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
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与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经过谈判,先后与印度、缅甸等一些周边国家和瑞典、丹麦等一些北欧国家正式建交。
(3)在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上挫败了美国的阴谋,在万隆亚非会议上,推动会议顺利召开,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精神大得人心。
2.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
中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外交政策由原来的“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同时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进步,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外交成果众多,到1968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50多个。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
(1)改善了中美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中美关系的解冻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美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3)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的议案,中国开始在联合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第四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的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当今世界格局发展必然是多极化趋势。
(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4)以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发展是国际社会前进的原动力。
(5)加快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使中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独立的一极。
(6)制定和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7)奉行完全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处理同各类不同国家的关系。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现代化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8)本着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应对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
(9)发展各种国际关系,不计较历史恩怨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一切外交关系和国际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用新的思路来解决新问题。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改变了对战争形势的估计。
(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
(3)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
(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1)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经过不断调整,现正处于稳定健康的发展中。
(2)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3)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4)中国更加广泛地参加到国际生活中去,在联合国和众多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