、加倍努力,是在自考中取得成绩的两项重要保证;反之,如果心中士气低落,信心不足,战术呆板,那要在高自考这个战场上取得战果,恐怕只有靠“上帝保佑”吧。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端正考试态度,绝缘于“邪门歪道”。作为自学考试来讲,既然是“自学”,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方面,其余的方法和手段,只能是在你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帮助一番而已。对此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能像有些同学总幻想的“靠哪个老师给押准了考题”或是“用什么门路可以搞到考题”之类的见鬼想法。当然喽,若是你这“厮”真的有这种“通天之路”,那“洒家”也没什么话可说。不过除此以外,我们大部分同学还是要靠自己、靠努力来取得成绩的。心中一定要清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难道成绩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从概率论角度来讲,亲爱的同学们,这种“小概事件”可以说不会发生。
以我在自考中的亲身经历中,我可以体会和总结出这样一个真理:一切困难都不过是纸老虎,只能吓退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我们要以三倍的勇气,十倍的智慧和一定的耐心,来完成“自学考试”这个光荣的选择,自考胜利的大门永远是向我们敞开的。要是借用歇洛克·福尔摩斯的话来讲嘛,那就应当说:高自考,只不过是“那种极难解决的简单问题之一”。(文/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