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命题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0 16:15 双博士丛书 | |
34.【答案要点】(1)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所以,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3)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等于“人人创造历史”。“人人创造历史”是一种夸大个人作用的论断,认为历史是由个人决定的,是唯心史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马克思在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人人创造历史”却是唯心史观的观点。 35.【答案要点】(l)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4)“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党的领导胜利完成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因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解析】根据题意,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有: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即回答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第二,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对该题的回答,可以从党的宗旨、性质和历史任务着眼,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当代国情的特点来回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代发展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包括建立健全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这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能否始终坚持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6.【答案要点】(1)利率,即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涨。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利率的高低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预期的价格变动,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因而是经常变动的。 (2)市场利率高低关系到借贷成本的大小,因而能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干预和调节经济,往往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总水平进行调节,从而对市场利率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走势,通过调节利率,增减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再生产水平,以防止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利率的概念,利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率杠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所有者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就会因得不到利润而不会去借贷,利息率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愿意贷出货币资本。因此,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本市场上的借贷关系,供大于求,利息率下降。反之,利息率上涨。当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就由社会的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 材料1告诉我们,当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的时候,日本政府降低利润,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材料2告诉我们,由于美国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息率,美国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现象得到了抑制,经济发展趋向健康。这表明,利息率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逆向关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37.Ⅰ【答案要点】(1)冷战结束以后,虽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种种威胁与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但是,要和平、谋合作、求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并且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大国较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军备竞赛有所缓和,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2)美国“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国家本土安全观,更强调加强国际合作,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单边霸权的势头暂时有所缓解,中、美、俄三国关系有所缓和。美国已改变把俄罗斯当作主要威胁的观点和判断,转而认为俄罗斯是朋友和盟友,将俄罗斯纳入盟友通报的范围;对中国改变了“战略对手”提法,希望与中国形成“建设性合作关系”。 (3)“9·11”事件后,一方面中国面临机遇,一是抓住美国一个时期内战略调整的机会,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为21世纪初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二是抓住时机遏制以至铲除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三种势力”。另一方面更要清醒看到美对华缓和以至亲近的暂时性,美国高层鹰派人士表示,中东以后的目标是中朝,对此不可不保持清醒头脑。 (4)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虽然美苏争霸的局面不复存在,但霸权主义仍未退出国际舞台,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更加肆无忌惮,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政治强权有所发展,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第二,军事干预更加频繁,并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和冒险性,特别是使用高技术武器,对精心选择的目标实施突袭;第三,经济制裁逐渐增多;第四,文化渗透日趋公开,已经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对别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基本手段,甚至成为引发某些国家社会动乱的祸水;第五,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反恐推行霸权主义;第六,单极霸权战略与单边外交行为虽然不时在策略上有所收敛,但在战略上总的来讲在不断加强。 (5)邓小平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指的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大局和主要方面,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国家谋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避免,并不是讲不存在任何霸权主义及其战争和紧张局势,但后者毕竟只是支流、局部和次要方面。只要世界人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继续抵制和制约美国的单极霸权、单边外交,世界局势就会继续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化”。 【解析】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涉及到时代主题,中美俄三大国之间的关系,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而且还要求以哲学原理简要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本题的第一问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但要想答好本题也决非易事。因为它要求回答的要全面,不仅要回答政治方面的而且还要回答经济、军事等一系列方面。总之,第一问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全面”。本题的第二问是围绕着美国“9·11”事件展开的,主要考查点是“9·11”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美国与各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回答该题了,答案已经十分详细。本题第三问主要是考查美国“9·11”事件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答该题时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本题第四问仍是强调一个“全”字,即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回答。本题第五问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回答好该题的关键是选好原理。由于答案十分详细,以上解析力求简洁。 Ⅱ【答案要点】(1)战后大量跨国公司的涌现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国公司通过本地化战略加强其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活动,一方面在给它的投资对象和贸易对象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经济发展好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其投资对象和贸易对象国构成损害民族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甚至危害其政治独立的危险。 (2) 材料2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它还使南北差距扩大,加深了南北矛盾;这种负面作用还存在于发达国家内部,它使国内矛盾激化。然而这不能否认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它的积极作用应是主要的。 (3) 材料3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反全球化现象。它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我们应正确看待反全球化浪潮:反全球化是面镜子,从侧面反映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促使有关国家和组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纠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但是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反全球化全面否定其作用具有片面性,而且过激的反全球化运动会给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应是共赢共存的全球化,应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4) 它们反对全球化,要求取代它,合理分配财富,要求改变目前全球化的不公正和不平等。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出路是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材料1要求根据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分析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认识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战略。跨国公司既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产物,又是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在评价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影响时,注意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层面上而且还体现在政治层面上。 材料2 主要说明了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转型期间,国际关系在多个层面都表现出失衡状态。而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这种失衡进一步扩大。即如经济层面而言,南北鸿沟的扩大已是耳熟能详的表征。最贫穷国家数目的增加,整个非洲的互联网用户数只赶上西方一个城市,所有最贫穷国家的GDP只顶上西方几个富翁的私产,诸如此类,已是说烂了的话题。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全球化同样造就了新的弱势群体。一些传统的社会阶层,尤其是产业工人,正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哪怕是薪水非常微薄的工作机会。因此,经济全球化如何普照世界,均惠人类是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科学的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尽早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是任何国家发展强大的必经之路。 材料3描述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状况。自1999年西雅图世贸组织会议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抗议者围困、堵截而发生大规模骚乱以来,凡是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会议,都成为反全球化示威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会演变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万千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全球经济整合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阔步发展的重要动因。而经济全球化碰到一些坎坷与不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进程都会充满曲折与颠簸,也都是在跌跌撞撞中逐步成型、成熟并日臻完善。经济全球化同样不能例外。曲折的进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进程,颠簸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复的过程。客观地讲,经济全球化遇到坎坷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十几年来过快的速度与过大的声势使得其自身难以消化发展的成果。对反全球化要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反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反思,其矛头主要指向西方发达国家和现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做法是一个有力的牵制,也促使相关的国际机构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推行全球化进程的民主化,使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透明、可控的方向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反全球化运动也有偏激甚至消极的一面。有些反全球化群体只注重集团利益,目标偏激,抗议活动的方式简单、生硬、甚至粗暴,表现出极端主义的倾向。参与反全球化的主体成分庞杂,某些组织与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及其他极端主义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一些“法轮功”组织也混迹其间,这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将造成消极影响。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某些反全球化组织和群体,要求发达国家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将直接影响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 第4问的问题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现行的全球化弊大于利。它们在承认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同时,更认为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其消极面不可忽视。西方发达国家主持制定全球化的“游戏规则”,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化”,自己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众多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主权受到侵害,甚至有可能失去独立性。世界左翼政党和组织大多对全球化持批评态度,认为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的全球化,加大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加剧了南北矛盾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阶级分化,削弱了国家的政治经济职能和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垄断资本日益摆脱外在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表现出日益明显的贪婪性、掠夺性和野蛮性。众多非政府组织认为,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是对人权的最大侵犯。全球化使公民社会受到威胁,侵犯了土著居民在语言、知识、教育体制、生存空间、知识产权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主权,严重威胁环境的可持续性、文化的多样性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履行起促进经济全球化自我完善的任务,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从经济全球化自身寻找线索、寻找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无论是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扬弃,对全球资本流动的规范与管制,还是对一系列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造,都应该是人类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反思、对新道路进行探究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