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中考 > 正文

上海课改五大亮点 新课标将成中高考命题依据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8 10:38  新闻晚报

  12月3日下午,市教委正式颁布了《上海二期课改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今后,有关教材、课堂教学及所有考试评价等都将统一到这一标准上来,而历来作为升学与招生考试命题依据的“考纲”则将于2008年退出历史舞台。新课标具有哪些特点?在中考、高考方面又与学生有何关系?市教委教研室的专家一一为你解读。

  上海课改五大亮点

  在新课标正式颁布的会议上,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徐淀芳介绍了本次课改的五大亮点:

  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

  上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体现了现代课程所应具有的民主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世界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

  增设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

  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出发,突破了三个板块的结构,设计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三类功能型课程结构,是上海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基础型课程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型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修改“难、繁、偏、旧”的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新的内容体系、训练体系、活动体系和实验体系。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构建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改变评价过分注重甄别、选拔的现象,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注重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使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多样化课程保证教学质量

  和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重视基础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基础性: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尤其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共同基础的形成;高中阶段,注重形成和发展不同基础。

  整体性:整体设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整体设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三个学习领域的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充分发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整体协调学科课程中学科性与活动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多样性:以课程类型、课程水平和课程修习期限等的多样化,适应学校办学类型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自主权扩大

  一些以前只在高校中才有的管理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在新课标中,今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权将更为扩大。

  一、建立学校选课制度配合新课标,学校选课制度也将建立。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在普通高中阶段试行学分管理

  新课程在高中阶段试行学分管理,通过学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十至十一年级,每34课时为2学分;十二年级每30课时为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毕业要求达到166学分,具体包括基础型课程142学分、拓展型课程中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12学分(每周为2学分)、研究型课程12学分。学生参加由市教育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学习,可以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考试命题严格根据课标

  徐淀芳主任介绍,根据新课标,本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以及平时教学评价体系都将有所变革。徐主任还强调,考试命题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继续完善和发展部分学科的实践操作考核、开卷考试等考核方法。要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控制考试范围和数量。

  一、积极探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将观察、交流、测验、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简便、有效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重视过程评价,要将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三、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包括共性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学习成绩及相关记录、个性化学习及其相关记录、思想品德表现和社会实践经历的记录以及各类综合评语。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四、按照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小学、初中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高中阶段招生倡导采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普通高校招生推行综合评价、多元选择、自主招生的选拔办法。(来源:新闻晚报《升学周刊》 记者 杨玉红 李征)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