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职场劲涌回流风潮 哪些行业又成职场宠儿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4 14:18  人才市场报

  我们一次次飞走,是为了一次次回来。 ———题记·泰戈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职场成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不停变换着温度和风向。而职场人,也随之成为一群候鸟,懂得根据天气变化,从原来的地点飞走,然后在某个宜人的季节,或大张旗鼓、或悄无声息地飞回。今天,职场的回流风潮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方式间激起了一团团强烈气流,身处职场的你,能否及时掌握职场气象,决定自己下
职场劲涌回流风潮 哪些行业又成职场宠儿
一步的方向?

  回流风潮之组织类型篇

  风力:6级 典型人群:博士、公务员

  每个人在涉足职场前,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是去外企,还是国企?是去高校,还是政府机关?以往,外企由于待遇好、制度规范、发展机会多,令无数人趋之若鹜,而高校、国企、政府机关颇不招人待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这些昔日的“灰姑娘”又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外企人重投国企怀抱已不再是新闻,高学历人才回归高校、社会在职人员投靠公务员才是职场的时尚潮流。

  博士回归教育机构

  上海交大近期传出消息:到2010年,全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70%左右。与此同时,可锐职业顾问客服中心今年前3个季度的统计表明,持博士学历的来访者中,63%的人希望能从所在的企业转回教育机构工作。以上两组数据显示,博士回流高校已初现端倪。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一流博士跨出国,二流博士进企业,三流博士留高校”。那会儿,高校或研究机构招聘难,留人更难。如今,少有的几个留校名额成了“香饽饽”,重点高校招聘教师的广告打出没几天就收取简历如云。专家指出,高校正在变成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其中持博士学历者是甚众。

  刘冰博士毕业后,把人生最美好的6年献给了母校的化工技术研究工作。6年后,他感到学校待遇低、技术水平得不到突破,于是跳槽到某外资化工集团,担任技术工程师。薪水虽然不错,但工作内容以项目支持为主,较少涉及研发。在这里的2年,刘冰觉得个人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施展,他开始怀念当初攻克学术难关的激情,可长期与技术的疏离又让他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边缘人”,想回高校,却又力不从心,内心经历着挣扎的痛苦。

  刘冰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职业顾问认为,博士回流有几大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术能力在企业里难有用武之地,毕竟企业里的尖端研发岗位是有限的。

  其次是对薪资不满。有回流愿望的博士中,56%的人是出于这一原因。博士多半自视甚高,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企业里按项目取酬的分配方式,让博士们的学历优势无从体现。

  第三,盲目转型诱发“岗位不适应症”。博士的专业知识程度高,特别是理工科博士,更擅长技术研发型工作,教育、研究机构最适合他们的发展。然而有些博士盲目转向管理岗位,去做职业经理人,由此踏入职业误区。

  第四,个人创业成功几率的下降也是人才回流的原因之一。前几年,高校老师下海,一个点子、几套方案就能换钱,而如今想要创业成功,丰富的人脉、具可操作性的项目、雄厚的资本,缺一不可。小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单打独斗的博士创业者也难有作为。

  与之相对的是,高校对博士的吸纳能力正在走强。上海大学有关人士表示,近几年大学教师的待遇大幅提高,打破了从前的大锅饭制度;学校在招聘和晋升上都偏向博士学历拥有者;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老师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绝缘体”;此外,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快,职称评聘灵活,教授越来越年轻化。“三流博士留高校”的说法已成老皇历了。

  回流提示:学习管理经济类专业的博士,基本能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不必跟风回流。理工科博士中的大部分更适合在高校工作,但企业的锻炼也必不可少,因为他们只拥有理论,却缺乏实际的研发经验。建议他们在回流后依然保持和企业的联系,也可去咨询公司或企业研发机构兼职,积累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了解企业运作和市场需求,以此提升自己在业内的权威性和知名度。不过,无论是学什么专业的博士,都切忌放弃自己的专长,否则就会像刘冰那样陷入两难境地。

  公务员招考再度火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骤然升温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令公务员这一“铁饭碗”迅速褪色。工作乏味、工资低、熬不出头、气氛沉闷……公务员们搬出一箩筐理由,然后纷纷跳出机关大院,寻找个人发展空间去了。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历史。来自人事部的最新消息称,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突破54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社会在职人员占总报考人数的29.3%,比去年提高了18.7%。这说明,政府机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才回流。 

  追溯这一现象的根源,恐怕还是由于公务员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职业内容的重大转变。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不断打破公务员录用中存在的不合理限制,创造选拔公务员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干部用人机制改革,给一批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府机关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加强,不少人开始把公务员岗位视为展示个人才能、实现社会理想的舞台。此外,明显提高的工资和医疗、住房、交通补贴等福利待遇,也为公务员这一职业增添了迷人魅力。

  回流提示:尽管公务员回流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火爆的报名场面背后也有隐忧。政府职能的转变,赋予公务员这一角色全新的内涵,在服务性、专业性上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出走”多年的职场人,是否能适应公务员的角色变化?再者,回流人群中的不少人是因为“下海”撞得头破血流,回过头来又看中了公务员的“稳”。然而,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过去“能进不能出”的局面已经改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更是对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做出了规定,如果干不好,公务员也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回流风潮之行业篇

  风力:6级 典型人群:昔日航天人、网络人、航运人

  随着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网络行业迅速回暖、国际航运中心蓬勃发展,人才流失率原本居高不下的航天、网络、航运三大行业开始被业内人士看好。记者从行业相关人才市场和网站了解到,今年以来,曾离开这些行业的一批专业人才看到了行业发展带来的职业机会,纷纷调转方向,毅然“回流”。

  航天人搭载“神五”回归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讽刺语,的确揭示了航天事业当年的尴尬———工资少、待遇低,中青年技术人员辞职下海或另寻他路,非正常流动难以抑制,导致我国航天事业一度沉寂。

  “神五”的发射成功,使中国航天事业在全球瞩目和万众欢腾中,显露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引发了“人才回流”现象。何小林从航天技术学院毕业后,在当地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当雷达监视员。经过4年的打磨,从一个只会紧张兮兮盯着雷达屏的小技术员,成长为对飞机起落、航线协调驾轻就熟的“老资格”。冲着可以赚大钱,他离开公司去做了外贸销售,结果屡屡碰壁。看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为自己当初的短视后悔不迭。他表示,会尝试找一下老领导,最好能重返岗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维俊证实,到目前为止,航天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已得到控制,前些年流到三资企业的人员,近来纷纷和该部联系,希望能回航天系统工作。究其原因,一是航天人才的经济待遇有很大的提高,体制改革也大刀阔斧;二是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使航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三是新一代航天科技主力军正在崛起,年轻人有了更多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员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70%以上。

  回流提示:任何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然后固守它、发展它,不能因为行业的一时不景气而朝三暮四。既然已经离开了原行业,现在更应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不要盲目回流。千万避免“只要能回去,什么都干”或“先找个岗位干起来”的想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现状的岗位再回去,否则宁可不回。就像何小林,在做过销售工作之后,可以考虑从雷达通讯技术工作转岗,找到能将两者经验结合起来的位置。

  .COM回暖带动回流

  随着纳斯达克股市的一声叹息,2000年互联网“概念经营”遭遇滑坡,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萧条”期。那两年,人才纷纷流走,高层人事震荡不断。许多满腔热情要拿期权、期股的网络精英开始放弃网络,转投外企麾下。然而2004年招聘市场清晰地传递出,.com公司再度成为人才招募大户。盛大推出200个岗位招揽新人,新浪高薪招募100名顶级程序员,网易8大城市巡回招聘,其他大小网络公司也纷纷高薪揽才。中华英才网薪资调查显示,互联网一改持续的“疲软”状态,年薪均值达到38390元,比2003年下半年上升了将近3000元,在行业薪资排名中一举上升5位,名列行业第8。面对行业的价值回归,网络人才也跟着风向标纷纷回流,场面和当初离开时一样轰轰烈烈。

  回流提示:近期软件业趋冷、网络业转热的迹象非常明显。才市起起伏伏本是平常事,但像网络业这样“潮涨潮落”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的,不太多见。职业顾问有两点要提醒回流者:首先,网络经济风云变幻,跳槽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是否适合网络业?万一网站又遭遇寒流,来去匆匆的网人,会不会又扭头逃走呢?其次,随着软件网络化以及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网络从业者的职业选择空间大大拓宽了,不妨抓住网络业回暖的机会,为自己重新定位。最后,网络业薪资大涨不假,但网络人才要撇开薪酬,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航运人才低调驶回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洋山港及芦洋大桥建设工程的启动,令原本让本地人不屑的航运业,也开始逐渐吸纳各种回流人才。相比于受到万人瞩目的航天业和眼球效应极高的网络业,航运业人才的回流显得颇为低调。

  11月,由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海事大学、中华航运物流人才网等机构主办的“2005国际航运物流人才推荐会”上,包括中海集箱、日邮集运、中国外运等航运界知名企业在内的120多家企业推出了278个专业岗位,吸引了1700余名求职者前来应聘,林达就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某船舶工业企业工作3年,在船舶的建造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专业经验,可惜后因行业衰退离开了公司。现在看见这么多企业都来招人,而且待遇都不错,于是想找个机会干回老本行。

  据了解,目前全国物流航运人才的缺口达到60多万人,上海作为航运中心,人才缺口占全国的1/3。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航运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专业人才将炙手可热。其中单证员、船员、船务、报检员等岗位薪酬年增长率达到10-20%,有的甚至达到40%。职业顾问认为,薪酬杠杆一启动,人才回流是必然的趋势。

  回流提示:发展势必带来竞争,航运业的蒸蒸日上,决定了它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航运业缺乏的是中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在你决定回流之前,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最好在航运知识外再拥有一项专长,如英语、海事法律、物流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流风潮之工作方式篇

  风力:5级 典型人群:SOHO族、创业族

  SOHO工作者、兼职生存者、项目工时人、融资创业者,这些另类职场人自由的工作状态曾让众多上班族艳羡。然而,最近这些职场自由人却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频频现身。据可锐职业顾问客服中心统计,2004年前3个季度中,这种自由工作者占了该公司客户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个百分点。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对现有的工作模式产生了怀疑,甚至已经悄悄回归职场。

  SOHO族渴望“大家庭”

  零点指标与经济观察报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SOHO群体规模已经达到13.4万人。上海虽然没有出现过此类专项统计,但依照“上海是自由职业者最多的城市”这个说法推算,SOHO族至少也有10万之众。这个曾一度被标榜为“自由工作+时尚生活+不菲收入”的特殊人群,最近呈现出一派“城里的人想出来”的回流景象。

  张越受不了公司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朋友的怂恿下过起了逍遥的SOHO生活。由于擅长网页设计,能揽到不少活,就这样过着“坐以待币”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每天面对闪烁的显示屏,机械地敲击键盘,曾经的新鲜感和惬意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焦躁不安。“在家里,有时一天也说不上一句话,时间长了就觉得憋闷、情绪低落。我向往的SOHO竟变成了SOLO(单独),颇具讽刺意味。有机会我还是会回去上班。”小张自嘲地说。

  维怡咨询管理公司张秉坤顾问指出,SOHO看似无拘无束,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采用这种工作方式。首先,SOHO需要耐得住寂寞,成功时没人分享欢乐,失败时没有人抚平创伤。工作遇到困惑时,难以及时与好友同事交谈、倾诉,每天只能面对冰冷的电脑和稿纸,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失眠、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SOHO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没有固定的工资,没有社会保险,没有组织可以依靠,一切都朝不保夕。想活下去,必须揽到项目或活计。拨开SOHO迷人的外衣,生存的危机感已经成为SOHO族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三,SOHO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性。除了自己,没人会对你指手画脚;一觉睡到下午,没有人会扣你工资;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没人会骂你;甚至一天工作几小时,也全由自己掌握。自由是自由,可失去了外部的督促,稍有懈怠便可能一事无成。

  事实证明,对SOHO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就涉足这一领域,是造成不少另类职场人“触礁”的原因。

  回流提示:SOHO族重返职场,心中难免犹豫:离开职场这么久,自己还有竞争力吗?还能融入办公室环境吗?

  张秉坤认为,SOHO族在回归之前,应树立绝对的自信。SOHO族一般具备出众的专业知识,能在没有同事协助的前提下出色完成工作;行事计划性强,懂得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求职的资本。但正因为这样,可能存在着团队精神不足、纪律性不强的弱点,一旦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应调试好心态,避免独来独往,学会与人合作,个性不要太张扬,以免陷入被孤立的尴尬处境。

  创业族被迫爬上岸

  曾有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904家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下的私营企业老板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76.4%的被访者为了“实现自我理想”而自主创业,但在回答“失败后会如何面对”的问题时,有近半数的人选择“重新打工”。

  重返职场的创业者,大半是因为创业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盲目、眼高手低,没有任何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仅凭一份憧憬和一腔热情,闯荡商海的结果自然是“呛水”或被水淹。这类人群中,刚毕业不几年的大学生占到了80%。

  两年前,薛涛与3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办了一家电子服务公司。虽然之前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定位等,但当公司真正运作起来,薛涛才发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多问题防不胜防,而解决的方法是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尤其是财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一年后,公司“缩水”了,合作伙伴相继退出。

  薛涛现在的心情,可以用难、累、烦三个字来形容。经历了创业的艰难后,他回到职场,过上了标准的上班族生活。他感慨地说:“职场人在做出创业的决定前,先掂掂自己的份量,会不会太‘嫩’了?”

  的确,创业能够带来白手起家的成就感,但同时也将面对荆棘遍布的高风险。上海翰伟科技公司总经理徐向龙表示,创业没有年龄、身份、资历的区分,只要愿意,谁都有可能成为老板。可是,激情背后需要冷静的思考,机遇面前更需要理智的选择。有的职场人在创业之前并没有真正的企业管理经验,纸上谈兵只能是一败涂地。不妨先重回职场,从老板那里“偷学”几招,积累些经商和社会经验,几年之后再考虑创业不迟。

  回流提示:创业族自身的优势也很明显,曾经做过老板,有一定管理、财务、销售经验,回到职场更适合从事管理工作。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昨日的“老板”,今天的“打工者”,人生的起伏,犹如潮起潮落,总是抱着“我曾经是老板”、惟我独尊的心态,好工作很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邵丽蓉 梁杰



评论】 【职场系列论坛】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 分类信息 投资赚钱的秘密武器!失眠抑郁影响性生活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科学战胜痛风、风湿病 ·皮肤癣鱼鳞病最新成果 ·冬季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永别了--皮肤癣!
·开麦当劳式的美式快餐店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高血压——全新突破!
·8800元投资!88万年利 ·粥全粥道,发财之道! ·电池出租环保赚大钱 ·治愈糖尿病最新突破!
·香港女鞋女包火爆招商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攻克顽癣还你靓丽肌肤 ·让病毒疣疱疹不再复发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