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否还有必要存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5 16:53 燕赵都市报 |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成为皇帝的新装。记者在某高校毕业班的一名班主任手中,看到了两份2004学生就业统计表。一份是实际签约的学生名单,35名学生中大约有10名工作有了着落,另一份是标注着“已挂档”的学生名单,大约有30名。而后面这份名单的统计数字,就是最后送达教委的“已就业”数字。(12月7日《法制晚报》) 为了追求高“就业率”,高校不惜弄虚作假。这样的新闻这几年时有耳闻。1999年 此后,“就业率”就成为各高校必须承受之重。由于“就业率”的现行统计方法存在缺陷,使得不少人对它质疑,认为它“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来就业的质。” 在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序表上,中国林业大学位居末几位。如果以专业就业率来排行,我相信不少基础学科也必然落至榜尾。能依此决定中国为数不多的林业大学以及为数不算少的基础学科专业,减少甚至停止招生吗?一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往往是短期的,而且充满变数。将此作为招生依据,显然不科学。它可能解决暂时的就业压力,却无益于学科体系的长远发展。 尽管高校并不完全认可这样一个指标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就业率”直接与自身利益相关,它便成为不惜代价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就业率”,有的学校甚至规定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找工作,并且将学生的就业率与老师的收入相挂钩。你见过几个学术大师为学生的工作而奔忙?但是在我们的高校里,老师却不得不找人托关系,想方设法安置自己的弟子。这种提高“就业率”的方式,其实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就业率”至上的观念,最终导致弄虚作假,公信力丧失的恶果。想想看吧,一个靠虚假“就业率”吸引学生的高校,再以各种造假手段将学生推出校门,学生还会对自己的老师、学校心怀景仰之心吗?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圣贤之地”,还有多少尊严与操守? 当造假注水成为人所共知的“秘密”,当衡量与监督成为一个可拉可伸、随便增减的数字,“就业率”还有多少存在的必要?(冯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