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任驻华大使:愿帮中国企业投资德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1 15:42 环球时报 | |
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 德国总理施罗德近日对中国进行访问的重要话题是进一步增加双边贸易额。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经贸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中国企业去德国投资的前景如何呢?记者就此对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进行了专访。 寻找新方式促进中德经贸 谈及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史丹泽博士在表示基本满意的同时,表达了希望中德经贸在自己任期内“更上一层楼”的意愿。史丹泽博士介绍说,尽管中德两国在社会体制、发展目标上都很不一样,但德国与中国彼此信任,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03年中德之间的贸易总额达432亿欧元,比2002年增长了20.3%,其中中国对德出口额为250亿欧元,同比增长17.4%;德国对华出口额为182亿欧元,同比增长24.7%。德国是中国在欧盟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现状虽令人满意,但在史丹泽看来,中德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才是最关键的。史丹泽特别欣赏25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便开始中德之间大胆合作的先行者,称中德经贸关系今天的成功应当归功于他们昨天的努力。但是,“在当前国际经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25年前那种勇开先河的精神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德国驻华使馆决心要寻找新的方式来促进我们的经贸关系发展,使它有利于中德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 希望磁悬浮技术用于中国 针对最近网上关于德国已经拿下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的传闻,记者向史丹泽大使正式求证,得到了大使面带微笑的否定回答。他强调说,磁悬浮列车可以成为中德经济合作的一个良好项目,而且与其它两个竞争方案相比,采用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性的技术转让,此后中国方面自己便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了。目前中国已经掌握磁悬浮列车技术中相当多的部分,而中国铁路的改造和现代化将涉及1万多公里的线路,一旦京沪高铁这一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线路采用了磁悬浮技术,这一技术很快就能为中国所拥有。 但是,德国为何本国都没有使用这一技术呢?是不是出于费用的考虑?史丹泽博士仍然是一笑作答:“因为德国国土没有中国广袤,磁悬浮每小时的速度可达500公里呢!很快就把德国跑遍了”。在费用上,史丹泽大使认为磁悬浮列车主要是和飞机竞争,因此在费用上应当与飞机相比。此外,由于磁悬浮列车能够爬的坡度比较高,能够节省隧道的高昂造价;而且新干线等技术投入运营后还需要维修轨道,后期投入不少。他还提到已经在上海投入运行的磁悬浮列车,运行准确性高达98%到100%之间,只有伦敦希思罗机场才有接近这一比例的列车,而其它技术很难达到90%。技术方面的优势正是经济效益的最佳保障。 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其实德国技术的优越性还不止磁悬浮一项。在采访史丹泽大使之前,记者摸黑进入德国驻华大使馆的卫生间,左右上下摸索个遍也找不到入口处安装的电源开关,心里不由嘀咕:德国使馆怎么好意思让客人在一片漆黑中找厕位!硬着头皮蹭进洗手间,头顶的节能灯管突然自动点亮,这才明白使馆采用的是“人离灯灭、人来灯开”的德国自动节能技术。史丹泽大使饶有兴趣地听记者讲完这一遭遇,哈哈一笑道:“德国的节水、节能、环保技术依靠政府的资助,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和中国经济界共享。你刚才的发现正说明中国与德国在节能技术和能源合作领域,还有许多有待发掘的合作机会。” 史丹泽大使说,今年夏天他陪同德国外交部部长在华访问,曾经到山东济南参加了一个太阳能收集器企业的会议,当时听介绍说,中国目前靠太阳能生产的能源已经相当于3个核电站生产的发电量,而且他也知道中国政府还想继续推进太阳能的发展。德国非常赞成和支持中国的这一举措,因为德国已经决定退出核能发展,在寻求替代能源、发展节能技术、应对能源短缺方面,两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经贸交流机会。 为中国企业赴德出谋划策 史丹泽大使对中国投资者赴德国投资表示非常欢迎,他建议有赴德投资意向者事先进行市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据中方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德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已达159个,投资总额达7476.8万美元。 但是,史丹泽博士提醒中国投资者,到德国投资和德国来华投资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中国投资者在德国面临的是一个发展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和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市场。史丹泽大使建议,中国企业最好推广一些在德国市场上较少、价格更便宜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例如他知道有的中国公司将中国的医药产品输入德国市场比较成功,因为该产品在德国市场并不面临直接的竞争。中国公司还可以提供比同类产品价格低得多的技术产品(如中国生产的自行车、玩具或彩电在德国市场就很成功。据德方统计,今年上半年德国进口的电视机中,中国产品占21.4%的份额,居第一位);或者在德国开设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餐馆或者旅馆。 史丹泽博士还建议说,在技术产品领域,中国企业可以跨国集团的形式进行跨国生产。因为在德国销路好的技术产品没有单一国家的供货商,几乎都依赖于全球化的国际供货商,在世界各地采购。譬如说,德国人购买的一部电脑可能镶有中国台湾的品牌,但它的芯片、主板和其它部件却可能是在马来西亚或者爱尔兰生产的,最后在深圳组装之后进入德国市场。中国想在这个领域单独占领整机市场是很难的。 史丹泽博士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德国在诸多领域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德国作为迂回进军中、东欧新兴市场的桥头堡,或者通过并购和兼并,在德国建立大型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网络、管理中心和技术中心,从而拓展自身的扩张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国投资者利用德国传统生产部门结构重组、贸易与服务产业兴旺的机会赴德国投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实际上,中国投资者在德国很多产业领域都有尚待发掘的投资潜力,就看有心的中国投资者会不会把握了。例如德国的宠物用品和饲料便是个很大的市场,据统计,2002年德国的宠物饲料营业额高达21.85亿欧元,宠物用品为7.61亿欧元。而单就我国近年对德国出口的猫狗饲料一项产品的情况来看,所占的份额还不如泰国。这和我国在宠物饲料的生产和出口方面的优势很不相称,完全可以“借船下海、借鸡下蛋”,与德国企业合资,利用德方的加工配方、质量标准、品牌效应和我方的资源、加工成本优势,打入整个欧盟市场。另一个实例是水果与蔬菜市场。我国虽有丰富的水果蔬菜资源,但在德国和欧洲市场占有率极低,国内的果农和水果出口公司可与德国的水果经销商合作,建立密切的购销关系,并可投资建立中国企业自己的水果经销基地。 奔驰宝马中国造意味着什么 另据了解,正在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6日下午参加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新工厂奠基仪式。新厂区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总面积198万平方米,新增年生产能力为2.5万辆奔驰E级和C级轿车。克莱斯勒公司的最新产品也将陆续在新厂区安排生产。有关专家指出,奔驰轿车新厂区的建成将有力地提升北京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奔驰车还是个奢侈品。其实,奔驰的C、E级轿车是“普通”的中高档轿车。特别是C级车,是针对家庭用的轿车,并非遥不可及。 在奔驰国产化前,国产宝马已经上市。而德国大众公司则在华开展了汽车金融业务,在华业务上了新台阶。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生产的200万辆轿车中,有70万辆是由德国厂商制造的,其市场占有率约为36%。由于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汽车需求下降,德国汽车工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而奔驰、宝马中国造意味着,德国企业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德国汽车在中国的地位也进一步加强。 本报记者/刘超 (编辑:飞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