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角度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分析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
(1)国家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的相互配合来实现,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
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例如,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灵活调节利率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根据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3)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重点从源头上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发行央行票据对冲投放的基础货币,两次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了再贷款浮息范围等,突出以把住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实践证明,2004年针对经济局部过热和通胀压力采取的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是正确的,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既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又维护了经济金融的稳定,比较准确地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更多地注意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较好地体现了调控的灵活性,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比如,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等都对实现调控目标起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适时预调和微调。健全多样化的、富有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但在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决定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离不开财政政策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政策搭配,才能取得最好的调控效果。