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没?”这是时下许多2005年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的见面问候语。岁末年初,正值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各地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此起彼伏,如火如荼。然而,在招聘市场火爆的背后,许多毕业生却苦叹“今年工作特难找!”高校就业果真遭遇最强“寒流”?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创下之最
12月15日至16日合肥工业大学第一场综合招聘会,就有多达330余家的用人单位前来参会。
面对用人单位各种考察,大学生们想尽办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与专长。
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由此带来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来自教育部门的消息表明,今年高校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与此同时,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数量的居高不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往年未就业毕业生与新增毕业生叠加,造成实际就业人数更高。自2002年至今,高校就业一直处于高峰年,往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竞争就业岗位,造成更大的就业压力。教育部门预计,2005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会突破400万。
记者在安徽一些高校调查了解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200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一、各高校就业工作启动普遍早于往年。今年国庆长假一过,许多用人单位就积极赴高校开宣讲会、招聘会,各高校也相应启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这些都比教育部要求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动时期,整整提前了一个多月。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在今年10月15日就接到了格林科尔公司的申请,要求去该校开展宣讲活动。从10月26日,该校举办第一场招聘宣讲会以来,已经有近200家用人单位举办了110余场的招聘宣讲会。
二、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更加严格,甚至苛刻。许多毕业生抱怨,现在的用人单位要求苛刻,英语、计算机、毕业设计这些硬件要达标自不必说,成绩要前几名,党员和学生干部优先,这让大多数普通学生无所适从。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远远超过了职位本身对学历的要求。即使对于那些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应聘时,也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初选、笔试、面试、试用等层层挑选,可谓"过五关斩六降",才有可能谋到理想的职位。"不仅选媳妇,还要看娘家",如今,用人单位除了挑选高素质的学生,还开始综合考虑学校的品牌、硬件水平、师资力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在皖招人时,就首先考察高校的办学实力,再决定要不要该校的学生、要什么样的学生。
当然,用人单位对此也有说法。今年已经组织本地企业"转战"全国多个省市的江苏省镇江市人事局的市场招聘主管司马杰认为,用人单位挑选优秀学生,学生挑选用人单位,这是人才市场成熟的表现,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他还向记者透露了用人单位之所以如此苛刻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人们普遍感到扩招之后,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相对滞后,毕业生质量下滑,因此用人单位往往致力于"优中选优"。三、学校和专业的品牌效更为凸现。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毫不讳言他们的"名校情结",愿意在名牌高校开招聘宣讲会,招聘专业人才也更相信那些已经在业界获得好评的名牌专业的学生。名牌学校和一些学校打造的名牌专业,为"名牌"光环下的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相形之下,普通院校和专业一般的学生,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蔡敏 杨玉华 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