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命题预测试卷(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0 15:11 双博士丛书 | |
四、分析题:34~36小题,每小题9分,37小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材料2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材料3 1885年,恩格斯在致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活动家查苏利奇的信中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了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这些条件,至于我,对俄国现状知道得太少,不能冒昧地对那里在某一时期所应采取的策略的细节作出判断。 材料4 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4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哪些基本特点? (2)材料3说明了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则? (3)上述材料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35.下列是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材料: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和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 材料2 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要素本身分配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造成的后果首先是使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条件由个别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揭示的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即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按照各人投入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 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的,它们从来不取决于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材料3 法国的让·萨伊用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过程代替价值的创造过程,得出价值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劳动创造的收入是工资,资本创造的收入是利润,土地创造的收入是地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分配制度的依据。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批判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材料2 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材料3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材料4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引自《十五计划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3说明,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明,科技是国民经济动力的依据。 (3)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后现代帝国主义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自愿的全球经济帝国主义。这种模式一般由一个国际金融协会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而运作——这是多边性的新帝国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些机构对那些寻求重返全球经济并进入投资和繁荣之良性循环的国家提供帮助。作为回报,他们希望强调政治和经济的失败才是最根本的需要援助之处。今天的援助更加强调管理。如果国家希望获益,他们就必须将自身对国际组织和外国的干预开放。第二种后现代帝国主义的模式可以被称作邻国帝国主义。邻国的不稳定会构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 摘自《联合早报》2002年3 月15 日 材料2 “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对经常帮助恐怖主义的国家战争。布什总统警告战争可能是长期的,但他也许并没有抓住要害:美国可能不得不接受长期的政治义务。”“美国及其盟友将发现,至少暂时地,出人头地不仅要用军队占领,而且要管理冷酷无情的恐怖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也许最终要不仅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而且还包括苏丹、利比亚、伊朗和叙利亚。我想最好的中期解决方案将是恢复旧国际联盟的委任托管制。” 摘自《观察家报》 材料3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也无不显示一副傲慢的“帝国”作派:它退出《反导条约》,加速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不遵守《全面核禁试条约》,撕毁《京都议定书》,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又明确将中、俄、朝等七国列为核攻击对象,并决定对敢于对美发起攻击的无核国家实施核报复,还要恢复小型核武器的实验,为此将军费提升到空前的3830亿美元,难怪有媒体称美国目前的政策是典型的“战时政策”。 对外,它利用“反恐”之机,加紧推行由它一家主导的国际政治、安全新秩序。它不惜随意扩大打击对象,将不顺从的国家都归入恐怖阵营,还在“反恐”的大旗下,乘机占据长期垂涎的地缘战略要冲。小布什甚至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向全球发出威胁:“要么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材料4 从“无赖国家”到“邪恶轴心”再到“失败国家”,我们看到了野蛮的殖民论调和残酷的“丛林原则”正在卷土重来。如果一个国家已经成为“失败国家”,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甚至是某一个国家,都可以对其进行干预,包括改变其政府......他们一面高喊“人权、自由”等口号,一面发射巡航导弹四处攻击,这不正和当年那些鼓吹“种族优势论”的纳粹如出一辙吗?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至今仍深陷贫穷与落后之中,是与他们被西方列强长期殖民的历史分不开的。今天,他们在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和价格体系中仍然占有不利地位。 摘自《瞭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材料4,说明材料1中“后现代帝国主义”评论的实质、表现。 (2)材料3中,小布什提出“要么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这体现了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1~材料4,分析当前影响国际和平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前维护和国际和平与谋求世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选做题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种种迹象表明,最近同西方,首先是同美国关系发生转折,并非只是常见的态度摇摆,而是对形势加以认真考虑的结果,也是出于自卫。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俄罗斯外交部门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变,用对抗代替昔日同西方合作的方针。政策依旧,只是作了必要的修改,俄罗斯再也不想毫无所获地作单方面让步了。 摘自《俄罗斯报》 材料2 由于莫斯科内部各种政见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变化,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最初阶段之特点的建立“联盟伙伴关系”的想法,是亲西方派占主导地位的产物,他们已经被强国派取而代之。在强国派统治下,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利益得到重新阐述,以把人们对西方的民族主义反应以及保持领土统一的需要包括进去。莫斯科的统治者们坚持他们维护俄罗斯的领土完整的权利,即使采取西方所不能接受的办法也在所不惜;他们还会制定一项抗衡性对外政策战略,以摆脱西方的压力。 摘自英国《生存》 材料3 俄罗斯国徽中的“双头鹰”仿佛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俄罗斯的东西两侧。叶利钦总统之所以强调“国徽象征着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道路”,是因为作为连接欧美与亚洲之桥梁的欧亚大陆国家,俄罗斯要扩大在外交上的决定权,防止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中政治地位的下降。 由于北约东扩,被欧美国家疏远并处于孤立之中的俄罗斯开始将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东方,首先与中国接近。两国提出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并多次牵制了美国的一极控制。 摘自日本《东京新闻》 材料4 华盛顿对俄罗斯的过渡情况的幻灭正在促成一个相互失望且不耐烦的恶性循环。在俄罗斯,存在下述看法的人不仅仅是日里诺夫斯基。他们说苏联的垮台是西方策划的,西方希望俄罗斯虚弱无力、不稳定,经济上依靠西方的投资,并要靠廉价出售人才、科学、石油、木材和天然气过日子。因莫斯科的西方人和西方产品剧增,并认为迄今西方市场给俄罗斯带来的主要是投机、犯罪和公开的腐败现象而感到不满的俄罗斯人不仅仅是共产党人。人们常常可以听到中间派人士、工业家,甚至还有感到失望的民主派人士发表上述批评性意见。 摘自美国《纽约时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3,说明俄罗斯对外政策近年来作了哪些重大调整? (2)调整后的俄罗斯的对外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3、4、说明俄罗斯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